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歌剧发展脉络之探析
中国民族歌剧发展脉络之探析罢的组词语和拼音
作者:王琳
来源:《北方音乐》2017年第斗破之神算苍穹15
        【摘要】歌剧是集歌唱、诗歌、舞台美术、舞蹈、音乐、器乐等元素于一体的一种新的音乐样式。上世纪二十年代传入我国,与传统歌舞、戏曲、戏剧、民歌等音乐元素相融合,形成了独具中国特的音乐表现样式,深受人们喜爱。作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对其深入分析、研究、总结,无疑是对中国当代音乐文化发展的科学探讨,必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国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及深刻内涵。本文从中国民族歌剧的诞生及发展历程入手,分别从中国民族歌剧的萌芽、成长、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概括性总结,旨在使我们对中国民族歌剧发展的历史脉络有一宏观上的认知。
        【关键词】中国民族歌剧;艺术;发展脉络;探析
        【中图分类号】J822 【文献标识码】A
吏怎么读        一、萌芽探索期的民族歌剧(1920-1949安阳中招成绩查询
剑网3修为
        20世纪初的中国正处于百废待兴的时期。政权的交替与特殊的社会形态使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受到一定的冲击,一些爱国志士纷纷将目光投向西方寻求救国之策,在带来新思潮的同时也为中国带来了西方的歌剧艺术。
        上世纪20年代,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黎锦晖先生作为中国儿童音乐歌舞剧创作的先行者,为我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开启了新的篇章。他创作的《麻雀与小孩》是我国第一部音乐戏剧作品,这种新颖的、有趣的、活泼的、生动的,具有中国传统戏曲歌舞的新形式,被广大人民众所喜爱。1925年《观音》的上映,是西洋歌剧在中国舞台的一次展现,由此开启了民族歌剧的第一次发展高潮。蒹葭翻译全文翻译30年代后,一些受西方思想影响的青年音乐家开始涉猎歌剧,结合各地极具特的民歌,创作出《桃花源》、《上海之歌》等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音乐家聂耳、田汉等人创作的独幕歌舞剧《扬子江暴风雨》为民族歌剧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进入40年代,我国形成了以延安抗战革命根据地为中心的战略统一路线。这一时期具有民族地方戏曲小调元素的秧歌剧逐渐发展,内容多以贴近百姓生活,抨击封建迷信,宣扬自由民主为主题,深受人们喜爱。《夫妻识字》、《买卖婚姻》等歌剧的创作,将民族歌剧的发展推向高潮。特别是1945年歌剧《白毛女》一经推出取得巨大成功,成为民族新歌剧的一块奠基石,推动中国歌剧事业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局面。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