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变了新模样教学设计
3、《蚕变了新模样》教学设计
绥德县逸夫实验小学马王利
教学目标:
灭火的方法1、变蛹前的蚕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幼虫,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另一个形态。蛹的外形和幼虫区别很大。
2、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3、蚕茧是由一根丝组成的,蚕丝可以织成丝绸或被加工成各种丝织品。
教学重点qq附近的人
1.观察蚕蛹的外形结构和活动情况是本课的重点活动。
2.观察蚕茧,进行抽丝研究丝的长度活动。
教学难点
对蚕茧的形状、颜、大小进行观察,测量茧的长度的方法。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蚕茧,放大镜,小剪刀,手电筒,长度50厘米的硬纸板。
教师演示器材:热水,小碗,竹签,丝绸制品。
教学过程:
一、观察蚕蛹
1、学生自学教材P27页并出示自学提纲。
⑴蚕为什么要做个茧吧自己包起来?
(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因为蚕变成蛹后不会动,没有反抗能力,会被鸟类等动物吃掉。)
⑵蚕茧里面的蚕还活着吗?怎么才能知道?
(蛹还有生命)
(当用手轻轻的触摸它;用手电照;会发出声音)
⑶用尖细的剪刀沿着蚕茧上面轻轻剪开,发现了什么?
(蚕茧内有一个体形粗短的深褐的东西)
(蚕的这种形态叫蛹。)
(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另一种形态。)
2、比较蚕和蛹的不同与相同
⑴、蛹的外形和蚕有什么不同:
(蛹体形粗短,呈纺锤形,黄褐。)
(蚕是长圆桶形,青白。)
⑵、还能看到眼睛和足吗?身上的环节还在吗?
(能到眼睛和足,身上还有环节。)
⑶、蛹会动吗?它的身上长出了什么东西呢?
(蛹会动,当用手轻轻的触摸它;用手电照;会发出声音)。(它的背后长出了盾片)
⑷、在剪开的茧里还发现了什么,它可能是什么?
(还有一层皮,它是蚕吐完丝化蛹之前蜕下的第5次的皮。)
⑸、其他发现
(蛹的颜变成了褐,蚕蛹有触角的原始体和气门)
3、推测:蛹还会变化吗?它会变成什么模样呢?
(蛹还会变化,会变成蚕蛾)
二、观察蚕茧和蚕丝
1、自学教材P28页并出示自学提纲。
⑴观察蚕茧的形状、大小与颜。
⑵你能把蚕茧上的丝拉出来吗?
⑶想什么方法来测量呢?
(把蚕茧放在热水中浸泡一下,用竹签把丝头挑出来,将丝一圈一圈地绕在纸板上,就可以知道丝有多长。)
2、了解养蚕的历史。
养蚕,抽取蚕丝织成丝绸,是我国的伟大发明之一。远在4000多年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开始养蚕,利用蚕丝织成华丽的绸缎和各种丝织品。
专科什么时候填志愿
现在人们利用高科技手段,能养出彩的蚕,吐出彩的蚕丝,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三、练习
带手字的成语
1、选择题
⑴、蚕结茧是为了()。
A、自缚
B、保护蛹
C、吐丝给人用
五一节的由来⑵、蚕蛹的体型粗短,身体呈()。
A、纺锤形
B、长圆筒形
C、圆形
⑶、对蚕蛹眼睛的描述准确的是()。
A、有6对单眼
B、有一对复眼
C、没有眼睛⑷⑷
2、判断题
⑴、蚕一生会蜕皮6次。()
⑵、把蚕丝绕在竹板上是为了方便计量蚕丝的长度。()
⑶、在剪开蚕茧里我们只能看到蚕第第6次蜕下的皮。()
《蚕变了新模样》教学反思
通过对上一节课所学知识的复习使学生对蚕的前一段时间的生长过程,有更深刻的印象,自然的过到本节所学的内容——蚕宝宝变了新模样。
在学习新知的时候,我主要围绕着两个活动进行,第一个活动围绕着“蚕宝宝变成了什么样”进行。在活动之前我首先让学生想象一下,蚕宝宝把自己裹在蚕茧里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学生可以展开合理的想象,各抒己见,然后通过观察,发现蚕宝宝变成了蚕蛹,再组织学生对蚕蛹进行细致的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在学生观察蚕蛹的变化的过程,注意蚕宝宝和蚕蛹的比较,发现蚕蛹的身体特点。另一个问题是蚕变成蛹以后,还会不会变成其他形状做出猜测。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当学生对蚕蛹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接下来进行第二个活动对“蚕茧的观察”。在这一活动中,我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对蚕茧的形状、颜、大小进行观察,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积极性,第二步指导学生拉蚕丝活动。这一活动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我对拉丝方法做了适当的指导。在两
大自然的语言有哪些个活动完成以后,再对所学知识做以适当拓展。学生通过做这个实验不仅亲眼看到了蚕丝的如何制成,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能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这种科学方法的魅力,让学生深深地感到,我们的养蚕活动不仅仅是一次科学研究活动,它也是一次对“蚕文化”的深刻体验。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