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旅游:中部崛起谱新篇
娄底旅游:中部崛起谱新篇
一、过去:养在深闺人未识
娄底市,地处湖南中部、三湘要衢,交通纵横、区位优越;古为蚩尤故里、荆楚腹地,历史、人文厚重,山水、田园旖旎,构成了门类齐全、层次丰富、独具特、极具开发价值的湘中旅游板块。娄底素有“湘中明珠”的美誉,“自然”与“人文”景观兼备,“绿”与“红”资源并存,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湘中旅游业的发展一度与其地理位置和旅游资源不太相称,作为湖南省最年轻的地级市,娄底市旅游业的发展相对滞后,甚至有“湘中无旅游”的说法。
(一)城市产业发展中历史地位不高。
十年前,娄底市重点发展工业,成为“百里煤海,十里钢城”的工业新城,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产业层次较低。娄底市经济发展长期停留在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低水平发展模式上,主导产业如钢铁、煤炭、电力、化工、建材等均为国家重点调控的产能过剩行业。工业增长更多的是依靠简单的扩大规模、提高产量、消耗资源以及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2010年,全市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31.4%,远低于全省和全国的平均水平。因而属于第三产业
的旅游业基础十分薄弱。受历史原因影响,旅游产业的发展地位相对较低。这是历史遗留问题,受特定时期政策方向所限。
(2)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较为滞后。一是全球奶粉排名影响旅游业发展的生活服务业相对落后,住宿餐饮业、文化娱乐业、信息服务业等服务产业的发展跟不上旅游需求的步伐;二是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明显不足,与之配套的公共交通、安全设施、厕所、垃圾处理等基本旅游环境保障不够完善,旅游环境营造不够。三是当地居民旅游服务意识不够,不利于旅游业长远发展。
(三)开发方式较为粗放知名度不高。十二五以前,娄底市境内有大小各类旅游景点70短跑训练多处,稍有知名度的只有波月洞、湄江、大熊山等屈指可数的几个老景区,其中仅曾国藩故居、梅山龙宫被评为4A级景区。一方面缺乏旅游品牌战略管理意识,缺乏对景区魅力的打造,未形成本地特旅游品牌,以经验管理为主,缺乏开拓创新,造成旅游产品单一,旅游产业结构不健全;另一方面缺乏统筹规划,全域旅游意识薄弱,融合互动和对外宣传不够,景点之间相互独立封闭,未形成“大旅游”格局。
二、“十二五”:精耕细作焕新颜
2005年,娄底市提出“崛起湘中,后发赶超”的旅游发展思路,开启了旅游产业发展光明之路。通过统筹规划引领、基础配套提质、创新发展思路、加大宣传力度等各方努力,2010年我市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成为国家重点培育对象。2011年,娄底市委、市政府做出“旅游兴市”的战略决策,在顶层设计的指引和重磅政策的鼓励下,“十二五”期间,湘中娄底旅游业一路高歌猛进,势如破竹,年均增长25%以上,旅游经济发展飞跃三个大台阶。2015年,旅游接待人数突破200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50酵母亿元。“十二五”末,旅游产业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33%以上,对全市GDP的贡献率达到12.6%,成为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一)旅游规划体系不断完善
按照 “十二五”旅游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具体经济目标、总体空间布局和重点扶持建设项目,各县市区都制定了“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娄底新化县、冷水江市新编制县域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湄江景区、曾国藩故里文化旅游区等多个重点景区编制了旅游总体规划,紫鹊界、梅山龙宫、大乘山-波月洞景区分别编制了详规和总规。此外,部分乡镇、村也都先后编制了乡村旅游发展规划,
为娄底市乡村旅游富民工程的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依据。旅游规划成为了各级各部门旅游发展决策和相关企业旅游投资的指导依据,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二)旅游产品建设成效突显
一是按照“抓重点、打基础、树品牌、促开发”的思路,高质量、高品位加强旅游产品体系建设,景区等级创建提质升级。“十二五”期间,我市国家级景区达9家,新增紫鹊界梯田、湄江2家国家4A级景区和飞水涯景区、中阳白鹭山庄23A级景区。二是积极开展“3521”旅游创建,培育乡村旅游品牌。2011-2013年,新化、双峰、涟源相继成功创建了湖南省旅游强县,新化、涟源被评为全省旅游十佳县;同时创建了5个旅游名镇、12个旅游名村和15家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点)。三是“创建工程”为旅游发展锦上添花。“十二五”期间,成功创建了紫鹊界梯田两型示范景区,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和湄江2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蔡和森纪念馆、罗盛教纪念馆2个省级红旅游景区,创建双峰县年发样样红石榴基地等7个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
(三)基础配套建设逐步健全
一是“十二五”期间,我市在安全设施、公共服务等各项旅游配套上加大投入,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期间,星级饭店达到39家,其中三星25家,旅行社30家,其中出境旅行社1家,在娄底注册导游人员327人,旅游汽车运输公司3家,新增旅游购物示范点3家,我市旅游商品在国家、省内各项展会中获得多项殊荣。二是旅游“畅通工程”有序推进。在高速交通建设时代,旅游交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娄新高速、长韶娄高速、沪昆高铁相继开通,打通了连接“一体两翼”的旅游经济走廊,尤其是沪昆高铁的开通,进一步改善了娄底旅游交通大环境。三是当地旅游服务意识快速觉醒,旅游服务质量上升到一个新台阶。积极开展服务技能比武,举办旅游行业服务技能竞赛,提升服务质量;举办娄底文化产业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授课,提升文化软实力;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建设娄底旅游网,实行旅游政务网、旅游资讯网二网合一,提升网络服务功能。
(四)宣传推广力度有效加强
12341234像首歌>镖局风云
一是着重加强了与农业、文化、体育以及主流媒体合作力度,巧妙运用展会、节会、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重大活动,大力宣传推介娄底旅游。二是组团参加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湖南旅游节等系列展会活动,进一步宣传提升娄底旅游知名度,
拓展了客源市场。三是策划组织“中国旅游日”系列公众宣传活动、“曾国藩学术研讨会暨曾国藩文化旅游节”、“国际稻谷文化节”、“娄底最美乡村”评选活动、“蚩尤故里·新化梅山”全国摄影大赛、中国首例“帮扶盲人去漂流”旅游志愿者活动、“花之缘”油菜花节、乡村杨梅节等旅游节会活动,同时,在国内外各大新闻媒体、网络、报刊杂志等以及高速公路投放广告、宣传片,开辟旅游专栏进行宣传报道,形成了“时时有新闻,月月有活动”的常态化宣传格局。
三、“十三五”:借力东风争上游
“十三五”伊始,国家吹响向全域旅游进军的号角,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湖南省确立了“大湘中旅游板块”发展战略,明确提出把“大湘中旅游板块”作为全省旅游发展的重要板块来打造,娄底作为“大湘中旅游板块”的重点和核心区域,在打造大湘中旅游合作共同体中担纲重任。调整步伐,蓄力发展。2017年度,娄底市接待旅游总人数3266.13万人次,同比增长14.33%,实现旅游总收入251.38亿元,同比增长24.98%。旅游产业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1.6%,对全市GDP的贡献率为16.27%白酒销售。娄底旅游通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势头强劲,形势喜人。依托高速
发展的交通、旅游特品牌创新思路,探索出了一条区域联动发展之路。“湖南首条黄金旅游中线”“沪昆高铁黄金旅游中轴线”“武陵山旅游发展联盟”等区域旅游协作体系让我市旅游客源结构发生可喜变化,客源市场越来越广阔。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