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年度热素材与传统经典素材什锦宴
【2022年5月篇:名言句+美妙段+亮丽人+精美文】
一、名句篇
1.以能力筑底,靠本领说话,中国青年前行的步履矫健而坚实。
2.中国青年作为实现民族复兴的先锋力量,必须夯实能力基座,为干事创业奠定基础。
3.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所有知识要转化为能力,都必须躬身实践,在学中干,在干中学。
4.唯有在大战大考中砥砺前行,在狂风巨浪中屹立不倒,青年才能练出抗压的“大心脏”、腾飞的“硬翅膀”,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5.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广大青年要在攀登知识高峰中追求卓越,在肩负时代重任时行胜于言,在真刀真的实干中成就一番事业。
6.在真刀真的实干中成就一番事业,就要自觉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要高扬理想信念之帆,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奉献青春、成就自我、建功立业,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7.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
8.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国梦必须有创新人才作支撑。
9.重器凝万古之志,典籍汇千载之思。
二、段落篇
1.【分论点】奋斗成就梦想,实干铸就伟业。【讲道理】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作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
2.【分论点】在真刀真的实干中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勇于砥砺奋斗。【分论点阐释】奋
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摆事实:排例】风雨如磐的长征路上,平均年龄只有22岁的红军队伍一路闯关夺隘、势如破竹;中国载人航天、探月工程中,一大批80后、90后年轻人挑大梁、担重任、勇攀科技高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数十万年轻的医护人员白衣执甲、逆行出征、舍生忘死……【分析】正是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接续奋斗,为民族复兴汇聚了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前进道路上,必然会有艰巨繁重的任务,必然会有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作结】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广大青年定能用青春和汗水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
3.【分论点】prc是哪个国家的简称在真刀真的实干中成就一番事业,必须练就过硬本领。【分论点阐释】青年是苦练本领、增长才干的黄金时期。【讲道理】不论是成就自己的人生理想,还是担当时代的神圣使命,青年都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一方面要增强学习的紧迫性。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青年人唯有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在攀登知识高峰中追求卓越,才能更好适应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另一方面也要坚持知行合一,要在工作中增长才干、练就本领,在斗争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壮筋骨,在服务人民、造福人民中不断练就
过硬本领。
4.【分论点】百年来,中国青年始终满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摆事实:综合双例】正因此,才有无数青年不畏强敌、不惧艰险,积极投身到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事业中,为人民战斗、为祖国献身、为幸福生活奋斗;正因此,才有无数青年愿意把最美好的青春奉献出来,去基层、去边疆、去农村、去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分析】应该说,中国青年是有远大理想抱负的青年,是有深厚家国情怀的青年,是有担当有作为的青年。【作结】实践启示我们: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什么5.【分论点】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分论点阐释】心怀国之大者,矢志国之重器,一批又一批科技工作者肩负重任、潜心科研,用爱国情怀、学术造诣和科学态度,在祖国大地上结出了一个个科技创新的硕果,实现从落后到跟跑、并跑乃至领跑的跨越。【摆事实:排例—人物+名言】黄旭华建造核潜艇隐姓埋名三十载,掷言“此生属于祖国,此生无怨无悔”;袁隆平毕其一生专注田垄,只为“让所有人远
离饥饿”,实现“禾下乘凉梦”;吴孟超治病救人七十八载,九旬高龄仍然坚守岗位,“眼里看的是病,心里装的是人”【分析作结】……正如有人形容的那样,“当我们仰望星空,璀璨的星河已将夜空点亮,而当我们俯瞰大地,大地上的星火,正创造着属于我们时代的光。”
三、人物篇
农业银行网上查询陈雷超: 在万顷林海护青山无恙。
四级消防士陈雷超看护的万顷林海在大兴安岭。98年出生的他,已经在祖国的“生态北大门”度过了7年的青春岁月。与雪作伴,与林为伍,经受严寒,对抗孤寂……7年间,陈雷超从未后悔当初的选择。“将来回忆时,我可以对后代说,你们现在呼吸的新鲜空气,是我曾经守护过的一草一木制造的,我想他们一定会为此而骄傲。我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一定要全力以赴。” 陈雷超说。
【适用主题:青春 奉献 选择 信念 奋斗】
如先古丽:在边陲播撒希望。
刚刚脱贫的喀什地区莎车县位于新疆西南边陲,是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一座小县城。2020年,北京师范大学生命学院毕业生如先古丽来到这里,成为一名边疆支教教师。
“将小我融入大我”是如先古丽对梦想的理解,在她看来,“只要把青春记录在这里,用爱培育每一位学生,就一定能浇灌出更多的沙漠之花。”
如先古丽刚刚入职时,学校严重缺乏英语教师。带着这样的信念,她克服困难,跨学科带了两个班的英语课,勤加学习、请教。她跟学生交朋友、谈心,鼓励他们带着梦想从沙漠边缘走出去。“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是她一生的诺言。
【适用主题:青春 选择 关爱 奉献 选择 奋斗】
董昊菲:在边疆基层扎根成长。
2020年夏天,118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首届毕业生选择到新疆基层工作。董昊菲,就是这些毕业生中的一员。毕业后,他进入新疆油田公司百口泉采油厂,践行曾经的誓言。
两年过去了,他在玛湖一线体会过零下三四十度的寒冬,在作业区度过了2021年的春节。他穿梭于油井之间,校验压变表和温变表;也曾因路遇暴雪,顶着寒风在全路段撒盐。黑夜、荒漠、红装、铁锹……每当看到戈壁滩上身穿红工装艰苦作业的石油人,董昊菲都更加坚定了“我为祖国献石油”的使命担当。
“黄沙烈日、寒天冻地,让我们愿意坚守的,是源自于内心的奉献。”董昊菲说,“扛起责任,必不负嘱托。我扎根于此,奉献于此,无论未来身处怎样的岗位,都将踔厉奋发,矢志奋斗。”
【适用主题:青春 信念 责任 奉献 选择 奋斗】
孙亚男:在生命战场冲锋在前
作为北部战区总医院的一名主管护师,孙亚男的工作与大多数护士一样繁忙。但不同的是,她所在的内窥镜科,每天要面对可能受到的辐射威胁。身着30斤的铅衣,连续工作8个多小时……每天走出手术室时,她的汗水经常打湿衣服。在这一岗位上,孙亚男已经坚持了15年。
梦见葡萄
“从成为护士那天起,我就曾想过,自己未来如何成长?”15年一线兢兢业业的工作后,她有了答案:用自己的真心,坚守自己的初心。在与疾病的斗争中,永远冲锋在前,义无反顾。
【适用主题:青春 信念 奉献 选择 奋斗 坚持】
郭飞:驻守国门护一方安详
“90后”的郭飞,2016年退伍后毅然选择了从警。脱下军装,穿上警服,他成为祖国最西极——新疆克州乌恰县公安局一名特战队员。
疫情爆发以来,郭飞驻守国门,阻隔着疫情的风险。妻子临产,他因工作需要没能陪伴身边;孩子出生,他只能通过视频与孩子相见。
当战友问道,“选择了警察这个职业,你后悔吗?” 郭飞坚定地说:“从军营到警营,不变的是初心使命。青春是用来奉献的,为祖国和人民奉献,青春无悔。”
【适用主题:青春 信念 选择 奋斗 奉献】
张美瀚:在边防线上诠释寸土不让
身前是人间烟火,身后是边关冷月,头顶是宇宙苍穹。“做雪域高原璀璨星空下的一座界碑”,这是西藏军区某旅火炮班战士张美瀚能想到的最浪漫的事。
在这名顶着“清华大学新雅书院从军第一人”称号的“00后”看来,选择军旅意味着“尽了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而选择奔赴西藏,则是因为“越是艰苦的地方,越应该有清华士兵的身影。”
与雪山为伍,与烈日作伴,张美瀚与他的战友以身立为界碑长城,践行着“寸土不让”的军旅誓言。
【适用主题:青春 信念 选择 奋斗】
安方:为人民的健康不懈奋斗
2020年夏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安方第一次去了高原。在海拔4200米的青海省果洛州,她与同事们为当地藏族同胞进行宫颈癌筛查、义诊、科普讲座。
由于当地刚刚发生地震,为了避免余震破坏,他们在空地搭起帐篷医院,就地开诊。舟车劳顿,高寒缺氧,语言不通……安方克服各种困难,当日就与同事们一同完成了79例宫颈癌筛查。
“生命所系、性命相托,作为医生,就是要将所学所知应用在祖国大地上。”安方说,“不少地区的医疗资源还是很匮乏,希望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在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适用主题:青春 奉献 选择 奋斗】
翟志刚:牢记使命,不负重托。
出征太空时,作为指令长的翟志刚走在最前面。继神舟七号任务后,55岁的他再次领命出征,更加沉稳自信。面对艰巨复杂的空间站建造任务,他说:“我们乘组将牢记初心使命,不辜负祖国和人民的重托,有信心、有能力坚决完成好这次任务。”飞天归来,翟志刚实现了他的诺言:“感觉非常良好,向祖国和人民报告,我们圆满完成‘神十三’飞行任务!”
时隔13年,作为中国首位出舱航天员,在这次空间站任务中完成了两次出舱活动,成为目
前“太空漫步”次数最多的中国航天员。
怎么制作“最难的不是训练有多难、工作有多难、学习有多难,而是如何能够把一件简单的事,用最高的标准和热情十遍百遍地做好。”翟志刚说。
“执行‘神七’任务,我准备了10年时间,执行‘神十三’任务,我又准备了13年。与其说经历了漫长的等待,不如说经历了长久的准备。两次飞行,不一样的是任务的内容和时间,一样的是初心使命和永远不变的对祖国航天事业的热爱。”翟志刚说。
【适用主题:信念 拼搏 奋斗】
王亚平:不怕吃苦,永不服输。
“神十三”任务归来,王亚平迈出了中国女性舱外太空行走第一步。古希腊神话人物
王亚平因“太空教师”的身份为大众熟知。完成6个月的太空驻留,她成为中国首位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员、太空驻留时间最长的中国航天员,以及首位出舱的中国女航天员。
带着孩子们的期待,经过8年不懈努力,王亚平再次追梦成功,登上“天宫课堂”的“讲台”。
在神舟十三号任务中,她和翟志刚、叶光富完成了两次太空授课活动,内容更丰富,科学设备更加先进。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