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课标要求]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目标导航] 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及其表现。(重点) 
2.理解各国变法的具体措施及深层原因,分析比较春秋改革和战国改革的异同点。 (难点) 
3.认识秦国变法的历史必然性。(重点)
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
1.特征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2.表现
(1)经济上
①农业: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大量荒地得到开垦,农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
②手工业:技术日益进步,冶铸、纺织、漆器工艺等都有新的成就。
③商业:日趋活跃,邯郸、临淄、宛、陶等城市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
(2)阶级关系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自耕农和新兴地主出现。
(3)政治上:战国时期,社会的发展要求逐步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
(4)军事上:为适应战争的需要,各国为实现富国强兵纷纷变法。
(5)文化上
①私人讲学风气兴起,民间办学兴盛,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思想文化呈现出繁荣景象。
②思想文化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法家金志文 关喆学说成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思维点拨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奴隶制经济的崩溃,新兴地主阶级取代奴隶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成为历史的必然。
2.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奴隶制在崩溃,封建制在形成。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封建制取代奴隶制已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二、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
1.春秋时期
(1)齐国管仲改革。
①发展农工商业,整顿和发展军备。
②改革赋税制度,采取“相地而衰征”的政策。
(2)鲁国的改革: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
描写七夕的诗句概念阐释
初税亩:是中国古代春秋时期鲁国在公元前594年实行的按亩征税的田赋制度,也就是不分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税率为亩产量的十分之一。这一制度的实行,实际也就开始承认私有土地的合法性。
2.战国时期
(1)背景
①经济上,封建土地私有制获得发展。
②政治上,新兴地主阶级要求改革,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
(2)概况
①魏国、楚国改革
国家
广州小吃
人物
变法内容
影响
魏国
魏文侯任命李悝为相,主持变法
实行“尽地力之教跨年的祝福语”,发展农业生产;推行“平籴法”;制定《法经》,加强法制
魏国在战国诸雄中率先强盛起来
靓坤楚国
楚悼王任用吴起变法
限制贵族权力,改变世袭的分封制;强令旧贵族迁居,变相没收他们的土地;裁免冗吏,削减官俸,严禁私门请托安徽旅游
楚国成为战国中的强国
②其他诸侯国:国、赵国和韩国也陆续进行了改革。

思维点拨
1.李悝提出“尽地力”的农业政策,号召“废沟洫”,铲除井田的疆界,管仲“相地而衰征”是奴隶主阶级性质的改革,李悝变法是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2.李悝、吴起变法各自侧重点不同
(1)李悝侧重解放发展生产力。
(2)吴起侧重调整生产关系,打击旧势力,争取新兴阶级的领导权。
三、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
1.必要性
偏居关中,政治、经济、文化都落后于中原各国,公元前4世纪初,秦国开始实行一些改革,但总体面貌无根本改观。
2.可能性
(1)有利条件
①秦国国君权力比较集中,旧的奴隶主贵族势力相对较弱。
②注重实用、讲求功利的法家学说,容易受到秦国君臣和民众的认同。
③民风质朴,尚武精神浓厚。
(2)历史机遇
①长期以来扼制秦国发展的晋国分裂为韩、赵、魏三国,力量大大削弱。
②中原地区众多士人游说各国,为秦招揽贤能、进行变法改革创造了可能性。
③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决心发愤图强,实现富国强兵。
易错提醒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