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众多的中国现代小说家中,老舍是一位优秀而独特的作家,其作品大多是平民题材,又大多是写北京市民的生活,以其独特的幽默感和浓厚的北京味而著称。北京的文化孕育了老舍的创作,而老舍笔下的市民世界又是最能体现北京文化的人文景观,甚至成为了一种象征。他对满汉人生观的考察和满汉文化的反思,寄托了自己对市井阶层贫民的深深同情和关注,用其独特的幽默讲述了一幕幕的悲剧人生,又带来了深深的思考。
关键词
平民;幽默;北京
引言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本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原姓舒舒觉罗氏,北京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一生写了约计西安疫情最新结果800万余字的作品,
他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炎凉、习俗时尚,运用的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老舍先生被人称为“人民艺术家”,在当代文坛上有着独特的地位。
海王祭好看吗一、老舍平民观的审美心态
所谓平民意识,就是以平民视角来关注普通民众的生存状况、社会地位,体现博大的平民情怀的一种价值观念或心理趋向,老舍出身寒门,从小就经历了城市下层民众那种缺吃少穿的窘迫生活,他的目光,他的情感从来没有离开这一阶层。他从自己的生存体验出发,从平民视觉出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都市中下层民众艰难苦痛的生活画卷,剖析了都市平民复杂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寄托了他与小说人物形象之间血肉相铸的平民情怀。
老舍是蜚声中外文坛的“幽默大师”,他一向以其独特的幽默和诙谐的风格著称,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老舍的幽默追求生活化,在庸常的人生矛盾中领略喜剧意味,他独特的审美心态,获得了“笑中有所思”的艺术魅力。广大的市民世界给了他极大的灵感和素材,这就形成了老舍的平民观。
老舍的平民观最突出的体现在他的批判国民劣根性,在他笔下的人物那幽默的言行中我们能咂摸出令人心酸的悲剧况味,例如,在第二幕中,唐铁嘴说:“大英帝国的烟,日本的白面儿,两大强国伺候着我一个人,我这点儿福气还小吗?”唐铁嘴的话无疑是令人发笑的,但在笑的背后我们又有一丝苦味,因为从他的话里我们读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而我们的国民却对此无知,无耻。这不令人悲哀吗?表面的轻松掩饰不了作者内心焦虑的沉重。
老舍不似鲁迅,鲁迅的幽默辛辣,而老舍的则是绵韧,老舍很欣赏萨克莱的这么一句话:“幽默的写家是要唤醒与指导你的爱心,怜悯,善意——钻石戒指如何清洗你的恨恶不实在,假装,作伪——你的同情于弱者、穷者,被压迫者,不快乐者。”【1】他自己也说过:“我失了讽刺,而得到了幽默。据说,幽默中是有同情的。”
老舍认为,“穷人的狡猾也是正义”【2】。老舍在刻画人物时,幽默的笔端总是流溢着极大的同情,无论是写其不幸,还是讽其弱点。
老舍同情百姓,同情他们的遭遇,但是他还希望百姓能够觉醒,自己掌握幸福,所以他的小说还有一部分是“改造国民性”的救治心态。他专注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统治给人们
带来的精神毒害和创伤,以此作为他描写人生和社会的主要内容。老舍最关注的是名族的心态和精神面貌包括他的落后于新生。他曾说过这样的心愿:“我们每个人需负起两个十字架,······为破坏、铲除旧的恶习、积弊,与像大烟瘾那样有毒的文化,我们须预备牺牲,再负起一架十字架。同时,因为创造新的社会与文化,我们也须准备牺牲,再负起一架十字架。”【2】
二、老舍作品中的平民形象
老舍的小说里所描写的大都是老北京城里的普通市民,人物语言,生活方式也脱不了北京市民文化的痕迹。老舍的文中,在新旧冲突中,老市民因为太落伍而显得“可笑”,新市民因为乱学时髦也同样显得“可笑”。老舍用众多小说构筑了一个广大的“市民世界”,几乎包罗了现代市民阶层生活的所有方面,在这其中,体现老舍独特市民王国的形象,主要有老派市民,新派市民和城市贫民三大系列,这些人或固执保守,或追求新潮,或恪守传统,他们大部分善良,驯服,中庸,他们没有多大的野心,只想保住自己,永永远远做个本分的小市民。
一、老派市民形象
这是一典型的“老中国儿女”,他们虽是城里人,但身上背负着沉重的封建宗法思想的包袱,他们是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都很“旧派”,很保守,老舍常常通过喜剧的夸张,揭示这些人物的精神病态,从而实践他对北京文化乃至传统文化中消极落后方面的批判。如《离婚》中的张大哥,在现实生活中忙忙碌碌,对别人掏心掏肺,为他人调解争端,消解婚烟危机,他待人热情,处事周到,是个意义上的好心人,可是在另一方面,他撮合的对象,从不问他们的感情归属,不需要情投意合,张大哥认为只要年纪,长相,八字合适就可以过一辈子了,自由恋爱?那是绝对不行。
《四世同堂》中的祁老人,善良,正直却又愚昧,在他身上看到了中国传统市民的“精髓”,即使国家有难,他关心的也只是自己的一家,“别管天下怎么乱,咱北平人不能忘了自己的礼节!”都要当亡国奴了,还想着自己的生日,他处处讲究排场、体面,奉行“和气生财”的原则,善良到逆来顺受的地步,最后感叹“我白活了七十多年啊!”在这里,提出了摒弃文化劣质,自知,自新自强,实现民族的复兴。
二、新派市民形象
新派市民,这种人身上有传统的世俗习惯,也有很多西方的坏毛病,偏偏自己又自以为能
干,把东西方的糟粕于一身,用浮光掠影的片言只语装点自己,行动举止却又丧失了老一辈的淳朴,,这种人一味追求“新”,一味追逐“洋气”的生活,最终丧失了人格。通过这种人物的描写,批判了中西文化交汇下的市井庸民的俗气。如《离婚》里的张天真就是这种“德行”:高身量,细腰,长腿,穿西服,爱看跳舞,假装有理想,皱着眉头照镜子,整天吃着蜜柑,拿着冰鞋上东安市场,穿着运动衣睡觉,总之是一种新潮而又浅薄的角。
但同时,老舍并没有忘记理想人格是塑造,李景纯是《赵子曰》中的人物他有知识,有理想,有爱国热情,也有为国捐躯的精神,最后,他以死来反抗军阀的行为终于唤醒了赵子曰等浑浑噩噩的青年学生。
三、城市贫民形象
城市个体贫民在老舍的作品中占了极大的重量,他们辛酸的生活十足反应了中国文化由传统向现代,由乡村向城市转型过程中的一切痛苦和裂变,更进一步地显示了老舍对现代性的清醒认识与合理反思:贫富的悬殊,道德的败坏,城乡的巨差,当权者的飞扬跋扈,小人物的悲惨辛酸。
《月牙儿》中的两个女性,在老舍的抒情独白中,叙述了月牙儿的艰苦成长和沦落过程,无论是那个家庭的女孩儿,最后都逃脱不了命运的恶意,在那样的世道,什么样的女孩儿最后都沦落在一起,结局都是一样的。
《骆驼祥子》中的祥子,他勤劳,善良,有理想。“凡是卖力气的活都做过”,在一步步的挣扎向上中却躲不过命运,,最后开始追求享乐和金钱,小福子的死,断了他人生的最后一丝阳光,他彻底的沦落了,这是他的悲剧,这有何尝不是时代的悲剧呢?
三、老舍作品平民形象的意义
战争以后,中国的都市日益殖民地化。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也迅速发展起来。“西学”在中国日益流行,欧美思潮冲进中国。在这种社会背景中,一些有识之士,汲取了西方的科学民主的思想,完成了从传统意识向现代意识的跨越,成为新市民知识分子。但是也有一些洋场男女,利欲熏心,盲目崇洋媚外,只是拾得西方资本主义的牙慧,成为“洋奴”。还有一种人是完全散失了民族气节,甘心做反动势力、帝国主义的走狗的汉奸。这三种人物构成了老舍小说中的新派市民系列。第一种新派系列市民是有识之士。他们是“跟着古人所谓‘欧风美雨’冲进中国来”,而登场的“新的智识者”[3](P.99)。这类人物有《四世同堂》汤姆逊-烈龙
中的祁瑞宣,《骆驼祥子》中的曹先生,《离婚》中的老李等。
第二种新派系列市民就是我的心好冷sara“洋奴”。“洋奴”是指那些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都市洋场的纨绔子弟,“假洋鬼子”,即所的“摩登”男女。他们思想浅薄,利欲熏心,是一“自私自利而好摹仿的猴子”。洋奴思想是半殖民地的产物,在中国有着巨大的影响,并由此造就出了形形的洋奴形象。《离婚》中的张天真,《牺牲》中的毛博士,《柳屯的》里的夏廉,《善人》里的穆女士,《文博士》中的文博士,《四世同堂》中的瑞丰等都是这类人物人物的范型。
可以说,这种人物是一些仅仅拾得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万分之一的浅薄之徒,他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西方人”。但他们的享乐和拜金主义,却与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十分合拍,因而得到畸形发展。显然作者通过这些人物主要批判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弊端,针砭了偏重物质造成的人的异化。
第三种新派系列市民就是汉奸。为什么把这种人物形象归为新派人物呢?那是因为他们是时代的产物。在那黑暗的社会背景中,帝国主义对中国大加侵略,很多散失良知的中国人就蜕变成了祸国殃民的社会毒瘤——汉奸。
中国现代作家大都是理想主义者,“把心灵的东西借感性化,而显现出来”[5](P.54),努力在作品中打造出与内心相吻合的“理想人物”。老舍自然也不例外。他通过理想平民表达了自己的文化理想。这是理想平民系列。
这类人物有《二马》中的李子荣,《赵子曰》中的李景纯,《墨白李》中的白李,《四世同堂》中的瑞全等。他们都是学贯中西,糅合了中西文化的优秀品质,摈弃了中西文化各有的偏向,趋向中庸。
李子荣为探寻强国之路,到西方留学,既汲取了西方科学民主精神,又保留着中国崇尚义的传统美德。他是中国稳健派青年的代表者。他做事能够注重实际,对当时的形势把握的确切,知道中国人在伦敦——其实在所有外国都一样——的地位之低下。他是一个勤工俭学的留学生,爱做商业,有乐于助人的精神。他曾劝戒老马的儿子——马威抛弃那无聊的单相思,因为他知道英国人看不起中国人,他劝马威干他的事业,用心读书。他自己有坚定的意志,奋斗的精神,进取的雄心。他在美国拿到学位后,又到当时最发达的英法两国继续深造,主张通过办报纸,办博物馆,办新戏院,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来振兴国家。因为他特有“不真干还能和外国人竞争吗?”的想法,所以他办事认真,不循私情,注重实际,养老金计算公式和方法
对人坦诚,与老马形成鲜明对照在他的努力下,老马的古玩店曾一度兴盛,连英国人都对他钦佩不已。他是一个理想化的人物,是中国人的一个模范。
《赵子曰》中的李景纯,似乎没有什么缺点,他算的上是这部作品中的理想人物。他苦口婆心的引导着赵子曰去做好人;他忍受着欧阳天风的辱骂,不屑与他辩论;他尽心尽力的去保护王女士,而毫无所求;他“为民间除害”而牺牲了自己。不过到后来,莫大年,武端,赵子曰先后受到了李景纯的感化,知道怎样努力做人。这也是满足了中国人传统的“好人必有好报”的思想观念,同时也是一种理想化的表现。
显而易见,在这类人物身上集中了中西乃至人类文化的优点,既崇尚精神,又讲究实际,从这些人物身上,可以看到老舍的文化角度以及他对文化理想的构建。
市民形象在老舍小说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价值,本文涉及到的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还有许多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即使如此,我们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领悟到:老舍的作品之所以深受到中外广大读者的欢迎,与他作品中所塑造的市民形象有很大的关系。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