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新人教版必修一学案 1.3 地球的运动 第3课时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3 地球的运动第3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学案(人教
版必修1)
[学习目标]  1.掌握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应用。2.了解四季的形成原因和划分方法。3.了解五带的划分。
一、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示例)
时间昼夜长短分布规律
夏半年各纬度昼长①大于夜长纬度越高,昼②越长,夜③越短
冬半年各纬度昼长④小于夜长纬度越高,昼⑤越短,夜⑥越长
中国各民族代码春分日和
秋分日
全球昼夜⑦等长
精酿啤酒
2.
(1)空间(纬度)变化规律: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⑧递减。
(2)时间
节气最大值地区最小值地区
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⑨南半球各纬度
冬至日⑩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北半球各纬度
二分日⑪赤道极点
1.四季更替
刘嘉玲(1)成因
同纬度地区⑫昼夜
长短的时间变化
同纬度地区正午太
阳高度的时间变化
太阳辐射的
⑬时间变化
四季
更替
(2)划分(以北半球为例)
类型
范围
春夏秋冬
天文四
过渡季节
白昼⑭最长、太
阳⑮最高的季节
过渡季节
白昼⑯最
短、太阳
⑰最低的
季节
气候四
3、4、5月⑱6、7、8月
9、10、11
⑲12、1、
2月2.
(1)划分依据:⑳太阳辐射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公司发行债券的条件(2)五带的划分
特别提示昼夜现象、昼夜更替与昼夜长短的区别
(1)昼夜现象与地球为不透明球体有关,昼夜更替的主要原因是地球自转;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球公转,它们都是地球运动的结果。
(2)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赤道地区最小,纬度越高,变化越大,极圈内有极昼、极夜现象。
我的疑惑
1.。
2.。
3.。
探究点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探究材料
漠河“白夜”奇观
白夜是漠河独有的自然奇观。在中国方圆960万平方千米的大地上,漠河位于祖国的北端,由于纬度高,随着季节的变化其白夜之景十分壮观。因此游人多称漠河为“不夜城”。每当夏至到来,便有国内
外数千人到北极村观看白夜和极光,游客在北极村渡过白夜的时候,经常通宵达旦,在村旁的大江之滨点燃堆堆篝火,载歌载舞,唢呐声声,歌声阵阵,大自然把人们陶醉在白夜之中。
1.利用上图说明昼夜长短变化形成的原因。
2.根据下图分析昼夜长短变化时空分布与太阳直射点有什么关系?据此说明“白夜”现象为什么出现在夏至日前后的漠河地区?
3.北京天安门广场每天早晨升国旗时间是根据日出时刻而定的。国际劳动节和我国国庆节相比,升旗早的是哪一天?从国际劳动节到我国国庆节,升旗时间是如何变化的?
【探究归纳】
1.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昼弧和夜弧。同一纬线圈上,若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昼短夜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2.昼夜长短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关系
(1)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该半球为夏半年),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另一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纬度越高,白昼越短。
(2)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时,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时,情况相反。
(3)直射点的纬度越高,地球上各地昼夜相差越大,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越大。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而南半球则昼最短,夜最长,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则相反。
(4)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春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
(5)太阳直射的纬线或地区白昼不一定最长。
漠河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方,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漠河成为我国昼最长夜最短的地区,该地区黄昏和黎明相连而出现白夜现象。
3.升旗早即日出时间早,则日落时间晚,白昼长。故国际劳动节升旗比国庆节早。从国际劳动节至夏至日,升旗渐早,夏至日为一年中最早;从夏至日到我国国庆节,升旗渐晚。
【考例探究1】下列节日中,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A.国际妇女节B.国际劳动节C.国际儿童节D.中国教师节答案  C
解析回答此题必须明确两点:一是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长为夏至日(6月22日左右);二是选项中提供的各节日的具体时间,即国际妇女节为3月8日,国际劳动节为5月1日,国际儿童节为6月1日,中国教师节为9月10日。从这四个节日的时间比较来看,国际儿童节与夏至日相差的时间最短,因而白昼时间最长。
探究点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探究材料目前,城市中少数楼盘为了“有效”利用土地,竟然缩短了楼间距,降低了居室的日照标准,关于居民呼吁“阳光权”的新闻屡见不鲜。下表是我国部分住宅的日照间距。
城市冬至正午太阳高
日照间距
理论实际采用
①24°45′  2.02H    1.7H
②40°28′  1.18H    1.2H
③35°21′  1.41H    1.1~1.2H
④26°36′  1.86H    1.6~1.7H
1.
的纬度分布规律。
2.说明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分析我国城市居住建筑日照以冬至日作为标准的理由。
【探究归纳】
1.材料中四城市按纬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①④③②。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地球上,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同。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最大(90°),正午太阳高度由此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季节)变化规律
同一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季节而变化。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离太阳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几个特殊时间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如下:
(1)夏至日
⎩⎪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
达一年中最大值
南半球的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2)冬至日
⎩⎪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
达一年中最大值
北半球的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3)春、秋分
⎩⎪
⎪⎧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其他地区介于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
由于冬至日我国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因此作为居住建筑日照间距以冬至日作为标准。
【考例探究2】下图是位于120°E经线上不同纬度三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读图回答(1)~(2)题。
(1)三地的纬度从高到低的排序是()
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②①D.③①②
(2)此日昼长时间从短到长的排序是()
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②①D.③①②
暮光薄凉夏了夏天
冒险岛任务答案(1)A(2)C
解析(1)解答本题应注意理解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即自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题中显示的时间是夏至,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图中显示同位于一条经线上的三地太阳光线均从南方射来,说明三地均在北回归线以北,从三地的太阳高度角比较来看,
③地的太阳高度角最大,说明它最靠近北回归线,纬度应是最低,而①地太阳高度角最小则纬度最高。
(2)解答本题应注意理解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各地纬度越高,则昼越长,夜越短,结合上题答案即可分析三地的昼长状况。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