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购手机田辰山:中西比较哲学的重要意义
——中西比较哲学的治学方法价值在于指明结构差异归根结底就是西方哲学文化有个上帝,而中国没有
作者:***
摘要
郝大维、安乐哲中西比较哲学的治学方法价值,就在于指明这个结构差异归根结底就是西方哲学文化有个上帝(即安先生说的超越),而中国没有。这是最根本的一个结构差别,是它导致了至少是四大文化范畴结构的差别。这四大文化思想范畴就是:宇宙观、思维方式、语言结构和价值体系。
中西比较哲学的重要意义
--在山东泗水尼山圣源书院
“儒学名家圣源论道:安乐哲师生论道”会议的发言2022即将结束的感慨说说
田辰山
北京外国语大学东西方关系中心
风度歌词2009年6月23日
今天心情非常激动,不是一般的激动。这个会最初是从一次闲谈开始的。经过几个月的策划、准备,获得了儒学界许多有名望的老前辈、海内外儒学学者、山东泗水县党政领导、在座各位专家和同学的大力支持,现在开起来这样一个规格高、生气勃勃的大会。要向儒学界的老前辈、泗水县政府的领导同志,圣源书院和在座的学者和同学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发言的题目是《应当重视用东西文化比较视野的研究》。用这个题目,我想讲中西比较哲学的重要意义。我想从两个很现实的说法讲起。各位都知道,现在开的这个会,是去年十月才刚刚建立的泗水《尼山圣源书院》的《儒学名家论道》的开坛首讲。尼山是孔夫子的出生地,他传给世人的儒学是纯粹中国传统的思想遗产。这样问题就来了,作为《尼山圣源书院》《儒学名家论道》的开坛首讲,为什么不由中国人来讲,而是请来了一个老外?
难道现今没有够资格的中国人,而需要一个洋人来给中国人布道?如果有想到过这个问题的人,我认为是很有道理的。还有一个是许嘉璐教授的说法。前些日我与圣源书院的老先生一起到许先生那里去汇报圣源书院和这次会的准备情况,许先生兴奋地说:“我要去给安乐哲先生站台!”许先生要给一个洋人儒家学者站台,是否也感觉当今中国没有够资格的儒学大家,而需要外国人来给中国人讲儒学?这个逻辑是什么?
上次见许先生时他就提出的观点,上午他的演讲我们听得很清楚。他赞成安乐哲先生的论道,是因为他赞赏安先生的中西比较哲学视角。中国不是需要洋人对中国人来讲儒学,而是来讲比较哲学。中国今天需要的是安乐哲先生独到的比较哲学方法论。之所以需要他的比较哲学,是由于它能帮助我们建立起东西文化的阐释学。用许先生的话,也即以理解对方哲学理念为先导,“以子之矛,解子之本”。这样做,为的是正视“唯我是瞻”的西方殖民思想影响。如果占据了东西比较哲学的高度,就会对中国哲学和社会科学界的现状看得明了,看得痛切。反之,缺乏这个高度,就不能意识到西方哲学在我们这里已经变成了陈词滥调;中国哲学已变成用西方哲学理念附会和胡说的对象。正如许先生的生动比喻,中国哲学今天的角酷似贾府怡红院里的小丫头,还可比喻为是按照施特劳斯圆舞曲扭着中国大秧歌。许先生指出,我们是食洋不化,传统文化被戴上了镣铐。今天该是甩掉这个镣铐
的时候了。
房改房是什么山西面食文化正是出于比较哲学阐释学的高度,许先生赞成安乐哲先生。不是赞成用西方的哲学理念来胡讲儒学,而是赞成他用深刻的西方哲学和中国儒学比较阐释说明:为什么中国哲学必须用中国自己的理念。安先生恰恰不是让中国随西方曲调跳舞的洋人,而是提倡中国要用自己的曲调跳中国舞;安先生常说“以中国自己的情况去理解中国传统。”安乐哲先生是这样一个洋人,他主张让孔子走向西方,认为孔子是属于世界的。今天在座这样主张的还有李瑞智、张仲民、克迪斯·海根、金正烨。既有西洋人,又有非西洋人,都是从中西比较哲学看待儒学,提倡孔子、儒学走向西方,让它成为世界的。许嘉璐教授正是看到这点,深刻理解了安乐哲这样一个洋人,与安先生成为学术朋友,才要来为他“站台”的。尼山圣源书院副院长、国际儒联儒学普及委员会副主任王殿卿教授对此有个说法,切中这次“安乐哲师生论道”的意义。他说:“这样一个洋人开坛论道,意义重大,它标志着儒学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这个会标志着,孔子是世界的,儒学是世界的。”
安乐哲师生论道作为《儒学名家圣源论道》开坛讲座的意义,在于安先生独到的比较哲学阐释学方法论。作为安先生的学生我自己有切身体验。当初开始在西方(美国)从事学术
研究,很快就有两个发现:一个是在中国学习的西方不是真正的西方;另一个是,在西方讲的中国,不是真正的中国。为什么在中国学的西方不是西方?举两个小例子。一个是我到西方之前,曾读过一点康德。当时常碰到常的一个概念是“先验”。中国文化大革命也曾有过批判“先验论”的事。所以对这个概念的理解就是“主观主义”,说的是“人的知识先于客观存在、先于社会实践、先于感觉经验的,是先天就有的”。[1]因为是唯心主义的,它还可指人们对一些事情还没有任何经验就对它进行臆想和作出主观的断语。一直到西方读西语文版的康德,才意识到“先验”作为原西语词汇“a priori”的汉语翻译,在中文的理解上是与原本意义风马牛不相及的。a priori 恰恰讲的不是人自己,而是在“超绝主义”(transcendentalism)上派生出的含义;是源于那个宇宙本体所决定的独立于人感觉和经验的东西。这就牵涉到整个西方思维的根本结构。也就是说,西方大多思想理念,都与那独一无二超绝东西(如上帝)构成派生关系。恰恰是这个根本结构在西方理念被翻译成汉语的时候被屏蔽掉了。
应该说,在国内学的西方学术概念与其原西语的原本含意义相去甚远。另一个例子是“辩证法”。汉语的“辩证法”较之其原西语“dialectics”,具有的是中国传统“相反相成”的含义;“矛盾”与其说是西语的“contradiction”,不如说是中国传统的“一矛又一盾”。如果不是在西方传
统中到“dialectics”和“contradiction”是由其所在的域境结构派生出的根本含义,在中国语境中我们是无法意识到这两个概念西语背后的“超绝主义”和“二元主义”(dualism)的。深层结构所决定的概念分别在西语及其汉语翻译的根本差别就在于:汉语的“辩证法”和“矛盾”基于二个方面或事物是内在地联系着的;西语的“dialectics” 和“contradiction”是派生自它们之间的不联系和冲突。这是对宇宙两个不同认识结构的差别。
现在发现这种差别比比皆是。汉语中理解的“普遍性”并不是“universality”,“universality”也派生于“超绝主义”;英语“unity”变成现代汉语词汇的“统一”,也失去它原有深层的超绝含义;“理论”一词延续的本是宋明理学的含义,并不包含英语“theory”—“未经证明假设”—的基本含义。可以说基本上在中国语境中的西方理念,一旦进入西方语境,都变得如同陌路人一样不相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在中国学习的西方不是真正的西方。如何解手机密码
想发现在西方讲的中国不是真正的中国,不是难事。明显的就是当中国人在读许多西方人关于中国的学术时,都发现大部分不是听起来怪怪的,就是纯属“满纸荒唐言”。包括今天依旧盛行的许多说法,如“中国不自由”、“中国不民主”、“中国没有人权”、“中国没有德先生、赛先生”、“中国封建落后”等等。
出了什么问题?是什么东西阻碍、使得在中国所说得西方不是西方,在西方所说的中国不是中国?2006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召开过一次“人文教育与英语教育学术研讨会”,我提出学习英语必须把语言背后的文化学到手的观点。因为倘若只知道语言,不知道背后的文化,那么你用的外语仍然不是外语,外国人还是不懂。好的口头翻译者真正到了外国人堆儿中有可能连天也聊不起来,跟西方人对不起话来。我参加过不少国际学术会议,看到中西方学者真正实现在一个观点和学术问题上对起话来的概率极低。绝大多数情况是中国学者、外国学者各说各话,互相不知道对方谈什么。中国很多有成就学者的文章,原封不动翻译成英文在西方并不能发表。孔子、老子、中国文化典籍、传统民族精神光靠翻译其实翻译不过去。它们的翻译版本之多、翻译本身成为学问、翻译过去也仍然是西方人搞不太懂得东西,是很平常的现象,本身就说明光靠翻译实现不了把中国介绍给西方。为什么这样?就是语言背后有个文化纱幕。这个纱幕是我们今天不得不问,不能不意识的东西。不但应当看到它,而且必须要把它捅破、彻底掀开,让中西达到一种透明状况。掀开这个文化纱幕已经变成十分具有紧迫意义的事情;目的就是为了相互理解。只有透明起来,才会减少误解,才有可能为实现文明之间和谐共处寻可实际操作的方法。迄今为止,历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提供过互相如此开放而呈现的机遇。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