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怎样疏通下水道作者:郭亚茹 李雨亭冬季补水面膜排行榜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年第20期派乐汉堡加盟
[提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历史的见证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具有极大的保护价值。因此,通过对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加以分析,有助于更好地对“非遗”进行保护,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观赏价值、经济价值,加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中图分类号:K89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8月8日
一、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一种特殊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文化、历史、审美、经济价值,它不仅是人类共同的文化瑰宝和人类文明的“活态”延续,同时也打上了深深的民族烙印,它表征着民族身份、民族标志和民族认同。与物质文化遗产不同的是,它的存在主要依附于人这一载体,通过口传心授,代代相承,具有活态性、生态性、传承性、变异性等特殊性质。中国拥有五千年绵延不断的华夏文明,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对于研究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极大的优势。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及范围
iphone入口>空调睡眠模式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10月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界定为“被各社区、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中国国务院办公厅2005年3月发布的《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表述为“我国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表演艺术和文化空间)”。二者都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视为世界各国、各族人民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世代传承、口耳相授并与当地众生活紧密相关的民族民俗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
好听稀少的男孩名字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