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城市文化遗产深度保护利用对策
建设文化
南宋城市文化遗产深度保护利用对策
■ 牟盛辰
南宋是浙江历史上的“黄金时代”,涌现“行都”临安、“东方贸易大港”庆元、“天下巨镇”绍兴、“南孔圣地”衢州等名城巨邑,“城市型”文化遗产极为丰富。浙江南宋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具有资源禀赋极为优越、保护开发实效凸显、制度建设渐趋完备等基础优势,但也存在协调度、参与性、法治化、体验感等方面的矛盾问题,笔者因此提出强化文脉赓续传承、文遗发展动能、文保科技支撑、文化法治保障的对策建议。定投基金
一、南宋城市文化遗产深度保护利用的时代价值
南宋(公元1127—1279年)经济社会繁荣、海外贸易发达、学术百家争鸣、万里海疆开放,创造世界首个海洋强国、汉族中央政权首次建都长江流域、南方首次成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宋经济总量居全球前列;火药、冶炼、丝绸、瓷器、船舶制造等技术创世界最高水平;“海上丝绸之路”南至南洋、东达朝鲜半岛、日本列岛,西抵地中海、波斯湾和东非沿岸,贸易规模、贸易范围、贸易品种远超汉唐;朱熹理学、浙东学派竞相发展,对于东亚文化圈乃至世界文明发展进程影响极为深远,被誉为“东方文艺复兴
我的老师 作文时代”。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曾盛赞:“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南宋是浙江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宋室南迁之后“四方之民云集两浙,百倍常时”,自乾道年间至咸淳年间,临安府钱塘、仁和等9县人口由55.26万攀升至124.07万,增长达124.52%,涌现“行都”临安(今杭州)、“东方贸易大港”庆元(今宁波)、“天下巨镇”绍兴、“南孔圣地”衢州等名城巨邑,形成以坊市合一、工商活跃、市镇繁荣、市民文化为主要特征的“城市革命”。
2019年浙江省城镇化率首超70%,统筹推进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等“四大”建设,深入挖掘城市
文化遗产的历史传承性、地域特殊性与文化代表性,有利于“两个高水平”建设的“战略机遇期”“改革攻坚期”增强区域综合实力和城市核心竞争力,既有学术价值,也有现实意义。如何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下,平衡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的辩证关系,维护国家文化主权与文化安全?如何充分发挥浙江历史地位特殊、战略资源丰富的突出优势,全景展现“风雅南宋”?如何为中国乃至世界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提供浙江方案,成为亟待研究的时代命题。
二、南宋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浙江基础
一是资源禀赋极为优越。浙江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素有“文物之邦、鱼米之乡、丝茶之府”之美誉,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京杭大运河、良渚古城遗址等3项入选世界文化遗产(World Cultural Heritage),
拥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0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48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84项,数量均居全国前列。特别是南宋时期城市文化遗产极为丰富,赵氏太庙、临安府治、南宋御街、上林湖越窑、恭圣仁烈皇后宅等8处南宋城市文化遗产先后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占浙江全省入选总量的42.1%,凸显浙江作为12—13世纪南中国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对外交往中心的深厚底蕴与独特优势。
低级格式化
二是保护开发实效凸显。坚持重点突破、协作攻坚,主攻遗产活态利用、文遗项目建设、南宋学术研究等领域,积极探索文化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模式,浙江南宋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取得显著成果。建成浙江省博物馆、南宋官窑博物馆、京杭大运河博物馆、西湖博物馆等高水准文博展馆,环西湖“南宋文化圈”初具雏形,打造南宋皇城小镇、南宋御街、临海紫阳街等成功案例,宫廷杭绣、径山茶宴、天台山干漆夹苎技艺、瑞安木活字印刷术等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保护传承。
79天秤
2021-7
南宋社会生活、礼制建筑、海外贸易、图2 《月夜看潮图》中 的夜观钱江海潮意象
dnf新异界攻略
图1 《焚香祝圣图》中
的南宋宫廷意象图3 南宋临安府皇城图
红领巾心向党的内容
:《咸淳临安志》卷一页三B 面、页四A 面拼接形成,
北京图书馆2006年“中华再造善本”影印南宋咸淳刻本)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