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热点话题----“一带一路”十周年,唱响“中国声音”(成果解读+例题范文)
2023高考热点话题:“一带一路”十周年,唱响“中国声音”(成果解读+例题范文)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地区、重点项目,持续推进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强劲动力。
一带一路十年成果
【①推动全球互联互通】
中老铁路跨境货物运输已覆盖老挝、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柬埔寨、越南、新加坡等国家,在中国和东盟间构建起便捷的国际物流通道。中老铁路运营15个月以来,货物品名从开通初期的100余种拓展到2000余种,开行数量从日均2列增加到12列,“黄金大通道”作用日益凸显。
2013年,中欧班列开通运营,长安号让地处内陆的西安焕发活力。2022年,中欧班列长安号全年开行4639列,同比增长20.8%,开行量、货运量、重箱率三项核心指标均居全国前列。
从中欧班列到中老铁路,再到斯里兰卡普特拉姆电站、蒙内铁路、“鲁班工坊”,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日益深入,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商合作、共建项目、共享红利。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五年来,我国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遵循市场原则和国际通行规则,实施一批互联互通和产能合作项目,对沿线国家货物进出口额年均增长13.4%,各领域交流合作不断深化。引导对外投资健康有序发展,加强风险防控。新签和升级6个自贸协定,与自贸伙伴货物进出口额占比从26%提升至35%左右。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稳妥应对经贸摩擦,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保加利亚政治评论员博戈米尔·佩特鲁舍夫表示, “一带一路”倡议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项目能够拉动上万亿人民币的投资规模,并实实在在地推动沿线国家数以千计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带一路”倡议用沿线国家在经贸领域的实践证明了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解决全球面临共同挑战的有效方案。
【②中国—东盟贸易更加紧密】
草船借箭歇后语
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合作无疑是“一带一路”倡议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东盟已连续3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新动能不断释放,双方经贸往来更加密切。柬埔寨商业部副国务秘书兼发言人宾索维吉表示,中国是东盟亲密的贸易伙伴,也是巨大的消费市场,得益于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良好运转,包括柬埔寨在内的东盟国家都从具有强大购买力的中国市场中获益。柬中务实合作持续深化,将继续为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③带动全球国际合作“范式”效应日益凸显】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近十年来,中国经验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广泛影响。“一带一路”建设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开放、绿、廉洁理念,努力实现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目标,已经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截至2021年底,中国企业在共建国家建设的经贸合作园区累计投资超过430亿美元,为当地创造了34万多个就业岗位;截至2022年8月底,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累计约12万亿美元。共建“一带一路”作为一种秉持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理念的可持续性国际合作新范式,日益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活力,必将为全球发展贡献更多持久动能。
【④引领中国“开放”能力不断增强】
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扩大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和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对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推动和引领作用。2022年1至10月,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14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7%;2022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中国-柬埔寨自贸协定正式生效,累计与32个共建国家和地区签署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协议,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中国“一带一路”合作伙伴不断增多,关系日益巩固,正在稳步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真题回放
(2023·山东高三)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10年来,中国与151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
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广泛开展文化、教育、科技、旅游、考古等多方面展示、交流与合作,中国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受欢迎,中国声音在国际上广泛传播。
材料二:
外交部长秦刚在两会记者会上回答网友提问时指出,当今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我们比以往更容易“上热搜”、被围观,但我们手中的麦克风还不够多,音量还不够响,舞台上还有不少“麦霸”,关于中国的噪音、杂音还不少。
“中国声音”是近年来被屡屡提及的词语,某报社开设了《青年论坛》栏目,讨论的主题是“中国声音”,你读了以上材料,有何感触与思考?请联系实际写篇文章向该栏目投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审题】
神仙穿越到异界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试题所给的两段材料中,材料一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这一特殊事件节点出发,阐述了我国在多方面外交领域上所取得的成就。这说明,我们的中国声音正在国际上传播得越来越广,也越来越响亮。而之所以能做到如此,源于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以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而材料二则通过外交部长秦刚在两会记者会上回答网友提问这一节点,反向说明我国在外交上仍面临不少压迫和挑战。这说明,想要唱响“中国声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还有诸多挑战需要克服。因此,此时的我们,绝不能高枕无忧。而对我辈青少年来说,如何传递好、传递远、传递响亮中国声音,更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也是一份义不容辞的责任。
因此,写作时,要结合《青年论坛》这一栏目特,结合青少年的视野、胸怀、责任、担当等角度去展开对于“中国声音”的思考。对此,可以开门见山地指出“中国声音”也就代表着中国形象、中国意志等。然后由此指出中国在国际世界上想要传递出怎样的声音和形象,比如,可以是自立自强的,可以是爱好和平的等等。最后,则应结合自身指出,作为祖国的未来,我们这些青少年,应该怎样去努力,才能为将来传递好中国声音做准备,以及将来自己想要将怎样的中国声音传递下去等。
【立意】
1.唱响中国声音,彰显大国形象。
2.用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3.传递中国声音,我辈义不容辞。
写作示范
清晰的反义词大知闲闲,大言炎炎
《南华经》中有云:“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此言得之,中国声音里所蕴含的智慧与和平向往,正在世界各国间不断传播,发扬光大。面对此情此景,我们要以“大言炎炎”的姿态将其传播开来,让全世界都看到属于我们中国的风采。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而我们也即将告别高中生活,走进憧憬已久的大学校园。国家的脉搏里跳动着每一个人的命运,在这样一个新起点上,我们更应该将个人规划与国家的现实需要相结合,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尽绵薄之力,恰如林徽因诗中所写:“荧荧虽则单是那一剪光,我也要它骄傲地捧出辉煌。”
传播中国声音,需要我们深入了解中国,对中国文化报以最虔诚的热爱。
北宋大儒张载有言:“心不在焉,虽学无成。”对于中国文化也正是如此,唯有“心在焉”,才能真正领悟中国故事的内涵。因为发自内心的热爱,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师林徽因才能执着于景泰蓝的挽救工作,珍贵的宫廷艺术方得以传承;因为发自内心的热爱,年逾花甲的国家非遗项目传承人李佩卿才能带着景泰蓝手工艺走出国门,凭借精美的“鱼韵”斩获第111届欧洲斯特拉斯堡创新发明大展金奖。从林徽因到李佩卿,她们都以最虔诚的热爱讲好了中国故事、传播了中国声音,前辈风骨,是我辈青年永远的动力源泉。
传播中国声音,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尽己所能,努力拓宽传播渠道,发展多种传播途径。
在世界面貌日新月异的当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决不仅限于古老的口耳相传,或“一带一路”的宏大政策。其实,一段视频、一条微博甚至是在海外唐人街随便的一个小动作,都有可能成为中国形象的载体。叶嘉莹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学,以妙趣横生的课堂与精彩的学术专著为载体讲好了中国故事;视频博主李子柒用一年乃至更长的时间拍摄并剪辑一个十几分钟的视频,以网络为载体向世界传播了中国声音。除了这些或传统或现代的方式,我们还需要寻更多的传播途径,让中国风采尽展于世界舞台。警句大全
春秋时期思想家老子于《道德经》中有云:“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而传播中国声音,也正需要我们“处其厚”“处其实”,唯有脚踏实地,才能让中国形象在世界寰宇内深入人心。 
我相信中国声音里蕴藏的智慧可以打动每一个人,但遗憾的是,当下还有很多国家对中国不够了解,还有许多噪音、杂音在干扰中国声音。我希望我们能够以“炎炎大言”讲好中国故事,让全世界都爱上中国声音。志之所趋,无远弗届,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虔诚地热爱中国故事并为中国声音的传播尽一份力,中华民族必当永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金句积累
1.中国人历来讲求“一诺千金”。
2.今天的中国,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深知,尽管成就辉煌,但前方还有一座座山峰需要翻越,还有一个个险滩等待跋涉。
28裤子3.面向未来,我们要聚焦重点、深耕细作,共同绘制精谨细腻的“工笔画”,推动共建“一带
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
4.我们坚信,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将同世界形成更加良性的互动,带来更加进步和繁荣的中国和世界。
邮差弗雷德读后感5.“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共建“一带一路”,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顺应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时代要求,顺应各国人民过上更好日子的强烈愿望。
6.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守望相助,即使相隔万水千山,也一定能够走出一条互利共赢的康庄大道。
扩展阅读
一带一路新要求
2023年,大国竞争博弈加速升级,多重冲击对全球经济造成压力,世界经济增速将进一步放缓,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增长前景日趋分化,全球治理面临新的挑战。客观形势对“一带一路”建设提出了新的期待和要求。
共建“一带一路”应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紧密结合。自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重大战略部署以来,“一带一路”建设统筹推进东西部对外开放,实施自贸区战略,为推动双循环下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双循环具有对更深层次改革、更高层次开放和更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追求,这与共建“一带一路”的要求和目标高度契合。共建“一带一路”一方面带动了国内商品和要素的市场流通;另一方面打通了国内外商品、要素大市场,优化配置国内国外各种资源,让国内外市场和资源互为促进、互利共赢,共同创造价值。今后,要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建立双循环支撑通道,通过良好的营商环境促进各类资源与要素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快速流动和优化配置,推动各经济运行环节更加有效衔接;要鼓励更多中国企业走出去,积极布局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要不断优化内外联通的区域布局,巩固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先导地位,提高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开放水平,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新格局,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助力全球经济复苏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