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本文应用SWOT/PEST的分析方法,分析了福建省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遇及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发展福建文化产业应该采取SO即利用优势与机遇结合的竞争策略,并提出了具体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文化产业 SWOT/PEST分析 竞争对策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文化产业已成为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指出:“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创造更多更好适应人民众需求的优秀文化产品。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努力形成一批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完善文化产业政策,促进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引导和规范非公有制经济进入文化产业,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和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文化市场格局。”
文化产业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已经越来越明显。发展文化产业已日益成为提高一个国家或地区实力的必要途径,成为塑造民族精神、地域特质的重要举措。立足福建实际,了解福建文化产业的现状,探索加快发展福建文化产业的对策,使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一、文化产业SWOT/PEST分析的涵义
SWOT分析是对福建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确定福建文化产业竞争环境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SWOT分析主要是优势(Strengths) 、劣势(Weaknesses) 、机会(Opportunities) 和威胁(Threats)的首个英文字母缩写。其中,优劣势分析主要是着眼于福建自身实力及其与竞争对手的比较, 而机会和威胁分析将注意力放在文化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变化及对福建的可能影响上。PEST 是政治环境(Political) 、经济环境(Economic) 、社会环境(Social) 和技术环境(Technology) 的首个英文字母缩写。侧重每种环境与文化产业发展有关的要素,分析出每种环境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根据SWOT/PEST分析,从内外环境协调平衡出发,把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分为四种(如图) :SO战略即发展战略; WO战略即稳定战略; ST战略即为多角化战略; WT战略即紧随战略。战略的选择要结合对福建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情况综合分析来确定。
二、福建文化产业SWOT/PEST分析(一)福建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1.文化文物资源优势。福建历史源远流长,文化资源丰厚,题材丰富。5000年前,先民们就在此生息繁衍,创造了可与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相媲
美的昙石山文化。福建发展文化产业有着优越的条件,闽北文化区——朱子文化浓厚,观念相对保守,旅游景点有“奇秀甲东南”的武夷山;闽南文化区棗海派文化区,是我国最早通过海洋走向世界地区,观念较开放,包容性大,有历史文化之称——泉州(光明之城)、漳州;莆仙文化区——这里产生了福建中举人数最多的地区,还有精明的商人;还有闽西客家文化区——圆圆的土楼是其中的代表,胡文虎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客家典范,处处为客,四海为家。福建海洋文化、闽商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侨乡文化、茶叶文化、畲族文化、船政文化、朱熹文化等在全国独具特,武夷山、客家土楼、惠安女、鼓浪屿、妈祖等一大批有待开发的题材内涵丰富,是文化产业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朱熹、郑成功、林则徐、严复、施琅、冰心等一大批仁人志士源自福建。这些文化资源是宝贵的历史资源,如果开发挖掘充分,将为福建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发挥巨大的作用。qq怎么解除限制
2.福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面对台湾,临近香港、澳门, 连接东南亚,具有对外地理优势。它位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经济辐射面大,北连长江三角洲,南连珠江三角洲,便捷的航空、海运、铁路、公路交通连接三地, 是重
福建文化产业竞争环境SWOT/PEST分析
郭 颖
产业经济
DEVELOPMENT RESEARCH
53
发展研究 / 2007年 第10
期
产业经济DEVELOPMENT RESEARCH
要的招商口岸和对外开放城市。福建属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西北有山脉阻挡寒风,东南又有海风调节,温暖湿润是福建气候的显著特点。沿海有大小港湾125处,其中沙埕港、三都澳、罗源湾、湄州湾、厦门港、东山湾等6处为福建省天然深水良港,能直接满足10万吨级至30万吨级船舶进港,约占全国深水港湾的l/6。福建航海历史悠久,对外交往频繁,航海文物与多种宗教遗存颇丰。泉州航海博物馆、洛阳桥、福州涌泉寺、泉州老君岩造像、清净寺、圣徒墓等在全国均称翘楚。福建气候适宜,具有动植物资源优势,且多珍稀品种。长期与内地交通不便,使其文化保留着较浓的地区特征及古文化成分。这种地理上的优势一方面造就了福建丰富的旅游资源。另一方面,地理上的优势为直接发展文化旅游业、会展业等文化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适宜人类居
住的环境有利于吸引各种各样的文化人才到福建来创业,特别是厦门市(2004年被联合国评为人类最佳居住城市)更是吸引了全国各地及海外的不少高级人才,这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间接创造了条件。
3.经济发展优势。福建的综合经济实力逐年显著增强:福建省处于国内两大经济发达区域即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结合点,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周边省份经贸往来密切,以厦门、福州为中心与闽粤浙赣皖等形成了紧密的区域经济合作格局。自1978年以来,福建省经济持续高速增长,1994年-2004年,福建GDP平均增长率为12.6%,人均GDP平均增长率为1.3%,均居全国前列。2004年福建省GDP突破6000亿元。2005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6560.0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3%,列全国第11位。经济成果的取得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福建文化产业发展的劣势
1.品种单调,无规模效应,形不成特经济。大多数文化单位规模量小,产业聚集度低,无法适应加入WTO后的国际竞争。据统计,2003年全省仅文化行政部门管理的文化产业经营单位即达12375家,从业人员达66372人,但
创造的增加值仅13.466亿元,平均每
家经营单位的产出只有16.77万元。其
中,文化娱乐业7个门类的净利润只有
2.7亿元。这种“小作坊”式的产业水
平,根本无法适应加入WTO后与国际文
化产业巨人的激烈竞争。
2.市场化程度低,经营能力弱,科
技含量不足,缺乏创新性。创作速度和
水平不能适应市场需求,设备水平整
体偏低,影响产品向“高、新、精”的
方向发展,效率低,产品档次低,竞争
力上不去。传统的文化产业资源配置
机制与市场化之间存在尖锐矛盾,“条
块分割”的文化事业单位离真正的市
场竞争还有相当的距离,仍然依赖与
行政机构的传统关系垄断资源,操纵
市场,谋取暴利。如福建演出市场长期
垄断在少数几家国有中介公司手中,
而福建商业性演出售票难、赠票风盛
行,则是文化产业市场化程度低的一
个最好例证。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用
高新技术武装文化产业,创新文化产
业的品种、模式和机制,是发展文化产
2020年国庆节放假休市吗业的战略选择。福建的信息科技产业
发展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如福建注
册的门户网站可与北京、上海三分天
下,但文化产业对文化产品和文化服
务科技含量的开发和利用明显不足,
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形态单一、守旧,
大大降低了文化产业自身的影响力,
削弱了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制
约了大众高层次文化消费的热情。
3.文化产业人才奇缺。人才是文
怎么恢复回收站化产业发展的关键。目前,福建文化系
统和社会上的文化经营人才极度缺乏,
文化生产者的水平也普遍不高,文化专
业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制约福建文化产
业发展的“瓶颈”。
(三)福建文化产业发展机遇
1.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为福建文
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政策环境。宇宙中最干净的星球
党中央关于文化及文化产业的理念及
政策十分明确,对发展我国文化产业
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中
央对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政策
性导向,指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建立科学合理、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
和文化产品经营机制”,“推动信息产
业与有关文化产业结合”,“完善文化
产业政策,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
推动有关产业发展。” 党的十六大报告
更是将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
容,提出要“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
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
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国家在这必将极
大地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使文
化产业在发展我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
文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党中央对文
化产业的高度重视,对新世纪推进文
化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和
强大的政策导向功能。
2.海峡经济区建设战略构想的提
出为福建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契机 。
海峡经济区是由海峡东西两岸构成,
主体是隔海相邻的福建省和台湾省。
海峡两岸有着深厚的血缘、亲缘、地
缘、商缘、文缘关系,资源禀赋和产业
个性签名档图片结构互补性强,经济发展呈现差距明
显缩小、融合加速的趋势并具有背靠
祖国大陆腹地、海岸线长、深水良港众
多等区位优势和人文优势,随着海峡
的不断缓和,经济纽带作用
的不断增强,海峡经济区将成为中国
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极。
(四)福建文化产业面临的挑战
1.入世后发达国家文化企业所带
来的冲击。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
入,以及中国加入WTO,我国的文化市
场正在融入世界市场。外国文化产业
将同我国文化产业共同分享我国国内
市场这块巨大的“蛋糕”。国外文化产
品的大量进入势必会对我国国内消费
者的欣赏口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刺激国内消费者不断产生新的更高的
文化需求。伴随着我国文化市场的国
际化,消费者的文化需求正在变得日
趋国际化。作为沿海省份并且对外开
放程度比较深的福建省,首当其冲的
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2.其他省份文化企业的快速发展
带来的威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
来越多的省市认识到文化产业的重要
性,并通过制定战略规划、政策措施来
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上海、深圳、广
东等省市都制定了明确的文化产业发
展规划,这些地区文化产业的快速发
54发展研究 / 2007年 第10期
展,将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吸引大量的文化企业到这些地创业和发展,这将使福建的文化产业的发展的处于不利的状况。
三、加快发展福建文化产业的竞争对策
采取SO战略即优势与机遇相结合的战略是最适合福建文化产业的发展:1.抓住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契机,大力发展福建的文化产业,加强同台湾的交流与合作。文化是海峡经济区建设的“根”和“魂”,同时也是区域发展的新增长点。台湾的文化产业发展较早,其在出版发行、版权服务、影视、网络信息、休闲娱乐以及文化中介服务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而福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如闽南文化、妈祖文化、客家文化等。加快建设一批对台胞有吸引力的文化交流项目,吸引台湾文化产业在西岸地区投资,有利于充分挖掘共同的文化底蕴,打造富有海峡特的文化品牌,加快文化产业乃至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2.发挥区域优势,突出重点。在发展福建省文化产业时,应着力研究各地区文化内涵及,发挥区域人文地理优势。
(1)闽东地区:福州是一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千百年来,这里人才辈出,他们创造了耀眼的文化奇迹,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集政治、文化、金融、商贸于一体的省会城市,福州在政策、资金、技术、规模等方面具有现实优势。因此,福州是全省文化产业的龙头和窗口,发展文化产业应当展示现代化、开放性福州的形象和风貌,应既体现高档次、多样化、开放型的文化发展水平,形成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格局,又要保护典型闽学、把历史文化发扬光大,
如大力宣传“昙石山”文化、“三坊七巷”古旧书坊等等。在产业发展上,可优先发展基础较好的新闻服务业;广播、电视、电影业;文化休闲娱乐业等行业,同时把寿山石雕、牛角梳等工艺品提升品味,打造品牌。同时,开建船政文化城,开辟文化旅游路线也是重要的发展途径。宁德地处台湾海峡西岸,其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基础,在区位、生态等方面有许多发展优势。福鼎太姥山早在1988年就列入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屏南鸳鸯溪是全国惟一的鸳鸯与猕猴自然保护区,还有支提山、周宁九龙漈瀑布、柘荣东狮山、古田翠屏湖都是省级风景名胜区。宁德具有山海奇观、宗教文化和畲族风情三大特旅游品牌。宁德的畲族文化、空海文化、太姥文化和陈靖姑文化等都极具特,应该深度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内涵,大力发展以畲族文化、木拱古廊桥文化、宗教文化、红文化、民俗文化和古文化文化为重点的文化专项旅游;举办具有本地文化特的旅游节庆活动。应该
结合畲族文化抢救和保护工作与发展畲族文化产业,走文化产业化道路,壮大畲族饮食产业、畲族文化娱乐产业等;建立畲族文化生态村;在畲族村落、聚居区或公众广场等开展民俗活动,办好“中国闽东畲族歌会”等等。
(2)闽南地区:厦门是福建省唯一的经济特区,是福建省国际贸易的最大窗口,在国际上拥有较高的知名度,要发挥特区优势,提升地域文化产业竞争力.鼓浪屿是厦门最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要
充分发挥鼓浪屿的“名岛效应”,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同时,厦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应借助闽台区域建设契机,为两岸文化产业搭台。泉州、漳州是福建省新兴的以商贸为主的经济城市,也是近年来接受港澳台投资较多的城市,民营经济发达,鼓励非文化企业参与文化产业的开发经营,多渠道、多形式吸引社会资金、民间资本投入文化产业,使闽南文化发扬光大。
(3)闽西地区:龙岩要发挥客家文化、土楼文化、红土地文化优势,发展特文化产业,使文化产业在革命老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推出冠豸山、客家土楼、龙硿洞、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古田会议会址等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尽快形成具有福建西部特的土楼之旅、革命圣地之旅、客家之旅、奇山秀水之旅。
(4)闽北地区:南平的武夷山拥有世界双遗产(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
称号;三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应该深入挖掘文化底蕴,突出三明文化特。三明的各个县、市、区有许多历代形成的古寺、庙、楼、阁、亭、塔、碑、坊、桥、洞等历史文化古迹。同时,三明地方文化资源极为丰富,地方文艺、民俗文化、宗教文化、革命文化、饮食文化以自然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散落在全市各个地方。其中泰宁的“世界地质公园”和大金湖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拥有一定的知名度。要积极保护、开发、利用好这些资源,集中力量、精心选择发展若干个大的文化产业,使其成为本市乃至全省、全国的知名文化品牌,特别是做好万寿岩旧石器时代遗址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使之成为三明文化产业活力、实力、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张碧晨整容参考文献:
1.黄世宏:《福建日报》,2005.12.30
2. 张华荣:《福建工商时报》,“海峡经济区域建设与发展福建文化产业”2005.6.24
3. 刘建斌:《福建论坛》,“加快改革、优化环境 发展福建文化产业”2004.12
4. 张华荣:《福建论坛》,“寻求福建文化产业发展新思路”,2006.1-2期5.福建东南新闻网,“2005年福建基本省情”,2005.5.23
6.中国统计信息网,“福建省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5.02.16
7. 张晓明、胡惠林、章建刚主编:《2004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2
8. 韩永进:《“文化产业”概念的正式提出及其背景》,中共中央办公厅调研室,2002.1.25
9. 张华荣:《精神劳动与精神生产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10
10. 李向民:《精神经济》,新华出版社出版,1993.7
[作者单位:福建省安然燃气投资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王玮)
泪祭产业经济
DEVELOPMENT RESEARCH
55
发展研究 / 2007年 第10期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