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 资料
钱学森同志是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他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勇攀科学高峰的创新精神、德馨品高的大家风范,是爱国知识分子的杰出典范,被誉为“人民科学家”。
吉林大学专业排名>土地资源管理>孤独的时候还可以抱着你
  此次事迹展览分为“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科学技术前沿的开拓者”、“人民科学家风范”、“战略科学家的成功之道”四部分,共展出400多件珍贵的文献史料。通过一幅幅令人动容的照片,一件件弥足珍贵的实物,生动反映了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钱学森同志的亲切关怀,系统回顾了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创建与发展的不平凡历程,全面展现了钱学森同志对中国航天事业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卓越贡献,是一部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一张照片:新生活开始的标志
hennessey venom gt  众多图片展品中,钱学森一家四口在轮船上的照片格外引人注目:儒雅微笑的钱学森,幸福浅笑的夫人蒋英,两个孩子带着点羞怯的笑容依偎在他们身边——那是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一家搭乘“克利夫兰总统号”,踏上归国的旅程。这是一张特别有纪念意义的照片,它标志着此前和此后的钱学森迥然不同的生活和道路:从踏上“克利夫兰总统号”的回国之旅开始,钱学森掀开了生活崭新的一页,用强烈的爱国情怀为自己的一生打上了人民科学家的底。
  照片上,钱学森与夫人神采奕奕,充满了回归的喜悦。殊不知此前的5年,钱学森为了回归祖国在异国他乡国身陷囹圄。新中国刚刚成立,正在美国从事火箭和航空研究的钱学森就在积极准备回国。他们预订了1950年8月28日回国的机票。但9月8日人们突然得知,钱学森已被美国移民局拘留。美国洛杉矶海关召开了记者招待会,他们声称在钱学森托运的行李中发现了近八百公斤的草图,笔记和照片,全部都是技术情报,暗示钱学森是一名间谍,正准备偷运机密回国。
  其实,这是美国当局的一个阴谋。钱学森是世界航空理论权威冯·卡门的得力助手,作为美国火箭研究的先驱之一,钱学森大脑里装着太多重要的技术信息,他想离开,显然不是那么容易。美国国防部海军次长金贝尔甚至放言:“决不能放走钱学森!因为无论在哪里,他都抵得上五个师。”
  “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威逼利诱没有挡住钱学森回国的步伐。5年之后,1955年10月,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钱学森终于回到祖国了。在回国的轮船上,钱学森一家留下了这张幸福的照片,流露出游子回到母亲怀抱的幸福笑容。
  钱学森36岁就已经在美国成为终身教授,生活优渥舒适,但钱学森之子钱永刚后来回忆说:父亲在美国多年,没有买过一分钱的保险和股票,很多美国朋友都对此不理解。父亲说:“其实没什么奇怪的,我根本不打算在美国住一辈子。”
  一份报告:新事业的起步和奠基
  展览的文献资料中,一份当时带密级的手稿分外引人注目,因为手稿是《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意见书》,还因为日期是1956年3月,彼时钱学森回国不过半年。这是钱学森回国后起草的第一份文件,对中国火箭导弹事业发展提出了极为详细的规划方案。报告上有周恩来总理的亲笔批示,中国火箭导弹事业,就是从这份报告起步的。
  1956年10月8日,在北京西郊空军466医院食堂里,由钱学森任院长的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这一天,被认为是新中国导弹、航天事业奠基的日子;这一天也恰好是钱学森回到祖国整整一周年。怎么样省钱
  1958年5月,元帅同黄克诚、钱学森一起部署了我国第一枚近程导弹的制造工作。1960年11月,在元帅亲自指导下,以张爱萍将军为主任,孙继先、钱学森、王诤为副主任的试验委员会,在我国酒泉发射场成功组织了我国制造的第一枚近程导弹的飞行试验。1964年6月,我国第一个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飞行试验成功。1966年10月,钱学森协助元帅,在酒泉发射场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的“两弹结合”飞行试验,导弹飞行正常,在预定距离和高度实现核爆炸。这次史无前例的试验标志着中国开始有了用于自卫的导弹核武器。
  1958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以钱学森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筹建人造卫星、运载火箭以及卫星探测仪器和空间物理的设计、研究机构。钱学森负责卫星的大总体工作,为解决人造卫星研制中的许多关键技术问题贡献了智慧。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东方红》乐曲传遍全球,人们说:这是一颗政治卫星……
  如今中国的天宫一号已经载人飞进太空、嫦娥一号也瞄准了月球的基地,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航空大国——但这一切的基础都离不开前辈们从零开始的努力——钱学森的名字,永远镌刻在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史册上。
  五篇论文:在母校打下的基础
  人们普遍认为,钱学森是“ 海归”学者,他的成就来自于在美国的所学。美国所学当然是钱学森人生中的重要篇章,但展览上的五篇论文和一份试卷却实实在在地告诉我们;钱学森在大学阶段已经为未来发展方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览中展出的五篇航空、火箭的论文复制件,是钱学森在交通大学求学期间发表的,它们的题目分别是《美国大飞船失事及美国建筑飞船的原因》、《飞行的印刷所》、《最近飞机炮之发展》、《气船与飞机之比较及气船将来发展之途径》、《火箭》。
  在《气船与飞机之比较及气船将来发展之途径》一文中,钱学森通过引用当时科技文献的数据,进行科学严谨的分析、计算,指出当时飞机设计中的瓶颈问题。在《火箭》一文中,钱学森首次提出了三级火箭、火箭飞机的设想,对火箭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准确预测。他指出,“现在是天空的时代”,“(火箭)是征服空间,征服宇宙的开端”,极具科学性和前瞻性。这些论文是钱学森探索航空航天科学的学步之作,体现了他对现代科技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洞察力和敢于开拓未知领域的勇气与创新精神。让人叹为观止的是,这些论文均发表于钱学森求学于上海交通大学的大学本科时代。
  钱学森1929年考入交通大学时,原本的志向是学习机械工程。他因为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里,为中国未来铁路建设勾画的宏伟蓝图而报考交大,决心像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那样,投身祖国的铁路建设。钱学森在交大成绩优异,各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获得免交学费的奖励。然而,正当他在交大勤奋学习时,日本鬼子依仗先进的飞机、大炮疯狂侵略中国的东北,1932年就在钱学森身边发生了“一二八”战争。蔡廷锴将军率十九路军以弱势的空军力量,在上海慷慨悲壮抗击日寇的战斗,使钱学森认为:中国要战胜日寇,只有军人的英勇是不够的,只有铁路也不够,还要有敢于抗争的国民政府和现代化的武器,特别是强大的空军!于是,他特别专注于阅读航空工程的书籍,他的志向从设计火车头逐渐转向发展航空事业。
  可以说,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国家需要与交通大学的爱国主义教育促发了钱学森学术兴趣的转移;交通大学的课程体系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钱学森奠定了从事航空航天研究的基础。两者结合,最终促成了青年钱学森踏上了航空航天之路。
  说起钱学森在交大的学习,一张考卷不容忽视,试卷原件已经存放在即将开展的钱学森图书馆里,此次展览展出的是复制品:卷面已经有些泛黄,但上面的分数清晰可见,96。这份试卷的主人,正是1929至1934年在交大读书的钱学森。
  钱学森聪明勤奋,是品学兼优的优等生。1933年1月,在一次水力学的考试中,全卷6题,钱学森都答对了,但一处连续等式后将“Ns”简写为“N”,老师最后就给了他96分。任课的金悫教授将这份难得的考卷珍藏起来,一放就是将近50年,直到1979年11月,钱学森回母校看望老师,金悫教授才将此考卷取出赠送给学校。这份考卷己成为钱学森文物中的一件珍品,而钱学森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学风,也被口口相传成为美谈。
  一座图书馆:民族和时代精神的丰碑
  在钱学森的曾经求学过交通大学百年徐汇校区,一座现代建筑在古古香的校园里分外引人注目,那就是以赭红的巨大幕墙为底的钱学森图书馆。钱馆建筑外形采用了“大地情怀、石破天惊”的设计概念,一方面,以“方正的石头”寓意钱老心系祖国大地的赤子情怀,另一方面,以“裂开的石头”之中迸发出东二甲导弹的建筑空间场景,寓意钱老“两弹一星”的“石破天惊”伟大事业。此次“人民科学家钱学森”事迹展览的资料,均来自钱学森图书馆的收藏。
工伤赔偿项目  钱学森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1991年,他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称号,是
我国获得这一殊荣的唯一科学家。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钱学森的科学成就、学术思想和精神风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值得人们永远学习、传承和发扬光大。他的学术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治学态度、成才学习战略、处理个人与国家民族的关系准则,以及个性品质等等,是内容丰富的思想库,是我们国家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