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研究
国内外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研究
1.突发事件的研究
开票证明国外的权威机构对“突发事件”作了定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解释有2个。2017年10月17日,由美国应急管理局于发布的《国家突发事件管理体系》将“突发事件”定义为:一种自然发生或由人为原因引起、急需应对的保护生命或财产的事或事件。澳大利亚出台的《2004年突发事件管理法》将“突发事件”定义为:引起死亡、伤害和导致人类死亡的损伤,或损失财产,或社区关键性设施崩溃,或破坏环境、植物、动物的原因,不限于能够给人类健康造成伤害或死亡、财产损毁及使社区基础设施遭到毁坏、环境和动植物受到伤害的事件。不仅包括自然灾害,还包括火灾、爆炸、事故、传染病、中毒、辐射、、抢劫、以及任何对澳大利亚的和敌对行为。
国内的一些研究也完整定义了“突发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一章、第一条将“突发事件”定义为: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国内大部分学者直接引用这个定义,同时也有学者在直接引用的基础上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和补充。蒋瑛(2018)
在《风险治理视域的突发事件舆情导控研究》对这个定义进行了一定的补充,由于环境背景和内在因素的差异,某一具体突发事件的特征表现往往会呈现出其独特个性的一面,“不确定性”、“危害性”、“扩散性”、“紧迫性”4个特性是各种突发事件共性的特征。王昕(2017)
在直接使用这个定义的基础上,归纳了突发事件共有6个共同之处:突发性、不
水产养殖专业确定性、破坏性、衍生性、扩散性、社会性。李苏鸣(2006)认为突发事件应该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突发事件是指:“历史上或社会上突然发生的各种
不平常的大事都称之为‘突发事件’”;狭义上的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且具有重大影响和严重危害的社会性事件”。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国际卫生条例(2005)》(世界卫生组织)中定义了“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按特殊程序确定的不寻常公共卫生事件,包括:通过疾病在国际传播构成对其他国家的公
共卫生风险;有可能需要采取协调一致的国际应对措施。美国 医疗灾难系统联邦合作伙伴备忘录(National Disaster Medical SystemMemorandum of Agreement)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界定为:为应对各类自然灾害、重大传染病爆发、生物引发的重大或灾难性危机而提供医药、医疗援助的事件。《州卫生应急授权法示范文本》(美国)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有两个方面:其一,任何由传染性疾病、生物病原或者是其他生物霉素、自然灾害、化学攻击或泄漏、核攻击或泄漏等引起的疾病或健康威胁;其二,任何引起受害人大量死亡、引起受害人长期或严重残疾、引起受害人广泛暴露于将会对未来健康造成明显伤害的传染病原或有毒因素。Keith(2003)研究认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含两部分:公共卫生与突发事件。公共卫生是在系统的体系和组织下,让社会公众保持身心健康的行为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本质来是由于疾病、传染源、生物污染甚至恐怖行为所造成的影响社会公众身心健康的事件。教师节送老师什么鲜花比较好呢
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当中的第一章、第二条,就明确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与“突发事件”相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比较统一,国内大部分学者也直接引用这个定义,为丰
经典 老歌富研究理论,部分学者也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和补充。例如:徐鹏(2007)对这个概念进行了进行了补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一种特别的迫在眉睫的危机或危险局势,且这个危机或危险局势对体的健康和社会的正常生活构成了威胁,其特性有:突然性、体性、危害的严重性、处理的复杂性、影响的深远性。清华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危机应急课题组(2003)认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区域性流行、爆发流行或出现死亡;不明原因引起体发病、死亡;预防接种或预防服药后出现体性异常反应;体性医院感染;有毒有害因素污染造成体中毒、出现中毒死亡或危害等。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医院财务工作总结
要应对好、处置好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要对其本身进行研究,研究其发展演变过程,从而到有针对性的应对和处置措施。米特罗夫、皮尔逊(1993)提出危机管理模型有五个阶段:信息侦测、探测和预防、控制破坏、恢复阶段、总结阶段。诺曼·R·奥古斯丁(1993)将危机管理过程划分成六个不同的阶段:避免、准备、确认、控制、解决、从中获利。罗伯特·希斯(2004)在《危机管
理》中提出危机管理4R模式:缩减力、预备力、反应力、恢复力。王陇德(2008)对公共
图书馆标语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作出解释,它是指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之前以及发生之后,采取的及时预防、应急准备、现场处置、紧急医疗救治等一些列措施。张义(2011)认为,政府卫生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在某种特定的决策情境中,必须在时间紧急、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为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做出决策,并提出一系列应对措施。作为“掌舵者”的政府,承担着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体责任,这种理论不仅被广大学者认同,同时也被绝大多数政府认可。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一章、第三条就明确规定,突发事件发生后,国务院设立全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军队有关部门组成,国务院主管领导担任总指挥,负责对全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这表明了积极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减少和降低事件对民众、社会、经济的损害,是政府和公共部门满足广大人民众需求的基本职责。
通过阅读和学习国内部分文献可看出,大部分学者认为,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最根本各措施是建立健全应对事件体制机制。傅思明(2009)也指出,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各级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要加快健全法律体系和应急制度的进度。刘大中、陈爽、甄贞(2013 年)等人认为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关键在于,地方政府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起与负荷实际需求的工作体制和体系,同时加强教育宣传引导,从而最大限度降低突发公共
事件带来的各类损失。李燕凌等(2015)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特殊类型即动物疫情进行深入研究后提出,预防控制才是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过程中最重要的地位。马晓光(2013)分析了山东H7N9疫情,发现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监测信息的收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并提出了扩大监测哨点能够为预警的分析评估带来更多的监测信息,从而能够提升预警的准确度。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