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京市“十三五”金融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制定机关 | |
公布日期 | 2017.03.21 |
施行日期 | 2017.03.21 |
文号 | 世界上最稀有的跑车宁政办发〔2017〕65号 |
主题类别 | 金融其他规定 |
效力等级 | 地方规范性文件 |
时效性 | 现行有效 |
正文:
----------------------------------------------------------------------------------------------------------------------------------------------------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南京市“十三五”金融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宁政办发〔2017〕65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南京市“十三五”金融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卖油翁文言文翻译 2017年3月21日
南京市“十三五”金融业发展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世界经济格局深度调整期,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时期,也是南京围绕“两聚一高”主题、实现“一个高水平建成、六个显著”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为加快南京泛长三角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根据《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南京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规划(2011-2020)》,在深入研判国内外经济金融发展趋势,深度剖析南京金融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南京金融业发展回顾
(一)现实基础
“十二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建设泛长三角区域金融中心为指引,南京金融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金融业增加值突破千亿元,对经济的贡献度持续提高,成为提升南京城市发展功能、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一是金融组织体系不断健全。传统金融机构加快集聚,“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增银行、证券(期货)、保险等法人和一级分支机构31家。截至2015年末,全市共有银行类机构51家,其中总部法人机构12家;证券总部法人机构2家、营业网点133家,期货公司5家;保险机构87家,其中总部法人机构3家。新型金融业态快速发展,新增股权投资基金、小额贷款、融资担保、融资租赁、互联网金融等新型金融组织超过500家,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十二五”期间,全省第一家内资寿险法人总部——利安人寿、全省唯一的区域股权市场——江苏股权交易中心、大陆首家台资法人银行——永丰银行、全国首家民营资本占主导的消费金融公司——苏宁消费金融公司先后落户南京。
二是金融总量规模不断增长。银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本外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基本实现翻番,其中: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由2010年末的1.29万亿元上升到2015年末的2.65万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由2010年末的1.09万亿元上升到2015年末的1.9万亿元。多层次资本市场利用成效显著,上市企业数量由2010年末的51家上升到77家,96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累计从证券市场融资1838.58亿元,位列江苏省各市之首。保险业规模显著壮大,保费收入由2010年的191.31亿元,上升到2015年的368.04亿元,保险深度达到3.79%,保险密度近4500元/人。金融对经济的贡献度不断提升,金融业增加值以年均15%以上的速度增长,占GDP的比重从2010年的8.3%增加到2015年的11.5%,2015年达到1122亿元,成为包括京沪深杭蓉在内的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0%的城市之一。
三是金融改革创新不断深入。金融改革创新驶入快车道,制定并实施了包含“六大方面30项”工作任务的《深化区域金融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出台了《市政府关于全面深化金融改革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三十六条”。跨境金融改革创新取得新成效,2011年南京成为人民币和新台币双向兑换试点城市之一,个人其他经常项下人民币结算业务等自贸区金融可复制试点经验得以推广,并在全省率先实施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业务。金融支持企业“走出去”取得新突破,南京新百成功并购英国弗雷泽百货公司,完成中国零售企业在海战网美服
外金额最大的一笔并购;与渣打银行总部达成推动企业发债合作协议,鼓励区域内企业赴海外进行发债。
四是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深化。启动并实施科技(文化)金融投融资体系建设,截至2015年末,全市10家科技银行科技贷款余额72.5亿元,累计贷款支持科技型企业4000余家,累计发放贷款189.47亿元;9家文化银行及文化小贷公司共向1052家文化企业累计发放贷款近40亿元;南京特文化金融改革创新入选中宣部《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创新百例》,“探索文化金融‘南京模式’”获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全面构建小微金融服务体系,设立了小微企业应急互助基金,试点开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启动了“小微金融直通车”,形成集融资激励、风险补偿、贴息补助等全方位小微金融服务体系,截至2015年末,小贷险已为53家小微企业提供了1.58亿元贷款支持;小微企业应急互助基金累计服务小微企业18家,累计完成转贷业务25笔,共计为1.14亿元小微企业贷款转贷提供了支持。
五是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不断推进。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确立了南京作为“区域金融商务中心”的战略定位。出台了《南京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规划(2011—2020)》,明晰了南京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战略定位与实现路径。金融集聚区建
设进一步加强,出台了新一轮河西金融集聚区发展政策体系,制定了新街口金融商务区提档升级计划,形成了河西金融集聚区和新街口金融商务区联动协同发展的格局;截至2015年末,河西金融集聚区已集聚了300家左右的金融机构和准金融机构,启动了区域金融中心核心功能载体——“南京金融城”项目建设,项目一期基本建成,项目二期已全面开工建设。
六是金融开放合作不断加强。金融外向度进一步提升,截至2015年末,全市已集聚外资银行11家(法人机构2家),外资保险公司24家(法人机构1家)。宁台金融合作进一步深化,构建了两岸企业家峰会金融产业合作推进机制,多家台资机构进入南京发展,组建了南京亚太金融研究院,宁台两地之间金融互访交流更加紧密。推进泛长三角区域城市之间金融合作,牵头泛长三角10个城市成立了区域城市金融创新合作联盟,先后举办三届泛长三角区域现代金融创新发展峰会,扩大了南京金融改革创新的辐射影响力。
(二)存在的不足
一是区域金融中心地位有待提升。相较于北京金融决策监管中心、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深圳金融创新中心的地位和影响力,南京的区域金融中心的地位还不够突出,在长三角区域
内整体优势还不是非常明显,金融的集聚力、影响力和辐射力都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是金融供给结构有待优化。地方法人、功能性总部较少,本土法人金融机构竞争力不强,金融资源调动和配置功能较弱;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达,非银行金融机构、新型金融业态发展相对滞后;国际知名的金融机构在南京的分支机构较少,金融机构的国际化水平和金融业的开放程度不高。
三是金融改革创新高端平台有待构建。宁台金融合作虽然破题,但与自贸区为代表的高端金融改革创新平台相比,仍然处于低层级的合作层面,南京还需主动争取国家金融改革创新政策的先行先试,以形成具有南京特的高端平台。
四是金融生态环境有待优化。虽然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金融生态区建设、维护地方金融稳定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随着互联网金融、私募金融、场外交易市场等新兴金融的兴起,给地方金融也带来了新的风险,相关监管及其他配套还需进一步加强。
五是金融人才有待开发。金融人才的层次仍需提高,金融人才总量仍显不足,金融人才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金融人才国际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金融人才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金融人才工作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十三五”时期南京金融业发展环境分析
(一)外部环境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正处于后金融危机复苏期和深度调整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国际经济金融体系加快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不断增强,金融的话语权、定价权和参与规则制定权将不断提升,将给南京金融业发展带来总体有利的国际环境。
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经济发展的速度、动能、结构转变的背景下,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将不断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日益提升,金融双向开放程度不断提高,金融新业态、新模式逐步推动金融业格局重构等等,将为南京金融业改革创新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二)发展机遇
“十三五”时期,南京金融业发展将迈入新阶段。“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发展一体化、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长三角城市发展规划中唯
一特大城市、江北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等多个国家战略的密集叠加实施,不仅对南京发展标识了新坐标、提出了新要求、丰富了新内涵,更将提升政策、资源、项目、投资的集聚效应,为南京金融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战略契机和发展空间。
(三)面临挑战
面对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约束加大、区域城市竞争激烈的宏观环境,南京金融业也面临着供需结构失衡、金融风险防控、金融政策不确定性等诸多挑战。如何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机遇,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中实现金融业跃升能级、创新发展、结构平衡、风险可控,是“十三五”时期南京金融业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
三、“十三五”时期南京金融业发展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江苏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南京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和南京市“十三五”规划纲要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为指导,牢
固树立创新、协调、绿、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紧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深化改革,先行先试,大胆创新,努力形成多元化金融机构、多层次资本市场、多样化金融产品、多路径金融供给、多层面金融生态、多方位金融对接的现代金融格局,充分发挥金融对打造现代化国际性人都、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的支撑和促进作用,全面建成泛长三角区域金融中心。
(二)发展原则
——坚持改革创新原则。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路径,通过金融体制机制创新、组织机构创新、产品服务创新,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提高金融服务可得性、提升金融产业发展质量,应对金融发展面临的各种挑战。
——坚持协调发展原则。推进金融发展硬件建设与软环境建设、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民间资本与国有资本、传统金融与新金融之间的协调发展,促进金融业本身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推动区域间的金融协调发展。cf 雷神
——坚持市场主导原则。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部门联
动、金企配合、社会参与的金融生态建设长效机制,构建更具市场化、多样化、现代化、国际化特的金融体系。
——坚持辐射共享原则。着力强化金融要素集聚,提升金融发展的能级和质量,积极争取各类金融创新试点,增强在泛长三角区域内的金融功能和地位,为全省乃至全国金融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探索新路径。
——坚持安全稳定原则。强化地方金融监管体系建设,建立金融监管信息的共享机制和协同机制,加强风险识别和动态监测,建立金融风险应急处理机制,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
黄晓明 秦岚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以打造科技金融综合示范区、国家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两岸金融合作示范区、国家保险创新试验区、区域性跨境金融试点区五大创新特区为驱动,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实体经济为主线,以金融科技(Fintech)技术运用为突破,以降控金融风险构建各类金
融基础设施为依托,力争到2020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突破2000亿元,把南京建设成为承接上海、覆盖江苏、辐射皖赣、延伸全国的具有持续创新能力、专业特和国际化特征的泛长三角区域金融中心。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