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中秋节就要到了,很多同学都需要做⼿抄报,但是⼜不知道应该写什么内容,其实关于中秋节的古诗是很不错的选择,既能提升⽂化素养,还能够让⼈们更加深⼊地了解中秋⽂化。以下是为您整理的《中秋节⼿抄报⽂字内容素材》,希望⼤家能够喜欢。
1.中秋节⼿抄报⽂字内容素材
中秋节简介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于宋朝,⾄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之⼀。受中华⽂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华侨的传统节⽇。⾃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2006年5⽉20⽇,国务院列⼊⾸批⾮物质⽂化遗产名录。
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秋”。⼋⽉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是秋季中间的⼀个⽉,⼗五⽇⼜是这个⽉中间的⼀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中秋节民俗
中秋节,⼜称拜⽉节。中秋节⾃古便有祭⽉、赏⽉、吃⽉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之圆兆⼈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珍贵的⽂化遗产。
2.中秋节⼿抄报⽂字内容素材
中秋节神话传说
嫦娥奔⽉
“嫦娥奔⽉”神话源⾃古⼈对星⾠的崇拜,嫦娥奔⽉故事最早出现在《归藏》。后来民间把故事进⼀步发挥,衍化成多个故事版本。嫦娥登上了⽉宫,据西汉《淮南⼦》中说,是因为她偷吃了她丈夫羿从西五母那⾥要来的不死药,就飞进⽉宫,变成了捣药的蟾蜍。
吴刚折桂
吴刚登上⽉宫折桂,据唐代⼩说《⾣阳杂俎》中说,是因为西何⼈吴刚修仙犯了错误,才罚他去伐⽉中的桂树。这桂树随砍随长,永远也砍不断。李⽩在《赠崔司户⽂昆季》⼀诗中写道:“欲斫⽉中桂,持为寒者薪。”
⽟兔捣药
兔⼦登上⽉宫捣药,最早见于屈原的《天问》“厥利维何,⽽顾、菟在腹?”。意思是说,顾、菟在⽉亮的肚⼦⾥,对⽉亮有什么好处呢?那兔⼦⼜是如何登上⽉宫的呢?顾就是蟾蜍,菟就是⽩兔。晋代傅⽞的《拟天问》也说:“⽉中何有,⽩兔捣药。”据闻⼀多先⽣考证,这“⽩兔捣药”是由“蟾蜍捣药”变来的。
嫦娥⾝边有只⽟兔。据说嫦娥⾝体变轻,开始升空时,惶恐中抱起了⼀直喂养的⽩兔。⽩兔便随她⼀起上了⽉亮。⽟兔在⽉宫有⼀只捣药杵,夜晚在药⾅中捣制长⽣不⽼的灵药。这个神话传到⽇本后,变成了⽟兔在捣年糕。
⽞宗故事
相传唐⽞宗与申天师及道⼠鸿都中秋望⽉,突然⽞宗兴起游⽉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起步上青云,漫游⽉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法进⼊,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唐⽞宗素来熟通⾳律,于是默记⼼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间能得⼏回闻!”⽇后⽞宗回忆⽉宫仙娥的⾳乐歌声,⾃⼰谱曲编舞,创作了历有名的《霓裳⽻⾐曲》。
3.中秋节⼿抄报⽂字内容素材
中秋节诗词
《⼦夜吴歌·秋歌》(唐·李⽩)
长安⼀⽚⽉,万户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关情。
何⽇平胡虏,良⼈罢远征。
《望⽉怀远》(唐·张九龄)
海上⽣明⽉,天涯共此时。
情⼈怨遥夜,竟⼣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觉露滋。
不堪盈⼿赠,还寝梦佳期。
《绮怀》(清·黄景仁)
⼏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望遥。
似此星⾠⾮昨夜,为谁风露⽴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伤剥后蕉。
中秋节佳句
1、明⽉出天⼭,苍茫云海间。(李⽩.《关⼭⽉》)
品牌文胸图片 2、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齐已.《中秋⽉》)
3、此⽣此夜不长好,明⽉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
4、美⼈清江畔,是夜越吟苦。(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忆⼭阴崔少府》)
5、今夜⽉明⼈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五夜望⽉寄杜郎中》)
6、花间⼀壶酒,独酌⽆相亲。(李⽩.《⽉下独酌》)
7、举头望明⽉,低头思故乡。(李⽩.《静夜思》)
8、更深⽉⾊半⼈家,北⽃阑⼲南⽃斜。(刘⽅平.《⽉夜》)
9、露从今夜⽩,⽉是故乡明。(杜甫.《⽉夜忆舍弟》)
10、海上⽣明⽉,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怀远》)
11、满⽉飞明镜,归⼼折⼤⼑。(杜甫.《⼋⽉⼗五夜⽉》)
12、⼤漠沙如雪,燕⼭⽉似钩。(李贺.《马诗·⼤漠沙如雪》)
酸奶怎么做 13、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李商隐.《嫦娥》)
14、青⼥素娥俱耐冷,⽉中霜⾥⽃婵娟。(李商隐.《霜⽉》)
15、秋空明⽉悬,光彩露沾湿。(孟浩然.《秋宵⽉下有怀》)
16、何⼈为校清凉⼒,欲减初圆及午时。(陆龟蒙.《中秋待⽉》)
17、⼭中夜来⽉,到晓不曾看。(元好问.《倪庄中秋》)
18、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应惆怅。(李商隐.《⼋⽉⼗五夜桃源玩⽉》)
19、⼗轮霜影转庭梧,此⼣羁⼈独向隅。(晏殊.《中秋⽉》)
20、昨风⼀吹⽆⼈会,今夜清光似往年。(⽩居易.《⼋⽉⼗五⽇夜湓亭望⽉》)
4.中秋节⼿抄报⽂字内容素材
(⼀):赏⽉
中秋节赏⽉中秋赏⽉是中秋节的传统项⽬之⼀,《礼记》早有记载“秋暮⼣⽉”,意为拜祭⽉神,逢此时则要举⾏迎寒和祭⽉,设⾹案。⾄唐宋时期,赏⽉之风更加盛⾏,关于中秋的诗词也层出不穷,包括⾟弃疾的《⽊兰花慢中秋》,苏轼的《⽔调歌头》。《东京梦华录》更有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
(⼆):赏⽉吃⽉饼
赏⽉和吃⽉饼已经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了,俗话说:“⼋⽉⼗五⽉正圆,中秋⽉饼⾹⼜甜”。⽉饼⼀词,源于南宋吴⾃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种电信⾷品。到后来⼈们逐渐把赏⽉与⽉饼结合在⼀起,寓意家⼈团圆,寄托思念。同时,⽉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在福建厦门地区还有博饼的习俗,⽽且博饼被列为国家⾮物质⽂化遗产项⽬,在厦门海沧⼤桥旅游区(AAAA)建设了厦门博饼民俗园。
(三):赏⽉赏桂花
⼈们经常在中秋时吃⽉饼赏桂花,⾷⽤桂花制作的各种⾷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四):赏⽉烧塔
中秋夜烧塔中国南⽅的福建、江西、⼴东、⼴西等地农村很流⾏。塔⾝有碎砖和⽡⽚以及树枝⼲草等搭建⽽成。圆窑形,下宽上尖,内为空⼼,中秋晚上点烧,常常会有烧塔⽐赛,塔烧得越通红越好,烧得越旺越有彩⽓。
(五):赏⽉猜谜
中秋⽉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们都聚集在⼀起,猜灯笼⾝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多数年轻男⼥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了⼀种男⼥相恋的形式。
5.中秋节⼿抄报⽂字内容素材
【我国其他地区关于中秋节的习俗】
中国地缘⼴⼤,⼈⼝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特⾊,形成了各种各种关于中秋节的习俗。
在福建浦城,⼥⼦过中秋要穿⾏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夜以挂灯为向⽉宫求⼦的吉兆。上杭县⼈过中秋,⼉⼥多在拜⽉时请⽉姑。龙岩⼈吃⽉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三⼨的圆饼供长辈⾷⽤,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这个习俗是源于⽉饼中藏有反元杀敌讯息的传说。⾦门中秋拜⽉前要先拜天公。
⼴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的'习俗,主要是妇⼥和⼩孩,有“男不圆⽉,⼥不祭灶”的俗谚。晚上,皓⽉初升,妇⼥们便在院⼦⾥、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银烛⾼燃,⾹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作为祭礼。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到”。⼋⽉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这固然与农事有关,但民间还有⼀则流传⼴泛的传说:1279年,蒙古贵族灭了南宋,建⽴元朝,对汉⼈进⾏了残酷的统治。马发据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惨遭杀害。为了不忘胡⼈统治之苦,后⼈就取芋头与“胡头”谐⾳,且形似⼈头,以此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今犹存。
中秋夜烧塔在⼀些地⽅也很盛⾏。塔⾼1—3公尺不等,多⽤碎⽡⽚砌成,⼤的塔还要⽤砖块砌成,约占塔⾼的1/4,然后再⽤⽡⽚叠砌⽽成,顶端留⼀个塔⼝,供投放燃料⽤。中秋晚上便点⽕燃烧,燃
料有⽊、⽵、⾕壳等,⽕旺时泼松⾹粉,引焰助威,极为壮观。民间还有赛烧塔规例,谁把⽡塔烧得全座红透则胜,不及的或在燃烧过程倒塌的则负,胜的由主持⼈发给彩旗、奖⾦或奖品。据传烧塔也是元朝末年,汉族⼈民反抗统治者,于中秋起义时举⽕为号的由来。
最新伤感情歌 江南⼀带的民间,关于中秋节的习俗也是多种多样。南京⼈中秋爱吃⽉饼外,必吃⾦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飘⾹之时应市,肥⽽不腻,味美可⼝。酒后必⾷⼀⼩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桂浆”,取名⾃屈原《楚辞·少司命》“援北⽅闭兮酌桂浆”。桂浆,⼀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糖及酸梅腌制⽽成。江南妇⼥⼿巧,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佳肴。南京⼈合家赏⽉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出游街市称“⾛⽉”。
明初南京
有望⽉楼、玩⽉桥,清代狮⼦⼭下筑朝⽉楼,皆供⼈赏⽉,⽽以游玩⽉桥者为最。⼈们在明⽉⾼悬时,结伴同登望⽉楼、游玩⽉桥,以共睹⽟兔为乐。“玩⽉桥”在夫⼦庙秦淮河南,桥旁为马湘兰宅第,这夜,⼠⼦聚集桥头笙箫弹唱,追忆⽜渚玩⽉,对⽉赋诗,故称此桥为玩⽉桥。明亡后,渐渐衰落,后⼈有诗去:“风流南曲已烟销,剩得西风长板桥,却忆⽟⼈桥上坐,⽉明相对教吹箫”。长板桥,即原先的玩⽉桥。近年来,南京夫⼦庙已重新修葺,恢复明清年间的⼀些亭阁,疏浚河道,待到中秋佳节时,就可结伴同来领略此地的玩⽉佳趣了。
江苏省⽆锡县
中秋夜要烧⽃⾹。⾹⽃四周糊有纱绢,绘有⽉宫中的景⾊。也有⾹⽃以线⾹编成,上⾯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旌旗。上海⼈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
江西省吉安县
在中秋节的傍晚,每个村都⽤稻草烧⽡罐。待⽡罐烧红后,再放醋进去。这时就会有⾹味飘满全村。新城县过中秋时,⾃⼋⽉⼗⼀夜起就悬挂通草灯,直⾄⼋⽉⼗七⽇⽌。
安徽省婺源
中秋节,⼉童以砖⽡堆⼀中空宝塔。塔上挂以帐幔匾额等装饰品,⼜置⼀桌于塔前,陈设各种敬“塔神”的器具。夜间则内外都点上灯烛。绩溪中秋⼉童打中秋炮。中秋炮是以稻草扎成发辫状,浸湿后再拿起来向⽯上打击,使发出巨响并有游⽕龙的风俗。⽕龙是以称草扎成的龙,⾝上插有⾹柱。游⽕龙时有锣⿎队同⾏,游遍各村后再送⾄河中。
四川省⼈过中秋除了吃⽉饼外,还有打粑、杀鸭⼦、吃⿇饼、蜜饼等关于中秋节的习俗。有的地⽅也点桔灯,悬于门⼝,以⽰庆祝。也有⼉童在柚⼦上插满⾹,沿街舞动,叫做“舞流星⾹球”。嘉定县中秋节祭⼟地神、扮演杂剧、声乐、⽂物,称
为“看会”。
在北⽅,⼭东省庆云县农家在⼋⽉⼗五祭⼟⾕神,称为“青苗社”。诸城、临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外,也得上坟祭祖。冠县、莱阳、⼴饶及邮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节宴请佃户。即墨中秋节吃⼀种应节⾷品叫“麦箭”。⼭西省潞安则在中秋节宴请⼥婿。⼤同县则把⽉饼称为团圆饼,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
河北省万全县称中秋为“⼩元旦”,⽉光纸上绘有太阴星君及关帝夜阅春秋像。河间县⼈认为中秋⾬为苦⾬,若中秋节下⾬,当地⼈则认为青菜必定味道不佳。
陕西省西乡县中秋夜男⼦泛⾈登崖,⼥⼦安排佳宴。不论贫富,必⾷西⽠。中秋有吹⿎⼿沿门吹⿎,讨赏钱。洛川县中秋节家长率学⽣带礼物为先⽣拜节,午饭多于校内聚餐。
⼀些地⽅还形成了很多特殊的关于中秋节的习俗。除了赏⽉、祭⽉、吃⽉饼外,还有⾹港的舞⽕龙、安徽的堆宝塔、⼴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苏州⽯湖看串⽉、傣族的拜⽉、苗族的跳⽉、侗族的偷⽉亮菜、⾼⼭族的托球舞等。
6.中秋节⼿抄报⽂字内容素材
⼀
李⽩:静夜思
床前明⽉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低头思故乡。
⼆
刘⽅平:⽉夜
更深⽉⾊半⼈家,北⽃阑⼲南⽃斜。
今夜偏知春⽓暖,⾍声新透绿窗纱。
汽车购置税怎么算? 李商隐: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
三
(唐)李朴:中秋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声;一般过去时的句子
平分秋⾊⼀轮满,长伴云衢千⾥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
灵槎拟约同携⼿,更待银河彻底清。
四
张九龄:望⽉怀远
海上⽣明⽉,天涯共此时。
情⼈怨遥夜,竟⼣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觉露滋。
不堪盈⼿赠,还寝梦佳期。
五
李商隐:霜⽉
初闻征雁已⽆蝉,百尺楼⾼⽔接天。
青⼥素娥俱耐冷,⽉中霜⾥⽃婵娟。
清穿强国 慈禧 六
孟浩然:秋宵⽉下有怀
秋空明⽉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
七
陆龟蒙:中秋待⽉
转缺霜输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限,烛暗⾹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为校清凉⼒,欲减初圆及午时。
⼋
元好问:倪庄中秋
强饭⽇逾瘦,狭⾐秋已寒。
⼉童漫相忆,⾏路岂知难。
露⽓⼊茅屋,溪声喧⽯滩。
⼭中夜来⽉,到晓不曾看。
7.中秋节⼿抄报⽂字内容素材
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个⽉,称为“仲秋”,⽽⼋⽉⼗五⼜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五,所以称“⼋⽉节”、“⼋⽉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进⾏的,所以⼜俗称“⽉节”“⽉⼣”;中秋节⽉亮圆满,象征团圆,因⽽⼜叫“团圆节”。
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
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五谓中秋,民间以⽉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五祭⽉,其饼必圆,分⽠必⽛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必返夫家,⽈团圆节也”。
8.中秋节⼿抄报⽂字内容素材
农历⼋⽉⼗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传统节⽇。⼋⽉⼗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叫“仲秋节”。
中秋之夜,⽉⾊皎洁,古⼈把圆⽉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称⼋⽉⼗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
们常⽤“⽉圆、⽉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更是以⽉来寄托深情。唐代诗⼈李⽩的“举头望明⽉,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的“春风⼜绿江南岸,明⽉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