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可园风景区旅游资源开发研究——基于“三三六”评价法
2021年第20卷第3期东莞可园风景区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基于“三三六”评价法奥巴马访问广岛
□任瑜艳李少清
【内容摘要】东莞可园作为中国园林代表之一,是东莞文化的灵魂,然而其目前的开发过于简单,因此,文章采用北京师范大学卢云亭教授提出的“三三六”评价方法分别从旅游资源的三大价值、三大效益、六大条件对可园的旅游资源进行定
性分析,结果显示可园旅游资源具有很好的开发潜力。在此评价基础上,提出一些适当的旅游开发意见,为景区的
长远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资源评价;“三三六”;东莞可园;旅游开发
【作者简介】任瑜艳(1991.2 ),女,广东韶关人,广东培正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地理经济
李少清,东莞市东城街道上桥社区居委会
逆战歌词
中国园林融建筑、绘画、雕塑、书法、金石艺术于一体,其极高的艺术境界,有着“中国文化四绝”之一的美誉[1]。正因中国园林艺术造诣高,拥有着较强的旅游吸引力,在旅游资源中占据突出地位[2]。而东莞可园作为中国私家园林代表之一,其设计精巧,把住宅、客厅、别墅、庭院、花园、书斋等艺术地结合在一起,摆设清新文雅,占水栽花,极富南方特。可园创建人张敬修更是琴棋诗赋、金石书画,样样精通,又广邀文人雅集,使可园成为广东近代的文化策源地之一。加上他的幕僚居巢、居廉兄弟在可园居住绘画十余年创建了“撞水撞粉法”来绘就花鸟画,并传道授艺广收门徒,培养出高剑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深化制度改革,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目前安徽省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阶段,一些新情况、新矛盾将会不断出现,因此,必须深化制度改革,优化体制机制,及时修订和出台与现阶段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质量变革政策。一方面,要对经济发展目标有清晰准确的认识,经济从高速发展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后,需要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结构、效益;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资源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深化行业垄断性、产权保护等重点领域的改革,放宽市场准入和完善退出机制,调动民营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活力和创造性。
(二)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品质量。积极推广利用以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代表
的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使制造业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全面树立质量品牌意识,加大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研发和应用力度,开发新产品,升级传统产品,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安全性,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
(三)贯彻绿发展理念,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要彻底摒弃“以资源换经济”的发展模式,始终贯彻绿发展理念,加快构建绿经济发展体系,强调节约资源循环利用,全方位建设绿交通、住宅、餐饮、休闲等生态产业,倡导全社会绿消费。严格控制废物、废气、废水的排放,强化能源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其综合利用率,使绿低碳环保成为高质量服务和产品的重要特征。
(四)坚持共享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优化居民消费促进机制,提升居民消费意愿,充分发挥消费带动需求对经济发展的基础作用,保证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劳动者收入占国民经济收入中的比重,缩小城乡、地区居民收入差距,强化最低生活保障,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引导居民树立健康消费理念,改善居民消费环境,促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1)
[2]刘世锦.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J].中国发展观察,2017,21:5 6
[3]刘伟丽.质量文化助推高质量发展[N].中国市场监管报,2020-09-04(4)
[4]史丹,赵剑波,邓洲.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变革机制与政策措施[J].财经问题研究,2018,9:19 27
[5]任保平,刘笑.新时代我国高质量发展中的三维质量变革及其协调[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8,6:37 43
[6]马成文,彭娜.淮河生态经济带生态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研究[J].中原工学院学报,2018,2:41 48
[7]任保平,李禹墨.新时代我国高质量发展评判体系的构建及其转型路径[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7(3):105 113
五一活动广告语
[8]郭春丽,王蕴,易信,张铭慎.正确认识和有效推动高质量发展[J].宏观经济管理,2018,4:18 25
[9]马成文,马广海.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统计评价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10:85 88
2021年第20卷第3期
父、陈树人等一大批优秀的中国画家,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开创了举世闻名的岭南画派[3],亦使东莞可园成为广东园林的珍品。
虽然东莞可园具有较高的人文观赏价值,但其旅游资源发展历史并不长,处于不成熟阶段,景区建设较为粗糙,产品过于单一,旅游资源潜力有待进一步开发,其发展现状与良好资源条件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不符。为了科学合理的分析评价可园旅游资源,促进可园旅游资源科学开发、可持续发展,特采用北京师范大学卢云亭教授提出来的“三三六”评价方法,分别从旅游资源的三大价值、三大效益、六大条件对可园的旅游资源进行定性分析。
一、东莞可园风景区旅游资源定性评价
(一)东莞可园旅游资源的三大价值评价。
1.历史文化价值———较高。著名作家朱千华先生在其园林文化著作《岭南画舫录》中对东莞可园有详尽的记述:可园位于东莞市莞城区博厦社区北面,创建者莞城人张敬建,始建于清朝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因此人在东莞修炮台有功,后被派往广西做官抓获了计谋叛乱的首领,升为县同知。后任知县,知库。1853年,因平叛农民起义有功,升为广西按察使,随后为江西按察使。道光年间,辞官回乡,1864年基本建成可园[4]。东莞可园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在三亩三(2 204平方米)土地上,亭台楼阁,山水桥树,堂轩院,一并俱全。外缘呈三角形,绕以青砖围墙,内有一楼
、六阁、五亭、六台、五池、三桥、十九厅、十五间房,最高建筑邀山阁为17.5米,可沿楼侧石阶登顶,凭窗可眺莞城景。邀山阁不仅是可园的最高物,在一百五十多年前也是东莞县城最高的建筑物。在解放后,可园收归国有,曾被分作农民住房、敬老院、旅行社,在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进行过两次较大规模的维修。东莞可园历经沧桑,其价值不仅体现在历史悠久、独具一格的园林艺术上,其作为一个典型的文化载体,不仅体现在岭南文化的策源地,也是岭南画派的起源,还体现在东莞历史文脉传承、岭南画派策源地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5]。2001年6月29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无疑是可园历史意义、文化价值得到社会认可的有力依据。
2.艺术观赏价值———较高。东莞可园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属于写意型自然山水园林,其无论是在选址上、布局上,以及建筑细部的处理上,都运用的是“咫尺山林”的造园手法,在有限的空间里再现大自然的景,同时又体现造园者的思想情趣。其设计精巧,室内造景,内外呼应,雅意文风,都显示出岭南园林的建筑特。“可园蕴秀”作为东莞文物八景之一,寓意了可园秀丽的景观和丰富的艺术内涵。在建筑的艺术特上更彰显岭南园林建筑的美妙,同时它还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在近代广东艺术史和建筑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独特的建筑风格、浓郁的艺术氛围赋予了可园较高的艺术观赏价值。
3.科学考察价值———较高。东莞可园已成为以其园林建筑为依托,收藏、展示、研究古典园林建筑、岭南画派文物作品,传播岭南建筑文化和岭南画派艺术的专题性博物馆。先后获得省爱国主义教
育基地和省、市主要旅游景点,以及“国家档案示范单位”、省“文明窗口单位”、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6]。这对于科研工作者考察研究岭南画派的起源发展及历程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可以成为相关科研考察的现场研究场所。
(二)东莞可园风景区旅游资源的三大效益评价。
1.经济效益———较差。东莞可园的门票为8元,带邮资封的为10元,一年的门票收入屈指可数,而且又没什么附加的旅游文化商品,经济收益并不显著。东莞市主要财政收入是制造业约占45%,房地产仅次之约占25%,其他行业之和约占30%。由此可见,旅游业于东莞而言,并不是主导行业,可园旅游给东莞市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微乎其微,可园旅游收入对政府财政收入的贡献也只见皮毛。但可园具有独特的价值与吸引力,综合开发与利用好其旅游资源,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的到来,进而增加经济收入,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2.社会效益———一般。东莞可园传统文化节的成功举办,充分展示了可园秀美的园林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成为推介和宣传东莞地域特文化的有效载体。可园传统文化节集中展出优秀的传统文化精品,如可园馆藏岭南书画作品展,可园诗词书法展,木鱼歌宫灯制作等。同时,以“嘉年华”的方式,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演示与市民互动结合起来,举办包括制作中国结、灯笼、风筝等活动,为市民了解可园、走近东莞文化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目前,可园的旅游没有达到良好社会效益的重要
因素,一是受其袖珍的规模限制,造成了游人观赏数量的限制;二是旅游资源类型的单一性,造成了选择到此旅游的游客也较单一。
3.环境效益———较好。目前东莞经济正处于由加工制造业向制造业转变的阶段,经济的发展,给东莞带来的不仅是财富的增加,更多的是环境的破坏,这样的破坏是难以修复的。可园的开发与利用,虽然会对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但远不及工业发展带来的破坏。近年来“城市园林化”呼声日高,园林艺术必将迅速普及,合理开发与利用可园的旅游资源,不仅有带动东莞城市园林化进程的功劳,还给东莞生态发展增添光辉与彩。在妥善保护的同时,合理开发,其环境效益将会向更高层次延伸。
(三)东莞可园旅游资源的六个开发条件评价。
1.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较好。东莞东接惠州市惠城区和惠阳区,南抵深圳市龙岗区和宝安区,西挨广州市南沙区、番禺区和萝岗区,北达广州市增城市和惠州市博罗县。而且,东莞是广东省重要交通枢纽之一,是广深、广梅汕和京九三条铁路的交汇点,也是广深珠高速公路的交汇点。全市公路通车里程2 759公里,平均每百平方公里国土有等级公路111.93公里,把国道、高速公路、铁路、港口、机场连成一体。在东莞市区乘坐公交3、4、7、15、16、20、28、30、31、45、46、C4路车即可到达可园。东莞可园依托东莞市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创造了良好的可进入性。路途近,花费少,这是吸引游客前来旅游的有利条件,也是直接影响旅游客源市场的重要因素。
2.景物及景类的地域组合条件———较好。如果游人过多,就会使入园者感到腻烦,没有情趣,从而降低旅游资源的观赏价值。如果园内游人超过300,园方就要对园外的人流量进行控制措施。在可园景区内部,景观布局十分精巧,可堂是主体建筑,是最庄严的建筑,楼前有曲尺形水池,楼高15米多,底层大厅名可轩。双清室的堂中的地面、窗扇、天花等皆用相传为吉祥之字的“亚”字图形,使得整个建筑让人感觉
2021年第20卷第3期
十分的奇妙。可园最高地方是“邀山阁”,是主人观览远近景物的最佳处。
可园周围的景点有记载了明朝与泰国通商公正廉明的“却金碑”,建于明朝洪武年间的迎恩门———“西城楼”,以及始建于1913年的东莞人民公园等。远一点的是中外闻名的林则徐销烟池、沙角炮台、威远炮台等抗英古战场遗址、战争博物馆、海战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有著名古刹观音寺、金鳌洲塔和榴花塔、袁崇焕故居、黄旗古庙等人文景观,以及仙鹅湖、石排燕岭、东莞植物园、清溪山水天地以及珠江口滨海秀、稻海蕉林、荔红荷香、旗峰胜迹等自然风景。众多旅游景点纳入其中,其景观的地域组合条件较好。
3.景区旅游容量条件———较差。在中国传统园林和建筑中,与皇家园林的规模相比,可园算袖珍型,与江南私家园林如拙政园、留园相比亦不足其十分之一。观光可园时,游人一般要驻足鉴赏,品
评玩味,深入思考,寻觅其蕴含的美,因此必须保持环境幽静,保证游人自由停留时间。如果游人过多,就会使入园者感到腻烦,没有情趣,从而降低旅游资源的观赏价值。如果园内游人超过300,园方就要对园外的人流量采取控制措施。受其规模限制,开发能力有限,所以可开发的景区容量较小。可园的旅游容量是其一大弊端,可园发展的限制因素也多出于此。
古尔邦节快乐
4.施工难易条件———较难。可园在收归国有管理后,原有陈设也已不复存在,而关于可园本身的原始资料保存得又很少,这给恢复可园内古建筑原貌的工作增加了难度。纵使有先进的技术,但没有文化内涵的依托,想恢复可园清末鼎盛时期的风貌,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因此,可园博物馆在制作古建筑场景复原的设计方案时,需广泛征求地方文史专家、可园张氏家族后人和岭南室内陈设专家的意见,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宝贵的时间。想要对可园及其周边地区进行保护性的规划,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事情,因为它是一个系统复杂的项目。
5.投资能力条件———较好。2018年东莞市为更好地对标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的要求,全面启动城市品质三年提升计划,并且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城市品质提升计划“补短板、促提升”的要求,结合当前东莞市建设发展态势和先进城市经验,提出将可园片区整体改造纳入东莞市品质提升重点项目,打造城市文化新名片。其做法借鉴广州荔枝湾改造及佛山岭南新天地的改造模式,将东莞老城区历史文物较为集中,岭南特骑楼建筑风貌保存较好的“运河-振华路-大西路-东江-可园路”围合而成可园片区,纳入东莞市城市品质三年提升重点项目,集中资源进行整体改造。力图将可园片区改
造为延续东莞历史风情,承载城市文化底蕴的集中展示区,打造成“讲好东莞故事,传播城市魅力”的城市文化新名片。虽有政府的政策支持,但东莞市对旅游业的投入还是相对较少的,如果想把可园以及东莞各个景点建设成为系统化、产业化的景区,还需在基础设施投入更大的努力。
6.旅游客源市场条件———较好。国内游客主要来自东莞市、珠三角地区和周边相邻省市。游客中省内游客占70%以上,50%来自珠三角,20%左右来自周边省市。周边省市游客主要来自福建省、江西省、湖南省等。游客主要来自日韩、东南亚和欧美地区,但游客量仅占0.6%。从数据来看,东莞可园主要吸引省内游客,周边省市游客较少,而客源市场刚起步,有巨大发展空间。
二、东莞可园旅游资源开发对策
(一)深入挖掘旅游资源。可园的旅游资源主要为人文旅游资源,虽然可园的人文旅游资源有较强的地域性,但资源的类型比较单一,难以吸引更多的游客。为了满足游客对不同资源存在好奇心的需要,有必要在可园及可园周边发掘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从而更好地发扬可园的人文资源优势。
(二)丰富旅游文化产品。可园的旅游文化产品几乎没有,这不仅不利于可园文化的传承,也断绝了给可园带来经济来源的基础。发掘可园的附加旅游文化商品,游客在观赏游览之余也可以购买这些商品,这些商品的流传无形之中给可园做了免费的宣传。附加旅游文化商品的流通,既为可园做了免费的宣传也给可园带来经济来源,一举多得。
(三)加强旅游业的重视。为更好地实现可园的经济效益,应重视旅游业的发展,虽然东莞的支柱产业不是旅游业,但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东莞产业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升级,促使东莞旅游业趋向发达的康庄大道。
好玩的角扮演游戏(四)扩大景区规模。可园袖珍小巧的规模,是可园的一大特,但受其规模限制,效益难以达到最大化。为了可园日后的发展,应在尊重其特点的基础上,适当扩大其规模,满足游客量增长的需求。
(五)修复文物建筑,完善周边环境配套设施。继续加强文物建筑维护保养及周边环境配套建设。在妥善保护文物的同时,要继承和发扬其优良的文化价值。可园的发展也要协调好与当地环境的关系,突出可园的园林化特征,将其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
(六)听取各方意见,建立信息反馈系统。针对施工难这个特点,应先做好现场的勘察工作,因事制宜,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尽量将其复原到原来的面貌。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加强对可园建设和发展成效的动态检测。可园的开发建设要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在保证自然资源、环境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立足广东省,面向全国,着眼未来,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通过对可园旅游资源进行定性评价分析,得知可园的人文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园林景观特明显,于
岭南园林和岭南画派而言其价值与意义是无可替代的,但存在景区旅游容量小、施工难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其旅游资源有待开发。
【参考文献】
[1]袁媛.中国传统造园中汉字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运用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4
[2]邱德玉.试议我国古典园林与古典文学的关系[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44 47
锡纸烫发型图片
[3]百度百科.可园[EB/OL].http://baike.baidu.com/sub-view/104184/11083429.htm
[4]谢浩.东莞可园可心之园[J].城乡建设,2012,3:90 91[5]黄锦雪.试论东莞可园的文化价值[J].文化艺术,2013,6:259 260
[6]卢世放.东莞可园现代造园的启示[J].林业建设,2013,2:37 41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