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各地级市宜居性比较标准的构建与评析
第23卷 第7期干 旱 区 资 源 与 环 境Vol.23 No.7 2009年7月Journal of A rid Land Res ources and Envir onment July.2009
文章编号:1003-7578(2009)07-077-05
甘肃省各地级市宜居性比较标准的构建与评析3
王录仓, 李肇琛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兰州 730070)
  提 要:国内提出了不同宜居城市评价标准,文中认为一个城市选取什么样的宜居城市标准,要充分考虑
城市所处的整体生态环境特征,把宜居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对甘肃省地级市宜居性评
价标准的构建与评析,反映出一个的城市宜居性具有明显的相对性和区域性。
关键词:宜居城市;评价标准;构建与评析,甘肃省地级市
中图分类号:C912.81      文献标识码:A
1甘肃省地级市评价标准宜居性构建的必要性
1.1宜居城市评价标准的提出背景
2004年底《商务周刊》与零点集团联合进行了一次名为"中国宜居城市榜"的探索性调查研究,本次探索性调查结果显示,交通方便快捷、城市干净整洁无污染和空气质量好是人们评价一个城市是否最适宜居住的三个首要因素。
中国最适宜居住的城市是哪里?衡量一个城市是否适宜居住的标准又是什么?2007年5月30日,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公布了《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按照这一标准,宜居城市应当是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协调,经济持续繁荣,社会和谐稳定,文化氛围浓郁,设施舒适齐备,适于工作、生活和居住的城市,它是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标准(表1)。
表1城市科学研究会公布的《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
Tab.1"L ivable City Scientific Evaluati on Criteria"published by City Science Acade my
指标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生活便宜度公共安全度
权重0.100.100.300.100.300.10
分值10分10分30分10分30分10分
1.2我国中小城市宜居性应受关注的合理性
宜居性是城市的基本特性、第一属性,城市具有宜居的普遍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环境意识的觉醒,城市的宜居性必然得到更好的保护。宜居城市,从空间上来说,是有差异的,地区差异体现在气候、资源、经济等各个方面,地区性的差异是存在的,关键是看当地居民的感受,宜居本来就是一种人的身心的愉悦的感受。地区差异在国家大的空间存在,在一省内也普遍存在。现代城市的发展在推动社会进步、创造城市文明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社会秩序混乱等负面影响,即人们常说的"城市病"。在我国的大城市及特大城市已经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城市问题,但是在中小城市尚不突出。中小城市人口较少,城市用地规模不大,交通压力远远低于大城市,并且多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些都是中小城市的优势所在。中小城市要充分利用自身条件,靠特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建成交通便利、信息通畅、环境宜人、和谐发展的宜居城市。
1.3甘肃省各地级市宜居性评价标准构建的必要性
甘肃地貌复杂多样,复杂的地貌形态可分为各具特的六大地形区域:陇南山地、陇中黄土高原、甘
南高原、河西走廊、祁连山地、河西走廊以北地带。甘肃生态环境脆弱、生态赤字严重,单位面积环境容量
3收稿日期:2008-5-12。
作者简介:王录仓(1967一),男,甘肃天水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城市地理与区域经济地理。 E-mail:gstslzcnwnu@163
狭小,水资源短缺。西部大开发以来,甘肃省各地级市城市化的速度明显加快,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趋于
恶化,容易使各地级市的城市建设陷入无序化和非持续性。因此,甘肃省各地级市的宜居城市建设更要注重省情,选择合适的宜居城市标准时,要更多地体现以人为本、以良好生态环境为本的生态理念,应从战略上通盘考虑。甘肃省矿产资源丰富,在资源的开采、加工基础上形成的资源型城镇数量较多,且多是中小城市,如:金昌、嘉峪关、白银、玉门等市。资源型城市大多因矿而建、先矿后市,经济结构比较单一,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对资源的依赖程度较高,由于资源不可再生性,随着对资源的相继开采,接续产业发展滞后,一旦资源枯竭,则一损俱损,百业萧条,矿竭城衰。因此,甘肃省地级市宜居性评价标准的构建,和这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2甘肃省各地级市宜居性评价标准的构建、一极指标的比较分析
甘肃省地级市宜居性评价标准的构建,主要参照了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宜居城市"课题组公布的《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权重合理,可操作性较强,具有较高的科学指导价值和实用价值。但在进行甘肃省地级市宜居性的比较时,必须和甘肃省的省情相结合,把各指标的构建和城市所处的区域特征有机联系起来。宜居城市实质上是城市走向生态城市的起点,生态城市更多地把城市放到自然中去考虑,注重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所以在甘肃省地级市宜居性评价标准的构建时,也应该注重城市所处的区域的可持续性发展,加入了生态城市的标准(表2)。
表2甘肃省各地级市宜居性评价标准
Tab .2The city livable level of evaluati on criteria in Gansu Pr ovince
指标  A.经济富裕度
B.市区环境优美度
C .资源承载度
D.生活便宜度
权重0.200.200.300.30分值
20分
20分
30分
30分
分值算法:1)取二级指标每一行最大值MAX (Iij ),得满分;2)单位得分:p =MAX (Iij )×权重;3)二级指标得分:Fij ﹦Iij ÷p
具体分值算法以人均G DP 的算法为例。1)取最高嘉峪关市50933为满分4分;2)单位得分:p =50933×0.2=12733;3)二级分值得分:Fij ﹦Iij ÷12733(表3)。
表3甘肃省各地级市人均G DP 及分值
Tab .3G DP per cap ita and percentile of the cities in Gansu Pr ovince
指标
嘉峪关酒泉
张掖
武威
金昌
白银
庆阳
陇南
承德避暑山庄好玩吗
定西
合作
临夏
平凉天水
G DP 50933176269972853132785100626830342127554428319957424738Fij
4.00
1.38
0.78
0.66
2.58
0.80
水饺的包法0.54
0.26
0.22
0.34
0.26
0.42
0.38
算法分析:把各地级市放在甘肃省区内比较,分析各地级市间的差异;折合成分值,可以把不同类型指
标叠加。各指标统计数据均来源于《2007年甘肃省
统计年鉴》。
2.1经济富裕度的构建,比较
经济富裕度A1,A2的选取,主要考虑了人均经
济富裕度;A3,A4,A5的选取,考虑了城市的整体经济实力;A 经济富裕度的权重占0.2,主要考虑了甘肃省在全国经济相对落后,一个城市的经济富裕度
电子信息类专业就业方向
对人口有着很大的吸引力(表4,5)。
表4甘肃省各地级市经济富裕度的评价标准Tab .4The econom ic p r os perity evaluati on criteria of the
cities in Gansu Pr ovince
一极指标二极指标(权重)
A.经济富裕度(权重0.20)20分A1人均G DP (权重0.2)4分
A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权重0.3)6分A3财政收入(权重0.1)2分
A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权重0.2)4分A5固定资产投资(权重0.2)4分表5甘肃省各地级市经济富裕度的分值
Tab .5The econom ic p r os perity percentile of the cities in Gansu Pr ovince
指标
嘉峪关酒泉
张掖
武威
金昌
白银
庆阳
陇南
定西
合作
临夏
平凉天水
A1  4.00  1.380.780.66  2.580.800.540.260.220.340.260.420.38A2  6.00  5.12  4.04  3.78  5.70  4.58  3.84  3.58  3.68  2.02  2.72  3.98  3.84A3  1.06  1.220.920.74  1.44  1.32  2.000.920.640.360.52  1.36  1.46A4  1.28  1.72  1.94  2.22  1.34  2.76  1.260.760.940.200.74  1.68  4.00A5  3.99  2.16  2.05  1.55  3.07  3.88  1.890.360.730.110.24  1.69
4.00
A
16.33
11.6
9.73
8.95
14.13
13.34
9.53
5.88
6.21
3.12
4.48
9.1313.68
・87・干 旱 区 资 源 与 环 境第23卷
分值分析:嘉峪关,金昌,白银属矿产资源型城市,天水属综合型老城市,这四个城市经济富裕度高。
2.2市区环境优美度的构建,比较
甘肃省地级市市区环境优美度的选取,主要考虑了城市内部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城市特(表6)。
没有选取各地级市间差异小,不能量化和地
方观念影响大的指标。B1城市空气质量状
况和B2饮用水源地水质的分值按2006年甘肃省环境状况公报,分级别得分。风景名胜区按AA 级景区以上和《甘肃省国家级文物
保护单位名录》的个数得分,不超过最高分。加分项主要参照《甘肃省历史文化名城名
录》。表6甘肃省各地级市市区环境优美度的评价标准Tab .6Envir on ment evaluati on criteria of the cities in Gansu Pr ovince
一极指标二极指标(权重)
B.市区环境优美度
(权重0.20)
20分
B1.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权重0.3)6分B2.饮用水源地水质(权重0.1)2分
B3.市区绿化覆盖率(权重0.3)6分B4.人均拥有公园绿化面积(权重0.1)2分B5.市区有风景名胜区(权重0.2)4分
B6.文化遗产,城市特﹙加分项﹚
分值分析:武威,张掖,天水,这三个市区环境优美度高。在城市文化、历史继承以及塑造鲜明的地方特征方面成效显著(表7)。
表7甘肃省各地级市市区环境优美度的分值
Tab .7The urban envir on ment beautiful scores of the cities in Gansu Pr ovince
指标
嘉峪关酒泉
张掖
武威
金昌
白银
庆阳
陇南
定西
合作
临夏
平凉天水
B1  4.00  6.00  4.00  6.00  3.00  4.00  4.00  4.00  4.00  4.00  4.00  4.00  3.00B2  2.00  2.00  2.00  2.00  2.00  1.00  1.50  2.00  2.00  2.00  1.50  1.50  2.00B3  5.26  5.15  2.87  3.90  3.64  3.40  2.530.64  1.48  1.35  2.03  4.25  6.00B4  1.330.980.94  2.000.800.850.410.260.580.670.63  1.070.83B5  1.00  2.00  4.00  4.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3.00  2.00  4.00B60.00  2.00  2.00  2.000.000.000.000.000.000.000.00  2.00
2.00
B
13.59
18.13
15.81
19.9
10.44
10.25
9.44
7.90
9.06
9.02
11.16
11.2017.83
2.3资源承载度的构建,比较
在资源承载度的构建时,选取了各地级市所处区域的资源承载度,从宏观上考虑城市资源的约束力和
环境的承载力,以确保城市资源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C1生态弹性度,反映出各地级市所处区域的整体自然特质,是区别与其他城市的地方性特征。因此,C1的权重最大。C2生态承载力,反映出各地级市后续承载力和发展空间。C3人均城市用地面积,只反映城市内部的资源承载度。从甘肃省脆弱的生态环境差异大的总体特征出发,资源承载度的权重取0.30(表8)。
安以轩老公前妻表8甘肃省各地级市资源承载度的评价标准Tab .8The res ources bearing capacity evaluati on
standards of the cities in Gansu Pr ovince
一极指标
二极指标(权重)
三极指标C 资源承载度(权重0.30)30分
C1生态弹性度
(权重0.5)15分
气候地质,地貌生物丰度土壤退化植被覆盖
水网密度
C2生态承载力(权重0.3)9分
C3人均城市用地面积(权重0.2)6分
分值分析:地处陇南山地区的陇南生态弹性度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抗干扰的能力非常强;地处青藏高原东缘区的合作,资源承载度也高;地处黄土高原区的临夏、平凉、天水、庆阳、定西的资源承载度次之;地处河西走廊荒漠绿洲区的武威、张掖、金昌、嘉峪关、酒泉的资源承载度最低(表9)。
表9甘肃省各地级市资源承载度的分值
Tab .9Res 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scores of the cities in Gansu Pr ovince
指标
嘉峪关酒泉
张掖
武威
金昌
白银
庆阳
陇南
定西
合作
临夏
平凉天水
C1  1.580.32  6.34  6.01  3.78  6.8211.0015.0010.2011.1311.0211.5313.65C20.66  5.167.547.74  5.927.04  6.528.40  5.629.009.007.21  6.87C3  2.68  1.08  1.080.42  1.050.890.49  6.00  4.94  5.34  4.80  4.00
0.34
C
4.92
6.56
14.96
13.87
10.75
14.75
18.01
29.40
20.76
25.47
24.82
22.2320.86
2.4生活便宜度的构建,比较
生活便宜度的构建,主要参照了《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而增加了D2.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和D3.商品房空置面积,从城市具有宜居性吸引力和居住条件的现实出发,权重取值较高;D1.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权重取值较高,主要参照了"中国宜居城市榜"的调查研究,交通方便快捷是人们评价一个城市是否最适宜居住的首要因素(表10)。
97・第7期王录仓等 甘肃省各地级市宜居性比较标准的构建与评析
表10甘肃省各地级市生活便宜度的评价标准
Tab .10The life conveniency evaluati on criteria of the cities in Gansu Pr ovince
一极指标
二极指标(权重)
D.生活便宜度(权重0.30)30分
D1.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权重0.2)6分D2.房地产开发投资额(权重0.2)6分
D3.商品房空置面积(权重0.2)6分D4.普通中学(权重0.1)3分
D5.人均拥有铺装道路面积(权重0.1)3分D6.城市燃气普及率(权重0.1)3分D7.医院、卫生院数床位数(权重0.1)3分
分值分析:天水市得分最高,主要因为天水市在D2.房地产开发投资额,D3.商品房空置面积,D4.普
通中学三个方面的得分最高。酒泉市,武威,庆阳,平凉得分较高,主要因为这三个城市各个指标综合性强(表11)。
表11甘肃省各地级市生活便宜度的分值
Tab .11The life conveniency scores of the cities in Gansu Pr ovince
火影忍者晓图片指标
嘉峪关酒泉
张掖
武威
金昌
白银
庆阳
陇南
定西
合作
临夏
平凉天水
D1  3.11  4.45  1.23  4.85  2.35  3.06  6.00  1.71  1.95  1.89  1.93  3.94  2.73D2  1.49  2.79  2.16  4.84  1.84  2.32  3.040.370.920.300.37  3.93  6.00D30.63  4.40  1.31  2.560.330.61  2.400.260.890.310.280.30  6.00D40.240.53  1.31  2.690.46  1.55  1.12  1.30  1.100.150.50  1.13  3.00D5  2.22  4.77  1.61  1.60  3.00  1.61  1.140.480.810.520.52  2.96  1.25D6  3.00  2.33  2.28  1.86  2.45  1.47  2.400.96  1.520.97  1.08  1.64  1.09D70.81  1.57  1.53  3.000.95  2.72  1.030.890.89  1.030.78  1.27
2.71
D
11.5
20.84
11.43
21.4
11.38
12.73
17.13
5.93
8.08
5.17
5.46
15.1722.78
3甘肃省各地级市宜居性总体分析,评价
3.1甘肃省各地级市宜居性的得分情况与评价
甘肃省各地级市宜居性的得分情况与甘肃省情相吻合,排序与公众的感受相一致。说明甘肃省地级市评价标准的构建准确合理。评价结果如下:1)宜居城市:得分在60分以上的地级市,天水、武威;2)较宜居城市:得分在50到60分之间的地级市,平凉、酒泉、庆阳、张掖、白银;3)欠宜居城市:得分在40到
50分之间的地级市,陇南、金昌、嘉峪关、临夏、定西、合作(表12)。
表12甘肃省各地级市宜居性的分值
Tab .12L ivable level percentile of the cities in Gansu Pr ovince
指标
嘉峪关酒泉
张掖
武威
金昌
白银
庆阳
陇南
定西
合作
临夏
平凉天水
A 16.3311.609.738.9514.1313.349.53  5.88  6.21  3.12  4.489.1313.68
B 13.5918.1315.8119.9010.4410.259.447.909.069.0211.1611.2017.83
C    4.92  6.5614.9613.8710.7514.7518.0129.4020.7625.4724.8222.2320.86D
11.5020.8411.4321.4011.3812.7317.13  5.938.08  5.17  5.4615.1722.78总分
46.34
57.13
51.93
64.12
46.70
51.07
54.11
49.11
44.11
42.78
45.92
57.7375.15
3.2甘肃省各地级市宜居性的分值分析
(1)按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公布的《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宜居指数即累计得分≥80分且没有否
依山傍水打一字
定条件的城市,为"宜居城市"。而在甘肃省地级市评价标准的构建时,各指标的最大值、分值均在省内各地级市当中选取,比较。甘肃省各地级市宜居性的分值,整体都低,最高得分天水市的分值仅为75.15,反映出甘肃省各地级市宜居性与其他省的差距明显。
(2)甘肃省各地级市当中,只有天水市和武威市的分值在60分以上,反映出甘肃省各地级市宜居性具有明显的相对性。因此,在全国,甚至世界的大、中、小宜居城市评价过程中,必须考虑城市宜居具有明显的相对性和区域性。
(3)反映出甘肃省各地级市的经济,资源,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差异明显,而且,各指标的配置组合优势不佳。
(4)从甘肃省各地级市宜居性的得分情况分析,最高得分天水市的分值为75.15,武威市的得分在60
・08・干 旱 区 资 源 与 环 境
第23卷
分以上,主要是这两个城市各指标的叠加数值大。说明宜居城市应当是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协调,经济持
续繁荣,社会和谐稳定,文化氛围浓郁,设施舒适齐备,适于工作、生活和居住的城市。
参考文献
[1]郝之颖.对宜居城市建设的思考[J ].国外城市规划,2006,21(2):75-81.
[2]张文忠.宜居城市的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 ].城市规划学刊,2007,69(3):30-34.[3]赵雪雁.西北地区生态经济型城市化战略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19(5):1-4.[4]王录仓.干旱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J ].干旱区研究,2005,22(5):717-722.[5]赵雪雁.甘肃省生态承载力评价[J ].干旱区研究,2006,23(3):506-512.
[6]王明浩.关于创建宜居中小城市的探讨[J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4):12-16.[7]张雅彬.北京生态与宜居城市评价及建设途径探讨[J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4):45-50.
The c ity li vable eva lua ti on st andard con structi on i n Gan su Prov i n WANG Lucang,L I Zhaochen
(College of Geography and Evir oment Science,Northwest Nomal University,Lanzhou  730070,P .R.China )
Abstract:China has put f or ward different livable city evaluati on criteria .W e believe that a city that select any kind of livable city standards should give full considerati on t o the overall characteristics o
f the ecol ogical envir on 2ment,livable city -building and sustainable devel opment all t ogether .The analysis and constructi on of evalua 2ti on criteria of the cities in Gansu Pr ovince reflects that the city livability has the obvi ous relativety and regi onal characters .
Key words:livable city;evaluati on criteria;constructi on and analysis;the city of Gansu Pr ovince
18・第7期王录仓等 甘肃省各地级市宜居性比较标准的构建与评析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