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器网址2017.07目
前高校外国文学课往往存在头重脚轻的问
题,失去了文学性、人文性等根本特征。本文根据高校外国文学课程教学实际情况,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探索新型教学手段、多维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课程教学效果。
一、高校外国文学教学问题及原因
外国文学课程能培养学生阅读、鉴赏、理解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对世界历史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然而目前市场经济主导高校教学,文学课程不断边缘化发展,学生往往对外国文学不感兴趣,认为没有必要学习;教师教学也往往走形式,缺乏人文教育的深度。在社会转型、教育革新的背景下,高校外国文学教学暴露出的问题亟待解决。
1.学生个人因素
外国文学课程以读、听、写、
说、看等多个方面为主,主要是为了锻炼、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但目前很多高校学生并不热衷于阅读外国文学作品。其主要原因是学生为了提高就业质量,将精力放在各类从业资格考试上,无暇阅读文学作品。还有一些学生认为外国文学作品阅读门槛较高,在阅读过程中容易失去兴趣,更倾向于观看相关的影视改编作品。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会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主要分为两个流程:一是复习上堂课所学内容,如果有不理解或需要深入学习了解的问题,可在课堂上提出,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扫除障碍;二是预习下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并初步理解,记住不理解的段落或有疑问之处,在课堂上认真听教师讲解,紧跟教师的授课进度。经过预习,学生会对已经理解的知识加深印象,将不理解的内容作为听课重点,在教师的帮助下很快理解。预
习还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让课堂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但信息时代的学生普遍已不再进行课前预习,丰富的课外生活使其没有时间也不想花时间预习。
2.教学因素
许多高校面对变化的社会大环境,持续变更的教学模式,积极创新、探索外国文学课程教学新路径。
人的起源有的学校开设影视文化课程,采用放电影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先看电影,再跟随教师解析作品、进行讨论。但一部影片时长可达2课时,看完后已无教学时间,无法再对作品进行详细讲解或讨论。而且目前一些高校对外国文学课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删减,如湖南邵阳学院外国文学课在2004年有144课时,2014年只有96课时。教学课时缩短,但教学内容没有精简,教师放完电影后根本没有时间继续讲解。图片制作成视频软件
大多数教师在教授外国文学
高校外国文学课程的问题及改革举措
河南新乡学院鲁静
14
DOI:10.16412/jki.1001-8476.2017.20.009
ywjszxk@163
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主要原因往往是教学课时有限,教师在课堂上无法以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等模式执教外国文学课程。
租车回家过年二、多维教学改革模式1.重视阅读教学
教师应重视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的自主阅读。鉴于学生无暇阅读文本等问题,教师可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学习,指导学生合理制定学习计划,在准备各类考试时留出阅读文学作品的时间。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传递作品,建立外国文学课程交流平台,通过“PPT”课件、微博等途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2022年一辈子不换的网名
2.精简教学内容
针对目前大多数学生没有时间预习课程,也不想花时间预习的现状,笔者建议对传统教学模式加
题。然后教师再对作品进行详细解析,让学生围绕作品主题展开讨论,这样能够营造较好的学习气氛。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文学作品的主题或情节要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启发学生思维,为学生成长带来启示。
3.改变课堂教学模式高校教师应紧跟时代变化,及时更新教学思想和观念,改变传统的“倒灌型”、满堂讲、独占讲台等教学模式,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模式。教师应充分利用新生代学生崇尚个人主义、表现欲强等特性,鼓励、帮助其走向讲台。可以采用师生共同讲学的方法,将课堂教学内容交给学生主讲或由学生全面介绍作家的生平经历、代表作品等。也可以采取分组
学生需要时提供帮助。
高校外国文学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教学模式应向多元、多维方向发展。教师除了运用小组合作、翻转课堂、情境创设等教学模式外,还应运用信息时代的隐性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微博、博客等网络平台,结合外国文学课程中特有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对学生展开素质教育,为国家培养有德有才的建设者。
【本文系2016年度河南省软科学项目研究“基于语料库的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行动研究”(项目编号:162400410182)、2017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基于现代教育技术以内容为依托的外语教学对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策略的影响”(项目编号:17A880024)研究成果】保罗 沃克车祸身亡
15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