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时尚传媒”到“时尚文化与传播”
从“时尚传媒”到“时尚文化与传播”
从“时尚传媒”到“时尚文化与传播”
植物光和仪
【内容摘要】时尚产业是当今中国迅速发展的朝阳产业,相关的专业人才成为时尚产业飞速发展的新需求。同时,传播方式的变化日新月异,时尚传播界也不断面临新课题。目前,国内在时尚文化与传播专业的人才培养远远落后于时尚产业的人才需求,从业人员非专业化也是造成国内时尚媒体同质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北京服装学院将原来的“时尚传媒设计”研究方向调整为“时尚文化与传播”专业,采用了新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对国内时尚文化与传播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新的思考与实践。
【关键词】时尚文化与传播 时尚传媒 时尚产业 人才培养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经典语录
西方发达国家的时装学院和设计学院在近十几年均开设了时尚产业的相关专业,极大地推动了西方时尚产业的发展。而我国时尚产业起步较晚,目前在时尚文化与传播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方面,基本属于空白状态,远远落后于飞速发展的时尚产业的人才需求。目前,国内诸
多服装院校的专业教育主要以“服装设计”和“服装工程”等为主,这些专业经过了近30年的发展已基本成熟,社会需求也相对饱和。
在这种背景和前提下,以当代时尚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导向,融合传播学和设计学,融会时尚文化和产业、时尚媒体和营销、时尚品牌和创意设计、时尚活动策划和管理等诸多学科知识,开设时尚文化与传播专业,培养时代性、开放式、应用型、能力型的高素质人才,成为高等院校教育的当务之急。
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一、作为研究方向的“时尚传媒”
北京服装学院作为我国唯一一所以“服装”命名的高校,一直和中国时尚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到目前为止,北京服装学院是国内唯一一所开办了时尚传媒专业方向的院校。学院将“时尚传媒”研究方向提升为“时尚文化与传播”专业,除了时尚产业发展的需求之外,还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一)“时尚传媒”的发展与积累
2004年,北京服装学院在服装艺术设计专业下开设时尚传媒设计研究方向,采用2+2的培
养模式,也就是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在修完大二的课程后,根据自身的特长和爱好,进一步有针对性地选择服装设计专业下的研究方向,如女装设计、男装设计、针织设计等,时尚传媒就是其中的研究方向之一,学生在三年级开始进入时尚传媒方向的学习一直到四年级毕业。采用2+2的培养模式,虽然只有两年时尚传媒的专业学习时间,但开启了国内时尚传媒方向人才培养的先河。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采用2+2的培养模式使学生对服装专业的相关知识有比较多的了解,但学习时尚传媒专业课程的时间比较有限,有些专业课程无法安排,或难以深入。虽然学生可以从事时尚传媒的相关工作,但还不能满足我国时尚产业对时尚文化与传播领域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需求。这种局限与不足,使我们认识到有必要进行专业调整。
2010年,我们把时尚传媒方向又调整为1+3的培养模式,即学生从二年级开始就从服装设计进入时尚传媒的专业学习。目前为时尚产业输送了100多名毕业生,就业情况和业内反映较好。
(二)新锐媒体和新的传播技术、传播方式的日新月异
近几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传播的方式由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快速向数字化、移动化、个体客户端发展,媒体的形态和传播的方式日新月异,各种新媒体不断涌现。这些新媒体不仅是技术上和形式上的革新,更是理念上的革新,在媒体和传播的运营、产品、服务、营销等商业模式上,都相应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这
些新媒体的信息整合性、及时性和互动性等优势也是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受众量呈几何倍数激增。新媒体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相关的产业也不断扩大。相关产业对人才极其渴求,空间巨大,但由于这些新媒体和传播方式的更新迅速,在以往的高等教育的学科设置中,尚未能及时做出适应性调整。因此,我们开设这个专业也是对于社会传播技术和传播方式变革和人才需求的一种积极回应。
(三)做好“博士项目”和完善人才培养链的需求
2011年底,北京服装学院申报了国家特殊需求“博士项目”《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抢救传承与设计创新》,经过层层答辩和投票筛选,2012年底,该项目获得批准。这意味着,北京服装学院可以以这个博士项目为依托,招收博士生,培养在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保
护、研究、发展、创新方面的博士人才。
从该博士项目的名称上就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研究与当代创新是博士项目的重要内容,但在北京服装学院现有的教学体系中,只有在硕士研究生教育中有专门的“服装史论与风格”研究方向,进行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学习和研究。而在本科生教育阶段,“中国服装史”只是服装设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只有32学时,只是一个大致的了解,很难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去传播、创新。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人才培养在本科环节的缺失,在人才的培养上来说,是不系统、不完善的,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人才培养链。完善这个人才培养链,不仅有利于做好北京服装学院本身的博士项目,促进学校的学科发展,也有利于我国传承、创新中国服饰文化优秀人才的培养,促进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研究和当代服饰文化的发展。
“传承文化,创意未来”不仅仅是一个口号,一个形式。在本科教育阶段,加强在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人才培养,或者加强学生在这方面的修养,也是我们所考虑的。
(四)时尚界的“中国风”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近些年来,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元素在国际T台上大放异彩。西方的著名服装设计师和品牌在他们的服装设计和时尚产品设计中大量运用中国元素,如旗袍、中山装、马褂、马甲等服装的造型;斜襟(又称大襟、侧襟)、对襟、立领、盘扣、补子等服饰元素;丝绸、织锦等面料;刺绣、滚边、中国结、流苏等中国手工艺;中国红、黄、绿等彩;牡丹、荷花、梅兰竹菊、中国龙、凤等动植物纹样;青花瓷、水墨画、书法、京剧脸谱等具有明显中国文化特的元素。在各大时装周上刮起了一波又一波的“中国风”。很多明星在出席一些重要的活动和场合时,也穿着具有明显中国风情的服装,为服装界的中国风推波助澜。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国内的服装设计师和服装品牌又一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时,我们的时尚文化和传播领域,既缺乏对于国际时尚文化和品牌的专业认识,又缺乏对于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了解和研究,因此,在相关的时尚评论方面,则显得捉襟见肘,难以深入独到。
在将近10年的时尚传媒专业方向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一定的专业教育经验,也打造了一支时尚传媒专业方向的教师队伍,和一些时尚媒体也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但由于招生方式和培养方式的局限,远远不能满足业界的人才需求,而我国时尚产业的发展对时尚文化与传播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应社会发展需求,随着学院对该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培养目标的日益明确,自2011年以来,学院就开始积极筹备时尚文化与传播专业的建设,也与时尚产业界和时尚媒体领域的资深人士进行过多次交流,得到了业界的一致肯定、鼓励和支持,开设时尚文化与传播专业的内、外条件日益成熟。
二、作为独立专业的“时尚文化与传播”
十大顶级护肤品排行榜
(一)申报“时尚文化与传播”专业的契机 可乐鸡翅的做法大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