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该知道的十大教育常识
            教师应该知道的十大教育常识
1、教室就是犯错误的地方——每个阶段各有特殊的生命价值
    学生对人生目标的理解不可能是一样的。人们鼓吹“成功”、“成才”,期望“成长”,不过人们也许忘记了,学生的生命价值不一定要用这些来衡量,况且每个阶段各有其特殊的生命价值,教师不要以为教育的作用就是“加速成长”。
    童年,理应无忧无虑,睁大眼睛尽情地欣赏世界。有人说,教室就是犯错误的地方。我想说的是:这个年龄也是能够出点麻烦的年龄。如果中国的孩子个个循规蹈矩,按长辈们的要求努力地去做一切,包括众所周知的不准确的事,不能有自由的思想,那样的教育,能有创造性吗?是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每个阶段“达标”才算“教得好”?上海特产有什么
教育不是办奥运,教学更不是团体操,评价学生不应该只用一把尺子。
2、少上一节课也没什么——别只顾“教”,却忘了“学”
   “少上一节课当真有什么不得了的后果?”我在学校提出这样的问题,绝绝绝大部分老师同意我的判断,甚至有人认为“少上20节也不一定会出问题”。
    曾有个班,对某科教师的教学反映很不好,这个老师不认真备课,上课照教参读,作业不批不改不讲评,教学评估,这名任课老师平均分“不及格”。但这个班考试成绩却并不差。学生毕业参加学校的调研会,直言不讳,说:“考得不错,是靠同学们努力;也许是指望不上老师了,所以我们班的自学水平比较强。”
    这个例子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师不能用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自觉和自学,但从中能够看到,学生素养的形成未必靠教师,也未必依赖课堂。当前中小学“重教轻学”倾向很严重,一是对教师要求过高,百般挑剔,二是课时过多,忽略了“学”。在教师职业水准不高的情况下,学生学习会出现困难;而教师力能胜任的状态下,学生往往也会缺乏主动性,过于依赖课堂和教师。
3、老师是学生相处最久的社会人——做学生的精神导师吧
    学生需要有精神的导师。特别在青少年时期,他们需要有“人生标杆”式的人物在身边。
这个标杆式的人未必是历史名人,或媒体宣传的英模人物,而是每天都能接触到的活生生的人。父母作为亲人,有时起不到那样的作用,或者达不到那种理想的境界,于是他会在社会上寻。学校是他生活时间最多的地方,在这里,学养高的老师,有精神感召力的学长,都有可能成为他景仰的人。
    他需要一个有人格魅力的灵魂的导师。在他心目中,这个人真诚可靠,像他背后的一座大山;这个人富有经验,总能在他最困惑的时候点亮一盏灯……
4、如何介绍学科很重要——别把自己定位成“知识小贩”
    甲老师说:“我这门课,就是靠多做题,熟能生巧。上届高三,某某中学做了一万多题,高考卷上果然有三道题基本一样,所以一定不要怕做题……”
    蒸枣糕的做法家常做法乙老师说:“我这门课,就是靠背,你背个滚瓜烂熟,考试不会吃亏的。”
    丙老师说:“我上课说的话,凡是说了两遍的,都要记下来,考试基本就考这些……”
    我感到困惑:教师课堂上这样介绍自己的教学,学生怎么可能对学科学习产生兴趣?任
课老师不向学生介绍学科内涵,不介绍学科史,不介绍学习过程的不可知与趣味,而是用“好处”引诱学生,或是用考试恐吓学生,这样宣讲,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很多教师就这样把自己定位成“知识小贩”,每天辛辛苦苦地做违反教育规律的事;他埋怨学生不爱学习,却不去思考究竟是谁“高速度、高效率”地毁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家长对孩子的评语简短5、晚自习就别拿来上课了——给学生留点自己的时间
    如果学生“不在状态”,不必强求他在课堂“学会”,他可能在课后“悟”出来。如果教师总是不放心,利用一切时间持续向学生重复,不但低效,也会导致学生厌学。
 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国考准考证号查询  晚自修是学生自学时间,每天有这样两三个小时,学生能做很多事,解决很多问题。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学生能得到不同的发展,因为课堂教学是同一要求,在课外,学生能够有更多机会发展个性化学习。现在很多中学生的晚自修被“统”起来了,集中在学校,由教师看管;更难以理喻的,是晚上也上课。
    问一所初中学校的校长,学生白天上课已经很疲劳,为什么还要安排“上晚课”?校长说,是应家长要求开设的。家长认为学校理应保证学生利益,提升升入高中名校的比率。
学校觉得不妥,老师们也不愿意,家长持续上访,教育局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许这个“上晚课”,于是立刻形成风气,所以该市才有晚上九点半交通“夜高峰”堵车的怪现象。——学校的教学要听从家长的安排,这种荒唐事,不知为什么,整个学校没有不同意见。
6、培养学生的爱好很重要——学生的爱好比教科书更有用
    有个学生能说出校园里90种树木花卉的名称,让我感到惊讶。校园里不是每种植物都有说明牌,那这位学生是怎样弄清植物名称的呢?他为什么会想到去弄清,又是通过哪些途径获取了知识呢?听生物教师谈起,他能记住的“90种树木花卉的名称”,并非教科书知识,考试也从未涉及,这就让我对他刮目相看了。在应试教育下,“不考不教,不考不学”已成为很多学校的常态,能说出校园里90种树木花卉名称的文科学生,太少。
    学生有自己的爱好,不但生活充实,也有自信。他用自己的时间去解惑,以自己的水平去探索,从这个过程中获取的知识,比教科书更有用。
7、一份作业能够见品质——让一丝不苟成为习惯
小学教师年度考核个人工作总结    上课时,我拿出几本学生练习册,让大家看质量问题,书脊封胶不牢,散开了。学生说,质量问题多呢,某科教科书有脱页,新水笔才用了一小截就不流利,面包袋上的保质期随便印,食堂饭菜规格不统一……我和学生一起感慨,如果每个人都认真一些,何至于有这些问题。“小事”,能够看出习惯和品质;只有让一丝不苟成为习惯,“品质”才能融化在生活中。
    下一周的作业,绝绝绝大部分学生做得很认真,谁也不想让老师认为他是一个马马虎虎的人,谁也不想让老师认为他是那种走上社会就鬼混胡来的人。
8、别让学生变庸俗——教师需要知道学生的世界观
    庸俗的价值观使一些青年学生过早社会化。 1984年,一次上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讲到刘和珍不顾生病去参加请愿,有个男生脱口而出“死啊”,举座愕然——课堂上有这样的学生,让我“出离愤怒”。三年后再次教到这儿,我心里暗想:这回不至于了吧。没想到课堂的历史悲剧竟然重演,又有个男生说了句“死啊”!我不得不停下来,讲了三年前的“一模一样”,而现在听到这样的话,我不生气了,因为这样的现实,时时刻刻在提醒我,教育不能培养“无恶意的闲人”。
    学生人在课堂,身后有个影响他的“社会”。他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他们和亲友共处时是怎样看这个世界的,也许教师需要知道。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