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学生提出问题,这是“问题解决”的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性学习过程,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创造精神和开发学习潜能的过程。而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很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全面地发展。那教学中如何更好的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新问题呢?
笔记本蓝牙怎么用一、教师的观念要切实转变,重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更重视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数学学习中利用问题给学生指路是非常好的办法,而解决问题之后发现提出问题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最佳途径。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越来越明显,教学效果一次次证明教会学生远不如学生会学,让学生掌握行至有效的方法至关重要。在已修订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就强调“教师必须转变角,变单纯的教学的传授者,为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研究者。”大纲要求教师要摆正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教师不再以“权
威者”自居,能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平等交往,教师能正确看待学生的创造潜能以及因好奇心而发的问题潜力,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提问、都会提问。所以教师必须转变角的同时更要改变观念,改变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只重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学生发现问题之后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从而使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现状。在教学时重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更要重视学生发现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时所设计的问题要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在解决过程中给学生多的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归纳和整理的过程中去体验一个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是如何形成的?一个结论是怎样探索和猜测到的?以及这个结论是如何被应用的?通过这样的问题形式,使学生真正体验知识的建构过程,去发现问题,以致提出新问题。如我在上《圆的周长》一课,通过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这个圆的周长我们能知道吗?”让学生想办法求圆的周长。有的用滚动法把小圆片在直尺上滚一圈得出圆的周长;有的则用绕圈法用线在圆的边上绕一圈,量线的长度得出圆的周长。我及时肯定了同学们能积极思考,想出了巧妙的办法,学生也以为问题得到了解决,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此时,我引导学生质疑:这两种方法都是化曲为直,他们有缺陷吗?很快,学生的疑问就出来了:“这样量出来的长度精确吗?”“用这两种方法去量周长是不是太麻烦了?有时还要两
个人合作。”“如果是求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它还能滚吗?”有的学生认为还是可以用很长的绳子去绕一圈量周长。这时,我用一根绳子,一头系一支粉笔在手中甩了起来:“这个运动中产生的圆,还能用以上方法求周长吗?”同学们领悟到这两种方法是有局限性的。那么有没有通用的、更简洁的方法求圆的周长呢?产生疑问,引起思考,是需要学习的开始。疑问萌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同学们以最高的热情开始了新知识的探求,创造正是从这里起步。
二、教学时创设优质和谐的问题情境
俗话说:“环境造就人才”,足可见环境的影响在人的成长过程多么重要。良好的问题情境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学生敢于提出问题。为了提高学生解决发现问题之后提出问题的能力,更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力、推理能力等综合学习能力,首当其冲为学生创设优质和谐的问题情境显得尤为重要。
1、教师自己设计问题时多取之于生活。 
学生所学知识与学生现有的认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即会引起学习者的极大热情和兴趣,
必然产生更佳学习动机。另一方面,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也常是由直观表象上获得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结、总结,再深入研究、探讨,上升到理性思维。因此,寻针对学生热于关注有趣、新奇且有实用价值的数学问题的特点,设置与现实紧密相关的生活化问题,让学生更近距离的接触数学,充分感受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用“数学”解决周边生活问题的乐趣。学生慢慢会越来越喜欢数学,时常会留意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点点滴滴,经常会去观察,思考,探索发现生活中更为新奇的东西,从而形成学生良好的习惯,并会把它融入到自己平时的学习中,会不断探索发现新的问题。如在教学《利息和利率》这一课时,我联系到实际生活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利率”吗?你会计算“利息”吗?你们有拿你们的压岁钱到银行去存吗?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必然产生了学习的动机,探究的欲望。
攀枝花旅游必去景点>十二星座查询表
2、适时的幽默,力促和谐的师生关系
人类学家的研究成果表明,幽默在人类社会中可以起到缓解人与人之间紧张关系的安全阀作用,它可以冰释误会,释解责难,和缓气氛,淡化矛盾,减轻焦躁,增加默契,给人动力。问题式教学中更应增加教师语言的幽默感,除过使课堂气氛活跃,至还少可使学生消
除问题以外的思想顾虑,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发学生的心智、潜能,大胆去探索发现新问题。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只有喜欢老师,才能喜欢老师所授的这门学科。教师不能是高高在上的“指挥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组织者。
3、多利用媒体手段,采用多彩的教育形式,让学生所接受的东西更为直观,清晰。
数学教学过程,事实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的过程,继而对其进行延拓,创新发现新问题循环的过程。利用媒体手段,可以将自己教学难以表达的、学生模糊的、抽象难以理解的等等学习材料更为直观、形象的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在此过程中更好地体验问题的形成、思维方式、解决的思路和方法、应用的技巧等等,有利于学生的此过程中发现新问题,学会新方法。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这一课时,利用多媒体手段,动态演示把一个圆通过切割,然后再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学生很直观、清晰地看出圆的面积等于长方形的面积,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
一个土一个于4、鼓励质疑,在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上多用拇指,少用食指。
新课程提出教育从尊重与赏识开始,赞赏学生、鼓励成功,是师生感情的催化剂,并将激
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一、二年级的学生有问不完的问题,有那么多的为什么,可到了五、六年级问题却越来越少了呢?是不是我们的学生懂的多了,没问题可问呢?那答案肯定不是!分析产生这样现像的原因,除了学生自身生理、心理上的变化原因外,最主要的还在教师身上,在教师为自己、为书本树立的“权威”上。教师平时的教育好多方面约束,压抑学生,局限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很大程度上限制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锻炼,以致把原本活生生的生命变成僵尸的角。为了改变这种压制学生的局面,焕发学生的生命力,我们教师要积极认真做好质疑引导工作,要创设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大胆假设。如可先做几个性格开朗的同学带动更多的人提出问题;或者可以为平时内向,孤僻的学生创造释放他们内心的机会平台,多交流,大胆释放自己的潜能。平时要不断训练,形成习惯。湖南的旅游景点
在评价过程中,多用拇指,少用食指,即应多多给学生笑容、多鼓励、表扬,少批评、挖苦、指责。当学生有新的发现,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而教师都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多给学生笑容和鼓励,少指责和批评。首先让老师感到他们深入其中,在去努力探寻,另一方面得出这样的答案,都是经过他们认真分析,理性思考,归纳总结得到的。所以此时的微笑和鼓励给学生莫大的安慰和鼓舞,适时的点拨,更易改掉自己的错误,以后会一如既往的
去探索前进。也只有这样,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极大提高了,各种疑难问题、有创造价值的问题、意义深远的问题接踵而来。
三、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
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会使他们爱提问题,会提出多种多样的问题,但随之而来是一些偏离主题、“不合拍”之类的问题不是教师所期待的。为更好解决此矛盾,让学生所提问题的数量和质量同步提高,关键在于教师要先教给学生方法。首先,教师要做好示范。学生的一切活动大多是从模仿开始的,提问也不例外,教师应注意提问的“言传身教”。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生活和教学内容,有意识地为学生提问作示范,启发学生体会教师是如何提问题的,并把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展示给学生看,为今后学生能正确地、独立地质疑奠定基础。
其次,使学生明确在哪儿疑点,逐步教给学生在学习中寻问题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从学会提问到善于提问,除对学生的提问给予积极鼓励和正确评价外,还应教会学生提问的方法。学生在质疑问难时,主要是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逻辑方法,但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学生还会用到非逻辑的方法,如猜想、
假设、推测等。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引导学生运用上述方法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如,引导学生从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问题,从数学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阐述中问题,从解题的过程与方法中问题,从动手操作的实践中问题等。
今天是第几个教师节第三,要保证学生提问的质量。开始学生提的问题有时不得要领,有时知言片语,有时浅显幼稚。这时教师在关键处要扶一把,送一程。采取低起点、严要求、勤训练、上台阶的策略,循循善诱不厌其烦,使学生一步一步的上路。同时,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让学生的思考集中在学习的知识点上,这样既可在范围上加以控制,又能保证提问的质量,从而达到问得有价值。
四、课堂课余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实践机会,同时多提供学生展示自己所发现问题的平台。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提倡的重要的学习方式。学习的材料源于生活,最终用之于生活。数学学习更是这样,就是让学生从问题的实际情景中体验和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学应重视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让学生多体验、多
锻炼,在此过程中感受和发现新的东西。学生数学学习基本是一种符号化语言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学习,两者之间的相互融合与转化,成为学生主动建构的重要途径。课堂中可让学生动手操作、分组讨论、教师适时指导、合作交流。课余让学生实际操作、学生交流、教师指正、学生交流,还可让学生自己组织。让学生在这不断往复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分析、探索发现、学会总结归纳、提出新的问题。例如:我在教学《圆的周长》这一课时,课前已布置学生小组准备了圆片、绳子、尺子等学具,在认识圆周率时,让学生小组分工合作,通过测量、计算的方法,算出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多少。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得出结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这个比值是一个固定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这样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认识了圆周率,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喜爱学习数学。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