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大学英语师范生学科教学知识现状调查及提升策略
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PCK )于1986年由舒尔曼(Shulman )提出,是指所教学科内容知识与教育学知识的混合物,是专门针对具体要教内容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有
关学生及其特征的知识。[1]
PCK 是衡量教师学科素
养的重要指标之一。西藏中小学英语师资状况复杂,相对于其他学科,英语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岳军超对西藏教育状况发展较快、较好的拉萨市高中英语教师状况进行调查,发现英语教师存在职称结构不合理、学历普遍偏低、缺乏责任心、教学方式单一
等问题。[2]近些年。西藏教育工作者就如何提升和
改善中小学英语教学质量、加强英语师资队伍建设做了大量研究,成果丰硕,但是针对英语师范生培养方面的研究却相对较少。西藏大学英语师范生是西藏中小学英语教师主要来源之一,因此探究西藏大学
英语师范生学科教学知识状况很有必要。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和分析西藏大学英语师范学科实习前师范生PCK 状况,进而探究提升西藏大学英语师范生PCK 策略和建议,以期为西藏大学英语师范生培养提供些许参考。
一、研究工具与方法(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了西藏大学英语师范专业两个班级进行调查,研究对象为两个英语师范班的全体学生。该研究以问卷调查为主,共发放学生问卷70份,回收有效问卷67份,有效率为95.7%。研究对象基本信息详见表1。
西藏大学英语师范生学科教学知识现状调查及提升策略
赵磊昭西藏大学旅游与外语学院赤列德吉西藏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
摘要:学科教学知识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探究实习前英语师范生学科教学知识现状不仅能以教育实习为契机有针对性地提高师范生学科教学知识,对于今后英语师范生教育培养也有着重要指导作用。本研究对西藏大学英语师范生实习前学科教学知识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西藏大学英语师范生学科教学知识总体水平不高,在性别、教学方式、教学时长等变量上存在明显差异。提出建议:应进一步提高英语师范生学科基础知识;努力拓展英语师范生教学演练渠道;提高英语师范生学习兴趣,激发英语师范生教学热情。
关键词:西藏大学;学科教学知识;英语师范生
48
研2021.05
(二)研究工具和数据处理
为探究西藏大学英语师范生PCK 现状,本研究以问卷为主要研究工具。问卷以西藏大学程东亚教授针对西藏数学教师PCK 设计的研究问卷为基础,并对
其做出适当的调整和改动。[3]
问卷包括主题知识、教
学目标与环境、学生理解知识、教学策略与表征4个维度,每个维度包含7个题项,共计28个题项。问卷采用五点记分法,得分越高表示英语师范生PCK 水平越高,反之,水平越低。原问卷α系数为0.977,KMO 值为0.925,均在0.600之上;本研究问卷α系数为0.904,KMO 值为0.846,信度、效度较好。本研究采用SPSS26.0对统计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 检验以及单因素方差分析。
二、研究结果分析
(一)西藏大学英语师范生结构分析
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发现,西藏大学英语师范生女多男少,女性师范生占比高达79.1%;汉族学生比例略高于藏族学生,其他民族师范生占比较低;88.1%的学生都有过教学经历,其中超过半数学生教学形式为家教,且教学时长超过40个小时,这
说明虽然多数学生都有过实习前教学经历,但是教学经历形式较为单一,多为家教和辅导机构;学生中确定未来从事教师职业的人数占比为44.8%,这表明大部分英语师范生对个人未来发展方向并不明确。
(二)西藏大学英语师范生PCK 总体状况
由表2可见,西藏大学英语师范生PCK 得分为3.50,说明英语师范生PCK 整体水平不高。综合观察各个维度师范生得分情况发现,各维度间差异不大。具体而言,英语师范生在教学表征和策略维度得分略高,均值为3.67,表明师范生较为熟悉小组活动、讨论等学习方法,能较好地应用比喻、类比等教学方法解释英语相关概念,对较难理解的知识进行转化;对多
类别
性别
民族
是否有教学经历
教学方式
样本(N=67)
样本特征
男女汉族
藏族其他
是否无家教
辅导机构学校其他两个及以上
人数145335293
598835
51216百分比(%)
20.979.152.243.34.5
88.111.911.952.27.51.53.0
23.9类别
教学时长(小时)实习学校性质实习学校类型
工作意向样本(N=67)
样本特征~10
11~2021~3031~4040~无重点中学普通中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英语教师非英语教师
未知人数9774
3281057412630433百分比(%)
13.410.410.46.0
47.811.914.985.161.238.844.86.049.3表1西藏大学英语师范生样本基本信息统计
表2西藏大学英语师范生PCK 总体状况
机油5w30和5w40哪个好
变量主题知识教学目标与环境学生理解知识教学表征与策略
PCK
学生(N=67)M±SD 3.34±0.473.49±0.533.50±0.453.67±0.513.50±0.43
49
媒体和其他先进教学工具较为熟悉。相比之下,师范生PCK 主题知识得分较低,为3.34,说明师范生对于英语专业知识的掌握不足,对英语学科知识体系和结
构不甚了解,对于课程教学内容的熟悉程度不够,不能很准确地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三)英语师范生PCK 差异分析
修图软件有哪些如表3所示,从性别方面来看,男性和女性PCK 整体并无显著差异,但在主题知识维度上,男女存在显著差异,男性PCK 主题知识要显著高于女性(t=3.06,p <0.01)。在民族方面来看,汉族学生和藏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学生的PCK 及其他各维度并无显著差异。在教学方式方面,有过不同教学方式的师范生在PCK (F=2.96,p <0.05)总分及其主题知识(F=3.65,p <0.01)、教学目标与情景(F=2.72,p <0.05)、学生理解知识(F=3.30,p <0.05)维度存在显著差异,从事过两个及以上教学形式的学生PCK 在以上所述维度得分依次高于有过辅导机构或其他形式、家教、无教学经验的学生。这表明教学对象数量和教学方式会对学生PCK 产生较大影响。教学对象越多对师范生挑战越大,
要求越高,师范生PCK 成长也就快;教学方式越多,师范生实践运用和检验自身PCK 的机会也就越多,有利于师范生PCK 发展与完善。在教学时长方面,不同教学时长的学生在主题知识(F=5.598,p <0.001)和教学目标与环境(F=2.855,p <0.05)两个维度存在显著差异,教学时长超过40个小时的学生PCK 得分最高,教学时长为0~20个小时的学生得分最低。随着教学时长的增长,英语师范生PCK 整体上呈上升趋势。但与没有教学经验的学生相比,拥有
变量
性别
民族
教学方式
教学时长
工作意向
女t 汉族
藏族及其他
excel表格中如何换行t 无家教
辅导机构其他两个及以上
F 无
~20
21~4040~F 英语教师
非英语教师视情况而定
F
主题知识3.66±0.423.26±0.453.06**
3.43±0.503.24±0.431.73.07±0.533.26±0.423.29±0.173.22±0.593.69±0.453.65**3.07±0.533.06±0.453.38±0.443.54±0.395.598**3.28±0.413.39±0.603.39±0.510.381教学目标与环境3.69±0.553.44±0.521.60
3.51±0.573.48±0.490.183.32±0.623.38±0.523.34±0.303.67±0.683.84±0.422.72*3.32±0.623.23±0.443.73±0.563.59±0.502.855*3.46±0.533.54±0.463.52±0.550.133学生理解知识3.63±0.433.47±0.461.21
3.46±0.493.55±0.42-0.793.43±0.723.37±0.393.43±0.303.67±0.583.82±0.293.30*3.43±0.723.37±0.323.53±0.523.58±0.410.783.54±0.483.46±0.413.48±0.440.158教学表征与策略3.61±0.643.69±0.48-0.42
3.63±0.503.72±0.52-0.743.55±0.793.59±0.503.71±0.29
4.14±0.623.81±0.351.313.55±0.793.59±0.543.86±0.553.68±0.400.7773.60±.543.75±0.343.73±0.510.504
PCK 3.65±0.473.46±0.421.44
3.51±0.463.50±0.410.083.34±0.633.40±0.393.44±0.173.67±0.603.79±0.322.96*3.34±0.633.31±0.383.62±0.483.60±0.352.2753.47±0.433.54±0.413.53±0.450.146表3
西藏大学英语师范生PCK 差异分析(N=67,M±SD )
注:*表示P <0.05**表示p <0.01***表示p <0.001
50
研2021.05
0~20小时教学时长的学生PCK 水平最低,这可能是师范生在将知识与实践结合的初期,产生了对自身知识新的认知和思考,而这种思考与原来习得内容在一定意义上产生碰撞和冲突,还尚未得到妥善解决,不过随着教学时长不断增加,这种矛盾会很快得到解决,学生PCK 也会出现较大的进步。
三、对策和建议
基于对西藏大学英语师范生基本信息、PCK 发展状况和发展差异的分析,本研究发现西藏大学英语师范生PCK 存在一些不足,并对此提出以下发展策略。(一)进一步提高师范生英语学科基础知识从表
2可以看出,西藏大学英语师范生学科基础知识最为薄弱。教师的专业知识基础是教师的专业地位之根基、专业能力生长的土壤和区别于社会其他
人的根本特征。[4]培养单位应始终强调对于学生英语
领土面积排名学科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强化。首先,要主抓英语学科基础知识教学。增强对学生英语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和语言技能(听、说、读、写)的培养。从“量”上对英语师范生进行大量输入,英语语言的学习需要海量的输入。教师要将“听”和“读”作为两个关键的输入途径,探索以听读为主的授课模式,教学要融入大量的听读材料,材料的搜集和编排要以内容丰富、生动有趣、贴切生活实际和教育实际为原则。从“质”上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率,听读资料要精用。鼓励学生建立英语学习资料库,收集、整理听读资料,并对其进行整理归纳。培养学生对已有英语学习资料深挖、深究的习惯,将海量的听读资料使用效率发挥到极致。其次,要避免教学一刀切。提高英语基础知识传授的针对性,注重英语师范生学科教学知识在性别和民族方面的差异。在讲授过程中,教师应关注男女学生和汉藏学生在英语学科基础知识吸收和掌握方面的强弱情况,建立学生个人学习档案,并以此为指导有所差别地设计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活动、调整授课进度、布置课程作业。
(二)努力拓展英语师范生教学演练渠道
根据表1调查结果得知,西藏大学英语师范生教学演练渠道较为单一、教学时长相对较短。教育实践
对于英语(师范)学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现行的课程设置中实践环节偏少,教育实习不能完全满
足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需求。[5]
另外由表3调查结果
可知,教学演练方式和时长对英语师范生PCK 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培养单位应努力扩展英语师范生教学演练渠道,增加英语师范上教学演练时长。一是可以设立师范生教学技能课。师范教学技能课程的开设和实施应注重学生参与度、参与频率、参与形式、演练范围、师生互评、反思笔记等方面。每个学生应高频率进行教学参与,学生参与形式应多样化,例如个人教学、小组教学、命题教学等。教师严格把控学生演练范围,根据初高中教学要求,做到既重点突出,又面面俱到。要营造师生互评良好评价氛围,每一位参与者都是评价者,大家集思广益,使教学演练效果达到最佳,使教学演练者提升最快。鼓励学生撰写教学笔记和教学后记,总结经验与不足。二是可以制定听课观摩学分制。鼓励学生走近一线教师,走入一线课堂。使听课观摩成为师范生培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纳入到学生学分计算当中。一线听课经验可以使学生提前了解课堂真实情景,明确教学技巧应用,懂得教学内容深浅,这样师范生才能更有针对性地提升自身教学水平。
(三)提高英语师范生学习兴趣,激发英语师范生教学热情
提高英语师范生学习兴趣。英语师范生学习习惯不健全、学习兴趣不足制约着英语师范生PCK 发展。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教学单位管理层应从完善制度做起,形成科学系统公平有效的学生评测机制,使学生考试、选拔、评优、奖助评定等更加以学生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为导向。学生学习成绩通过学生专业能力体现,专业能力评定要趋于多元,避免只看成绩定专业能力的思维定式。树立学习榜样和标杆,榜样故事可以激励学生奋发向上,锐意进取。大力宣传和弘扬学习刻苦、进步明显、踏实认真的学子故事,建
51
怎么申请救助立相应奖励机制,使刻苦努力的学生学有所“得”,营造良性“赶、帮、超”大学生学习氛围。
大力激发英语师范生教学热情。贾卫红提出对于师范生自身来讲,只有师范生自己热爱教师
职业才能使其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6]学习
英语的兴趣和英语师范生对于教学的热情有所不同,如果两者兼具则相辅相成,所以不仅要培养师范
生学习兴趣还要激发师范生的教学热情。要稳抓师德师风建设,授课教师是学生直接的接触者和影响者。教师的专业知识、言行举止、思想品行等综合素质都会对学生有着如春雨般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所以应先从教师抓起,培养教师对于教学的热爱之情,从而影响师范生。要营造尊师敬师的良好校园氛围,要让学生深深树立教师职业神圣且崇高的意识,产生心向往之的强大动力。参考文献:最早的人类是哪国人
[1]Shulman.L.S.Those Who Understand:Knowledge
Growth in Teaching [J ].Educational Researcher,1986,15(1):4-14.
[2]岳军超,唐萍,王梦瑶等.拉萨市高中阶段英语
教师队伍建设之我见[J ].西藏科技,2014(11):30-32.
[3]程东亚,豆改弟.西藏理科教师PCK 现状及提
升策略研究—以拉萨市初中数学学科为例[J ].当代教育与文化,2020,012(003):103-109.[4]刘小强.教师专业知识基础与教师教育改革:
来自PCK 的启示[J ].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11):7-10+18.
[5]李伟超.需求分析视角下的西藏大学英语(师
范)专业课程设置改革[J ].林区教学,2018(07):33-35.
[6]贾卫红.提高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对策
[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2(001):135-136.
责任编辑/彭文治
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通知,强调了劳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对促进我国劳动教育实践的重要价值。然而,在我国劳动教育实践中仍存在劳动教育资源短缺、劳动教育资源使用率低、城乡劳动教育资源断层等问题。本文从共生理论视角出发,考察城乡学校劳动教育资源共享的现实价值,探讨城乡学校劳动教育资源共享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的发展路径。这不仅有助于完善和丰富城乡学校劳动教育资源共享相关理论,更为城乡学校开展劳动教育资源共享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共生理论视角下的
城乡学校劳动教育资源共享
王中华刘志婷贵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摘要:本文基于共生理论视角,探讨目前城乡学校劳动教育资源共享面临的困境,并以此提出联合共生单元,树立“合作共生”的共享理念、运行共生界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和共享平台、改善共生环境,设立科学共享制度和专项基金支持、优化共生模式,遵循合理的共享原则等建议,以期为推进城乡学校劳动教育资源共享、提升城乡劳动教育质量提供借鉴。
关键词:共生理论;劳动教育;资源共享
※基金项目:本文系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南民
族地区乡村教师乡土知识构建研究”(项目号:19GZYB120)研究成果。
52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