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关于⼀带⼀路的⼤学⽣论⽂
“⼀带⼀路”是可以缀之为时代的⼤战略,特别是在中国经济进⼊了新常态、产业结构的升级⼜被诸多利益集团所困的境况下,同时⼜在举国体制的豪迈中推进,场⾯轰鸣壮烈、蔚为⼤观。下⾯是店铺给⼤家推荐的形势与政策关于⼀带⼀路的论⽂,希望⼤家喜欢!
形势与政策关于⼀带⼀路的论⽂篇⼀
《全球治理视野下的“⼀带⼀路”》
摘要:“⼀带⼀路”的参与主体多元,⾯对问题多样,建设过程开放,符合全球治理的逻辑。浅层次上,“⼀带⼀路”⾯临着诸多研究报告所称的⼤国博弈、政权更迭、地区安全、腐败等风险,其实深层次⾯对的仍旧是如何建⽴有效、公正、秩序的问题,从国际到⽥间、从精英到常⼈、从⾦钱到⼼灵,即如何在全球各种主体中树⽴治理理念,妥善安置不同的⼒量和动机。⽽中国的“⼀带⼀路”也必将是全球治理的探索过程,并与全球治理的进步同⾏,与全球治理相辅相成;⽽全球治理的理念也对“⼀带⼀路”建设有诸多的启发。
关键词:“⼀带⼀路”;全球治理;秩序;主体多元
“⼀带⼀路”是可以缀之为时代的⼤战略,特别是在中国经济进⼊了新常态、产业结构的升级⼜被诸多利
益集团所困的境况下,同时⼜在举国体制的豪迈中推进,场⾯轰鸣壮烈、蔚为⼤观。“⼀带⼀路”作为中国的⼀个时代,⾃然是在世界全球化、区域⼀体化的背景之下,产业结构转移造就的中国崛起的溢出和再转移是全球化逻辑的复制过程;也是现代世界新兴国家――中国,带着另⼀种有些争议的所谓模式的崛起,造化全球的基于理性、情怀和机遇的演化过程,甚或是中国⽂明同亚欧各种⽂明冲突、沟通、理解、互鉴、协调、交融的或浅或深的共同体形成过程。
“⼀带⼀路”时代的开始可以由国家发展改⾰委、外交部、商务部2015年3⽉28⽇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动》作为标志,⽽“⼀带⼀路”时代的成功必是以有效的全球治理的建⽴作为标志的。“⼀带⼀路”是发展的中国给世界提供的公共产品,是中国主动参与和承担全球治理的义务和责任。对于世界⽽⾔,“⼀带⼀路”必将探索和推动着全球治理机制的完善及能⼒的提升;对于中国⽽⾔,这样的项⽬或者战略必须⽤有效的全球治理的思路去建设和实施。“⼀带⼀路”的成功有赖于有效的全球治理。
⼀、“⼀带⼀路”是⼀项全球治理的项⽬
全球化并不单单是资本劳动以及商品的全球化,不单是经济的全球化,也是政治的全球化、⽂化的全球化和问题的全球化。全球治理是全球化的要求,是在⼈类的活动超出了⼀定区域后,为更好地同更多⼈相处和⽣活,在更⼤范围内的互动和协调,在更⼴阔的视野⾥建⽴秩序和制度,寻求确定性和把握不确定性,甚⾄如哈贝马斯所说是要“按照协调⼀致的世界内政模式来对全球系统施加影响”[2]。
全球治理是国家治理、区域治理在概念上的⾃然延展,也是⼈们看到了国家治理有效后的期许。全球治理是在全球范围内进⾏治理,是治理理念在全球范围内的拓展。全球治理的⾸要特点便是治理主体的多元化,相应的是权⼒的变迁,表现为社交⽹络放⼤曾经微弱的声⾳、业缘趣缘、互联互通创造出超国家组织和倡议⽹络以及现存国家体综合国⼒的起伏涨落所徘徊的中⼼和边缘;其次,经常伴随着“霸权治下”的后缀
词“和平”也要改变,治理客体变得多样化,全球治理不单要⾯对经济、安全、环境等问题,也要⾯对⼈权、宗教、⼤国关系、国际权⼒秩序变迁等问题,甚⾄要考虑⼀个国家的民族情怀和⼼理预期;最后,在于治理过程的开放性,基于主体的多元和问题的多样,原有的封闭的决策和实施过程势必不能满⾜各⽅参与的需求和利益的要求,也不能实现知识和资源分散状况下的最优配置。只有通过治理才可以有效地容纳更多、更深的参与和博弈,运⽤更⼴、更专的知识和智慧,创造更公正、更有效的体制和机制,使国际社会的活⼒得到释放,使各⽅参与者得到尊重。
(⼀)“⼀带⼀路”参与主体多元
“⼀带⼀路”横跨欧亚⾮⼤陆,囊括65个国家(含中国),涵盖44亿⼈⼝,经济总量约为21万亿美元,分别占世界⼈⼝和经济总量的63%和29%。[1]“⼀带⼀路”连接两个最为活跃的经济圈――亚太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但沿途多为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程度较低,普遍处于国家转型过程中,其间
各种利益纠合、权⼒纷争、教派族冲突,都在撕扯着国家的治理结构,使得国家的治理能⼒低下,国家显得脆弱不堪。更严重的是:因为地缘利益、意识形态、油⽓资源等因素,⼤国环伺,局⾯复杂,争⽃不⽌。所以,这⾥的主体依据⼒量范围分为三个层次:第⼀层次是国际组织、倡议⽹络等超国家联结体;第⼆层次是主权国家;第三层次是党派、族、教派和地域等组织。
在第⼀层次,截⾄⽬前,全球共有⼤约68 000个国际组织,并以每年⼤概1 200个的速度递增。[3]
依据中国外交部⽹站显⽰,全球较有影响⼒的国际和地区间政府组织共有101个,[4] 涉及“⼀带⼀路”的相关国际组织有84个。84个组织是84种不同的⼒量,会需要84种的⾓⼒和应对,能够排列组合出⽆数种状态。
在⽬前84个利益和关注领域不同的组织中,与“⼀带⼀路”建设强相关的组织⼤约有⼗数个,包括20国集团、亚欧会议、中国与东盟领导⼈会议(10+1)、南亚区域合作联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阿拉伯国家联盟、伊斯兰合作组织、中⾮合作论坛、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APEC)、亚洲合作对话(ACD)、亚信会议(CICA)、中国-海合会战略对话、中亚区域经济合作(CAREC)等,这些组织和论坛⼤多旨在通过平等对话和⼴泛交流,增进了解、加强互信、扩⼤共识、促进合作,同“⼀带⼀路”的倡导和⽬标多有交叉,如伊斯兰合作组织的⼀个最终⽬标是建⽴伊斯兰共同市场。84个组织中没有明显的⽬标对⽴和冲突,在国际组织语境下保持了良好的氛围,
只有部分区域组织特别强调维护本区域利益,再如伊斯兰合作组织,其宗旨中亦有⽀持巴勒斯坦⼈民恢复其民族权利和重返家园的⽃争的条款。还有由中国直接为“⼀带⼀路”融资发起和设⽴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和丝路基⾦,同⽇本主导的亚洲开发银⾏、美国主导的世界银⾏在业务上多有交叉,在政治影响上多有竞争。
在主权国家层⾯上,国家间恶性竞争。在国际上没有公正有效秩序的前提下,国家间的竞争是可以⽆所不⽤其极的。各个国家都在⽆政府社会下的地缘政治思维中不可⾃拔或左右为难,运⽤各种正当的名义获取本国利益的最⼤化。美国的TPP(跨太平洋伙伴协议)不含中国和印度,中国的“⼀带⼀路”也有被解读为对抗亚太再平衡;印度推出了“季风计划”和“⾹料之路”,中国就有学者呼吁在⽤经济⼿段拉拢印度的同时,不能放弃地缘政治上的有利地位。[9]在全球化相互依存的时代,当年中国的4万亿投资不能不说让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更加困难、以后的经济更加不稳定,但是4万亿投资却也刺激了世界经济,给了世界⼀个经济的减震器,保持了⼤宗商品的价格以及新兴国家的经济增长,使世界不致陷⼊通缩之中。可以说,中国为世界经济遮了风挡了⾬。所以,只看相对收益,⽽不看绝对收益,⽆疑是短视的,恶性竞争也是应该杜绝的。尤其是,中国经济总量已经排⾏世界第⼆,⽽作为现今世界第⼀的美国⾮常猜疑太平洋能容得下中美两国的发展,如果还是加剧紧张和扩散思维的地缘政治,⽽不去寻求共赢的秩序和可能性,那就是在⾃毁根基。
在国家内部,仍旧存在着秩序的缺失。姑且不谈法律秩序,在沿线的⼀些国家,连作为国家存在底
线的暴⼒机器都不是国家垄断,国家内部还是⼀盘散沙的部落状态,国家权⼒仅仅通达⾸都等少数地⽅,这样的国家,还深陷在建⽴国家的过程中。⽽“⼀带⼀路”即便是在最低层次的⽬标上,也是要在散沙上建通途,⼀堆堆、⼀粒粒去固定它、黏合它,所⾯对的风险和成本可见⼀斑。
在族层⾯上,极端主义,⾮传统安全问题突出。研究社会运动的赵⿍新说,当今世界只有两类⼤型体会有着较为“天然的”强⼤认同感,那就是族和宗教体。⽽“⼀带⼀路”是否能穿过这些强⼤的体,是否对于宗教体有价值,或者哪⽅⾯有价值,这是“⼀带⼀路”所要⾯对的极⼤的问题。⽆论你是否相信(我知道⼤部分⼈不相信),纵观历史长河,暴⼒呈现下降趋势;⽽今天,我们也许正处于⼈类有史以来最和平的时代。[10]虽然暴⼒在下降,但是恐惧并未减少,风险在增加,个⼈在秩序内⽆法通达的地⽅会滥⽤⾃由,⽽极端组织在秩序之外欲重建秩序,⼤规模的⾮理性不存在了,但是个体的⾮理性却⽆处不在。
(三)“⼀带⼀路”建设过程开放
显然,在⾯对着⽆数主体⽽⼜动机繁多的情况下,保持开放的架构是⼀个实体能够长期存在和不断成长的基础策略。与同是号称“新丝绸之路”的美国“阿巴战略”,中国的“⼀带⼀路”战略就更得丝路精神的真传。“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论真实的丝路到底是什么样⼦,这些建构的精神凸显实质的善,都是丝路绵延不绝的保证。“⼀带⼀路”借⽤此符号为倡议,是守成⼤国仅取其空名⽽不具有的魄⼒,当然也是后起之秀应有的姿态。
“⼀带⼀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推进沿线国家发展战略的相互对接”,加强双边合作,强化多边合作机制的作⽤,积极利⽤现有双、多边合作机制,同时继续发挥沿线各国区域、次区域相关国际论坛、展会的⼒量。“⼀带⼀路”建设不是要替代现有地区合作机制和倡议,⽽是要在已有基础上,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带⼀路”坚持开放合作,坚持和谐包容,坚持互利共赢。“⼀带⼀路”的相关国家基于但不限于古代丝绸之路的范围,各国和国际、地区组织均可参与,让共建成果惠及更⼴泛的区域。倡导⽂明宽容,尊重各国对发展道路和模式的选择,加强不同⽂明之间的对话,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和平共处、共⽣共荣。兼顾各⽅利益和关切,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公约数,以⽬标协调、政策沟通为主要建设途径,不刻意追求⼀致性,可⾼度灵活,富有弹性,以多元开放的合作进程体现各⽅智慧和创意,各施所长、各尽所能,把各⽅优势和潜⼒充分发挥出来。
浅层次上,“⼀带⼀路”⾯临着诸多研究报告所称的⼤国博弈、政权更迭、地区安全、腐败等风险,其实深层次⾯对的仍旧是如何建⽴有效、公正秩序的问题,从国际到⽥间、从精英到常⼈、从⾦钱到⼼灵,即如何在全球各种主体中树⽴治理理念,妥善安置不同的⼒量和动机。⽽中国的“⼀带⼀路”也必将是全球治理的探索过程,与全球治理的进步同⾏,与全球治理相辅相成。
⼆、全球治理对“⼀带⼀路”的意义和启⽰
在现实主义的语境下,国家最重要的就是在这个世界维护⾃⼰国家的安全,在各种交织的国际体系中保持⾃⼰的主权,在诸多的政治交易中获得更⾼的相对收益⽽不是绝对收益,这就要求政治家掌舵的国家
在不匀质的世界权⼒流中发现机巧、尔虞我诈、轻视信任、⾃私⾃利,最好能建⽴对⾃⼰国家有利、⽽对⼀些相竞争的国家有害的世界秩序。⽽“⼀带⼀路”很可能被这股洪流打得七零⼋落,被这些野⼼蒸腾得烟消云散。“⼀带⼀路”倡导的开放架构很好地提供了⼀个解决问题的平台,⽽全球治理的视野和情怀则能提供解决问题的出路和可能。“⼀带⼀路”的成功有赖于有效的全球治理。
(⼀)超越“威斯特伐利亚体系”①,⾛出“修昔底德陷阱”②
当今世界已经没有任何⼀个国家能够独⾃提供国际秩序了,中美新型⼤国关系也是不够的,全世界200多个国家、⽆数的组织和倡议,远不是给⼀个⽀点,就可以撬动地球。虽然⼤国有⼤权⼒,能够⽀撑⼀⽚秩序,但是如果在⽆知之幕下形成的秩序,绝不应是垄断的秩序。建⽴在区域集团上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也不⾏,即进⾏区域⼀体化之后的全球恶性竞争也不是世界秩序的长久之计。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就是“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要求,“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本就暗含着均势的要求。均势基于互相防范、维持独⽴,⽽现代要求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就像现在,中国提出的新型⼤国关系,美国是绝不会信任中国的,因为“威斯特伐利亚”这个均势体系就是⼀个⽆视道德准则、肆
意玩弄权术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下,地缘政治永远有市场――⼀个劣币驱逐良币的没有希望的市场、⼀个把武⼒称为⾼阶权⼒的权⼒市场。所以必须要⾛出“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出⾃然状态,建⽴信任架构,节约交易成本。如果制度提供了确定的、公平的、有效的权⼒协调机制,国家之间就有了信任,也有了情理,就可以通过交易与权衡⽽达成合作,从⽽达到⼀种稳定的、合意的结果。这样⾃然也就⾛出了“修昔底德陷阱”。
⽆政府状态显然是在弱化,是在结束,这⼀过程因为联系的增多和加深在⽆可阻挡地推进。⽆论俾斯麦权术玩得如何⾼超,德国最后都战败⼊了盟,⽆论⽇本追随了多少强国,它也在寻求制度化的世界。最先建⽴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欧洲,也最先摒弃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欧盟的建⽴应该视为是对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超越。治理既然是能够感知的,也看得到的,就应该去追求。“⼀带⼀路”要做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就要借鉴历史上共同体的形成,⽆疑,⼭川地理、天象⼈⽂、空间的开放性是显然的,但更关键的是⼈的推动。
(⼆)治理使国家雄⼼得到安放,使资本去政治化
稀缺带来竞争,竞争带来算计。如果依然在资源稀缺的背景下,那么就要有⼀个确定的路径使资源得到公平分配,不然各国都会争当“⿊帮⽼⼤”,争着建⽴⾃⼰的⾦字塔秩序。如果“⼀带⼀路”成功实施,那么⽆疑会极⼤地推动中国的崛起、增强中国的⼒量,⽽如果没有⼀个可以让⼤家安放中国⼒量
的体系,那么中国也是肯定⽆法顺畅地实施“⼀带⼀路”的。⽽超越“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均势,⾛向全球治理,是对于⾝处利益纷争的各国有⼀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使国家雄⼼得到规制和安放。
国家争来争去,在这个资本在全球扩张的时代,实际上争的更多是资本的⾼利润、垄断利润。显然,现在的资本仍旧带着国家的符号,即便资本的股东已经可以⽆国界。资本可以细分,要求资本的对应物也必须细分,要求打破⼀切的整体并能⾃由组合以让资本捕获,所以资本也在冲击着国家这个整体、冲击着⾃⾝的政治⾊彩,但是没有治理带来的信任,这些⾊彩始终挥之不去。
全球治理对于多元主体的承认、对于多样问题的承认、对于开放过程的承认,都对国家和资本的欲望的普遍实现提供坚定的可能性。
(三)促使他国整合国内⼒量,共谱“⼀带⼀路”时代
“⼀带⼀路”⾯对的最主要的实体是各种发展倡议和组织(包括国家),这些倡议和组织代表着整合过的⼒量,就像同⼀个问题要同很多组织部门打交道会带来效率的贬损⼀样,同⼀盘散沙打交道的成本显然也是更⾼的,所以也应当促使各国整合国内⼒量,提升国家能⼒。“⼀带⼀路”建设需要⼴泛地与沿线所在国的权⼒对接,如果有现成的权⼒⾼速通路可以利⽤,那么互联互通会更加快捷、更有效率。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最终要依赖权⼒的共同体,需要对全球各种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形成公正有效的规约。所以,全球治理不能只停留在国际层⾯,在国家和族层⾯也要实现深⼊地治
梦到鬼理。国家和族的治理是全球治理的基础,也是建设“⼀带⼀路”的基础,所以他国国家治理的成功也是“⼀带⼀路”的成功。
“⼀带⼀路”时代的曲谱,必定饱含着主体间的理性互动、公共权⼒⾏使者的情怀和科技⼈⽂给予的机会,这是⼀场浩荡的⼤合唱,⽽不是中国的独唱。
注释:
①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是象征三⼗年战争结束⽽签订的⼀系列和约所确定的国际体系,是世界近代史上的第⼀个国际关系体系,其最主要贡献在于确⽴了国家主权的平等原则。
②“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个新崛起的⼤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国,⽽现存⼤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此说法源⾃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故称“修昔底德陷阱”。
参考⽂献:
[1]“⼀带⼀路”写春秋,“⽂轨车书”中国梦[EB/OL].
[2]Juergen Habermas.Why Europe Needs a Constitution[J].New Left Review,2001(11).
[3]Union of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s,The Yearbook of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EB/OL].
[4]国际和地区组织[EB/OL].
有关大自然的手抄报 [5]陈宇.竞争还是合作:不应忽视的他国“丝路带”[J].世界知识,2015(9).
[6]钟飞腾,朴珠华等.对外投资新空间:“⼀带⼀路”国别投资价值排⾏榜[M].北京:社会科学⽂献出版社,2015.
[7]何帆.这个世界为什么越来越没有秩序[EB/OL].
[8]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动[N].⼈民⽇报,2015-3-29.电信宽带时间查询
[9]⾼柏.在⼀带⼀路上如何打理中印关系?[EB/OL].
[10]吴海云.专访哈佛教授平克:⼈类正远离暴⼒,但媒体却在放⼤恐怖主义[EB/OL].
形势与政策关于⼀带⼀路的论⽂篇⼆
广告公司管理制度 《“⼀带⼀路”战略实施形势与未来推进挑战》
【摘要】2015年是“⼀带⼀路”战略正式实施元年。中国以区域内国家外交关系作保障,在政策沟通、⾦融、基础建设、经济贸易、⽂化民众交流等领域为重点,取得了相当的进展。“⼀带⼀路”战略也⾯
火炬之光2法师属性点临美⽇采取抵制政策、地区形势的不确定性、相关国家诉求和利益的复杂性、海外⼈员和物资权利的保护等诸多挑战待解。
【关键词】⼀带⼀路国际合作周边外交
2015年是中国“⼀带⼀路”国际合作发展战略全⾯开展之年。在这⼀年中,中国以“丝绸之路经济
带”和“海上丝绸之路”为两⼤推进⽅向,以区域内国家外交关系作保障,在政策沟通、⾦融、基础建设、经济贸易、⽂化民众交流等领域为重点,取得了相当的进展。
“⼀带⼀路”战略实践形势发展
2015年是“⼀带⼀路”战略正式实施元年,围绕该战略实践可分成外交和具体操作两⼤层⾯:
外交层⾯。“⼀带⼀路”战略既是中国的对外发展战略⼜是国际合作战略。中国政府提出这⼀战略需要和相关国家达成共同推动这⼀战略的外交共识和政策保障。中国政府在两年多的时间⾥通过各个外交渠道进⾏了充分的交流沟通,为“⼀带⼀路”战略实施做了有⼒的准备。对2014年和2015年这两年时间⾥,中国和国务院进⾏的“⾸脑外交”中的出访国家进⾏分析,可以看到中国外交对“⼀带⼀路”战略的投⼊。
2014年,共出访5次,先后访问了约15个国家,其中和“⼀带⼀路”战略有关的国家有11个。他还出席了⾦砖国家领导⼈第六次会晤、上海合作组织2014年⾸脑会议。11⽉10⽇,在北京主持召开亚太经合组织第22次⾮正式领导⼈会议,会议期间中国政府宣布成⽴400亿美元的丝路合作基⾦。共出访5次,访问了约13个国家,全部是和“⼀带⼀路”战略有关的国家。他还出席第24届世界经济年会⾮洲峰会年会、2014年东盟峰会、2014年上合组织会议、亚欧⾸脑会议、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会晤、⼤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领导⼈会议。
2015年,共出访8次,访问了14个国家,其中和“⼀带⼀路”战略有关的国家有13个。他还访问了联合国,出席了雅加达纪念60周年庆祝活动,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砖国家组织、上合组织⾸脑会议、⼟⽿其G20领导⼈第⼗次峰会、菲律宾出席APEC第⼆⼗三次⾮正式领导⼈会议、中⾮合作论坛⾸脑峰会、巴黎世界⽓象⼤会等。共5次出访,访问了9个国家,包括瑞⼠、巴西、哥伦⽐亚、秘鲁、智利、⽐利时、法国、韩国、马来西亚,他还参加第⼗⼋次中国―东盟、东盟―中⽇韩领导⼈会议,第⼗届东亚峰会(10+8)等。这些外交活动都和“⼀带⼀路”战略有关。
等在外交中不断倡导中国的和平外交理念和国际合作思想。例如2014年提出了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理论、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络、共同实现亚太梦等重要理念。2015年9⽉,访问联合国时,在庆祝联合国成⽴70周年讲话中提出共建“⼈类命运共同体”重⼤号召。在这⼀系列重⼤和平外交理念和国际合作思想指引下,2015年中国的外交活动围绕“⼀带⼀路”战略不断展开。例如,2015年⾸次出访是4⽉2
0⽇到访巴基斯坦,推动中巴经济⾛廊建设。访问期间丝路基⾦发放了第⼀笔贷款。5⽉7⽇,当年第⼆次出访中第⼀个访问哈萨克斯坦,专为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来。紧接着访问俄罗斯,重要议题之⼀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10⽉19⽇~23⽇访问英国,两国合作进⼊“黄⾦时代”,在西欧引起雪崩效应。11⽉24⽇在苏州主持第四次中国―中东欧领导⼈会议(共16个中东欧国家领导⼈出席),主要商谈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具体操作层⾯:政策沟通。这⼀年来,中国政府提出的“⼀带⼀路”战略受到相关国家和世界各国的⼴泛好评和⾼度关注。⼏⼗个国家和中国政府商讨如何将本国政府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同“⼀带⼀路”战略规划相对接,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基础上,以合作共嬴为根本原则,致⼒于建设⼈类命运共同体。在国家政策沟通⽅⾯进展较快,如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巴基斯坦、蒙古等国⼰签订了将“⼀带⼀路”经济建设计划与本国建设计划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①中国和各国政府之间关于以“⼀带⼀路”建设为重点的政策沟
通为该战略的落实打下坚实基础。
资⾦融通。中国⾦融动向近⼏年⼴受世界舆论重视,⼀是因为中国⾦融的实⼒,多年⾼居世界各国外汇储备第⼀;⼆是因为世界主要⾦融机构被西⽅控制,不承认新兴市场国家的地位,也⽆法满⾜众多新兴市场国家的⾦融需求。因此,中国⾦融的举动就有风向标意义。⾃中国“⼀带⼀路”战略提出前后,
中国先是筹建⾦砖国家银⾏,⼜建⽴了400亿美元的丝路合作基⾦。2015年3⽉,中国倡建的亚洲基础建设投资银⾏开始筹建,短期内有57个国家成为⾸批成员国。4⽉,丝路合作基⾦发出第⼀笔贷款。12⽉底,亚投⾏57个成员国全部得到国内⽴法机构批准。2016年初,亚投⾏在北京正成成⽴并开展业务。这⼏⼤新兴⾦融机构的诞⽣和运⾏将有⼒推动“⼀带⼀路”战略实践。另外,中国在⾦融保障创新上还在努⼒。例如,在上海成⽴的中国再保险公司为“⼀带⼀路”战略实践中的企业服务。
贸易畅通。在经济贸易领域,中国作为世界第⼀贸易⼤国具有强⼤的吸引⼒和影响⼒。2015年世界经济进⼊调整期,世界贸易总额⾃2009年以来⾸次下降,美国、欧盟、⽇本下降额均在3.3%以上,中国是所有主要贸易体中下降幅度最⼩的。⽽中国和“⼀带⼀路”相关国家的贸易额不仅没有下降,反⽽有较⼤幅度的上升,显⽰出中国和“⼀带⼀路”相关国家的经济贸易合作的深厚潜⼒。从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分析更是远⼤。预计未来5年,中国将进⼝超过10万亿美元商品、对外投资规模将超过5000亿美元,将有超过5亿⼈次出境访问旅游。③⽽其中和“⼀带⼀路”相关国家的经济贸易互通合作将是重点,速度将会⾼于和其他经济地区的经济贸易。
设施联通。这⼀年在基础设施联通、重⼤建设项⽬筹备⽅⾯正在稳步推进。例如,中国中标了印度尼西亚⾸都雅加达⾄万隆的⾼铁项⽬和泰国的⾼铁项⽬,另外计划修建从昆明往缅甸、越南、⽼挝通往新加坡的⾼铁项⽬、从新疆经哈萨克斯坦等国通往⿊海、地中海、南欧国家的⾼铁项⽬。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和沿岸国家合作的港⼝建设项⽬陆续展开,并有成果。例如,中国援建的巴基斯坦
⽠达尔港已经完⼯,交付使⽤。中国和斯⾥兰卡、东部⾮洲的罗布提、索马⾥、苏丹、埃及等国的港⼝建设等项⽬正在商谈。中国的核电站出⼝也有成果,将在英国建设核电站。同时,利⽤现有铁路、航线连动编组成新的运输组合也开通多条。中国民航在2015年也进⾏了航线航班调整,在“⼀带⼀路”战略相关国家增加的航线航班远远超过在其他地区增加的航线航班。我变得懂事了
民⼼相通。⾃“⼀带⼀路”战略提出后,中国和“⼀带⼀路”战略相关国家⼈民之间的相互了解、民⼼相通⽅⾯有较多促进措施。例如,由于交通的便利,特别是空中航线航班的调整增加,促进了民众来往、留学、旅游。中国政府为促进民众友好、民⼼相通,近⼏年来多次推出针为“⼀带⼀路”战略相关国家学⽣的奖学⾦计划。中国“⼀带⼀路”战略推进取得很多相关国家响应。英国政府2016年1⽉7⽇宣布,从11⽇起向中国公民提供⼆年内多次⼊境签证,并可连带申请申根协定签证。
“⼀带⼀路”战略未来推进的挑战
2015年作为“⼀带⼀路”战略开启元年将被载⼊史册。从实施步骤分析,中国政府对“⼀带⼀路”战略的推进不疾不徐、稳扎稳打。从实施的切⼊点分析,中国政府以与合作国家达成外交共识形成外交协议为重点。从实施效益分析,涉及的⼏⼗个国家都表达了欢迎合作的态度并出台配合政策。从落实进度分析,处于开始阶段,在有计划有步骤的运⾏之中,显⽰中国政府“⼀带⼀路”战略⽐较成熟、综合控制⼒⽐较强,战略进展⽐较顺利。“⼀带⼀路”战略是⼀个国际关系史上罕见的国际合作计划。该战略
涉及44亿⼈⼝、60多个国家,规模之⼤、范围之⼴、内容之复杂,史上难有对⽐。从“⼀带⼀路”战略展开后,在⽬前和未来推进过程中⼰经出现了公开或潜在的挑战。主要挑战有:
美国、⽇本采取抵制政策。美⽇对“⼀带⼀路”战略前景严重怀疑,不愿看到新兴经济体之间团结发展,不愿看到新兴经济体和欧洲经济体加强合作,所以采取抵制政策。近年美国⽇本以美⽇军事同盟为政治核⼼组建经济合作体。2015年10⽉,跨太平洋区域经济合作框架协定(TPP)达成。这⼀协定有架空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嫌疑,并直接抗衡中国等国倡导的亚太⾃由贸易区的启动。3⽉美、⽇拒绝参加亚投⾏,9⽉拒绝参加中国举⾏的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会和阅兵式。美、⽇除了不合作外,还在中国南海及周边地区制造纠纷,增加⼀些国家的疑虑,加⼤“⼀带⼀路”战略实践难度。⽇本则在⾼速铁路等具体项⽬上和中国激烈竞争。③
地区形势的不确定性。2015年中东和欧洲地区形势的不确定性加剧。这两个地区形势变化有很⼤的相关性。美国在搞乱中东旧有地区秩序后收拾不了局⾯,采取了抽⾝转移战略。中东地区各种势⼒迅速填补,竞争千年的逊尼派和什叶派两⼤势⼒冲撞加剧,在某些地区⼤国默许⽀持下,“伊斯兰国”窜起⽽且倒⾏逆施,造成了地区严重不稳定和⼏百万叙利亚难民。其中的上百万难民偷渡到欧洲,⼜给原本就受希腊经济危机严重冲击的欧盟和欧洲带来新的冲击。从2015年春开始,欧洲难民危机愈演愈烈,11⽉中旬巴黎系列暴恐案发⽣反映恐怖主义的阴影笼罩着欧洲核⼼城市。这些难题会使未来欧洲焦头烂额、⼿忙脚乱。中东和欧洲地区形势的不确定性将使“⼀带⼀路”战略实践难度增加。
相关国家诉求和利益的复杂性。“⼀带⼀路”战略相关的60多个国家的国情不同、社会复杂,各个国家希望发展的愿望相同但各⾃具体的诉求和利益并不相同。例如,中国的⾼速铁路在世界同类产品中性价⽐最⾼,但并不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都适合,有的国家⼩不需要这么⾼速的铁路,有的国家⾯积⼤但⼈⼝少,空中航线更合适,可⾼铁⼜必须要⼀体化。如何平衡这些国家在“⼀带⼀路”战略实践中的不同诉求和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