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语言的表现形式与艺术
文学语言的表现形式与艺术3400字OPPO手机搬家功能在哪
摘要:文学是用语言或其书面代用品(文字)为物质媒介,构成一种想象的艺术形象来再现现实生活和表达作家、诗人审美意识的一种艺术形式。语言形式对文学表达有限制作用。
雪中悍刀行人物介绍以及人物结局关键词:文学语言;表现形式;艺术
文学是用语言或其书面代用品(文字)为物质媒介,构成一种想象的艺术形象来再现现实生活和表达作家、诗人审美意识的一种艺术形式。读者通过语言的朗读或默读而接受形象,通过自己的想象进入作品中的艺术世界。可以简单地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文学作品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情感,塑造人物形象的唯一媒介。对于文学创作来说,语言运用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文学作品的艺术成就。正如高尔基所言:文学的第一个要素是语言。要进行文学创作深刻认识掌握文学语言的表现形式及其艺术性至关重要。
20世纪在西方兴起的语言学转向深刻变革了人们的思想,语言的本体性价值也随之凸现了出来,重新唤起了人们的人文主义情怀。直到这时,人们才开始重新审视语言,重新思考语言对于人类的意义。
萨丕尔认为语言预先决定了精神的一切符号表达的形式,而文学就是当这种表达非常有意思的时候在他看来,文学是语言的一种表达形式,由于艺术的表达是非常有个性的,所以我们不愿意感觉到它受制于
任何预先确定的形式。个人表达的可能是无限的,语言尤其是最容易流动的媒介。然而这种自由一定有所限制,媒介一定会给它些阻力,简言之,语言形式对文学表达有限制作用。
一、语言形式对文学的两种限制
就文学表达来说,我认为,它受到两个层次的形式限制,首先是表层的形式限制,即不同的文章体裁,或是格律、或是小说、或是散文,一概都有自身严格的形式要求;其次是深层的限制,即每一种语言作为独立的个体一定有一套区别于他语言的表达要求,文学作品形式的产生和发展取决于该语言所能提供的质料和采用的模铸方式,一种文学的内在的形式限制――和可能性――从来不会和另一种文学完全一样,换句话说,媒介可以分为两层,底层是绝对
成分,是在各国或是各种艺术形式之间可以转化的部分,也正是这一部分成就了翻译的可能性;上面一层则是必须通过语言才能产生的特殊成分,这个部分具有文化的不可通约性,是不能转移的。但是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尽管限制是绝对的,但是艺术家的个人直觉如果能与语言媒介内在的特殊艺术完美结合,最终这种限制便会消失,使人浑然不觉。
北京升国旗时间几点每天都升吗
二、语言对诗的制约
如果更加勇敢一点的话,我们可以把萨丕尔提到的语言的特殊构造――特殊的语言经验的方式就理解
人们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启示
为诗的语言。关于诗和语言的关系,西方哲学家进行过十分深刻的思考:维柯认为,语言就其本性和本质而言,是隐喻和类像的,它不直接揭示事物本质,而是间接的、类同的或含混的描述事物;赫尔德紧步其后尘,认为最早的语言就是诗歌成分的汇集,洪堡特不仅将语言看成是人类精神力的产物,而且也将其看作一种独特的世界观,到了20世纪,西方哲人从存在论的角度对语言本质作了更深入的探究,卡西尔认为语言是人诗性经验的凝聚,而非逻辑法则的表现;维特根斯坦所谓想象一种语言就意味着想象一种生活方式、海德格尔的语言乃存在之家都力图强调:语言的本真即诗,语言就是对存在的言说。总之,每一种语言中最深层、最本质、最能代表语言特性的部分就是诗性语言。
另一方面,语言是至高无上的,它是存在之诗的表达形式,又是诗意抒发的活水源头,语言统治着诗性言说与诗意沉思的本质特征。我们就以诗的特点为基础来讨论语言中各个部分对诗的限制和决定作用:
1、语音
⑴平仄
相对于大部分的西方语言来说,汉语中的声调恐怕是最神奇的差异了。汉语音节除了元音和辅音之外,声调也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声调就像框箍,对音节起着固定的作用,是声调使得整个音节而不是单个辅音或元音成为汉语语素的形式。声调是构成格律诗音乐美感的基础,如果没有声调,那么
汉语诗词中就不可能出现平仄,没有平仄,汉语诗词的音乐美感就必定会大打折扣。由于平仄律是汉语的声调在格律诗中的实现,所以平仄也就成为汉语诗中
独一无二的形式。除此之外,平仄确实也具有不同的感情彩和修辞效果。一般来说,平声有的洪亮悦耳,有的细微柔和,常用来表现昂扬的激情或幽雅的情趣;仄声,尤其是入声,因为有塞音韵尾,带噪声成分,音急促沉重,能创造一种沉郁急绝的气氛,适于表现孤寂、冷清的感觉。
⑵押韵
押韵是指利用韵母的相同或相近来造成句子结构的回环往复的乐音旋律,是诗歌的重要特征。对于诗歌来说,韵律是第一要素,美国诗论家劳伦斯・;坡林曾说过:最不了解诗的读者也知道诗的语言比非诗的语言更重视语言的音乐性。诗人和使用语言表达信息的人不同,选字时既注重也注重声音,而且用声音加强意思。诗人取得音乐之美的方式有二:借重于字音的选择与安排;借重于重音的安排。虽然世界各国的诗都使用押韵作为手段,但似乎都没有汉语诗文中的韵发达。
汉语诗,无论是四言、五言、七言乃至后来的词、曲,所有诗体主要是一韵到底的,一首诗从头到尾反复地押同一个韵,通过规律的重复,使全篇或一段通过声音而结合为一个整体,因而使意义更加明显,艺术效果更加强烈。
2.语法
⑴诗句的增删和颠倒
我们已经知道汉语中的词没有形式的羁绊,也不用看前后成分的脸,显得十分的灵活、富有弹性,一个高字既可以是形容词(他很高),也可以是动词(他高了许多),还可以是名词(他有多高),单只看这个词,因为没有形式上的标志,完全不能肯定它属什么词性。也正是因为汉语形态的简单,大部分的词法、句法都隐藏在词语铺排的线性流程中,使得汉语词的词性等语法特征可以随着在句中位置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出现了很多饶有趣味的文学形式,例如:一句多读。所谓一句多读是说一句诗文可以经过删减字数或者颠倒顺序之后仍然能够成立。
⑵对偶(对仗)的修辞好看的喜剧电影排行榜
对仗和对偶堪称汉语诗歌的脊梁,是汉语的又一独家绝唱。
从《易・;乾》的排比(云从龙,风从虎)到《辞赋》的并举(越女侍前,齐姬奉后),从骈文的四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到律诗对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无不体现了汉语独具的形式之美,其他语言难以企及。当然,这并不是说其他语言的诗词中没有对偶、对仗等形式存在,例如,英文中也有对偶,称之为Antithesis,指的也是相邻的短语或句子通过语法结构的对称关系实现意思上的对仗或反称效果。
好看的qq签名
对偶的对称性原则,与汉语言文字的特性有密切关系。在以单音节语言为主的古代汉语中,一字一音,一字一义,音节的长短与意义相合;汉语声调的舒徐疾促,长短高低、平直升降,适应对偶平仄抑扬的音韵要求。在六书基础上产生的方块汉字,两两相对,适宜堆砌长短相齐的工整句式;而汉字的表意特点,则是构成词语对称的更为直接的深层原因。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