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财富论坛第82场——王明夫
会议时间:2009年3月23日晚
天天有喜穿帮镜头会议地点:清华大学
会议内容:
主持人:
尊敬的各位来宾,同学们,朋友们,大家晚上好!聆听嘉宾智慧,梦想启迪未来,欢迎来到清华学子财富论坛第82场活动。这次活动是由清华大学研究生会主办,经管学院研究生会协办。希望我们今天的活动能像以往一样带给您新的收获和思考。
我们都知道,投资银行作为一个凝聚着智慧与财富的行业,因为其极具高度的门槛,极具挑战的工作状态但又极其诱惑的薪水回报,一直以来都吸引着全世界的众多人才们。但2008年9月华尔街金融风暴的爆发一时间震撼了世界,也更震撼了咱们关注投行的朋友们,我们都非常想知道,投行业的本质到底在哪儿?投行业的魅力是否依旧?投行业的发展路在何方?
那么,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和君咨询集团的董事长王明夫先生就这一话题进行演讲。王明夫先
生作为资深的投资银行家,堪称“中国式投行教父”,以其多年来的从业实战,他对投行业的独特见解,他对“寒冬”里投行职业发展的深刻洞察,以及他博大精深的商业思想,相信一定会给我们带来一场无以伦比的传道盛宴。现在就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隆重请出今晚的嘉宾王明夫先生!
开场白
王明夫:
有一位博士给我发短信说,王老师好,清华牛人很多,不信鬼神,今天晚上有可能有一些要来领教领教,含有挑战的意味,我现在哆嗦了,如果真挑战我不可能就输了。我不是高手,真正的高手不会亮相的,到这里讲的人不是高手。在清华里听到讲的,肯定不是高手。今天我这么高调的出场,本人非常不自在这种氛围,搞得好象很伟大的样子,这是很可怕的。
一个人不管他做出多大的成绩,实际上他都是凡夫俗子,何况我这个没太大成绩的人,要把这个氛围烘托很伟大的话就会变成非常不自在。我经常出去讲课会被营造出这样的氛围,我经常会用半分钟的时间把它破坏掉。以中年男人的见识和大家分享一下看法,你不要带着挑战的心理。如果你带着挑战心理说明你把这个端起来了,你没有自然,那样是赢不了我的。要平心静气,大家沟通一些看法,看法可以完全不同。
我的题目是“如何成为投资银行职业高手”,这是一个非常功利的题目。大学生首选职业之一都想首选华尔街做投行,因为这个行业的收入非常高。想进入这个行业非常不容易,想成为高手更不容易。谁敢讲这个题目?我说我来讲讲这个题目。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我这里讲的是大投行,不单是做承销的业务部门,我讲的是整个华尔街行业,或者是金融学里面直接融资的领域,你要做将来的大投行概念,你的岗位或者是职位可能是基金经理,可能是分析师,有可能是并购专家,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可能是金融工具的研发创新人员。我今天想这么几个角,一个是基金经理的角,我想很多同学想毕业以后做基金经理,再讲一个分析师的角。我认为一个脑子很好的女孩子很适合做分析师的,千万别做基金经理,男孩子可以做基金经理。女孩子千万别做,因为不是人做的,非常难干。但是我觉得做分析师很好,尤其对一个女孩子来讲。
我以前有很多女孩子部下,在我部门里面做分析师做得都很资深,做了10几年在业界
非常有地位,做很多大公司的独立董事,独立董事费一年都有几十万的收入。假定你这个女孩子专门研究旅游板块,你的工作整天就是游山玩水,住五星酒店不要钱。还有投行,我今天讲IPO的投行专家,另外讲一下并购。
(一)上篇高手身影
高手身影之:基金经理
MichaelLewis,他写了一本书,没有人不知道这本书。他毕业以后进了所罗门兄弟,进去以后他侥幸的成功,拿了奖金以后他就不干了。华尔街经常有这样的现象,一个年轻人突然得到了一千万的美金,当场西服一脱,这个鬼地方永远不再回来了,拿着钱就过日子去了,或者是到一个岛屿去了,或者是转行干别的了,因为华尔街说实在真不是人呆的,压力非常大。所罗门兄弟曾经在债券上做得很好,后来因为债券公司破产了。这家公司在历史上很强盛的时期,他进公司以后看明白华尔街的钱是这么赚的。他以一个业界亲历者的身份揭示了华尔街的运作内幕。这个书一出让大家看到原来华尔街是这样的。他让大家看到了这个行业并不是适合所有人的。他认为华尔街如果这样玩下去迟早会完蛋的。
但是很可惜,20年后,1987年到2007年整整20年。这本书里面语言华尔街会OVER,但是他等了20年,这20年几乎让路易斯绝望了。因为这20年里面华尔街持续的繁荣,对于路易斯的观点构造持久的无情嘲笑。直到2007年结束了。
这个时候他看到公司,20年重写了一篇文章,《The End》。这本书讲述的是非常真实的故事。美国一个很小很小的对冲基金,只有5000万美元起始,三个人,其中一个合伙人早年在律师所当助理时,曾经接触过最早的次贷法律合同,最后就成为了一个研究次贷债券的分析师。他一直质疑次贷债券,最终离开了投行,创办对冲基金,做空次贷产品。
这些人深入研究次贷产品,得出的结论令人惊讶而且恐怖——华尔街精英们全都错了,次贷势必酿成巨大灾难。于是,他们坚持做空次贷债券和大量持有次贷产品的各大金融机构。然而次贷持续兴旺,华尔街精英们兴高采烈、源源不断的制造和买入次贷产品,大赚其钱。而他们三人一直赔钱。
2021年最新祝福语显然是华尔街那些精英们错了,他们三人是坚持正确而继续做空,还是转而从众,空翻多呢?三人痛苦万分,怀疑、动摇、困惑、买忙,一次次的动摇之后,最终还是坚信自己的判断,继续做空次贷产品,以及持有次贷产品的所有金融机构,包括做空大名鼎鼎的雷曼、花期、高旗等。这种是非常可怕的,因为跟整个市场是反的。
2007年次贷危机终于爆发,市场崩溃,他们三个人的对冲基金赚了无数无数的钱,此时此刻,他们三个人感觉宛如灵魂出窍。2008年做得最好的对冲基金就是这家,08年卖空欧洲的主要银行就赚了30亿美金。4月5日我去见他,中间也有中国人,但是不是这三个人之一。我上次在纽约听一个朋友说中国人说内部乱得很,赚了很多钱,分钱的时候总打架。
看完这个故事有什么感觉?你成了这样的高手,你觉得你的人生是不是适合做高手就是一个问题。任何想成为高手的人中间会无数的中断。如果你真想成为职业高手,估计你的职业道路上会面临着这样一系列范畴的选择,对与错?聪明与愚蠢?主流与边缘?坚持与放弃?从众与独立?你选哪一个?非常难判断。
王者荣耀赵云出装
路易斯在1987年,他进入所罗门兄弟,高盛、花期、都是这样玩的,所以他认为这个行业一定会完蛋的。但是20年高盛繁荣之后再完蛋,这时候你都已经老了。像这三个人,你看他认定次贷产品一定有问题,中间隐含的风险太大,做空不断的赔钱,生不如死,最终你是赢了,是成功了,但是这种煎熬过程是非常漫长痛苦的,对于人生是毁灭性的。
不单做职业高手,我们的日常生活,走完漫长一生你始终面临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什么
拔萝卜歌词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聪明?什么是愚蠢?选择主流还是选择边缘?你是随波逐流还是坚持独立?这东西不好把握。而一个真正职业高手内心的力量就体现了对这些范畴的把握上,不在技巧上。
高手身影之:做IPO承销的投行家
这是狭义上的投行,专门做承销的。我讲的故事是大家很熟悉的一个公司,Starbucks1992年在纳斯达克上市。上市之后,星巴克进入高速成长期,高速时期末每天开新店5家,可想而知这种复制的速度。星巴克上市之后股价长期上涨,高峰时翻了65倍。一谈到纳斯达克会想到高科技板块,但是我想告诉你的是纳斯达克上市的80%的上市公司与高科技没有任何关系,比如说Starbucks跟高科技有关系吗?
Starbucks后来成为纳斯达克非常重要的蓝筹股。
我的问题是这样的,Starbucks这个公司IPO为什么拒绝了大摩等华尔街大牌投行,而选择了没有太大知名度的马里兰州一家小投行?很多大牌投行都想做他的IPO承销,但是他最后选择这些高盛、摩根、美林、雷曼。我在西雅图看他的公司传记的时候这段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华尔街各大投行的投行家一个个西装革履,一表人才,都是问你的报表怎么样,EPS怎么样,资产负债怎么样,未来增长怎么样,都是问的财务把表的事。但是Starbucks 公司的老板是对咖啡文化和生活方式有一种迷恋偏好的人。谁想做他的投行鹦鹉,他都想跟人家分享对于咖啡的生活方式,生命感受。他想分享磨咖啡,冲咖啡整个细节流程,但是华尔街的大投行家对这些都没兴趣。这样这个投行家来了,这两个人像谈恋爱一样谈起了咖啡文化。这个投行家非常的欣赏,而且两个人沟通非常好,类似于欣赏一幅艺术名画一样的。最后他选择了他。
你们看Starbucks的老板是怎么烤咖啡的。Starbucks把烤咖啡的过程理解成是一种艺术。每炉子的咖啡都要在炉火很旺的炉子里面烤12—15分钟。受到高度训练和充满着经验的技工,监督整个过程,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来判断这个咖啡豆什么时候被完美的烤制出来。在烤的时候过程中如果烤好了会发出响声,所以要用耳朵听声音,这个声音像美好的音乐一样。Starbucks的标准这么精确,以至于烤工要用这么精密的仪器对它做出测试。只要发现达不到这个指标值,整炉咖啡都全部倒掉。
日复一日的日常工作,有关的管理人要么在寻整个咖啡豆的过程利民巡查,要么是在整个烤咖啡豆的过程里面观察。他用的词是闻,品尝,而且把他的整个观察要记录在他每天的日志里面。
这两段可以看到,一个老板对他所从事的事业是以这种态度欣赏他的。你一个投行家来了不能和他一样感同身受的享受这个过程的话,怎么能跟他达成共识?一些大的投行去了以后对这些故事没兴趣。这个小投行家对于整个过程跟老板一样如此如醉。
我用中文把关键词提炼出来:技工、炉火、时控、闻味、听声、观、敛神、尝味、精密检测,一丝不苟。
因为这个过程,Starbucks拒绝了那些大投行,选择了这家小投行。后来有一本书也是写Starbucks公司传记的,这本书的名字《把平反变非凡的五项选择》,这五项选择其中一条Everything Matters。作为投行家,怎么样把未来成为纳斯达克蓝筹股的承销拿到自己手上的。
我写了这么一段话,将来如果我会写自传的话,我自传里面一定会有这么一段话,1998年早春,我坐在小街的Starbucks,喝着一杯咖啡,漫不经心的地翻看着一本关于星巴克的书,书中的精神和职业成长的思考思考,久久挥之不去。关于星巴克的故事会影响我一生。
我想问同学们两个问题,你该养成什么样的职业精神才能支撑将来足以成为高手,或者是在某个时段出现高手的身影。第二个问题,你靠什么跟业界的人才和平庸之辈做出区
分?大家都是吃这碗饭,你凭什么跟人家不同?
高手身影之:证券分析师
在座的女同学我建议证券行业的工作。我曾经是君安证券研究所所长,我觉得这个工作非常好。女孩子选择作IPO一定要慎重,因为那个东西太不好做了。
案例:05年上半年,巴黎百富勤的二个分析师,写了一篇报告红遍香江,一举奠定江湖地位。现在他们在香港也很有地位。这篇报告是这样的,那时候腾讯在香港4块多钱,05年是一个什么样的行情?那是熊市。腾讯还4块多钱的时候,这两个写了关于腾讯公司的分析报告,对它做出估值10块钱以上。这在香港意味着什么?在大陆没什么,在香港我告诉你一个概念,如果你做股票投资赚到20%—30%的回报就会被业界称为天才。现在4块钱估到10块钱,可以赚到150%,那这还得了?
就在那时候出来了这个报告,这个报告一出来大家也不是太相信,后来果然一步一步走到了10块钱以上。所以这两个人一下红遍香江。这篇文章的名字叫做《Tencent,Tendollar》。我问过很多人这个报告说什么,特点都不记得,只记得这个名字。谁都不知道他分析的逻辑是不是成立,事实是不是成立,但是名字非常闪亮的打入到每个人的内心。这个报告一出来,每次腾讯一公布季报出来的时候股票都往下跌,一跌就有人接,接了就又弹上去了。这两个人就靠这篇报告奠定了江湖地位。
本人当时在深圳也是靠一篇报告奠定江湖地位。你们问在中国证券界做得比较老的人,你问他们王明夫,他们都会知道是哪篇报告奠定了江湖地位。
私家车年检我们再来说说最近的事,05年的事一个市场周期都已经完全的转换了,所以比较老。我来说说眼前的事。
去年10月份和君咨询10月一报告一经推出,登上主流媒体的头版头条,至今依然被热议。
这篇报告推出来以后各大主流媒体都在抢,最后我给了《中国企业家》。《中国企业家》放在网络版的头版头条维持了5天,这是很少有的,后来变成了那期正版里面的封面文章《漂亮20——20家值得收购的A股公司》。出的日期是2008年10月份,具体出版日期是2008年10月22日,这个时间非常重要。
20家公司是这20家,20家公司截止到3月19日平均收益率是68%。同期A股大盘收益率是19%。如果你愿意把这个时间推到春节后,比如说3月初,2月底的时候,这20家公司的涨幅是平均超过100%。我用的是最新的数据。
这个报告在媒体上都很容易到,大家都在传这个东西,很多基金,很多江湖炒家跟我们联系。我想问的是,大家想想1600多家公司,你用什么眼光识别这20家公司?这是一个问题。和君的工作小组10月初起动进行股票研究,用了整整20天时间。大家想想,1600多家公司,选择这20家公司不容易选的。我们的报告一推出来,媒体一看这个东西很棒。那时候大家认为这个东西很棒,包括和君内部,根本不知道后来会这么涨,只觉得分析思路的眼光很有意思。
大家想想1600多家上市公司,就像一个股票海洋一样的,凭什么在中间选出20家?选这20家以什么样的眼光?背后的分析思路是怎么样的?以伊利为例。三鹿事件之前的伊利牛奶在14—15块钱的区间。这个行情里面它的股价从最高的时候30块跌到9月中旬的14—15块钱,跌幅53%。同期的A股跌了60%—70%,伊利的股价是比较抗跌的,比大盘表现好。
为什么会这样抗跌?伊利这家公司的质地非常好,每股净资产5.58元,未分配利润0.92元,资本公积金3.15元,三鹿危机爆发之前,伊利股份的销售毛利率高达29%,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高达1.59元,市场占有率稳居中国前2。很显然这个公司的质地很好,所以就是
抗跌。公司质地优良,经营良好,所以股价抗跌。股价抗跌意味着这个股票在熊市里面不适合买。什么意思?大熊市里面好公司,医药板块08年是非常抗跌的,茅台酒这样的公司,他抗周期,质地很好抗跌。这些公司抗跌要做出一个反应,这个股票不值得你买。因为它抗跌,所以下波行情来它是最抗涨的。有的跌得很厉害的,一买就涨几倍。茅台这种股票很抗跌,伊利的股票很抗跌,做基金投资的就可以买里面。法律规定一定要买,买什么?肯定是买抗跌的。但是炒股票的人就不能买了,因为它没有空间,它抗跌就意味着抗涨。
我知道伊利这家公司非常好,看有没有机会介入。一看它这么抗跌,只能看看,不能碰它,没有介入机会。但是万万没有想到,三鹿事件的爆发给了一次介入的机会。三鹿事件爆发,伊利股份下跌了60
%,从14—15块钱的平台跳到6、7块钱。出现这种情况正常的大家想想看,原来三鹿事件爆发之前是在这个平台上,爆发之后是在这个平台上。这种情况之下,行业危机一爆发,股票暴跌,你会怎么想?你会怎么做?
这里面的散户、基金经理、江湖炒家、PE投资者、产业投资者的思路是不一样的,更多的人吓得要死。我这样总盯着的人知道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来了。照道理说上海综指跌到1000点,伊利的股票不可能跌到6块钱。现在上海综指还维持在2000点,它已经到6块了,大家做什么反应?很简单,你只要提一个问题,你就知道6块钱可以买。什么问题?中国本土的牛奶业会不会因为三鹿事件导致行业性死亡?你们说会不会?肯定不会的,中国不喝牛奶了?要喝牛奶都喝外资的品牌吗?怎么可能呢?这个问题也让大家知道,中国乳品业不会因为三鹿事件引起行业性的死亡,这个事件不会发生,谁来接?一定要由行业龙头,他有能力从奶农到最后产品,整个价值链重造的企业。很显然这种公司会是谁?除了伊利,蒙牛、光明、三元,还有谁?三鹿事件导致各地方几百家中小地方品牌,全部因为三鹿事件清理门户了。这个公司将来会价值连城。只要提这个问题答案就出来了,6块钱的伊利可以买。跌到6块开始,20家里面伊利一定要选进去,因为它有机会。
投资价值要点识别:
1、产业因素:
1)牛奶业值得进入:规模900亿元,年增长率15%,受经济周期影响小,只要城市化和人们增收趋势继续,乳业市场的增长就将继续。世界食品和投资巨头,无不视为大商计。
2)三鹿引发的乳业危机为伊利提供了再次崛起的新契机。中国乳业不可能就此死亡,我们需要敏锐地发出体温,在这长危机过后,谁最有机会成为未来中国入夜行业领袖?中国乳业不可能就此由外资品牌一统天下;本土乳业那些中小厂商将会出局,让出市场份额,还要依靠伊利这样的龙头企业。
2、股价因素:
在大盘长熊和乳业危机的双重打压下,伊利的股价跌幅将基80%,PE、PBHPS值等各项指标都已经进入价值投资区域。公司每股净资产高达5.6元,当前股价的PB值仅剩1.3左右。为什么不看PE和PS指标?三鹿危机一出现,所有乳品公司,包括伊利和蒙牛,它的销售额瞬间就没那段时间大家不喝牛奶。所以看PS指标是无穷大,这个公司能投吗?PE 也一样。他的经营现金流突然断了,营利肯定是差的,他的PE高得不得了,所以看PE和PS指标是没什么意义的,看PB才有意义。
资本高级进和每股未分配利润这么高意味着什么?公司具备二次10送10的能力。每股公积金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指标,但是在中国股票市场这是一个核心指标,因为股票值得不值得买这是一个关键指标,有时候比他的利润还重要,比每股现金流还重要。
纸嫁衣4
当时我们看了,在股价因素上,如果在那个时候,如果二级市场操作手法得当,按当时的价位计算,想成为伊利第一大股东所需要的资金仅为5—7亿元,甚至更低。
3、控股情况和公司质地因素:
1)股本第一大股东只占10.5%,其他为流通股。目前的成本控制在5—7亿元。目前总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