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正确处理师生关系
9
回顾28年的班主任和教学工作,我每天接触最多的就是学生,在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要处理好师生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是基础,很重要。我们在谈论工作时会经常听到这样的牢骚:“某某学生气死我了”,“这个班太差了”等等,甚至还有老师被学生谩骂、气哭的。因此如何理解学生,管理学生,如何处理与学生的关系,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具体如下:
一、关心学生
作为老师应多关心学生,让他们感受到你对他们的关心和爱。这样他们就不容易对你产生抵触情绪,多数情况下愿意服从管理,能够把你讲的听到心里去。当然,这也要讲求教育艺术,讲话不能婆婆妈妈,重复、啰嗦,让学生厌烦,也就是应避免心理学上所说的超限效应。
二、善待家长
不要动不动就请家长,这样会使学生紧张、反感。接待家长来访时,要态度和蔼,共同商讨孩子的问题,不能态度蛮横,训斥家长,更不能说出“我没有办法,你领回去吧”这样的话。我们的职业是教师,教书育人是我们的专业,我们是专业人员,家长是非专业人员,专业人员都没有办法,你让非专业人员领回去怎么办?说这话时,在宣泄自己的不满情绪的同时也贬低了自己,把自己等同于非专业人员,而对于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学好,他们更加无力,于是就说:我们什么都不懂!全部拜托老师了。家长表面表现出的是信任,实际上暗地里在骂:“还老师呢,我不会的他也不会!他会的我也会!”家长的不满回家带给学生,学生对老师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师生的良好关系就难以建立。
桃花源记译文三、教师自我提升
作为老师应努力使自己变得优秀,让学生佩服、敬重。这样老师容易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学生们一旦崇拜你,你的讲课效果不可能不好,这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名人效应。做到这一点很管用,但切忌自吹自擂,它要求老师要善于学习,有较高的素质和能力,至少要在所教学科方面有过硬的功底。一旦让学生们发现你在这方面并不比他们高明多少,就很难做到让他们佩服你、乐意听你讲课。另外,最好能有些特长,比如,文章写得好(常发表作品),字写得好、歌唱得好、画画得好、口才好、讲话幽默等等,这样你就容易在学生心目中产生魅力,成为他们喜爱甚至崇拜的人。
谈谈如何正确处理师生关系
李志民
(甘肃省金昌市第一中学,甘肃 金昌 737100)
摘 要:对于怎样处理好师生关系,通常有以下两种观点:坚信“严师出高徒”、“玉不琢不成器”,对待学生
尽量“严”,让学生“怕”,觉得这样学生就不敢贪玩,能认真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从而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老师与学生交朋友,一味迎合学生,成为学生乐于亲近的人,进而带动学生去学习,这是一种较为理想化的师生关系。当然,这并不是说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一点规律都没有。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老师们集体总结出的以下几点,我们还是可以借鉴的。
关键词:师生关系;教育教学;素质教育
四、规范规矩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尽力让学生感受到你对他们的关心与爱的基础上,严格要求他们,赏罚分明,该表扬时及时表扬,该批评(甚至责罚)时也决不能态度暧昧,模棱两可。只有如此,才能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是非标准,努力按家长、老师和社会的要求去发展和提高自己。
老年人的智能手机推荐
五、平衡体制与人性公共事业管理
我们要在体制和人性之间寻一种张力,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用自己柔弱的双肩尽量抵挡一下来自四面八方的挤压,给学生尽量腾出自由空间和时间,让每一位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空间。这种挤压可能来自社会、来自其他老师、来自平均成绩、来自班级考核,甚至说严重一些它来自保住饭碗,就这一点来说,我们的职业也是“高风险”的,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我们要敢于和善于冒这样的风险,协调好各种关系,成就学生成就自己。
六、全面发展
怎样学好语文
对待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我们往往忽视了对他们的理解和关心。这么说,大家可能不太理解,好学生,人人都关心、人人都重视呀,是呀,正是我们对他们太重视了,所以我们只是一味地给他们压力,只是盯着成绩,忽视了他们的全面发展,最终造成遗憾。我们曾经有过一些好苗子,在知识结构和学习刻苦程度方面都不逊于考上清华北大的学子,但最终留下遗憾,究其原因,考取清华北大是尖子生综合实力的拼争,除了知识结构和刻苦程度,还有诸如心理素质、身体状况、课外知识、性格等因素的作用。我们平时对成绩好的学生应注意这方面的关心。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吸取教训,在处理师生关系时我们不能单一关心学生学习而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要注重对学生的正确引领,而不是一味要求学生按照我们的想法学习和生活,这样我
们才能不给学生留遗憾,不给自己留遗憾。
参考文献
三峡文言文[1] 王伟.新教育背景下如何正确处理师生关系[J].课程教育
研究,2018(18):184.
[2] 季洪.如何正确处理新型师生关系[J].甘肃教育,2017
(20):30.
红烧鲤鱼
[3] 刘露.浅谈如何正确处理师生间人际关系[J].湖北农机
化,2015(6):46.
【作者简介】 李志民(1968—),男,本科,教育硕士,研究方向:中学数学教育。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