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京市“十四五”高新区发展规划》的通知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京市“十四五”高新区发展规划》的通知
文章属性
很走心的干净短句心情说说【制定机关】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公布日期】2021.09.22
【字 号】宁政办发〔2021〕34号
【施行日期】2021.09.22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正文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京市“十四五”高新区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南京市“十四五”高新区发展规划》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1年9月22日
最酷的跑车
南京市“十四五”高新区发展规划
  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是1991年获批建设的首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7年,南京提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把高新区作为重要平台全力打造创新名城的主阵地。高新区作为老牌的国家高新区,需要争先进位再出发;作为科教资源丰富的高新区,需要持续深化校地融合谋创新;作为创新名城中的高新区,需要把握机遇提升战略位势;作为一区多园的高新区,需要强化统筹激发内在动力。“十四五”时期,高新区将以独特区域个性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怎么看显卡
  “十四五”时期是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2020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国
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国家高新区要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新使命和新定位。未来五年,高新区要支撑南京建设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打造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创新名城主平台和主阵地。
  为体现国家对高新区“十四五”规划的编制要求,落实市“十四五”规划和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等规划部署,阐明“十四五”时期南京高新区的发展思路、战略定位、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推动南京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制定本规划。
电脑老是自动关机是怎么回事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是高新区优势转化、变化显著的五年,综合实力和发展质量显著提升。在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中连续5年实现争先进位,积极推进创新资源集聚和新兴产业发展,不断优化管理体制机制,为创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奠定坚实基础。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跻身国家高新区12强。“十三五”时期,高新区经济发展规模和效益实现双增长。2020年,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920亿元,占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9.5%;实现企业营业总收入1.3万亿元;规上高技术制造业产值3084亿元,占全市比重超临清市邮编
过50%;规上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2414亿元,占全市比重超过80%;新增工商注册企业超过4万家,占全市比重近50%;企业发明专利授权达5710件,企业PCT国际专利申请达2306件。
  双创平台载体建设成效显著,成为全市创新资源集聚地。建成50余家国家级孵化器、众创空间、大学科技园等双创载体,在重点实验室、三站三中心等方面资源富集,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230余家。以雨花台园为核心的雨花台区和江北新区入选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高新区青年大学生、海归人才、两院院士等多元人才集聚效应初显,2020年,万人拥有本科(含)学历以上人数达4919人,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和外籍常驻人员近4万人,新增引进高层次人才700余人,8名诺奖图灵奖获得者、115名中外院士在高新区创办企业。
  校地融合深入推进,大学多种模式参与高新区建设。高校通过共建城市硅巷、大学科技园、创新湾区等多种方式参与高新区建设。玄武园、鼓楼园、秦淮园等与驻区高校共同推进城市硅巷建设,盘活主城空间资源,激发创新活力。秦淮园联合南京理工大学共建军民融合国家大学科技园,聚焦光电子信息、军民两用高技术等特领域,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建南航—秦淮创新湾区,以“无边界”理念赋能园区创新发展。
商务邀请函  以新型研发机构为先手棋,加速形成“科技产”双回路。截至2020年底,全市323家市级备案新型研发机构全部落在高新区。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边缘智能研究院等通过搭建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和物联网数据开放平台,汇聚创新资源,赋能行业应用。南京膜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南京公诚节能新材料研究院等在膜材料、水处理等领域汇聚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中电芯谷研究院、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等聚焦高端芯片、量子计算、未来网络等前沿领域布局未来产业。形成以新型研发机构为核心的若干创新微生态和产业微生态,推动孕育未来产业。
  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市新兴产业主阵地。积极推动八大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主导产业形成一园主导、产业链协同和多园竞合等多种布局模式。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智能电网分别以雨花台园和江宁国家高新园为主要集聚地,发展成为千亿级产业集。人工智能在新港国家高新园、麒麟园、雨花台园、栖霞园等园区形成产业链多园协同格局,集成电路在江北新区、浦口园初步建立设计、制造、封测产业链,新医药与生命健康形成“一谷一镇三园”格局,江北新区、栖霞园、江宁园聚焦生物医药,溧水园聚焦大健康,高淳园聚焦医疗器械,呈现多园竞合态势。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以江宁国家高新园为主阵地,加快产业链上下游提档升级。依托新型研发机构、独角兽和瞪羚等创新主体,超前布局未来网络、6
G、区块链等未来产业。
  新经济主体培育成效显著,成为高科技高成长企业汇聚地。2020年,高新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530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671家,占全市比重均超过80%。累计拥有规上工业和服务业企业3764家,上市公司86家。五星控股等大企业通过平台化发展,孵化出汇通达、好享家、孩子王、村鸟物流、阿格拉等一批高成长企业。培育出12家独角兽企业、占全市比重超80%。
  构建全域创新空间格局,园区发展路径各具特。初步形成覆盖江北新区及11个行政区的一区多园全域创新空间格局。江北新区以“芯片之城、基因之城和新金融中心”为定位,持续在生命健康领域培育高科技高成长企业。江宁国家高新园、雨花台园依托大企业带动形成自迭代产业生态,江宁国家高新园依托国电南瑞、南自等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发输变配用全产业链条。雨花台园依托华为、中兴等龙头企业带动集聚超过3000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构筑软件产业生态。新港国家高新园、栖霞园等聚焦人工智能,探索布局一批人工智能领域应用示范场景。建邺园落户阿里巴巴、小米等企业区域总部,不断提升总部经济发展水平。江宁国家高新园、溧水园、六合园聚焦绿智能汽车,形成从整车制造到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全产业链体系。
  探索联动创新治理机制,初步形成统筹管理架构。建立“1+N”高新区管理体系,通过“市委创新委+科技职能部门+高新园区”联动治理机制赋能高新区发展。落实《南京市科技园区整合设立工作方案》,理顺一区多园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优化调整南京高新区管委会(总部),总部作为非建设主体,强化统筹赋能,各园区作为建设主体,承担开发建设、产业发展、企业培育等职能。全面开展园区去行政化改革,优化组织机构、强化服务功能、建立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体系。
  “十三五”时期,高新区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在发展方式上仍存在一定的路径依赖,正处于从传统路径向创新路径转换过程之中,对新经济下创新规律的理解和认识正在深化,从科技创新转向全面创新的新路径正在探索,市场导向的创新创业生态正在形成,高新区发展仍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制造业结构偏重,企业产品技术含量、利润率有待提升,发展质效有待提高。二是园区产业发展面临同质化竞争,跨区域产业协同、创新协同有待深化,高新区总部统筹管理能力有待强化。三是园区与高校院所合作的市场化机制和专业化服务不足,社会资本在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参与度较低,创新源头市场化机制尚未成熟。四是自主培
育的科技领军企业不足,爆发式成长的新产业新业态尚未出现。五是在长三角区域中的战略位势和显示度不高,国际化和参与全球竞争能力较弱。
  二、发展环境
  “十四五”时期,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最大特征是“不确定性”,新经济是大变局之下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国家、省对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提出新要求,做出新部署。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正发生深刻变化,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一)发展机遇
  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为高新区未来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重要指引。面对新的发展环境,要重点抓住四大机遇: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