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教学案例
辽宁移动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教学案例
肥城实验中学:胡金芳
教材分析:
湘教版初一地理第五章第一节的课题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该节教材初步引入了国家的概念,主要讲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和经济发展差异,并简略分析了导致它们发展差异的原因,是学生以后学习各大洲、认识国家和地区的人文地理概况的基础。所以说,学好这节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地理素质和全球观念。
课标分析:
本节内容对应的课程标准是“运用数据和实例,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的差异;知道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由此,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分解如下:
[知识与技能]1、能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世界上形形的国家
2、能阅读地图,总结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初步
了解“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
3、能运用相关的数据资料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发展
水平的差异,并分析探究其原因,提出建议。
[过程与方法]学会阅读柱状图,能根据相关信息,进行经济发展差异的对比分
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激发起学生对改革开放的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培
养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认识世界是一个整体,只有合作才能共同发展。
学情分析:
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从初一起,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
从年龄特点来看,初一学生刚由小学上来,他们好动、好奇、好表现。根据学生这一特点,
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课程资源分析:
课堂教学是初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学生的绝大部分地理知识的获取都来自于课堂,所以,依据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教材,结合时代要求,采取取舍、增补、拓展等方式对教材进行合理的重组,构成知识网络,增强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趣味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大量搜集关于本节课的各种相关的教学资源,特别是各种有利于学生产生直观印象的各种图片,并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了相关的动画、漫画作品,充分发挥计算机所特有的信息处理优势及其交互性强的特点,将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和图像等多种媒体综合一体化。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
怎么剥芒果皮教学思路设计:
尽管国际社会存在着各种矛盾与冲突,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所以,通过
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国家,且国家之间存在着差异,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着差异,也存在着矛盾;我们要正确对待这种差异,了解差异产生的原因,从而学会思考我们发展中国家应在哪些方面加强努力以尽快跻身发达国家行列;并且我们要达成这样一种共识:世界是一个整体,各国之间合作才能双赢,和谐才能发展,学习、生活中也是如此。基于上述目的,将本节课的教学思路设计为:认识世界——了解差异——探究原因——寻出路——和谐发展。
教学实录:
第一部分:认识世界
1、感知世界: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金字塔、荷兰风车、巴西狂欢节、水城威尼斯、缅甸仰光的大金塔等。
学生欣赏图片,感受世界的丰富多彩。
2、小试牛刀:
学生四人一组,在世界政区图中查下列国家: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日本、尼日利亚。
比比看,哪组同学得快?
3、游戏天地:
学生将屏幕左下方的国家名称拖到图中相应的位置上。
4、谁最渊博:
师:你最熟悉的国家是哪个,能不能指出它的位置,并向我们大家简要介绍该国某一方面的特征?
学生指图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熟悉的国家。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感知世界。创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读图来认识国家和地区,熟悉主要国家的名称和位置。
第二部分:了解差异
1、 面积大小不同:
多媒体显示:面积居前六位的国家。
教师指导学生按顺序记忆每个国家名称的第一个字。
师:你知道面积最小的国家是谁吗?有多小?
师解释:梵蒂冈0.44平方千米的土地,大约相当于一个长1000,尊龙弄影440米的区域.
2、 人口多少不同:
多媒体展示图片“拥挤的人”“人烟稀少的草原”
律师事务所排名学生观看图片,感受人口的多和少。
多媒体展示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
学生在政区图中到相应的国家位置。
教师强调:有六个国家位于亚洲。
师::人口最少的国家是谁?
教师将该国人口和学校的学生数目进行比较。
过渡:除了面积、人口不同外,各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也都选择了不同的政治体制。
3、 政治体制不同:
学生举例说出哪些是资本主义国家,哪些是社会主义国家。
多媒体展示两组图片:美国的“城市一角”“发达的交通”和埃塞俄比亚的“农村”“饥饿的儿童”
师:通过这两组图片,你认为美国和埃塞俄比亚的最主要的差别是什么?
4发展水平不同
师: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哪里呢?
学生:观察图片,结合世界政区图,同桌共同总结分布特点:南半球还是北半球?哪个大洲?
学生指图介绍两类国家的分布特点。
学生:观察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较柱状图,同桌之间交流所获得的信息:发达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约是发展中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的11倍,发达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是发展中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50倍,两类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很大。
教师总结:通过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学习,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了解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既要借助图片资料从直观上来感知,又要从数据上进行对比。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让学生从直观上来感知国家之间的差异,运用比较、举例等方法将一些有特殊意义的数据,如世界上面积最大、最小的国家,人口最多、最少的国家等,形象的根植于学生脑海之中,使其终身受益;并通过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差异的初步学习,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提问:为什么发展中国家要比发达国家贫穷落后那么多呢?
第三部分:探究原因
毕业鉴定范文环节一:
1、独具慧眼:学生观看动画,认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进出口商品种类的差别:发展中国家出口初级产品,发达国家出口工业制成品。
2、漫画欣赏:感受两类产品的价格差。
结论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是不平等的,这是导致发展中国家国家比发达国家贫穷落后的主要原因。
环节二:
师:为什么发展中国家不能大量出口科技含量高的工业制成品呢?北戴河好玩吗
观察体验:教师展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工农业发展水平的图片。
学生感受体验两者之间工农业发展水平的不同及原因。
结论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同,也是导致发展中国家国家比发达国家贫穷落后的主要原因。
环节三:
走进历史: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
结论三:长期的殖民统治,是导致发展中国家国家比发达国家贫穷落后的历史原因。
阶段小结: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贫穷落后的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漫画、文字、图片等直观、形象的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贫穷落后的原因,使学生印象深刻
第四部分:寻出路
师:以我们中国为例,你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发展经济,缩小同发
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呢?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建议。教师进行补充。
1、改革开放,走向世界。
2、加强合作
3、发展教育,振兴科技
4、实施东部开放、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
……
教师指出:正是因为采取了这么多的措施,我们中国才取得了这么巨大的成就:
200611月份,央视报道我国的外汇储备超过了10000亿美元,居世界首位。
2005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四位。
走进生活:伴随着祖国经济的腾飞,我们泰安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你能从着装、交通、饮食、居住等方面描述一下我们身边的变化吗?
学生发言,介绍泰安的变化。小到自己的家庭生活,大到城市建设。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发展中国家要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应该采取的措施,并认识家乡,了解家乡,从家乡的发展看祖国的变化,以切身体验感受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
第五部分:和谐发展
教师强调:世界是一个整体,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孤立存在。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需要在彼此之间进行积极的交往与合作。
学生思考讨论:怎样做才能实现和谐发展,共同进步呢?
南南合作、南北对话、互惠双赢…….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认识到:合作才能双赢,和谐才能发展。
我的收获:
知识:认识世界,了解差异,寻出路
方法:综合分析,辩证发展
情感:合作,双赢;和谐,发展.
专家点评:本节教学设计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教学过程,教学思路清晰准确,反映了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有及时收集最新数据、更新、调整教材的意识;能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建议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让学生参与到本节教学资源的收集整理中,加大学生活动的分量,进一步放开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能教学效果更佳。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教学思路清晰准确,既反映了当今世界的主题,又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相一致,
有利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养成。
2、 收集、整理了大量的图片、数据等资料,设计了学生感兴趣的动画、漫画素材,对教
材进行了大胆的取舍、整合,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
3、 注意了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等能力,并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体现了学生
的主体地位。
需要改进的地方:
1、课堂的开放度不够,学生的一切活动仍然是在教师的调控下完成的。
2、学生的小组活动时间太紧,学生讨论不充分,思维没有完全展开。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