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创业现状、影响因素及政策建议
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创业现状、影响因素及政策建议
◎张栋洋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了重要机遇。受家庭、学校、社会、政府以及个人因素影响,大学生返乡创业数量少且成功率低。要改变这一现状,发挥大学生的人力资源优势,促使其为乡村振兴做出贡献,就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高校进行创业教育改革,社会营造良好创业环境,大学生提升自身创业素质。
  关键词:乡村振兴;返乡大学生;返乡创业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旨在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从而实现乡村生活富裕。为达成这一战略目标,国家积极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创新人才培养引进机制,为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重要制度支撑。事实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离不开大学生等优质人力资源的积极参与。与普通社会个体相比,大学生体在知识结构、专业技能、综合素养等方面都相对较强,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与学习能力也更强一些。可以说,大学生返乡创业既能够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又能够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一、大学生返乡创业现状尝的部首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匮乏、人才流失严重,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吸引并鼓励各界人
才投身其中。可以说,青年大学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建设性力量。为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国家相继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即便如此,依然无法在短时间内改变返乡大学生数量稀少的现状。受传统思想观念、家庭条件、社会背景等因素影响,虽然大学生普遍拥有创业的想法,但真正敢于付诸行动的学生却屈指可数。对于一般人而言,考上大学并能够在城市扎根的孩子是有出息的,也容易被亲朋好友作为教育自家孩子的典范。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担心选择返乡创业可能会给自己及家人丢面子,况且他们初出校门,缺乏创业经验、创业资金以及创业能力,盲目选择创业显得不太靠谱。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才使得大学生返乡创业热情不高。还有个别大学生对返乡创业抱有极大热情,在大学期间勤工俭学积累人脉、经验与创业资金,并针对创业项目进行市场调研与分析,为创业做了诸多准备。但是考虑到自身家庭贫困,为了尽快还清债务,不得不放弃创业的梦想,选择尽快就业。
近几年,在国家政策支持下,返乡创业的大学生数量不断上升,真正做到创业成功的人数却极少。简言之,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成功率极低。与一般创业者相比,大学生创业的难度大、成功率低,这是因为他们缺乏社会阅历,人脉资源较少,实践经验不足,资金不足,风险承受能力弱等。受主客观因素制约,部分大学生选择与农业相关的创业项目,常常因回报率低、周期过长等而导致资金不足,进而造成创业失败;还有一部分大学生所选择的创业项目集中在教育、零售、餐饮、中介服务等行业,这类行业普遍具有技术门槛低、启动资金少、回报快等特征,但同时也具有创造价值低、带动效应弱等问题,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影响因素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支持并鼓励更多大学生返乡创业,既是体现个人价值的根本路径,也是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现阶段,我国返乡创业的大学生数量不多、成功率较低,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
(一)个人因素
大学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大学生返乡创业能够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难问题,并有效弥补农村人力资源不足问题,同时,也能促使大学生实现个人价值,进而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大学生的自身素质对返乡创业是否成功起到决定性作用。在振兴乡村战略背景下,在国家“双创”政策支持下,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积极性有所提升,创业素质却并未得到相应的提高。其一,缺乏创业精神。创业之路本就艰辛,必须拥有过强的心理素质、足够的耐心与自信心。部分大学生在返乡创业过程中,遇到困难容易畏缩不前,缺乏坚持不懈的勇气,且缺乏创新精神,不敢尝试新的事物、新的领域,加上经营管理观念落后,这一系列因素造成了返乡大学生创业成效较差。其二,创业经验不足。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之所以选择创业,是因为并未到满意工作,希望通过创业来实现自身价值。创业之前,既没有积累社会经验,也没有对所选择的项目进行多方面的了解和考察,这种盲目的创业很难获得成功。其三,创业能力有限。长期沉浸在理论知识中的返乡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不多,不具备过强的实践能力,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资源整合等方面的能力相对要弱一些,面对创业过程中的诸多难题,很难妥善解决。同时,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普遍不高,容易被重重困难、种种挫折所打垮。
(二)家庭因素
-  108  -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一般情况下,思想开明、思维活跃且经济实力较强的父母,更容易培养出喜欢挑战的孩子,当其毕业后也更倾向于选择创业。相比之下,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父母思想相对保守、传统,更期待自己的孩子在毕业后能够在大城市寻求一份稳定的工作,最好是在国家政府部门或者事业单位,这种被人们称为“铁饭碗”的工作才显得更加体面。在他们看来,大学生返乡就是放弃城市的体面,返乡创业意味着承担风险,所以面对孩子的返乡创业总是持反对意见。当然,如果家长及亲属曾经创业成功或者拥有一定的经验,那么可能会比较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
家庭经济条件也是影响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因素之一。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大学生在返乡创业时,可以寻求家长的资金支持及精神鼓励,退一步说,即便创业失败,家长也是其最坚实的后盾,能够与其共同承担失败的风险;反过来讲,如果大学生的家庭条件较差,便难以获得来自于家长及亲属的资金支持,一旦创业失败,可能会使原本就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
(三)学校因素
客观上讲,双创政策的提出加速了高等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步伐,创青春、挑战杯等各种创新创
业活动在高校举行,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乡村创业示范基地等平台在高校创设,客观上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但是,由于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还存在诸多问题。其一,创业教育轻实践重理论。由于创新创业教师的专业性不够,没有实际操作经验,时常需要在教育学生之前预先接受相关方面的理论培训,之后再按部就班地向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培训。其二,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缺乏专业、系统的教材,导致教育活动开展受到影响。其三,创业教育缺乏充足的资金支持。绝大多数高校及其领导虽然意识到了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但并未将其放在与文化教育同等位置,体现在创业教育投入远远低于文化教育投入。
(四)政府因素单卡双模是什么意思
政府既是促进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有力推动者,又是为大学生返乡创业服务的重要执行者。现阶段,政府对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支持与服务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政府所制定的税收、培训等多项政策都偏重于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前期启动阶段,旨在鼓励并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以此来缓解就业难问题。事实上,对于返乡大学生而言,创业的重点与难点在于后期经营过程中的风险防控问题,此时如果政府能够出台具体的帮扶政策,势必更有助于提升创业成功率,但目前政府对创业过程的支持力度明显不足。另一方面,已经出台的创业启动政策因落实不到位而导致其功能并未发挥到最大化。一些政策的表述过于笼统,缺乏具体执行细则,使得有关部门无法将其落到实处;还有一些政策出现执行之后问题,主要是有关部门的工作效率低、协调能力差等原因所致。
(五)社会因素
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基础设施建设明显落后,人文环境相对较差,基本生活条件比较艰苦。部分大学生起初具有强烈的返乡创业意愿,但最终因担心无法适应农村环境而打消了返乡念头。还有部分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极为强烈,也不惧怕农村的落后与贫困,但却无力承受舆论压力。即便是农村孩子的家长,也常常将农村等同于落后、贫穷等,为了不让子女受人白眼,总希望子女留在城市,在多数人看来,大学生选择返乡创业多是无法在城市立足而做出的不得已选择。所以,返乡创业的大学生难免会受到亲朋好友在背后的指指点点,这样的社会氛围很容易影响到返乡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
退休工资如何计算
三、促进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政策建议
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人力资源优势,促使其为乡村振兴做出贡献,必须多管齐下,政府、高校乃至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其中,政府为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必要的政策保障、高校要构建促进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教育支持体系,社会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及氛围,大学生个人应转变思想观念、不断提升自身的创业素质。
(一)大学生层面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应该充分把握住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机遇,综合考虑兴趣、特长以及所学专业等多种因素,尽可能早地做好职业规划,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创业精神。
一方面,大学生在就业之际除了认真学习好本专业知识、掌握相关技能之外,还应当多方面了解国家最新政策、大学生就业状况等信息,并做好符合自身实际的职业规划,有意识地培养创业意愿。凡是高校举办的创业实践活动或者创业大赛,大学生都应积极参与,尽可能多地结识不同专业的朋友,为日后创业积累人脉。同时,通过创业实践活动及创业比赛,也能够有效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升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执行能力等,这实际上也是对学生创业素质的一种提升。
另一方面,已经有返乡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在创业之前要综合考虑专业特征、自身能力、家庭经济状况等多方面因素,积极听取老师、家长以及朋友等意见和建议,多与具有创业经验的人进行沟通学习,经过深思熟虑后再作决定。一旦决定返乡创业,就要坚定信心,并做好敢于承担失败风险的准备。选择创业项目时不可盲目跟风,要把眼光放长远,考虑创业项目长期以来的发展趋势。同时,要具备创新精神,积极培养多元化思维方式,将自己所学应用到创业实践之中。当然,在创业中难免遇到各种问题,这需要返乡大学生具备敢于面对问题的勇气,并掌握能够客观分析问题并及时化解难题的能力。
蜻字组词
(二)高校层面
深化高校教育改革是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创新创业的有效路径。高校应该从如下几点做起:
-  109  -
首先,高校应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正确引导学生敢于突破传统思维,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放在人才培养计划之中,并将返乡创业大学生纳入到高校就业率的考核范围内,以此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
其次,为了避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流于形式,要尽快完善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丰富创新创业教育内容,推动教材系统化、专业化,以此来解决目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单一、教材缺乏等问题。此外,多数教授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师只是掌握了一定的创业理论知识,其自身并无实际的创业经验,学校要积极引进“双师型”教师,加强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
再次,在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方式上,切勿使用课堂填鸭式,否则很容易降低大学生的学习热情,要敢于尝试讨论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有效提升大学生对创业教育课程的兴趣度。可以围绕大学生创业、振兴农村经济等话题举行专题讲座,并邀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与在校大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为大学生答疑解惑。除了校园内的创业课程或者专题讲座之外,也可以让大学生走出校园,走进涉农类企业,让其充分了解返乡创业的过程,不断增强创业信心。
最后,针对具有创业意向的在校大学生,高校要予以支持与鼓励,既可以为其提供创业场地,也可以设立专门的创业基金,以此来解决创业学生的资金困难。其中,创业基金的来源既可以是高校经费支出,也可以是成功校友捐赠。当然,创业赛事的举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凡是在比赛中成绩突出的学生即可领取一定奖励资金,用于创业实践。
(三)政府层面
要吸引更多大学生返乡创业,并提升返乡创业大学生的成功率,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
首先,为鼓励更多大学生返乡创业,要制定操作性强的创业支持政策。例如,拓宽返乡大学生的创业项目领域,允许大学生选择一切法无禁止的行业进行创业;或者适度简化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登记方式,推行“一址多照”、“一照多址”等。
其次,结合当地具体状况,给予返乡创业大学生相应的政策补助,以此来帮助小微企业实现稳定发展。降低或者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额度,当返乡大学生进行工商登记或者办理各种证件时,要减免工商登记费或者证件办理费等。返乡大学生所创办的企业类型如果属于互联网企业,可减免一定年限、比例的所得税;所创办的企业类型如果是高新技术类企业,可给予一定比例的贷款贴息。
同安梵天寺最后,政府要树立“一站式”服务理念,除了在创业前期给予返乡大学生政策支持之外,还要重视创业
过程中的服务,尤其要强化对创业中后期的经营风险防控的指导。毕竟,返乡大学生的社会阅历不够丰富,对于挫折或者打击的心理承受能力较低,也缺乏创业风险的承担能力,面对创业中的各种难题很容易出现自信心不足、轻言放弃。对此,政府要强化服务意识,通过提供政策咨询、法律援助等来解决返乡大学生在创业中遇到的难题,并通过提供过程风险分析、资金运转等服务来减少返乡大学生的创业风险及创业成本,以此来提高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成功率,助力乡村振兴。
(四)社会层面
良好的社会环境能够提升大学生返乡创业积极性。硬件设施的完善、大众的包容以及媒体的宣传,均有助于形成有利于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社会氛围。
其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大学生返乡创业建设良好的“硬环境”。加大资金投入,修建自来水厂,确保用水安全;疏通改造电路,排除电路老化等安全隐患;硬化路面,设置垃圾箱,避免垃圾乱堆乱放。除了改善农村用水、用电以及道路交通等问题,还要加大包括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推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以此促进农村居民幸福感的提升。
黄河的诗句其二,除了重视“硬环境”,还要积极营造有利于大学生返乡创业的“软环境”。积极宣传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大学生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等,并搜集大学生返乡创业成功典型事例,通过媒体宣传或者举办讲座等方式,提升社会认同感,引导大众消除对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偏见,同时,不断培养大学生的创
业意愿,让他们感受到返乡创业的荣誉感,认识到返乡创业其实现个人价值与理想的一种新的选择。
第三,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对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影响也不容小觑。通常,家庭的支持与鼓励更容易强化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激发其责任心与使命感。家庭成员必须摈弃陈旧的思想观念,给予返乡创业大学生充分的支持和帮助,促使返乡大学生能够更加坚定地走下去。
参考文献
[1]王惠.政府创业扶持政策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评价及其优化——基于浙江省的分析[J].企业经济,2014(03):168-172.
[2]姚旎,张晓宏.大学生返乡创业教育及其模式建构[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124-130.
[3]连瑞华等.福建省大学生返乡创业路径优化研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02):79-82.
[4]金益多.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与影响因素分析[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5):67-69.
[5]孙渔珽.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社会融入问题探析[J].农业经济,2018(07):110-112.
●作者单位:中国药科大学 江苏 南京 210000
-  110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