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政治启蒙教育初探——以“人大代表为人民”一课为例
六年级学生对于“犯罪”行为的认识往往停留在“罪大恶极”才是犯罪的层面,由于这一事件“并未造成人员伤亡”,许多学生认为不是“犯罪”,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赔偿相关费用即可。少数看过相关新闻报道并关注后续事件的同学则认定其是犯罪行为,应该判刑(见图2)。
此时,教师并未公布答案,而是拿出了“黄本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见图3),并将相关两条法律条文呈现在大屏幕上。同学们立刻安静下来认真阅读,答案已显而易见。最后,教师出示法院对该男子的判决书(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验证了自己的法治判断,同学们连连鼓掌。通过这一“法治实践”过程,既让学生体会到了法律的权威性,更是让学生初步体会到用法的乐趣和获得感。
在此基础上,教师布置课后实践作业,以学校文艺演出活动中“租借服装”这一事件为对象,请学生到和探究其中的“法”,尝试维护自身权益,用法治思维处理生活事件。这有利于学生获得法治生活的丰富的经验性知识,学会过美好的“法治生活”。
总之,法治专册的课堂教学要遵循德育的基本方式—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以贴近学生生活的形式,联通法治与“我”,准问题,注重情境体验与实践。如此,法治教学才会“摸得着”“用得了”,更好地引领学生过好未来的法治生活。<2
参考文献:
[I][2]吴玉平.试论抛锚式教学的内涵、理论基础及特点[J].课程与教学,2014(12):65-68.
[3]钟守权.试论道德与法治教师专业素养的独特性及其养成途径[J].中小学德育,2018(11):9-13.
[4][5]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德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岀版41,2019:12,16.
责任编辑毛伟娜
2019年7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及“政治启蒙”,将少年儿童启蒙教育提升到政治高度。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从小学生抓起。当前,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背景下,作为政治启蒙教育的主阵地,小学道德与法治,尤其是六年级上册着重开展以宪法精神为主线的系统的法治教育,突出国家意识和公民意识教育,其对于强化核心价值观教育,启蒙儿童的国家意识和政治认同等更具现实意义。
政治启蒙指的是“社会或社会体对其成员逬行政治意识、政治理念、政治文化和政治信息的教化与引导,使社会成员初步形成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政治观念”⑴。实践中,小学生政治启蒙教育一般依托少
先队活动及其相关课程,在学科课程中的研究极为鲜见,缺乏对相关内容的界定。同时,我们发现六年级学生对政治的理解幵始萌芽,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少先队活动及其他学科渗透教育,他们初步形成了对国家、民族的朴素认知,能从自然、社会、文化等方面来认识祖国,也逐步对祖国的政治特征有了模糊的理解。
基于此,结合《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相关要求,我们认为,小学生政治启蒙教育亦须遵循知情意发展规律,重在帮助儿童丰富政治生活认知和理解,进而激发认同情感,并通过实践体验拓展其政治生活视野,从而实现政治启蒙,为思政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奠定基础。在此,以“人大代表为人民”一课为例作一探索。
一、借助课前调杳,初步认知政治制度
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是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备素养,这也是维护国家繁荣稳定的必然要求。六年级上册教材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基础上,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基本制度、国家机构等内容有机串联起来,将其作为引导学生树立制度自信,增强国家认同,形成法治信仰的知识基础。“人大代表为人民”是第三单元
财神爷生日是哪天2020年
2021年第2期
/■课程育徳小学生政治启蒙教育初探
—以“人大代表为人民”一课为例
◎陈桂萍
摘要
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编码文章编号小学道德与法治尤其是六年级上册法治教育专册是政治启蒙教育的主阵地。教学可借助课前自主调查,联通政治与儿童生活,进而辨析认知误区,聚焦核心观点,帮助学生提升政治理解能力,丰富其政治认知,进而引领学生走进社会,通过实践深化政治认同体验,帮助儿童厘清认知,清晰观念,丰富理解,启蒙政治认同。
小学道德与法治;政治启蒙;政治认同;法治教育专册
G41
A
2095-1183(2021)02-0048-03
“我们的国家机构”第六课,包括“人民选出的代表”“责任在肩”“我们是场外的’代表'”三个话题。这一内容旨在让小学生“初步了解人民是如何行使权力参与国家管理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何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进而为初中乃至高中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I2l o不难看出,这是引导学生初步认知“人民当家作主”,初步认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从而树立制度自信的重要启蒙教育。
其中,在第一个话题“人民选出的代表”中,教材以刘力同学在社区看到一份区人大代表选举的公告为引子,创设生活化情境,通过刘力的疑惑以及和家人的讨论,逐步引出人大代表的选举方式、选举程序、选举资格等政治生活知识。毋庸置疑,这一教学重在引导学生认识选举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最基本的政治权利,产生要珍惜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意识和情感,从而为后续学习奠定政治认知基础。
由于这一内容距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比较远:六年级小学生对政治生活关注度不高,还无从参与各级人大代表选举等政治生活,如果直接以概念告知的方式进行讲解,学生或许能够记住概念,但是,“人大代表”这一词语只能以知识的形式存储于其记忆中,却难以和学生的实际生活产生联系。那么,“人大代表就是代表人民来行使管理国家和地方的事务的权利”这一政治论断就很难入心,更难走心,难以促成“认同”。
对此,准政治知识或概念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关联点,联通政治与儿童生活便成为教学的关键。在教
学中,教师设计了“发现身边的人大代表”这一课前调查,围绕“我们的家人或者熟悉的人是人大代表吗?是哪里的人大代表?”这一问题幵展调査。引导学生通过问询父母、老师、邻居等,“
陈桂萍,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浦口外国语学校.校长」江苏南京.210031。
2021年彰期|
到”家人、朋友、邻居中的人大代表。学生在课堂 上自然有表达、有碰撞、有思考、有感悟。
课堂上,孩子们争先恐后介绍他们的调查结
果。有的说爸爸是"街道的人大代表,有学生则介
绍班上的许老师是**区人大代表,有的说自己的一
瓣的拼音和组词位阿姨是**市人大代表,还有学生分享了妈妈单位
三国歇后语大全
的同事是一位省人大代表。教师趁势引导学生“发 现”,原来人大代表就在我们身边,就是我们的叔 叔、老师、爸爸、阿姨等,他们并非高高在上,而
是就在我们生活之中。由此,学生自然理解了人大 代表就是从我们当中走出来的,代表我们去发声,
去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借助课前生活调查,原本远离儿童、充满政
治彩的法言法语,自然转化为与儿童生活紧密相 连、易于理解的童言童语,丰富了学生对“政治” 的认知。由此,我国宪法所规定的“一切权力属于
人民”也就真正被学生所理解,从而为其政治启蒙
播撒种子,也为第二课时“人大代表为人民”的学 习作好了铺垫。
二 辨析认知误区,正确理解政治权利
人民当家作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
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 式。“人民代表为人民” 一课立足人大代表的选举 产
三年级放风筝看图写话
生和职责履行等,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我国的民主
制度,鼓励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社会公共
生活,形成参政议政的意识等。这有助于促进学生
感悟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严肃性,从而为启蒙其制
度自信和国家认同等奠定基础。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在尊重法律知识准确性
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并体现学生的年龄特点,促进 其对我国政治制度的理解。而这离不幵学生思辨能
力的形成,我们在教学中要抓住儿童的认知误区, 引导学生展开思辨判断,帮助其理解我国的民主政
治制度,从而为政治立场和法治思维的启蒙与发展 奠定基础。
例如,在“人民代表为人民” 一课有关选举
资格的知识窗和活动园学习中,“剥夺政治权利”
并非教学重点,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普遍对此
比较好奇,且有一定认识误区。于是,教师结合教
材内容适当拓展,创设了辨析环节。通过出示小学
生、参加成人礼的高中生、信仰伊斯兰教的20岁新 疆女大学生、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三年的 服刑人员、退休人员、伊朗籍留学生等情境图片,
将国籍、年龄、宗教等学生存在认知误区的因素纳
入课堂,引导其对照宪法规定进行判断。
学生积极思考,多数都能作出正确判断。但
是,对于“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三年的人什 么时候有选举资格,什么时候没有选举资格”这一
情境,由于犯人在监狱服刑这一特殊性,学生出现
了意见分歧。教师进一步发问:剥夺政治权利三年
期间没有选举资格,其他时间呢?引导学生对照宪 法的规定深入思考,作出判断,从而对“剥夺政治 权利”与选举资格有了正确的认识。
这一学习拓展立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误 区,使得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尝试依据宪法对选举 权的规定,对选举资格进行分析并作出判断。在此
过程中,学生对于人民代表具有严格的选举程序,
明确的选举资格有了深切的体验和感悟,这将有助
于其理解“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公民参与国家
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为后续产生珍惜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认识和情感作好铺垫。
三、聚焦核心观点,激发政治认同情感
儿童的政治理解、爱国主义情感、社会责任感
等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离不幵学生生活经验
的丰富与提升。这要求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根堀教育 内容创设情境,联通政治与儿童生活,从而将学生
带入其中,经历体验、感知、分析、思考等,初步
启蒙其政治认同。电场方向
“人民当家作主” 一课着重帮助学生理解人大
代表选举方式和选举程序,教材正文明确阐述了这
一学习内容的核心观点,即选举是公民参与国家政
治生活的重要途径,公民在享有选举权利的同时要
珍惜这一权利。但是,这是学生从未接触,也无从
参与的政治生活,导致这成为本课教学的难点。教
材以“刘力”这一人物贯穿始终,以“活动园”设
计了选举过程的排序活动,呈现了直接选举人大代
L 彳小孕権方| 2021年第2
课程育德
表的主要程序。这一设计本身彰显了行使选举权的严肃性,极具德育价值。
基于此,我们立足班级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教材人物—
—刘力关注社区选举区人大代表这一活动为切入点,基于课堂质疑,引发学生对“人大代表如何产生”的关注和疑惑,激发其探究愿望。由此,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初步了解选举方式;教师进而出示课前学生代表采访区人大代表学校体育老师—
—许老师的视频,带领学生直观了解区人大代表的选举过程,从而懂得了区级人大代表是许老师所在选区的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并且是选民们一人一票选出来的。在此基础上“回到”教材,指导学生开展排序活动,通过帮助刘力整理选举照片,学生选择、疑问、讨论、释疑,进一步明确选举程序,即选民登记一候选人名单公布一候选人与选民见面一参与投票,让学生感悟选举的庄重严肃和严格规范。131
教师还积极幵发课程资源,创设了课堂现场连线的活动环节,通过采访全国人大代表*老师,帮助学生直观理解间接选举就是由下一级人大代表选举产生,依次类推省级、市级人大代表产生的方式,深入理解间接选举;最后,请学生汇报课前采访家长对待选举的情况,通过家长的回答,感受大多数公民对待选举的庄重态度,领悟到一张选票代表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这既是权利,更是我们作为公民的责任这一政治认同感自然走进了学生内心。
四、强化实践体验,拓展政治生活视野
鲁洁老师曾说:道德的学习不能站在生活之外去进行,道德的学习者不能是一个静观的凝视者,必须是一个行动的实践者。⑷我们依托法治专册所进行的政治启蒙教育自当为儿童创设实践机会,将课堂向社会打幵,引领儿童走进生活,参与实践。如此,才能让学生经历真实而非虚假的政治生活体验,不断拓展其政治生活视野,为实现政治认同素养培育奠定基础。
孙景南是学校附近中车集团浦镇车辆厂的一名焊接工,也是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正是宝贵的课程资源。我们设计了“走近身边的人大代表”实践活动,在课堂上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了解孙景南阿姨履职尽责的故事。学生积极思考,提出去工厂车间采访,了解她的工作;请她来学校座谈,说说如何通过调研写出一份好的提案;拍摄孙阿姨的一天微电影,采访她的同事等。于是,我们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方案展开实践。
遗憾的是,由于疫情因素,加之孙景南外出,最终,学校根据学生希望了解的问题,邀请孙景南作视频讲座、互动,完成了这一实践活动,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视频讲座和互动,学生真切感受到人大代表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坚持履职尽责的负责态度。像孙景南这样的基层代表之所以能够当选,正是因为他们是众中的一员,他们能够说出老百姓的心声。这一感受与教材相对应,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在我国基层代表的比例在逐年提高;他们所提的议题都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通过他们的呼吁,相关问题正在得以解决。
通过走近身边的人大代表,“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就不再是一句空洞的话语,从人大代表如何产生到人大代表如何履职,无不彰显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优势和人民代表的责任担当。通过这一实践活动,学生对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因此,我们要努力让学生站在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中央,努力把我们的课堂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儿童的经验世界打开,将丰富的生活资源、实践资源引入课堂。如此,孩子们才能站得更高、望得更远、想得更深,真正实现政治认同与法治思维的启蒙。腐
参考文献:
[1]夏雨清,邵献平.小学生政治启蒙的路径研究[J〕.昌吉教育学报,2020(6):116.
[2][3]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124.128.
国庆哪里好玩⑷鲁洁.生活•道德•道德教育[J].教育研究,2006(10):3-7.
责任编辑毛伟娜
2021年第2期|中小夕构哥丿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