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古镇文化开发及古镇居民生存方_省略_家角古镇开发中从业人的访...
171
江南古镇文化开发及古镇居民生存方式选择
——基于朱家角古镇开发中从业人的访谈分析
陈洁琼
(上海大学 社会学院,上海 200444)
摘  要:朱家角古镇的开发,在发展经济外是古镇文化的解体和居民原有生活节奏的打破。通过访谈发现,一部分居民看到古镇的商机,从事买卖等活动来补贴家用;一部分居民离开古镇重新选择居住地。古镇开发中原有人口的搬离以及外来经商者的进入之间交换频繁,当地居民生存方式的选择呈现多样性,适应着商业化的古镇生活。古镇居民生存方式的选择反映了古镇开发对于古镇文化和当地居民的利益保障,为以后古镇的发展提供借鉴。
如何养好富贵竹关键词:古镇居民;生存方式;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12-0171-02
收稿日期:2015-11-03
作者简介:陈洁琼,女,上海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文化资本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背景
朱家角原名朱家村,位于上海青浦区西部,是上海保存最完好的江南水乡古镇,2009年,国家提出要推动旅游小城镇的发展,朱家角顺应潮流发展起来。朱家角以独特的人文环境、悠久的文化底蕴,以及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带来巨大压力希望能够回归到安静祥和生活的心态,其吸引了大量游客,有“上海威尼斯”之称。
古镇的开发与发展,在发展经济外便是外来文化对古镇原有文化的渗透和古镇居民原有生活节奏的打破。在中国古镇的开发中,古镇原有人口的搬离以及外来经商人口的进入之间的交换频繁,当地居民生存方式的选择也呈现多样性,古镇文化也逐步从单一的区域文化变为多种文化的融合,逐渐适应着日益发展和商业化的古镇生活。
车险险种二、文献回顾
1.中国古镇和古镇文化。古镇是一种介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人类集聚地,并在一定的地域形成完善的、以水为中心的网络体系。古镇是特定地域历史建设活动的“化石”,记载着地区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全过程。古镇文化是城镇在形成发展中所持有的自然风貌、文化格调、人文资源、工艺建筑、历
史底蕴、景观形象等的沉淀、积累。因此,古镇旅游其本质上不仅是“古建筑旅游”,它是古镇民俗文化体验旅游。但如今的古镇在开发过程中出现了商业化气息重、产品雷同、保护意识不强等问题,并且过分注重经济利益,忽视古镇的旅游承载力与环境保护,其结果是造成旅游资源的浪费和古镇文化的破坏,古镇人文环境的元真性面临丧失的危险,招致当地居民的不满,无法实现地方的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2.古镇居民参与度。古镇的开发和建设,要让古镇居民通过参与旅游开发的实际活动,并承担一部分旅游发展责任和分享旅游带来的效益,才可能减少由于旅游开发所引起的不满,从而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根据多克希激怒指数模型,接待地居民对旅游者的态度分为四个阶段:愉快——冷漠——厌烦——对抗。如果居民一方面不能从旅游中获利,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做出让步以适应旅游业的发展的时候,居民必然会产生厌烦乃至对抗情绪。作为一个古镇,当地居民是旅游吸引物的一部分,他们的态度将会影响游客对旅游质量的评价。发展古镇旅游,游客不仅是参观古镇的文物古迹,更希望体验到古镇的民风民俗和历史文化蕴涵,再者古镇内的许多旅游吸引物属于居民所有,当地居民的不积极配合会严重地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效果。
三、研究设计
1.研究方法。本文采用的是无结构性访谈和文献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2.研究对象。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为捕鱼卖鱼为生的夫
妇、在自家老宅开餐厅的餐厅服务员以及在朱家角街头卖唱十余年的两位资深老艺人,他们长期活跃在朱家角,见证和参与了朱家角古镇的变迁,对古镇的情况都很了解。 3.研究分析 (1)朱家角的改变。朱家角虽在开发之初就尽力保持着古朴面貌,但朱家角的开发对镇上居民的生活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原有的街市只是存在于镇内的部分街道和区域,但旅游业的发展使得街道“无处不在”,人们服务的对象只有一个——游客,也就造成了街市上商品的大同小异,缺乏特。而对于当地居民来说,古镇的改变在于“家”的概念的消失。原来古镇是他们生活的地方,但是现在很多居民只是纯粹为
了获取经济利益而在古镇做生意,
他们搬离了原有的居住区,朱家角的住宅变成了做生意的地方。古镇这种功能的转变也使得小镇的生活氛围渐渐减淡,
商业气息日益增重。在古镇,你走一圈便会发现,到处都可以看到在门口包粽子的婆婆和
推着小车的生意人,而朱家角传统民居、方言景观、宗教信仰、文化习俗和特活动逐渐消失,古镇的传统文化魅力减弱,与大多数古镇的发展日益趋同等逐渐消失,朱家角古镇人文环境的元真性面临丧失的危险。
(2)古镇居民生活方式的选择
①本地居民。古镇是当地居民的生活场所,留在古镇的本地居民要想生活条件能够改善,就必须选择一种新的生存方式。在朱家角最著名的古街“北大街”,古朴幽静的生活场景已经消失,现在可谓是“长街千里,店铺千家”,挤满了粽店酒肆和茶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到处都是五花八门的小商品——阿婆粽、草帽、香包、炸肉等,各种纪念品、小吃比比皆是。而本研究主要访谈了两类老朱家角人生存方式的选择——捕鱼人和餐饮人。捕鱼人是地地道道的朱家角人,在朱家角进门的石桥下卖鱼。在他们的渔船上,放着不同类型的小鱼,十元或五元一盆。下面一层装着早上捕来的大鱼,如果有游客需要就捞上来并进行宰杀后卖给他们。他们说,“我们大概每天晚上两点左右就去淀山湖捕鱼,早上来这边卖,上海的游客买的比较多,他们大多带回家自己做。生意好的话有时候一天可以卖500~600元,也基本上够全家的开支。”对于这对老朱家角人夫妻,面对朱家角的开发,他们选择捕鱼卖鱼,将受众从原本的角里人扩大到了游客,以平价的买卖获取经济收入,维持日常生活。
而另一位被访者选择了在自家的老宅上开餐馆赚钱。这是朱家角的普遍现象,他们是家庭经营模式,收入均摊,维持生活。他们在朱家角开发后开始经营餐馆,周六周日和节假日是他们经营的高峰期。当被问及为什么会选择在朱家角开饭馆时,女服务员说:“我们原本住在这里,这是我们的老宅,古镇开发后我们搬到古镇外边去了,老宅用来开饭馆。我们都是自己家开的,帮忙的也都是亲戚。我们早上九点开门,然后一直忙到晚上九点左右没什么客人的时候就关门回家。周末和节假日人就比较多,
都坐满了,吃完了就要走,因为后面还有人等着要吃饭呢,那时候就比较忙一点,但是挣得也多。”他们在老宅的基础上经营,不用付房租等费用,服务员也都是亲戚,他们只雇佣了一位本地厨师,做的也是本地比较特的菜。他们选择了饮食业这一生存方式。
朱家角的发展,带走了传统的幽静,带来了商业的喧闹。留下来的朱家角人留守在故土,选择一种方式继续生活着。他们对于古镇有更强的“场所依赖”,深厚的人际关系情结使得他们已习惯古镇原有的生活,并且在古镇从事一些专业水平要求较低的买卖。比如说包粽子麻利快速的老奶奶,会做本地菜的厨师,有老宅可以利用的菜馆老板以及捕鱼夫妇,他们抓住了游客来到古镇体味新鲜、寻求返璞归真的心理,在繁华的朱家角古镇生活着。
②外来居民。在朱家角这个繁华的古镇上还有另外一种居民——外来谋生者。在这类人中,年轻人一般选择开旅社、工艺品店、明信片店、茶馆、服装店等,他们有的将店铺装饰的古古香来迎合古镇氛围,有的走情调路线,有的选择民族风。本文访问的是一对随街卖唱的老搭档。
卖唱随着古镇的兴起以及人们对民间文化越来越感兴趣而重新兴起。这对随街唱歌给游客听的老搭档是周庄人,男1952年生,女1950年生,女方负责唱歌,男方负责二胡演奏,歌单上的内容多是传统曲目。他们没有明确的要价,只告诉游客看着给。当被问及为什么选择来朱家角唱歌挣钱时,他们说“我们之前是种田的,周庄开发为古镇之后,我们的土地就被征收了,没了土地,政府告诉我们要赚钱自
己出来工作。我们周庄是古镇,唱歌大家都要听。朱家角这边外地人和老外也比较多,所以我们两个就来朱家角唱歌。”
对于民间艺人来说,听众是“上帝”,失去听众便无法生存。像老搭档这样的体,除了一些“南泥湾”、“甜蜜蜜”等常备歌曲外,还因地制宜,在不同的地方唱带有当地特的歌曲。“像我们干这一行,在周庄的话我们唱水乡歌和锡剧,在西塘的话我们唱越剧,来上海就学唱沪剧,上海人都是要听沪剧的,是为了来上海才学的,专门学了几首,像买红菱啊之类的。”而对于他们的收入,两位老歌者也是充满着自豪:“好一点的一天有两三百,周六周日人比较多,有的人都会给我们一百块。上个礼拜一个青岛老板,我们唱30分钟,给了我们七百块钱。”
鲁迅作品简介
民间艺人作为生活在民间社会的特定人,长期以来形成了他们特有的生存方式、价值观念。对于古镇的外来居民,他们往往也都是因为土地被征收或者是生活所迫而选择来到古镇谋生,他们有的住在古镇廉价房子里,有的每天来回于朱家角和家乡,他们从事这样的职业一般都有十年左右的时间,和小镇里的人都很熟,有时候有需要的时候餐厅老板还会打电话给他们叫他们来唱歌,形成一种利益的共赢。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朱家角古镇上三种不同生存方式选择的居民进行访谈分析,研究古镇发展中当地居民生存
方式的选择。随着古镇旅游越来越成为人们假日休闲的重要方式,古镇游将持续下去,当地居民生存方式的选择依旧会呈现出多样性特点。居民生存方式的选择,是古镇发展的助推器,在游客需求多样化的动机需求下,居民生活方式的选择逐渐多元化。
随着旅游业在古镇的发展,旅游对古镇的经济效益日益凸显出来,而让古镇居民真切感受到旅游带来经济效益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才能让他们对古镇的发展充满信心,才能热诚的投入到古镇的建设中去。针对这种情况,旅游管理者应尽可能地提高当地居民的就业或创业计划,让他们参与到旅游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分配中来,提高他们生存方式选择的可行性;关注古镇居民利益,重视让古镇居民参与到旅游决策中,尊重当地居民意见,满足他们生存需求,让他们在为古镇发展失去土地做出贡献的同时得到实际利益,改善生活条件;保护古镇文化,维持古镇特和文化氛围,促进古镇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建明,詹雪红.中国古镇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利用[J].小城镇建
设,2005(6).
[2]王莹.古镇主题化旅游开发初步研究——以上海朱家角古镇为
1万一个月扣多少个税
管道保温材料
例[D].成都理工大学,2010.qq游戏人生怎么关闭
[3]赵磊,方成.社区居民参与古镇旅游经营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
析——以朱家角和西塘古镇为例[J].财贸经济,2011(8).
[4]李鑫,张晓萍.试论旅游地空间商品化与古镇居民生活空间置换
的关系及影响[J].旅游研究,2012(4).
[5]张述林,胡科翔.古镇文化与旅游的融合途径研究[J].重庆师范大
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责任编辑:艾涓]
172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