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农村中学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常常是良好师生关系最直接的体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师生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而提高教学有效性。本文试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探索研究新时期师生关系特点的基础上探讨如何构建农村中学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师生关系不协调的类型和原因
(一)师生关系不协调的几种类型和危害
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我采用问卷法、访谈法等在全校670余名学生及其家长中进行了现阶段师生关系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在师生情感交流等方面集中反映出师生关系不协调现象,又经过对具体同学进行访谈等手段,从而了解到目前师生之间存在的不协调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种类型:
1.专制型师生关系。主要特征表现为教师高高在上,金口玉言,学生对教师俯首贴耳,言听计从,稍有不从,便讽刺打击。这种关系让学生对教师敬而远之,师生关系感情疏远。
2.溺爱型师生关系。主要特征表现为教师对学生做事不放心,不管事情大小都大包大揽。学生唯有照章办事,毫无越轨,才是孺子可教。否则便有不知好歹,大逆不道之嫌,这使学生丧失了主体地位。
3.放任型师生关系。主要特征表现为教师对学生不闻不问,放任自由,学生对教师感情淡漠,消极对待,师生之间毫无沟通,无感情可言,关系冷漠。
4.庸俗型师生关系。主要特征表现为,师生感情建立在双方低级趣味相投基础上。师无师尊,生无生礼,师生呼朋唤友,称兄道弟,这种师生关系貌似融洽,实则贻害无穷。
(二)师生关系不协调的原因分析
造成师生间这几种不协调关系的原因有很多,归结起来主要有几个方面:
1.学校原因。
传统的应试教育及班级授课制,是产生师生关系不协调的一重要原因。应试教育及班级授课制使教育被演化成对某一类型、某一标准人的加工和制造,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会成为加工与被加工,制造与被制造的关系。如果教师把学生作为自己加工的产品,把教育过程认为是加工和制造过程的话,那么,在教育过程中必定会形成教师以个人意志为中心,以师为本,从根本上歪曲了师生平等的教育原则,导致师生关系失调。
2.家庭教育原因。
(1)父母行为影响。有些父母性格比较粗暴,凡事都争强好胜不会礼让和尊重别人。学生在长期与家人相处中深受影响。使学生的习性、行为、性格几乎是他们父母的缩影。(2)父母溺爱。现在我们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父母的迁就和溺爱把孩子惯成任性,自私自利和讲求个人享乐,不思进取。(3)留守家庭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家庭为了维持家计,为了孩子成长的物质需求,家长离开家庭外出打工、经商。由于缺少家庭的温暖和沟通,学生变的性情孤僻。由于缺少家长监督,学生经不住一些诱惑。如沉迷网吧、盲目交友、打架斗殴等。这些也是导致师生关系失调的因素。
3.社会原因。
隋唐英雄传主题曲随着当今社会传播媒体和网络文化的空前发展,青少年以敏感的心灵感受到时代的变化。影视中拜金主义,享乐至上的思想和暴力倾向,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构成直接冲击。青少年在现代媒体中频繁接触不良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这使得他们头脑中沉淀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形成冲突,使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倾斜,甚至盲从不良的思想,学生因此而无心上学,直接导致师生关系失调。
二、和谐师生关系构建
当师生间出现不和谐关系时,不仅会影响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和学习成绩,还影响学生个性发展。甚至于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严重的影响,而和谐的师生关系则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自身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条件和保证。那么在新时期又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一)更新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修养
传统观念中以师为本思想,是造成师生关系失调的最主要原因,因此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关键。在师生关系的构建中,师生双方是对立又统一的,其中教师大年初五祝福语图片>芒果卫视
占据着主导地位,起着教育、诱导、示范和潜移默化的作用。要建立理想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必须从思想观念上进行积极的自我更新,摈弃错误或陈旧的教育方式方法,避免诸如教师为主体、叱责、体罚等现象的发生。要始终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从他们的需要入手,用热情和睿智去启迪、诱导他们,用爱心和童心去叩开他们的心扉。这样,学生自然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诲。只有教师的教育观、学生观正确,教育艺术才能高人一筹,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扩展视野,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努力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优秀品质,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令学生喜爱的好教师。这是优化师生关系的重要保证。
(二)心系学生,着力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
心系学生,着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师生交往环境,是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必不可少的举措。只有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才会有人格的自由与舒展,才能更好地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1.尊重学生的人格。再小的孩子,都有自尊心,都有被尊重的权利。过去,我们总是认为
家长、教师是绝对的权威,这主要受长久以来传统封建教育观念的影响。现在该是摆脱这种错误观念的时候,尊重学生,才能培养出有自尊心、有民族自豪感的人。据我校德育部门的调查结果显示,93%的转化生问到被转化原因时,异口同声提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态度温和、平等、友好、耐心与细心。所以,教师不应看不起学生,对学生应态度温和、友好,让学生有表达自我的机会,有保留意见的空间,有发挥特点的余地。抱着与学生共同探讨、共同进步、平等互助的态度,学生才会意识到自己是教育的主体,才会积极主动,而不致消极、被动。尊重学生,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和老师是同样平等的人,是建立理想师生关系的首要条件。
2.学会欣赏学生。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了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这个观点是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细细品味的。过去,作为教师,总以成为学生心中的偶像为荣,总是摆着高高的架子,让学生敬而远之。其实,这种刻意,是不利于理想师生关系的建立的。试想,让学生敬畏,让学生仰视,学生又怎会向你倾吐内心,又怎会使你真正地了解他们。没有了解,谈何教育?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富有个性特点的个体,身上都会有闪光的地方。而这些闪光点,不是教师所恩赐的,教师仅仅是起到挖掘、培养、塑造的作用。在此过程中,即教育过程中,应是双
向、互动的,也就是说是教师和学生是在相互学习、相互作用的。既然老师能成为学生的崇拜对象,学生也应该能被老师所欣赏。很有可能学生就会成为一位不仅让你崇拜甚至于让世人崇拜的人。应该说,每一名未成年的学生,都潜藏着这种可能性。感觉到被欣赏,学生就会从老师身上到知已的感觉,老师就不再是一个严厉的管制者,一个权威者。老师欣赏学生、走近学生,是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的一个重要因素。
3、允许学生犯错。俗话说:“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不完美,都有犯错的时候。而大人与孩子相比,犯大错的往往是大人。这么一想,作为大人,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允许孩子犯一点儿小错呢?其实,每个人都是在不断的犯错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学得更聪明些;而整个人类,也是在不断地犯错、不断地碰壁过程中,“摸着石头过河”,从而获得进步。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孩子是在不断地犯错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只有被蜜蜂蜇过才深切知道以后不能再捅蜂窝。当孩子犯错后,必要的指导、教育还是要的,但我们不要指望,经过教育,孩子就不再、也不能犯错误了。因为“犯错、吸取教训、获得进步”,这本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必然过程和规律。有一点,教师应该明白,教师的作用就是让学生学会,在犯错后明白一定的道理,并懂得自己总结出避免今后犯同样错误的经验。因为,学生的每一次的错误、失败都有可能成为他今后某一个成功的铺垫。
4、以生为本。文化知识由学生自己去掌握,人生道路由学生自己去开拓。如今是信息化的时代,学生可以从多渠道获取各种信息,学习到各种处理问题及与人相处的方法。因此,在构建师生关系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每个学生都看作是班级运转的宝贵资源,充分发掘他们的潜能,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充分发挥各自的主人翁意识,主动参与实践,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为班集体服务,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服务。这样做,无形中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密切、优化了师生关系,达到教育目的。
5、教师还要利用各种机会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师生关系是一种人际关系,维系人际关系的最有效的途径是交流。和学生交流要缩小与他们之间的心理距离,主动关心、亲近学生,要与他们交心谈心,坦诚相待。如果教师能以亲切的语气随口叫出一位学生的名字时,他会感到愉悦,尤其是在师生接触交往的最初阶段,教师能很早记住他的名字,更会产生某种程度的出乎意外的惊喜。学生会觉得获得了老师的尊重,对老师的亲切感骤增。相反,教师很少提问某些学生,使这些学生处于“被遗忘的角落”,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失落感。教师对学生的困难要热情帮助,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在平时交流中,拉拉家常,这些都让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还可以通过教师节“我给老师的一封信”,主题班会“我与老师”等活动来创设情境让师生感情得以升华。
6、与学生沟通,还应当勤与学生家长联系,赢得家长的信任。我所处的学校是一个偏远的山区农村中学,近几年来,由于诸多原因,“留守家庭”和“单亲家庭”已经成为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经常和家长电话联系,特别是当学生请病假在家时,打电话用关切的语气问问病情好了没有,什么时候能来上课。对我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可是家长会感动,他觉得老师很在意他的孩子,总是在电话里一再的表示感谢。家长会把老师的关心告诉子女,要求他们做出相应的回报。赢得家长的信任之后,工作开展起来就顺利的多,家长会配合、协助你做好自己孩子的思想工作。
(三)顾及差异,注重选择科学的交往技巧
我想牵着你的手歌词在师生关系的构建中,教师只有充分了解、顾及每个学生之间的差异并在交往过程中注重选择、实施科学的交往技巧,才能奠定与学生相处的良好基础。学生的差异类型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类似候补圣女1.比较优秀的学生。他们比较聪明,思维相对比较活跃。在师生或同学交往的过程中,他们中有些喜欢争强好胜且容易表现出攻击性,对师生之间或者同学之间的矛盾反应强烈,往往不会克制自己的言行。他们的行为常常影响班级的正常秩序,妨碍别人的正常学习生
活。对这类学生教师是“既爱之,又痛之”,反复的指责批评往往收效甚微。因此,对他们的行为,教师务必给足耐心,本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原则,采取适当的措施直接或者间接地予以矫正。切忌粗暴蛮横,更不应用自己的攻击性行为去对付学生的攻击性行为。
2.不够优秀或者是在某方面存在缺陷的学生。他们往往成为班里的弱势体。教师如按照对其他学生一样的要求来要求他们,会使师生关系变得紧张。因此,教师在与他们交往的过程中,首先要注重多鼓励他们,引导他们重新建立自信心,形成乐观的情绪;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他们制定他们能够达到的奋斗目标。过高的目标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加重挫败感;再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使他们有安全感,对他们的批评要委婉,千万不可一针见血地指出他们的错误,这样只会使他们更加颓废,而放弃进取的机会。同时,在交往过程中,教师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们分忧,用发展的眼光为他们多提供一些实质性的帮助。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这是减少教师生间矛盾、使学生保持健康情绪和让他们不断进步的有效方法,对理想师生关系的构建也是非常有利的。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