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宜居城市的内涵和发展
刘志强
(长春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长春130021)
摘要:本文提出当前宜居城市应该具备统一的内涵要素,那就是民主性、安全性和舒适性,并分别对于这三个内涵要素加以分析说明。重点阐诉当前宜居城市建设中被忽视的城市基层管理民主制度和市民参与的问题。地方政府在城市治理上,应从人治转到依靠法治的轨道上来。民间力量、及非政府组织与小区团体,也在建设宜居城市的过程中扮演着关键性的角。安全性应该成为宜居城市的首要特征。而舒适性体现了人对于物质文化环境的合理追求,它也是宜居城市的必要特征。最后提出以上原则能切实贯彻在城市建设的行动中去,让我们身边的城市都能成为和谐城市、宜居城市。
关键词:宜居城市;城市民主;城市管理;市民参与
1、宜居城市—大家共同的目标
当前宜居城市成为广大学者和市民关心的热点,它反映出随着过去三十年中国经济以及
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国人对于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中国的城市面貌和人民生活水
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过分追求经济发展速度的发展方式,已经给我们当今和未来人民的生活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问题和隐患。
宜居城市是地球村的居民在拥有生存和发展权的基础上,对于良好生活环境和生活品质
的共同希望和不懈追求。宜居城市是今后所有城市的发展目标和理想,不管是执全球经济商业牛耳的金融中心、潮流时尚之都、还是工业城市、文化古都,还是那些默默无闻的城镇,他们对于城市人居环境和城市宜居性的追求是没有分别的,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
城市规划与交通网h t t p ://w w w .c i t y u p .o r g
2、宜居城市的内涵要素
2.1、人的需要决定宜居城市的内涵
可以说,当今世界各国的自然人文环境各异,不可能制定完全统一的宜居城市评介标准,但宜居城市的内涵要素却是普遍一致的。其内在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现代社会人的各种基本需求所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需其结构包括三个层次:生存需求、享受需求、发展需求。生存需求是人最低级也是最基本的需求。享受需求包含了生存需求,但不仅是为了生活,因为人们
不满足于仅仅吃饱穿暖,在物质生活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会对生活质量提出更高的需求。享
受需求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内容,随着社会发展,精神享受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其所占比例也越来越高。发展需求是最高层次的需求,恩格斯在论及共产主义社会时写道:“在人人都必须劳动的条件下,人人也都将同等地、愈益丰富地得到生活资料、享受资料、发展和表现一切体力和智力所需的资料。”恩格斯讲的发展需求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发展的需求首先是指自己体力和智力得到充分实现的需求。第二,发展的需求还要求全面发展自己的才能。第三,发展的需求还指创造和超越的需求。
我们通过城市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城市的产生和发展都与人的需求之间有着密切的联
系。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大致归纳为:人的需求决定了城市的产生,而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又延伸了人的需求,创造了人的需求。城市不仅满足了人的需求,而且创造了人的需求,同时人的需求又引导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二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并且具有螺旋上升的特性。
2,2、宜居城市的内涵要素
总结以上城市发展和人需要的互动关系,分析当今国外宜居城市的案例评比,我们可以
总结出现代社会宜居城市的内涵要素,它包括:民主性、安全性、舒适性三个方面。他们涵盖了城市的政治、文化,经济各个层面。
首先,民主性作为当今现代文明社会的普世价值,应该是宜居城市的重要特征。 其次,安全性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它应该成为宜居城市的首要特征。 最后,舒适性体现了人对于物质文化环境的合理追求,它也是宜居城市的基本特征。 评价应根据这三方面要素,根据不同的地理文化和经济发展条件制定符合自身发展要求
城市规划与交通网h t t p ://w w w .c i t y u p .o r g
的具体评价指标。三者应互为支撑,不能有所偏废。否则就不能实现宜居的城市建设目标。规划师和城市管理者必须用好城市画板上的这三中基本原,描绘出宜居城市的彩斑斓、气象万千。
3、民主性与宜居城市
民主性是宜居城市的政治基础和制度保证。他让城市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是城市广大市生活安全舒适的保障,是当前宜居城市建设中无法回避的一个重要环节。
民主性包括政府的管理制度、市民广泛参与城市发展的机制和城市文化。作为城市发展的精神财富和持久的动力,应该体现在市政管理和规划中、体现在城市文化创造中、体现在市民的日常交往中。
3.1、政府管制与宜居城市
地方政府在宜居城市的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城市政府建设的好坏是衡量一个城
市是否宜居的一个重要标准。因为它们直接面对市民的反应。弹性、开放与合作的能力是治理成功的关键。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政府是经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要为人民谋福利。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光荣职责。具体应体现在: 廉洁、奉公、勤政、为民。归根到底一切都应以便民、惠民、利民为最根本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但是,目前许多政府部门没有真正把自己当作人民的公仆,而是高高凌驾于人民之上,视自己是“人民的父母官”,喜欢搞“政绩工程”,劳民伤财,少数官员甚至贪污、腐败而成为人民的罪人。因此,加强城市政府建设是当务之急,一方面要从思想上改变政府工作人员的意识,树立人民公仆的思想以及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其次,加强政务建设,做到公开、公正、公平、透明,提高办事效率。再次,重大事情、公共设施建设,应该与民沟通,让民众参与决策。总之,在城市治理上,要营造一个透明开放的政治环境,从人治转到依靠法治的轨道上来,应建立多元的沟通途径,培育市民参与决策同时加强对政府监督。
3.2、市民参与和宜居城市
除了政府之外,其他作用者如民间力量及非政府组织与小区团体,也在建设宜居城市的过程中扮演着关键性的角。广大市民要成为有能力的监督者,使城市空间资源的分配反映市民的需求,并顾及社会的公平性。
城市规划与交通网h t t p ://w w w .c i t y u p .o r g
市民不仅能意识到城市面临的各种问题,同时也经常能够到问题的根源,提出解决之道。可以说,现代社会中非政府组织与小区团体常常成为反对城市成为经济发展的机器而牺牲生活质量或捍卫社会正义的先锋。
台湾的城市发展建设过程可以看成是通过促进城市民主,发展城市宜居性的典型案例。 2000年,亚洲周刊将台北评比为全亚洲第二适居的城市,其中民间团体、志愿者都市改革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向台北市政府呼吁制订垃圾减排、使用大众运输系统、重视环境保护的具体政策,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提出意见,呼吁都市空间的规划设计要符合人性、重视行人的空间质量,增加宽敞的人行道、骑楼空间及商业小区空间中的人行徒步区的
规划建设。这些行动对于改善城市的宜居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民间团体的要求下从20世纪90年代晚期,台湾开始出现“参与式规优秀班主任事迹材料
划”的潮流。借着乡村地区的“小区总体营造政策”及都市地区的“地区环境改造计划”。在小区及城市的公共空间改造上,发展了地方政府、规划师与建筑师等专业人士、小区民众、社会团体共同进行参与式规划的新模式。在台北,规划的空间主题包括了邻里公园的重新设计、荒地变公园、小区公共艺术、安全的步行交通系统、生物多样性和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经过这个计划,台北市在过去将近七八年间共完成了100多个小区层级的空间改造项目,有效地提升了小区生活的质量,也改善了城市
景观。羽毛球标准场地
4、安全性与宜居城市
安全性是发展宜居城市的首要原则,城市是否安全,是评价一个城市是否宜居的关键因
素之一。现代城市由于其集中化、过密化,成为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成为易受地震、洪水、环境污染、人为破坏打击的脆弱系统。因此,如果将宜居性作为一个未来城市建设的主要追求目标,那么它首先必须是一个安全的城市。
城市安全包括环境和生态、经济和社会、文化、人身健康、资源供给、城市生产等,下
面分别简要说明。
城市生态环境安全是指城市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处于一种良性循环、不受污染或危害的良好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城市保持着一种完善的结构和健全的生态功能,并具有一定的自我环境调节与净化功能。
城市食品安全是指通过强化食品卫生的立法、监督和执法,保证食品、生活饮用水等与饮食相关产品的卫生安全,加强动物检疫工作,完善动物疾病监测、防治、检疫和监督体系,
城市规划与交通网h t t p ://w w w .c i t y u p .o r g
历史上为中国夺得第一枚奥运金牌保障动物产品安全,从而全面确保城市食品的卫生和安全。当前我国发生的一些食品安全事件,如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等,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广泛关注。可以设想一个城市里,当市民感觉吃的不放心,觉得到处都是假冒伪劣产品的时候,还能把这个城市和宜居联想到一起么?
城市社会安全是指城市在日常运转过程中具有的组织性、秩序性和稳定性,以及受到内部或外部干扰(如暴力、战争、自然灾害等)时具备良好的控制和应对能力,并能继续保持社会的稳定性、秩序性。这里主要指人身安全。一个好的城市不应该为恐惧的气氛所主宰,不应该有种族歧视和对于社会弱势体的歧视发生。事实上,当前许多城市里人的安全存在着
很大的问题,如:拐卖妇女儿童、入屋盗窃抢劫、以及大量黑社会性质的团伙犯罪等。设想
人身要是没有了安全,人活在城市中终日人心惶惶,那这个城市肯定是不适合居住的城市。
豪杰之士肝胆照人城市生产安全,指安全知识宣传到位,生产环节监控有力,并将事故发生率控制在合理
范围之内。山大网管会充值
城市经济安全,是指城市经济在受到各种外来威胁时,如自然灾害、通货膨胀及周期性
经济起伏波动时仍能保持正常运行和发展,保持城市经济发展的健康、稳定,并能在国内外竞争中争取到有利的地位和良好的外部环境
总之,宜居城市应该是一个安全的城市,具备健全的法治秩序完备的防灾与预警系统、
安全的日常生活环境和交通出行系统
秦朝文化5、舒适性与宜居城市
舒适性方面,国内外有许多好的标准和理论来定位评判宜居城市。这里引用北京大学景
观设计研究院俞孔坚的观点—所谓宜居城市,就是适合人们居住的城市,必须具备两大条件:一个是自然条件,这个城市要有新鲜的空气,洁净的水,安全的步行空间,人们生活所需的、充足的设施;另一个是人文条件,宜居城市应是人性化的城市、平民化的城市、充满人情味和文化的城市,让人有一种归属感,觉得自己就是这个城市的主人,这个城市就是自己的家。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宜居城市”不但应该有好的舒适的居住环境,即好的物质环境,更重要的是应该具备良好的人文社会环境,即好的人际环境和好的精神文明氛围,它还应该包括良好的社会道德风气,健全的法治社会秩序,社会福利普及和充分的社会就业等。可以说,一个城市的绿化,一个城市的生态环境,对于创造“生态宜居”城市是基础和前提,但与此同时我们在创造“生态宜居”城市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忘记社会人文环境也是“宜居城市”的一个
城市规划与交通网h t t p ://w w w .c i t y u p .o r g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