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交税费需要收集的资料主要有这几样:增值税申报表、所得税申报表、完税证明。
应交税费最难的就是增值税明细表,很多小伙伴问我怎么做。
既然这么难,咱们就先讲讲增值税明细表。
一、增值税cpa报考条件
(一)增值税明细表
首先看科目余额表,见下图
“应交增值税”是“应交税费”的二级科目,进项、销项是应交增值税下面的三级科目。
应交税费中,除了增值税之外,借方发生额一般是本期已交,贷方是本期计提。而应交增值税的借方不是已交,贷方也不是应交,因为它的下面还有三级科目。
进项可以抵扣,应交增值税=销项 - 进项,本期已交则在“未交增值税”这个三级科目反映。所以应交增值税的借方合计数不是已交,贷方合计数也不是本期应交。
实务中,对于应交增值税的三级科目,有些企业全部结转到“未交增值税”中,进项和销项期初、期末余额为0,只有发生额。有些企业则将三级科目做为辅助项,期初期末不纳入最终的计算,只将发生额汇总到“应交增值税”二级科目中。上图的做法是第二种做法,在这种做法下,进项和销项的余额会越来越大,直到永远,所以,有时候看到销项税期末余额几个亿的,也不要奇怪,那只是个余额,不参与计算的,不影响报表,只有发生额影响报表。
由于以上原因,增值税的明细表比所有科目的明细表都要特殊,如下图
为了让截图清晰点,我隐藏了中间的几个月。
很多人拿到这张表就蒙了,不知道怎么填写。地狱边境 攻略
下面先详细讲解表中的各个公式的含义。
1、转出多交增值税(也就是第11行):
如下图公式,=IF(B8+B9+B10-B12-B13-B15-B16+B7<=0,B14,IF(B14>B8+B9+B10-B12-B13-B15-B16+B7,B14-(B8+B9+B10-B12-B13-B15-B16+B7),0))
包头美食
B7、B8、B9、B10,都与“销项”有相同的性质,暂时称它们为广义的“销项”,B12、B13、B15、B16都与“进项”有相同的性质,暂时称它们为“进项”。B8+B9+B10-B12-B13-B15-B16+B7这个式子表示“销项”减去“进项”,我们把它暂且称为“应交”。
“IF(B8+B9+B10-B12-B13-B15-B16+B7<=0,B14”的意思是,如果“应交”小于零,说明进项足以覆盖销项,不用交税,B14是已经交的税,那么已交的就全部是多交的。
“IF(B14>B8+B9+B10-B12-B13-B15-B16+B7,B14-(B8+B9+B10-B12-B13-B15-B16+B7),0)” 这后半段表示的是:如果“已交”大于“应交”,那么多交比分就是“已交”减去“应交”,否则的话,就是“已交”小于“应交”,就是没交够,就没有多交,那么多交就是0。
这一项到底有啥用呢?就是告诉你,有哪几个月是多交税了。
2、转出未交增值税(第17行):
情感短信=IF(B8+B9+B10-B12-B13-B15-B16+B7>B14,B8+B9+B10-B12-B13-B15-B16+B7-B14,0)祝妈妈母亲节快乐的句子简单
政治面貌分类这个公式刚好跟“转持多交增值税”的相反,一个是多交了,一个是没交够,也就是“应交”大于“已交”的部分,就是未交的。
这个公式有啥用?就是告诉你有哪几个月没交够税。
3、期末未抵扣数(第18行):
=IF(B8+B9+B10-B12-B13-B15-B16+B7<0,B8+B9+B10-B12-B13-B15-B16+B7,0)
这个公式可以简单理解为,如果“应交”小于0,就是“应交”。
这个公式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进项大于销项的部分,即可以留到下期抵扣的部分。
4、本期转入数(第22行):
=B8+B9+B10-B12-B15-B16-B13-B19
这个公式可以简单地理解为“销项”减“进项”,也就是“应交”,也可以理解为增值税的“应计提”金额,也就是增值税的真正的贷方发生额。而第23行的“本期已交数”可以理解为增值税真正的借方发生额。21到24行表示的是“期初+本期应交-本期已交=期末”。
公式讲完了,下面我们就讲讲要怎么填数。
因为这张表是按月来填的,所以我们要从序时账中取数。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