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卷第4期
2022年7月高校辅导员学刊 思政人才研究D O I:10.13585/j.c n k i.g x f d y x k.2022.04.014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招生 申请考核制”的制度设计与实践反思
基于68所高校招生简章的文本分析
李彩彦
(昆明学院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云南昆明650000)
摘 要:基于68所高校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招生文本分析发现,申请
考核制已成为主要招生方式,但存在报考条件有重科研㊁外语㊁出身倾向;选拔方式多元,未放
弃笔试,面试比重大;选拔标准模糊;高校自主招生权大,信息公开程度低,缺乏有效监督机制
等问题㊂需要完善思政专项博士培养目标等顶层设计㊁设置弹性报考条件㊁规范选拔流程与标
准㊁加强招生权监督和思政博导遴选改革㊂
关键词:申请考核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博士招生;文本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337(2022)04008108
博士招生选拔作为入口关对博士培养质量有基础性作用,而 博士招生的有效性很大程度取决于选拔方式的有效性”㊂[1] 申请 考核制’已成为欧美国家博士招生的主要方式”,[2]并且应用于国内高校㊂[3]北京大学2003年提出申请考核制的改革设想,于2007年留学生招生中率先实行, 2007年复旦大学试点 申请考核制”㊂2012年‘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建议“提出: 推进博士生招生选拔方式㊁评价标准和内容体系等改革”㊂2013年‘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提出 建立博士研究生选拔 申请 审核’机制”,博士招生 申请考核制”在国家政策层面得以确立并推广㊂ 截止2020年7月,我国364所高校博士招生单位中247所高校(67.86%)采用 申请考核’制”㊂[1]申请考核制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博士招生制度的标准化㊁唯纸笔测试等不足,更注重考生的综合素养㊁科研能力考察,赋予高校和导师招生更大的自主性㊁灵活性,利于选拔优质博士生源和提高博士教育质量㊂然而,实践中仍然面临实施不规范㊁公平性受质疑等问题㊂已有的研究集中探讨申请考核制的发展历史[4][5]㊁理论探究[6][7][3]㊁实施情况及效果[8][9][10]㊁经验介绍[11][12][13],聚焦于申请考核制的公平性和有效性,提供了丰富的 研究养料”,仍存在广阔的探究空间, 特别是制度设计和执行效果的相关实证研究亟待加强”[14],申请考核制制度设计上,段斌斌㊁胡春燕㊁周文辉㊁刘阳等人对招生文本做量化统计;实施与执行效果方面,李海生通过师生问卷调查㊁陈聪对两类主体给予调查以及王海迪对科研产出㊁学术热情进行衡量,
宋朝阳㊁郑若玲㊁王双英等结合具体案例㊁不同学科探究申请考核制实践,然而,鲜有研究高校思政骨干申请考核博士招生㊂
为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2008年教育部实施 高校辅导员在职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学位专项计划”(2016年更名为 高校辅导员在职攻读博士学位”㊁2018年更名为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以下简称 思政博士专项”)以来,成效显著,招生高校㊁专业㊁人数不断增加㊂然而, 思政博士专项”相关研究较少探讨辅导员博士的培养㊁学习;实践中,其招生㊁培养㊁毕业等环节存在诸多问题,缺乏统一的㊁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与培养标准,缺少明确的学科支持,培养的研究方向和课程设置多而杂,就
作者简介:李彩彦(1987-),女,昆明学院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讲师㊂
读人员工学矛盾突出等问题比较明显㊂本文采用文本分析方法,以 思政博士专项”2021年招生简章和实施细则为研究样本,分析我国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招生 申请考核制”的政策制度现状㊁主要特征及问题,以期为 思政博士专项”工作及招生改革提供参考㊂
48小时核酸检测证明纸质版怎么弄一㊁研究对象与样本
(一)研究对象
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和实施细则是高校博士招生的正式文件㊁制度文本,规定了招生方式㊁报考条件㊁报考流程㊁选拔方式㊁选拔标准等,直接决定博士招生的方式㊁程序和录取,影响博士招生质量㊂本文采用文本分析法,以2021年 思政博士专项”68所高校招生方案为研究对象,遴选出申请考核制招生院系64个㊂
(二)研究样本
思政博士专项”实施以来,招生高校㊁专业㊁人数不断增加,教育部2021年公布的招生高校68所,涉及96个院系(含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和研修中心,以下简称 研修中心”),由于个别单位的网上资料查询不到或链接失效,实际有效样本为68所高校96个院系的204份招生简章和复试方案㊂对统计指标简要说明如下:一是 思政博士专项”政策性强,教育部规定了工作年限㊁报考人员身份等报考条件㊂二是博士招生方式有普通招考㊁申请考核制等多种,申请考核制的称谓略有不同,在此作上述统称;有的单位称实行 普通招考”但以申请考核方式进行,归结起来有四种情形:普通招考㊁申请考核㊁同一高校A 院普通招考+B院申请考核或A条件类考生普通招考+B条件类考生申请考核,因此,统计招生方式时,为确保准确性采用校院数+院系数㊂2021年 思政博士专项”招生高校68所,涉及96个院系㊂从96个院系的招生方式来看,申请考核制64个,占66.67%㊁普通招考27个,占28.13%㊁普通招考和申请考核制并用的占3.13%,2个院系的招考方式不详㊂从68所高校的招生方式来看,2所高校不同院系实行不同招生方式,2所高校实行普通招考和申请考核制并用,全部使用申请考核制㊁普通招
考的高校各有40所㊁23所,分别占该专项招生高校总量的58.82%㊁33.82%㊂综合来看,申请考核制已成为 思政博士专项”最主要的招生方式㊂
表1 思政博士专项”招考方式统计表
招生
高校
招考
方式
申请
考核
普通
招考
二者
并用
情况
不详
同一高校不同院
系招考方式不同频数4023212
百分比58.82%33.82%2.94%1.47%2.94%
招生
院系最近最火的祝福图片
招考
方式
申请
考核
普通
招考
二者
并用
情况
不详
合计频数64273296
百分比66.67%28.13%3.13%2.08%100% 二㊁研究结果与分析
思政博士专项”申请考核招生制度与其他博士申请考核制在总体流程㊁申请材料和综合考核上基本相同,包含网上报名㊁提交材料㊁资格审核与材料初审㊁综合考核㊁录取五个流程;申请材料除增加‘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报考资格审查表“外,其他基本一致,需要提交研究计划㊁课程
成绩单㊁专家推荐信㊁硕士毕业论文㊁科研成果㊁获奖证明㊁学历学位证书㊁外语水平证书等㊂各高校 思政博士专项”招生简章和复试方案总体构成基本相同,呈现形式有两种:一是在学校博士招生简章中以单独条款列出该专项报考要求;二是学校或院系专门发布 思政博士专项”招生简章㊂透过其招生简章和复试方案的文本分析发现,各单位在报考条件㊁选拔方式㊁选拔标准㊁评分方式㊁导师权力㊁保障机制㊁信息咨询等方面存在差异㊂
(一)报考条件分化,存在重科研㊁外语和院校出身倾向
1.报考条件执行有差异㊂分析2021年68所高校招生简章发现,各招生单位对考生报考条件的执行有差异,一是执行教育部 基础”报考条件,另一种是在教育部规定条件上 加码”,表现为四种形式:一是对毕业院校或学科的实力提出较高要求,8个院系规定了毕业院校或学科为 双一流”建设高校或学科,或学科评估等级较好㊂二是对报考专业做 合理要求”,教育部规定 本㊁硕专业不限”,10个院系要求本科或硕士专业与报考专业相近或相关,3个院系规定具体学科㊂三是对报考者身份的界定与审查有差异,有的在招生简章里明确报考人员 辅导员”身份的界定以国家
思政人才研究
文件为准或具体列出可报考人员身份,有的没有提出辅导员㊁党务骨干到底包括哪些人员㊂四是增加报考条件㊁提高门槛㊂
2.报考条件重科研水平和外语水平,报考资格重院校出身㊂ 思政博士专项”报考条件 加码”,表现为在教育部规定的报考条件上提高门槛,呈现出报考条件重科研㊁外语和出身的倾向㊂由表2可知,第一,39个院系规定了外语水平的报考条件,占申请考核院系的60.94%,占专项招生总院系的40.63%,主要是要求通过全国大学生英语四级或六级或托福或雅思;或本科为英语专业;或毕业于英语国家或地区;或近几年在英语国家或地区访学㊁生活半年以上;或发表英语文章;或翻译英文著作达数万字㊂有三种实行方式,一是外语免考(达到招生单位要求)或笔试(达不到的参加笔试),二是外语水平达到招生单位要求才具备报考资格,三是外语可替代型限定,如果有高水平成果可放宽外语要求㊂第二,35个院系规定了科研水平的报考条件,占申请考核院系的54.69%,占专项招生总院系的36.46%;主要是发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C S S C I或C S S C I扩展版或S S C I期刊,或主持省厅级课题,或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㊂第三,8个院系规定了毕业院校或学科,主要是要求毕业于重点大学㊁重点专业,或毕业专业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等级为A+或A或B+或B㊂第四,6个院系要求硕士学业成绩优秀或者毕业论文等级良好,如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要求 本科生或硕士生阶段平均学分绩4.0分制
3.0以下或百分制80分以下的考生,不具备申请资格”,中国地质大学规定 往届生须满足硕士学位论文等级良及以上㊂同时,须满足毕业于双一流高校或学科,或专业在学科评估为B类及以上”㊂
表2 思政博士专项”报考条件的院系统计表
报考条件与要求报考身份学科背景毕业院校或学科外语科研成果学业成绩教育部规定思政骨干㊁党务骨干本㊁硕专业不限未规定未规定未规定未规定单位自加报考条件的频数资格审查10839356占申请考核院系的百分比-15.63%12.50%60.94%54.69%9.38%占总招生院系的百分比-10.42%8.33%40.63%36.46%6.25%
(二)选拔方式多元,面临适切性效益性考验
1.选拔方式多元化,但有趋同之忧㊂第一,选拔方式多样,有材料评审㊁综合面试㊁英语笔试㊁专业笔试环节,综合考核通过面试㊁笔试㊁自我介绍㊁介绍研究计划或个人研究㊁完成考核组布置的阅读材料与研究设计㊁考官提问与考生回答㊁考生抽题作答与考官提问多种方式相结合㊂归结起来有七种:材料评分+综合考核;材料考核(是晋级的唯一条件,但材料评分不计入总成绩)+笔试+综合面试;专业笔试+综合面试;外语笔试+专业笔试+综合面试;材料考核+外语笔试+专业笔试+综合面试;外语+综合面试;材料考核+外语笔试+综合面试㊂综合起来,核心的要素主要有材料审核㊁笔试(专业+外语㊁专业或外语)㊁综合考核(面试或笔试+面试)㊂第二, 思政博士专项”独特性的考量与体现不充分㊂一是 思政博士专项”专业方向多,对自身独特性没有形成一致的认识㊂据西南大学对21个基地的统计,思政博士专项有72个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类53个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类15个㊁高校辅导员工作类4个;由于辅导员博士研究生专业背景复杂㊁尚没有统一的辅导员博士研究生培养的指导性方案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辅导员博士研究生培养遭遇瓶颈㊂[15]二是没有顾及生源学科背
景多样的现实,与学术博士㊁专业学位或院内其他学科用一套考核方案㊂ 思政专项博士”与学科博士㊁学术博士㊁专业博士到底有何不同?缺乏追问与澄清㊂三是考核取向徘徊在 知识本位”与 能力本位”之间,面临 知识本位”与 能力本位”的两难㊂主要表现是申请考核没有放弃用于专业知识考察的笔试,科研能力考察主要依据已有科研成果和提交的研究计划,综合考核注重考察学术潜质㊁专业基础㊁综合素养㊁创新能力等㊂ 思政博士专项”怎样才能兼顾思政工作的 职业性” 实践性”㊁博士人才的 研究性”㊂究其原因,关键是思政骨干博士的培养目标到底是什么?思政骨干博士的关键能力究竟有哪些?思政博士选拔到底应该考什么?这些隐藏于招生制度背后的核心问
思政人才研究自动回复怎么设置
题有待深入思考,这些深层次问题也是制约博士招生和培养的重要问题㊂
2.材料评审是晋级的最主要途径,但其设计的合理性有待检验㊂申请考核制与普通招考的最大区别是申请环节㊁材料评审㊂材料评审是申请考核的基础环节,是晋级的最主要途径,其评审标准的科学性㊁合理性直接影响博士生源质量的甄别,关乎申请考核制的有效性㊁公平性㊂实践中发现, 申请”环节存在评审标准模糊㊁权重失衡㊁作用发挥受限等问题㊂
第一,材料评审是晋级的最主要途径,但其评审标准模糊㊂纵观96个院系的招生简章和实施细则,材料评审标准清晰且公之于众的寥寥无几,甚至个别单位不公布信息;绝大多数单位在方案里模糊提及,
根据提交的材料考察考生的学历背景㊁科研能力㊁科研潜质㊁创新能力等,没有具体㊁清晰呈现考核的详细指标与分数赋值;部分单位提出材料评审维度及分值;有个别单位清晰列出考核标准的内容及其分值,如安徽师范大学㊂第二,材料评审是晋级的最主要途径,但是提交材料有待精简,权重差异大,材料使用不充分,特别是专家推荐信在材料审核中是否列入考核?其分值与作用是怎样的 研究计划”与考生学术素养的实质性联系何在?材料评审成绩在总成绩中的占比差异大,其权重区间为20-50%,以20-30%为主;有的把材料评审视为晋级的唯一途径,但材料评分不计入总成绩,如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㊂总之,其科学性㊁合理性有待检验㊂
3.注重综合能力考察,未放弃笔试,但以面试为主㊂第一,申请考核制剑锋直指笔试弊端,但是 思政博士专项”申请考核制招生中未舍弃笔试㊂一是笔试本身具有重要价值㊂博士招生笔试受诟病并不是因为笔试本身固有的弊端,而是普通招考中笔试被置于错误的位置,不利于鉴别考生的学术潜能和科研能力㊂[16]二是鉴于国内申请考核制实践和国外博士招生经验,完全舍弃笔试不利于全面鉴别考生的专业水准和培养潜质㊂三是鉴于该专项的特性,笔试很有必要㊂考生学科背景多样,这与该专项仅有的6个招生专业之间有巨大鸿沟㊂思政队伍整体理论薄弱,而博士培养需要具备深厚的学科知识,因此,笔试是必要的㊂第二,招考中,面试比重大㊁评分模糊㊂面试是申请考核的基本环节,与客观的纸笔测验相比,主观性强㊂面试评分标准和程序模糊,且鲜有单位详细公布;同时,面试占总成绩的比重为50-80%,如云南大学面试成绩占80%,其合理性㊁公平性受到质疑㊂
(三)选拔标准模糊,主观性空间大
第一,选拔标准和评分方式模糊,主观性强㊂调查证实,导师认为申请考核制的最大困难是录取标准难以量化和指标化,其次是难以避免人情因素的不良影响㊂[17]一是考核方案里描述考察科研能力㊁科研潜质㊁创新素养等,缺乏量化的具体指标及其赋分㊂二是缺乏合理的考核参照系和录取标准㊂三是评分的操作和核算方式不精细㊂四是评分标准模糊,加之学术潜质等难以量化,且缺乏有效的衡量工具,主要依靠人的判断,主观性强㊂第二,缺乏评分标准和必要的信息公开㊂大多没有公布评分标准及分值,而后有限地公布通过名单的考生姓名,甚至连得分都不公布㊂公平性引发质疑㊂
(四)高校招生权自主性大,缺乏有效监督和约束机制
1.招生自主权大㊂博士招生自主权体现在学校㊁院系㊁导师三个层面,其中, 导师招生自主权是当前博士招生争论的焦点,也是博导关注的热点,主要包括导师是否拥有招生自主权㊁在招生中扮演怎样的角㊁怎样保障招生自主权的落实等问题”㊂[18]导师在报考资格㊁选拔标准㊁录取标准与人选上具有较大自主权㊂调查证实, 70%以上的导师认为申请考核制中招生权力大于传统考试制,近80%导师承认拥有招生自主权,仅20%的导师认为招生权受到一定制约”㊂[17]单位和导师的招生权主要有三类,第一,集体决策㊂考核组对考生材料㊁面试单独打分,然后取平均分㊂第二,集体决策,但导师有较大自主权㊂一是报考前联系导师或者需征得导师同意㊂大连理工大学要求报考前征得导师同意,并由
导师在系统中审核才能获取报名码㊂二是导师推荐制㊂大连海事大学要求征得导师同意并书面推荐㊂三是综合考核和录取中导师有重要决定权㊂西南财经大学复试中设 导师综合评价”环节,由报考导师独立负责考生综合评价,评价其科研计划㊁论文㊁学术能力㊁培养潜质等;郑州大学政管院规定 申请人选择的导师必须是专家组成员并参加考核工作” 无导师同意接收并支付培养费的申请人不予录取”㊂第三,导师不参与决策㊂招生简章中明确报考前无需联系导师或实行导师回避制,如北京化工大学在材
思政人才研究
公共平台登录料审核和综合考核中,实行申请人导师回避制,考核组由不少于5名教授组成,综合考核至少有2名外单位专家㊂
2.监督和约束机制不健全㊂如何让招生权在阳光下运行,监督是关键,目前博士招生权缺乏有效约束和监督机制㊂一是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㊂报考人员身份审核㊁报考材料㊁学术诚信㊁材料评审㊁面试㊁录取等缺乏有效监督;二是申诉和复议机制不完善,甚至渠道不畅或束之高阁㊂
(五)信息公开程度低,引发招生公平性质疑
人的身高在一天中 什么时候最高?第一,信息公开有限㊂信息公开涉及公开的时限㊁内容和范围,博士招生的信息公开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公布招生简章及考核方案㊂12个院系的招生简章或考核细则不同程度缺失,如内蒙古大学㊁东北林业大学㊁哈尔滨师范大学的招生简章查询不到,西南大学心理学部㊁吉林大学㊁山东大学马院的招生和复试方案链接失效㊁单位网页上查询不到㊂二是公布材料审核的组织机构㊁人员构成㊁审核标准与评分标准㊁考生材料及得分㊂极少数院系公布了细致的材料审核或科研能力考核指标,如江苏大学㊁安徽师范大学按照论文类㊁著作类㊁项目类㊁工作获奖(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㊁辅导员年度人物等)㊁科技奖励等分类分级公布材料审核和科研评分标准㊂三是公布综合考核的选拔标准㊁评分方式㊁晋级考生材料及其得分㊂笼统描述从科研㊁专业能力㊁综合素质等方面考察,甚至连考生复试名单都不公开,只是通知当事人㊂四是公布拟录取结果的及时性㊁范围㊁内容不充分㊂五是申诉㊁复议㊁违纪处罚几乎不公布㊂第二,申诉和复议机制薄弱㊂ 实践中,存在申诉渠道不够畅通㊁申诉方式单一㊁申诉程序相对繁杂㊁申诉反馈不够积极等问题”㊂[19]
三、讨论与建议
(一)完善 高校思想政治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方案设计
1. 高校思想政治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制度设计,是贯彻‘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高等学校要鼓励辅导员在做好工作的基础上攻读相关专业学位”的体现㊂ 思政博士专项”与申请考核制怎样绘就最大同心圆,有必要回到各自本身与交汇点上来审视㊂随着‘普通高等学
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等政策导向的辅导员专业化培养和职业化发展以及博士专业学位发展要求,需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审视 思政博士专项”的政策制度设计㊂一是亟待思考 思政骨干专项”培养目标到底是什么?培养高校思政队伍优秀学术人才,还是思政领域高层次应用型未来领军人才,还是思政工作实践研究者?这一问题的回答关乎该专项的总方向㊁关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战略与思路㊁关乎招生取向㊁招考方式㊁选拔标准的设计与实施㊂二是需要深入研究思政骨干博士的关键能力到底有哪些?应采用何种筛选机制?不同的培养目标㊁人才类型,其关键能力及其构成是不同的,思政骨干博士到底应该具备哪些关键能力呢?是作为学术人的科研能力,还是作为思政实践者的实践能力和岗位胜任能力,还是作为思政行业精英的管理能力和实践智慧?申请考核制下博士能力结构研究薄弱,内容上偏重单向度的专业能力㊁学术能力㊁学术潜力㊁学术热情,对象上缺乏分类的专业型与学术型博士能力结构构建,学术型博士能力结构不外乎 社会适应论” 学术创新论”,思政骨干博士关键能力更是鲜有研究㊂
证婚词精选2. 高校思想政治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制度设计的问题及思考㊂招生单位如何在执行教育部政策与发挥招生自主权上寻最大公约数来实现招生效益㊁公平的均衡㊂一是本科㊁硕士所学专业是否限定?教育部提出, 本㊁硕专业不受限制”的规定符合思政队伍多学科背景实际,而博士招生单位希望选拔专业基础好的考生而规定所学专业与报考专业相近或相关,这是博士培养的客观需求㊂为破解 多”与 专”的矛盾,首先,根据‘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中辅导员职业知识规定,建议增加教育法学㊁高等
教育学为思政专项招生专业,或者拓展与辅导员职业相关的博士招生专业和方向,如在教育博士专业学位中增加或拓展 教育领导与管理” 学生发展与教育” 人力资源与管理”研究方向和招生人数㊂其次,设置思政骨干专项的专业博士学位㊂‘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正是 思政博士专项”专业博士学位增设㊁招生专业增加与调整的良机㊂再次,实行 双导师制”,即学术导师+实践导师或学科导师+工作导师,高校博导担任学术导师,选拔思政领域优秀的辅导员㊁管理人员担任第二导师㊂然后,宽进严考,放宽报名专业限制,考核中
思政人才研究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