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是竺可桢先生1973年在《考古学报》上发表的一篇经典之作,现今已经成为中外研究气候变迁的重要参考资料。竺可桢先生一方面在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中梳理各种有关气候变迁的资料,一方面积极关注国际最新研究进展,两相结合窥探中国五千年来气候的线性变化。在此之前,虽已有涉及气候变迁的相关研究,但就研究的时间跨度之广和引证的精确度之深而言,该文实为扛鼎之作。深厚的学术底蕴以及创造性地思维将两者完美的融合,使这篇文章直到今天,仍然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新年的钟声
古气候学直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才为学者关注,竺可桢先生认为主要是“由于东方和西方国家中,在历史时期缺乏天文学、气象学、地球物理学现象的可靠记载。”而我国在这方面具有独有的优势,在我国的许多古文献中可以到很多自然灾害以及不同寻常的现象的记载。因此他将中国近五千年的时间分成四个时期:考古时期(约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100年);物候时期(公元前1100年——公元1400年);方志时期(公元1400年——公元1900年);仪器观测时期(公元1900年以来)。并且通过比较多种因素作为气候变化的指标,确定冬季温度的升降作为气候变动的唯一指标。
考古时期(约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100年),通过西安半坡遗址的动物骨骼、殷墟亚化石动物、甲骨刻文内容、孢子花粉分析、龙山文化遗址中碳化竹节等资料。说明当时西安和安阳地区有丰富的亚热带动植物种类。由此推断出“仰韶和殷墟时代是中国的温和气候时代。”
安全套试用员物候时期(公元前1100年——公元1400年),古代先民通过日常观察各种自然现象,得出结论,用以指导农事活动。现在孩童都能熟诵的二十四节气歌就是先民的智慧结晶,如今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依然是重要的指导内容。竺可桢先生根据竹简、定春分日期、观察家燕、《诗经》所记载的例如梅、冰、粮食作物、作物熟制,柑橘、荔枝、雪线高低以及与日本樱花开花花期、如今的物候等进行对比,说明十二世纪到十五世纪的气候变化情况。
因为我不知道下辈子能否遇到你方志时期(公元1400年——公元1900年),定位到明清时期,各种物候材料反映在各处,且大多在地方志中有收录,研究方志中的气候材料并通过与现在的气候资料相对比的方式,更能证实其变化。竺可桢先生以严冬作为判断一个时期的气候标准,通过河湖结冰的年代、雨雪在热带、亚热带出现的次数进行说明。
仪器观测时期(公元1900年以来),正规的气象站使精确地研究气候变化成为可能,对比
英国、苏联的记载,说明气候变化并不是孤立的一个国家存在存在的现象,而是在全球的都具有为广泛的影响。
竺可桢先生认为,从仰韶文化到安阳殷墟的两千年间,黄河流域的年平均温度大致比现在高2℃,1月温度约为3℃~5℃;此后的一系列冷暖变动,幅度大致在1℃~2℃,每次波动的周期大约历时400年至800年;历史上的几次低温时期分别出现于公元前1000年、公元400年、1200年和1700年;在每一个400年至800年的周期中,又有周期为50-100年的小循环,温度变动的幅度为0.5℃~1℃;此外,气候的历史波动是世界性的,但每一最冷时期,似乎都是先从东亚太平洋沿岸出现,而后波及欧洲与非洲的大西洋沿岸。这种大变动主要是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而小变动的规律则与大气环流活动有关。
文章中充分运用了中国历史和考古发掘的文献资料,将古代丰富的物候学和气象学的史料充分运用。发挥中国特,将“人无我有”充分体现,并且能用各种年代的对比,物种的对比,中国和外国的对比以及利用能充分反映事实的图表和大量的实例,推断的结果与西方先进的科技研究竟然极为类似,这不能不说明中国古代文献资料的特殊价值和作用,也反映出竺可桢先生学贯中西,融会贯通。
英雄联盟s8符文
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和古代中国对文献资料持续的积累传承,成为古代中国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传统学术内容不但独具民族特,而且对当代科学的各大领域都有所涉及,其中所蕴涵的独特的观察、记录思考与探索,尽管其中的语言以及反映的思想不同于现代科学的标准化语言,但对于当代科技前沿的探索与创新,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甚至是在某些领域的研究是不可或缺的数据补充。通过重视中国传统学术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当代的不论是气候方面亦或是其他自然人文科学研究中发挥独有的作用。
根据竺可桢先生所述的内容,以及汪志国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态环境史研究综述》,布雷特·辛斯基的《气候变迁和中国历史》,俞炜华等人的《气候变迁与战争、王朝兴衰更迭——基于中国数据的统计与计量文献述评》等相关文章的查阅,让我对气候是中国历史兴衰的不容忽略的影响因素这一想法更加坚定。且不说中国五千年的历史,近看西周到明清,传统的农业社会,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图景贯穿了各个朝代。气候变化影响农业,从而影响到社会各方面。从中国气候温暖期与寒冷期周期性变化的过程,是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两种生态环境较量与整合的过程。在温暖期,例如汉、唐时期,经济繁荣,民族统一,国家昌盛。而寒冷期,气候剧变引起经济衰退,游牧民族南侵,农民起义,国家分裂,
滨海旅游区经济文化重心南移等,而这些现象同样出现在王朝更迭时期。
在历史时期,气候对王朝命运的影响不能说是不存在的,反而是非常重要的。气候与农耕游牧战争,以及与内部战争都有很大的关系。但在这里,我也不能妄下定论,即认为气候是影响中国北方政治命运的决定性因素。毕竟,除自然外,王朝内部统治情况也是需要加以考虑的内容,因为历史的发展是复杂的。因此,对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研究,必须从更全面的角度评估气候的影响,但在具体研究中,也要考虑历史和现实所面临的情况的差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