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行业文化和民航文化的本质特征
行业文化的特征
行业文化是大致介于组织文化(企业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组织文化)与职业文化之间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是该行业在人类文化、社会文化和经济文化背景中逐步形成的与本行业相关的基本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体现,是以该行业特有形态补充社会主导性文化的一种亚文化。行业文化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方面:
1. 独特性
行业文化的共性是时代特征和社会特征的综合体现,反映社会大环境对行业文化的影响。然而,一个行业有自己特定的生产环境和行为方式,行业文化必然受这种生产环境、行为方式的限制和影响,是该行业基本的特点、独特的精神和风格的具体反映,并以其鲜明的个性区别于其他行业。
2. 统一性
行业的价值观和理念,只有从业人员认可,才能付诸实践。这种认可,有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从业人员在一个行业中受到熏陶,对行业中被普遍实行的价值理念在内心深处有深刻的认同,或自觉去遵从、实践自我的“承诺”,从而显现行业文化的统一性。理解人们的文化背景是理解其行为的一个重要手段。
当人们进入一个行业后,通过耳濡目染等非正式途径而内化这个行业的思想理念、道德共识、行为规范,说明行业文化是有强制力的,正是这种强制力成全了行业文化的统一性。
3. 功用性
行业文化不同于一般的文化,不单纯是为了总结和研究之用的样本,它要从行业的实践出发,体现行业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要与社会大众对行业发展的要求相一致,并表达他们的行业利益要求和价值取向;要发挥主导作用,构成以企业文化为代表的行业组织文化的底,并对这种组织文化进行提炼、升华,以其独特的形态补充行业主导性文化。也就是说,行业文化是维系行业生存与发展的一个内在动力,同时与社会环境形成一种文化关联、互动关系。在某种意义上把外在力量转化为内在发展动力,这在本质上体现出行业文化的功用性。
4. 适应性
行业文化是一种追求可见实效、追求直接经济成果和社会效应的务实文化,以符合从业人员、社会公众对该行业的普遍认识、期望,以对市场环境的适应程度为评价优劣的标志。人们对行业文化的认识,看重行业的价值观、思想理念。但是这种行业价值观、理念不是完
整的思想体系,往往表现为有数的原则、判断。作为一种无形的文化、无形的力量,这些原则、判断
深藏于从业人员的内心深处或潜意识之中,在实践中外化为个体和体的行为,而社会公众也正是从行业个体和体的意识与行动的表现中认同行业的价值观、思想理念的。
5. 人本性
人是行业文化的主体,行业文化最重要、最直接的功能是对从业人员的价值观、精神、道德等的引导和控制。不同的行业对人本性的认知度可能有所不同,而以人为本,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为了人则是任何行业文化的文化本质与人的本质统一的基本要义。作为行业的从业人员,只有在自觉的自我意识下实践以人为本的理念和行为,才有可能得到同等的价值回报,这是行业文化人本性的真谛所在。
6. 传承性
行业文化传统的继承性,表现在这个传统经过积累和较长时间的发展一旦形成,就会薪火相传,不断延续下去。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会给这种传统赋予新的内涵,但核心的传统文化内容是不容易改变的,这既是行业从业人员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更是从业人员行为的规范和法则。
本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金牌总数7. 稳定性
网游家族名字
行业文化是与行业发展相联系的,其形成机制的一个特点是以历史积淀为主。没有经过一个渐进的过程,没有一定的量的积淀,就没有行业文化的特殊的质的确定性。这一点与企业文化的形成不同。企业文化虽然具备作为意识、观念的文化的共性和个性特征,但其形成是以少数人(主要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的倡导与示范为主。行业文化的发展根基、基本条件决定了其发展周期更长、更具有稳定性。
8. 开放性
优秀行业文化具有全方位开放的特征。一方面表现为发展过程中的扬弃,与时俱进,即消除消极、落后的传统,继承积极、进步的传统,培育、创造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传统。另一方面,与不同行业的行业文化,与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行业文化相互开放、交流和引进、吸取,在不同文化的融合中实现优势互补,共融共进。此外,行业文化中作为人类道德意识、价值判断、精神境界、思想修养的闪光的东西,那些代表和蕴含着精神、科学和技术等方面的未来因素,也会对构筑社会文化体系,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发生积极影响。
民航成立以来,领导体制几经变化,改革开放前30年,约一半时间归空军建制,即使归国务院或交通部领导期间,与空军的组织关系、业务关系也是非常密切,仍然是政企合一的半军事性企业。这一时期,民航行业文化的主要特点就是军营文化。美育
民航行业文化的发展过程
1. 企业文化与行业文化的关系
文化的层次性和交叉性规范了企业文化与行业文化的关系。
作为次一层次的企业文化,把行业文化作为背景场,对行业文化的遵从、吸纳和继承、发扬,从根本上说是企业文化对行业文化的扬弃。每个企业有各自的类型、性质、规模、人员结构等方面的差异,对行业文化规范、理念、特性的重构和再造是不一样的。这个不一样,落实为企业的基本特点,是一个企业独特的精神和风格的具体反映,并以其鲜明的个性区别于同一行业的其他企业或不同行业的企业。当今世界,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在封闭的状态下进行文化创造,跨行业甚至跨文化(跨国企业)的企业文化交流、变革和创新都是很常见的。经济的发展需要变革文化中与之不适应的成分;能否以文化创新成果正确地引导企业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是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所在;行业文化的交流融合由一个个具体企业的文化交流、融合而实现。因此,企业文化跨行业、跨文化的交流、变革和创新,不但丰富行业文化的内涵,而且为行业文化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作为企业文化背景场的行业文化,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企业文化的倾向与特征。一般地说,一个行业的生产环境、行为方式将伴随着物质、技术的发展而改善和提高,但不可能有迥异的质的变化。尽管企业文化通过跨行业、跨文化的交流、变革和创新,逐渐发展成为具有多重特点的混合文化,但也不可
能完全消除企业的行业倾向和行业特征,亦即决定企业文化倾向与特征的行业文化的底不会消褪殆尽。行业文化的发展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源本就是以企业文化为代表的组织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宽容、激励,开发、整合,概括、升华,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衡量行业文化健全与开明程度、合理与完善程度、生命存续可能度的标准。
2. 民航行业文化的特殊性
尽管1980年就提出民航要走企业化道路,但由于体制的惯性等种种原因,民航政企分开、组建骨干航空公司的第一轮管理体制改革直到1986年以后才开始实施。2003年,以政企完全脱钩、机场下放地方政府管理、撤销民航省(市、区)管理局和航空交通管理独立为标志的民航体制改革,被认为是最彻底的一次改革,目前正在稳步推进,其中机场下放地方政府管理仍然有一个过程。从这里可以看出,1980年以后的民航,行业文化建设的发展轨迹,仍然是从军营文化向真正的行业文化的渐近。
现阶段我国民航企业的发展模式为产业链式的产业结构,业务关联性很强。航空公司、机场运营的服务对象是客货,客票和货运销售、餐饮住宿、购物、地面交通、飞机维修乃至空中交通管理、政府对航空运输的监管等,都是出于客货运输的需要。航空运输产业链型多
我国为什么买美国国债业性产业发展的模式,决定了民航企业文化中共性因素较多,远胜于其他行业的企业。正因为民航企业关联性强,产业链生产关系突出,在一定意义上说,民航企业文化与行业文化在内涵和表现形式上
的差异不像有些行业那么明显。因此,民航的独特性决定了其行业文化的特殊性。
3. 军营文化的历史积淀
在理性认同、道德共识、行为规范遵守等方面,军营文化作为民航行业文化的底和源泉,作为民航人活动的物质与精神的某种积淀,我们要认真考察、辨析,吸收和发扬其中优秀的、有价值的因素,克服和摒弃其局限性和弊端。
其优秀因素,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情人节的歌热爱事业,忠诚于党和人民。民航既有军队的血脉,又是政企合一的准军事性企业,待遇优渥,发展稳定,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地位。民航的建设和发展,历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成为民航一员是人们的一个美好愿望,热爱民航是民航员工由衷的信念。在军队中长期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长期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优势,使履行使命、职责高于一切的理念深深地镌刻在民航人的脑海中,落实在实践和行动上。这种使命、职责高于一切的理念,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
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新中国是在西方敌对势力的诅咒、封锁、扼杀中崛起、成长和壮大的。民航发展经历着同样的历程。面对重重困难,凭着自己的双手,建设宣扬国威、军威的强大民航,在
基础落后、内无条件、外无援助的状况中争取在世界民用航空史上的一席之地,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是强大的精神支柱。这种自尊心、自信心与爱国主义相结合,与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相结合,得到“精神变物质”的升华和飞跃。
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的气概。成就事业,要有一往无前的精神。航空运输对人员素质的要求很高,这种一往无前的精神植根于掌握科学技术和专业知识,表现在对技术的精益求精上,同时还要熔铸不怕牺牲、压倒一切困难的秉性。
严明的纪律,严谨的作风。严明的纪律,主要指一切行动听指挥,强调高度统一、绝对统一,执行规章制度绝不遮遮掩掩,姑息迁就,始终维护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信。严谨的作风,最主要的是,提倡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和刻苦钻研技术的作风。
上述优良传统,对民航行业文化的形成、发展影响深远。支付宝实体店银行卡红包怎么用
与此同时,也要正确认识民航文化积淀中的制约因素,集中反映在如下几个方面:
命令控制,强求一律。军营文化,等级制度森严,下级服从上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刻板而
严格;往往更重视整体的“道德形象”,而忽视个性活力的张扬;循规蹈矩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的另一面为滞重滞后,保守封闭,主动性和创新变革不足。
平均主义和大锅饭思想。军事供给制是建立在等级制度之上的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
同一个级次上,吃大锅饭,不重视员工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在所谓该给的都给了、该有的都有了(往往是低水平的给、低水平的有)的前提下,甚至把正当的物质利益追求当作思想意识不健康、个人主义膨胀来加以反对。既然不患寡而患不均,既然有大锅饭吃为什么不吃,还有什么必要去冒个人主义之类的道德风险。这种思想观念反映在企业经营上,表现为等靠要的政策依赖性,自给自足、小而全、大而全的小农经济发展模式。完成任务不惜代价。军队是执行武装任务的政治集团,政治账大于经济账,提倡奉献精神,往往不计奉献成本。如此行为方式习惯使用在生产经营上,就是不计成本的粗放式经营管理,与集约化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实践相去甚远。
自我感觉良好。这是一部分民航员工的自尊心、自信心在行业独特性、某种程度上封闭性的条件下的认知变异。
血缘、亲缘、地缘关系较多。民航自成系统,有一定的神秘性,与外界的业务交往比较单一,其他方面交往也不多。机场地处边远,因飞行、空防安全需要设立了等级不同的隔离区,形成内外有别的阻隔;相关人员包括航空公司机组人员、地面服务和维修保障人员,机场安检人员、边检、海关人员等,大都在严格要求的环境中作业。民航工作人员的子女、配偶、家属、姻亲等有相当部分工作、生活在同一单位、同一系统或同一区域。这些因素的存在和作用,构成了民航比较特殊的血缘、亲缘、地缘关系。诸如此类的关系是一些与行业主导文化不相容的亚文化产生、发展的温床。
从军营文化到行业文化,再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民航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只有明确民航行业文化建设根植于什么样的基础,在行业文化建设中对历史传统作出理智的扬弃,坚持与时俱进,才能建设好民航行业文化,并对丰富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云南机场特文化建设探索
云南机场集团作为公共服务、基础产业的企业,在机场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因受高原气候、地理位置、多民族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产生了与其他企业有所不同的文化观。在中国民航企业日益关注战略发展问题时期,云南机场倡导以注重员工的认同感和创建机场品牌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在实践中初步探索出一条建设云南机场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之路。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