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系统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教育系统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1.总则
1.1 指导思想
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校园和谐稳定,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1.2 编制目的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处置本市教育系统发生和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建立健全组织指挥统一、综合协调有力、联动机制有序、决策科学正确、系统保障周密、应急行动高效、部门资源共享、社会广泛参与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特制定本预案。
1.3 工作原则
1.3.1 以人为本,生命至上。
无论发生何种突发事件,在处置过程中,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第一要务是确保师生生命安全,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在事件处置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有人员伤亡的情况下,要立刻开展对伤亡人员的抢救工作,当抢救生命和抢救财产问题发生冲突时,要把抢救生命放在第一位;在布置和指挥救援工作时,要确保救援人员的安全,避免发生次生事件;不得组织未成年学生参与救火、抢险等活动。
1.3.2 依法规范,临危不乱。
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与相关政策相衔接,依法实施应急预案。在现场处理中要按照以下程序进行:首先要依照应急预案,在最短时间内疏散事故现场人员;及时拨打110、120、119等报警求救电话;在第一时间报告同级党委、政府及分管领导,在规定时间内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事故情况;查伤亡人员,同时依据一般性医学救助原则实施紧急救护。
1.3.3 分级负责,系统联动。
根据突发事件的严重性、可控性、所需动用的资源、影响范围等因素,遵循“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同级党政部门和领导下,形成各级各部门系统联动,防控的工作格局。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党政“一把手”是应急处置的“第一责任人”。事故发生后,设定和启动应急预案, 明确责任人及其指挥权限。各相关部门负责人要立即赶赴现场,掌握情况,开展工作,控制局
面。
1.3.4 资源整合,加强保障。
分充利用和发挥市政府各专项应急指挥机构、人员、设备、物资、信息等的作用,实现统一指挥和调度。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有关部门的规章制度与工作部署,建立健全安全工作制度,科学设置组织机构和岗位职责,及时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和经费支持。加强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处置队伍建设,提高应急救援综合素质,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过程中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1.3.5 平战结合,预防为主。
音频压缩贯彻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思想,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防体系、信息报告体系、科学决策体系、应急处置体系和恢复重建体系。立足于防范,抓早、抓小,防患于未然。强化信息的广泛收集和深层次分析,争取早发现,早报告,早控
制,早解决。要把突发事件影响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造成社会秩序失控和混乱。
1.3.6 快速反应,处置有效。
及时收集信息,掌握突发事件动态,建立健全精简、统一、高效的组织领导和指挥体系,强化应急响应机制,确保快捷、有效、有序地处置突发事件。
1.4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贵州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遵义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务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贵州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及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政策规定,贵州省、遵义市、有关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
1.5 突发事件现状与趋势
1.5.l 自然灾害。本系统自然灾害主要有:汛期、地质灾害等。由于气象因素复杂、地质环境脆弱,加之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多,较常发生暴雨、滑坡、泥石流和崩塌等地质灾害,对师生生命财产造成较大危害。
1.5.2 事故灾难。本系统事故灾难主要有: 生产安全事故( 包括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等) 、火灾事故、交通事故( 包括道路交通、水上交通事故等)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事故多发,特别是道路交通、火灾、建筑施工等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威胁师生生命财产安全。
1.5.3 公共卫生。本系统卫生基础设施滞后,疫病防控体系薄弱,传染病发病率较高;一旦发生非典、肺、高
致病性禽流感等烈性传染病,有效控制难度大;体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威胁师生生命安全。
1.5.4 社会安全。(包括校园内外涉及师生的各种非法集会、游行、示威、请愿以及罢课、上访、聚众闹事等体事件;针对师生的事件;师生非正常死亡、失踪等可能引发影响校园和社会稳定的事件等)本系统受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矛盾较多且相互交织。各种矛盾引发的体性治安事件增多,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1.6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本系统发生和可能发生的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及影响学校安全与稳定的其他突发事件,适用于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
1.7 突发事件级别认定标准
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按照突发事件的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I级)、重大(II级)、较大(III级)和一般(IV级)四个级别。法律
、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制定。
2.组织机构与职责
2.1 市xx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劳动节祝福语大全简短2.1.1 组织机构
组长:
秋收的季节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xx负责日常事务,并设以下工作小组。
(1)事故调查处置组
组长:
成员:
(2)后勤保障组
组长:
公交卡充值
成员:
(3)信息报送组
组长:
教师节名言
成员:
领导小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办公室电话:xxxx
2.1.2 工作职责
xx的统一领导下,具体负责指挥与落实全市各学校突发事件的紧急处置工作。
(1)建立健全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责任制度,将责任分解到部门,落实到人。
(2)在相关部门指导下,制定符合本系统实际应对突发事件的对策、措施及应急预案。
(3)落实信息报告人,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及时上报有关信息。
(4)严格监测本系统突发事件的发生情况,并根据相关部门发布的信息适时做出预警。
做梦梦见抓鱼(5)检查督促并落实本系统突发事件应对措施。
(6)突发事件发生后,及时指导各学校开展紧急应对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