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严伍虎;张淑琴;马宁
【摘 要】Being one of the most provinces abundant in cultural tourist resources, the contribution in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is not big to Shaanxi’s GDP, with a more important difference in comparison with developed provinces. At the same time, Shaanxi’s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has such shortage as insufficient developed cultural connotation, skimpy system construction, weak innovation and lack of long-term mechanism etc. We must strengthen deep fusion in culture and tourism and extend industrial chain in innovation in or-der to revive the quiet history.%陕西是我国文化旅游资源最富集的省份之一,但文化旅游产业对陕西GDP的贡献并不高,与其他经济发达的兄弟省份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陕西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经营过程中暴露出文化内涵挖掘不足、体制建设不到位、创新后劲不足、缺乏长效机制等问题。要实现陕西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在创新中延长产业链,使沉寂的历史活过来。
【期刊名称】《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3(000)004
我的心太乱【总页数】4页(P99-102)
一公斤等于多少克【关键词】陕西;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作 者】严伍虎;张淑琴;马宁
【作者单位】陕西省行政学院,西安 710068;陕西省行政学院,西安 710068;陕西省行政学院,西安 710068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F592.7
一、陕西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
陕西拥有的文化旅游资源位列全国第一。秦兵马俑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法门寺等为代表的“宗教文化”,黄陵祭典等为代表的“祭祀文化”,秦腔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延安革命
淘宝助理教程圣地等为代表的“革命文化”,华山等为代表的“山水文化”,早已成为全球公认的“文化驰名商标”。[1]54陕西拥有的历史文物的密度、数量、等级均在全国独占鳌头,被誉为“中国历史的天然博物馆”。到目前为止,陕西在册的旅游景点多达1800余处,平均每平方公里拥有国家级、省级旅游景点21.7处,其中国家级旅游景点数位列全国第一。另外,陕西境内拥有众多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人力资源储备。
旅游业一直是陕西省着力培养的重要支柱产业,近年来陕西旅游业的发展速度也远远高于全国平均速度。随着中海地产、曲江、陕文投、陕煤等重量级投资集团在陕西省的旅游投入力度的加大,一批新开发的具有示范作用和国际影响力的旅游产品正在建设之中,为陕西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2年全省接待境内外游客2.3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26.1%。旅游总收入1713亿元,比上年增长29.3%。其中,接待游客33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3.9%,旅游外汇收入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1%。接待国内游客2.29亿人次,比上年增长26.5%,国内旅游收入1609亿元,比上年增长29.8%。虽然陕西旅游业发展增速较快,但就旅游业的产值总量而言,与兄弟省份仍有较大的差距,同陕西旅游资源大省的身份很不匹配。尤其对于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的陕西而言,旅游业中的文化含金量还不尽如人意。相关资料显示,陕西文化旅游产业的总产值仅分别占北京、山东、广州的1/
15、1/6和1/4。[2]47实事求是地讲,陕西要真正实现文化资源优势向旅游资源优势的转化,任重而道远。
应该注意到,从过去“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尴尬,到今天《梦回长安》、《长恨歌》、《仿唐乐舞》等一系列文化旅游产品的享誉中外,近年来陕西在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上已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仅有这些尝试还远远不够。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是发展陕西文化旅游产业的必由之路。旅游和文化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要把旅游业真正打造成陕西的重要支柱产业,必须对陕西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实现旅游的文化化与文化的旅游化的有机统一,让沉寂的历史活过来,把躺着的文明扶起来。
二、陕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陕西文化旅游产业的产品结构与市场结构尚不尽合理,条块分割的现象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产业体制建设不到位,很难摆脱地方本位对产业发展的束缚,再加上资源整合能力弱、创新力度不足以及资金不足跟不上等因素,已严重制约了陕西文化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一)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挖掘不足
陕西素有“中国历史的天然博物馆”之美称,悠久的历史为陕西文化勾勒出了产生年代早、持续时间久、帝王名人多、气势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等突出特征。但陕西旅游产业对文化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作为世界级“文化品牌”产品的秦兵马俑、黄帝陵、法门寺、楼观台、白云山道观等旅游项目本应成为向中外游客展示中国历史文化的“活的标本”,非常遗憾,目前这些景点并未真正发挥使游客在畅游中充分领略中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灿烂辉煌的应有功能,仅仅作为“又一个景点”满足游客们旅游观光的浅层次需要,充其量避免了游客过而不游的遗憾。在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山水文化等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上,同样存在着力度不足和缺乏长效机制的问题。不少游客到陕北旅游,除了带着对红“革命文化”的憧憬和对“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黄土文化”的向往外,还想亲身体验一下气势磅礴的安塞腰鼓和喜庆热闹的陕北秧歌,但真正到达了目的地却很难到梦中的影子,“窑洞”还在,腰鼓、秧歌、信天游没了。非要听陕北民歌,只能支付昂贵的票价去现代化的演艺大厅欣赏,就算民歌听了,再也没有黄土地上泥土的芳香,更别想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感觉。[3]27
(二)体制建设跟不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需求
最新古装电视剧2012支付宝集五福什么时候开始2022最新的qq签名陕西按照地理区域可划分为陕北、关中、陕南三个游区,这三大区域各自具有不同的旅游发展特。红旅游与民风民情游相结合构成了陕北旅游的独特个性,关中游的基本主线是历史文化游,陕南旅游是陕西绿生态旅游发展的重点。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决定了陕西已开发和正在开发的旅游景点之间距离较远,集中程度不高。在现有体制下,三大游区之间竞争过度,合作严重不足。不仅三大游区之间条块分割,在每一游区内部还存在着不同旅游文化产业间的更为激烈的无序竞争。要打破条框,整体提升陕西文化旅游产业的品质和内涵,实现强强联合、合作共赢,就需要各级政府对文化旅游体制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另外,在陕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多头管理、权责不清、各自为政的现象。风景名胜区与森林公园之间的矛盾,文物保护与文物旅游资源开发的矛盾,旅游企业(部门)与地方政府的矛盾等等,[4]38都需要有新的体制来管理与协调。
(三)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指导
项目总体规划缺乏前瞻性,规划品位不高,甚至不受规划约束等现象,几乎成了陕西旅游景区、景点建设中的通病。文化旅游资源的盲目开发,同类项目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已严重影响了陕西文化旅游资源大省的形象。陕西境内许多旅游景点的建设没能与其环境文化
的深刻内涵有机地协调起来,品位不高的人造景观随处可见,土不土,洋不洋。古不古,今不今。有些景点利用滑稽的音乐和怪异的灯光等招揽“生意”,浑厚壮观的历史文化景观被这些人为制造的“环境噪音”搞得大煞风景。甚至有些景区内处处弥漫着庸俗文化的痕迹。[3]即便是近几年新开发或新扩建的大型文化旅游项目,也明显存在着大手笔的现代化建筑与景观文化内涵格格不入的现象,巨额投入不仅没能提升旅游项目的品质,甚至严重冲淡了项目本身的主题和浓厚的文化底蕴。
(四)文化旅游产品创新后劲不足
虽然陕西近年来在新项目开发和老项目创新上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尚未从根本上摆脱“景观老面孔、服务老质量、环境老样子”的老印象。旅游项目的整体开发涉及六大要素(行、游、住、食、购、娱),这六大要素相互结合、相互影响。陕西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总体上水平不高,产业链短,创新力度不大、后劲不足,难以留住游客,更难期待游客们能故地重游。就旅游纪念品的开发而言,生产者事先不进行游客需求调查,不关心不同层次游客的差异需求,也没有专业的新产品研发团队,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完全以自己的主观喜好为依据。景区周边的销售商贩更是缺乏科学的市场培训和指导,旅游纪念品本
应具备当地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而陕西各旅游景点所提供的旅游纪念品却以外地产品居多,显得不伦不类。仿秦俑和铜车马本应是“秦俑馆”周边的旅游纪念品,可在陕西各个景点随处可见,而且制作既不逼真,也不“高档”,游客们连看都不愿看一眼,更别说带回家“收藏”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