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民航精神的历史源流探赜
赵淑婷,段
益,
叶晓婷,冷伟(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四川
广汉
想去澳洲留学618300)
摘
要:当代民航精神是中国民航在长期发展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文化成果,
并日益成为推动民航业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追溯当代民航精神的历史源流,其并不是单一的、孤立的,而是多源、多流、多渠道的。它同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发展,特别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中所积淀的优秀文化间存在深刻、紧密的内在联系。文章从民族精神对当代民航精神
的“萌发”作用、革命精神对当代民航精神的“衍传”作用、建设精神对当代民航精神的“铸塑”作用、时代精神对当代民航精神的“提炼”作用四方面,励志大全
对当代民航精神的历史源流进行探讨。关键词:当代民航精神;历史源流;文化自信;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中图分类号:G648;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9)30-0014-03
基金项目: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十九大项目“当代民航精神的历史源流研究”(编号:SJD2018-12);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民航文化研究所JG2017-19项目成果;民航科技项目(教育类)“当代民航精神与文化课程体系建设”(编号:14002600100017J161)
作者简介:赵淑婷(1992-),女,河南周口人,助教,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育研究;段益(1982-),男,四川绵阳人,讲师,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及当代民航精神与文化教育研究;叶晓婷(1992-),女,吉林通化人,助教,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教育研究;冷伟(1967-),男,四川安岳人,教授,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及当代民航精神与文化教育研究。
党的十九大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须坚持
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2016年1月,中国民航圆满完成南沙永暑礁新建机场的校验试飞任务。民航局在表彰永暑礁试飞行动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活动中,结合中国民航在长期发展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文化成果,总结提炼出“忠诚担当的政治品格、严谨科学的专业精神、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敬业奉献的职业操守”的当代民航精神,大力弘扬践行当代民航精神成为激励民航人为建设民航强国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任何一种行业精神都是基于自身特定的性质、
狗狗名字大全任务、宗旨、时代要求和发展方向,在长期实践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当代民航精神作为民航文化的综合体现,
是全体民航人创造的特殊文化,映照着69年来民航发展的厚重历史。基于此,本文试图以中国宏大的文化历史发展过程为背景,
以民族精神、革命精神、建设精神、时代精神等社会文化同当代民航精神间的关联和互动以至融通与碰撞为基本线索,沿着当代民航精神自身发生、发展的历史脉络,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把握中,理
解和探究在特定时代背景下当代民航精神的历史源流,
描摹刻画出中国不同时代的优秀文化精神对于形成当代民航精神的特殊价值,从而全面展现当代民航精神发展的历史源流和历史过程。
一、民族精神对当代民航精神的
“萌发”作用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
长期的社会实践凝聚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一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
今年五一高速免费几天发展壮大的力量源泉,同时也为当代民航精神注入延绵不断的源头活水。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捍卫中华民族的民族尊严,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以青春热血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中华民族光荣史。中国民航初创期,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1949年11月9日,中国航空公司总经理刘敬宜和中央航空公司总经理陈卓林率领2000多名员工在中国香港地区宣布起义,
两公司(其中国航10架、央航2架)共回归12架飞机,加上后来修复的国民党遗留在大陆的17架飞机,构成了新中国民航事业初创时期飞行的主体。同志给刘敬宜、陈卓林的信中称“‘两航起义’是一个有重大意义的爱国举动,特向你们表示祝贺、欢迎和慰问”。周恩来同志勉励两航员工“坚持爱国立场,努力进步,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航空事业而奋斗”。“两航起义”人员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了海内外中华儿女对祖国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当时留在中国香港地区的大批国民党政府银行、
给校长的一封信招生局等主要单位纷纷起义,回归祖国,为新中国建设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中华民族素以勤劳著称,勤劳是一个国家、民族富强昌盛的成功之匙,中华民族秉承勤劳勇敢的精神,书写着绚烂的篇章。1949年以前,中国用于航空运输的主要航线机场仅36个(含中国香港、),规模小,设备简陋,加上多年的战乱破坏,急需改造和建设。“一五”时期,民航重点建设天津张贵庄机场、太原亲贤机场、武汉南湖机场和北京首都机场。其中北京首都机场的规模和现代化程度,
在20世纪50年代的亚太地区堪称首位,不仅积累了我国建设大型机场的经验,培养了一支技术队伍,也标志着中国民航从此有了一个较为完备的基地,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种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贯穿整个民族发展史。1956年初,为便利内地与西藏地区的交通联系,中共中央决定通航拉萨。在海拔4230米的
地区修建机场,其跑道长度和净空要求等指标,当时世界各国理论根据阙如,实践经验为零。设计人员先后请教前苏联专家和中国科学院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并在条件较为接近的青海玉树机场进行了多次试飞,边研究、边试验、边核对,取得了大量数据。西藏地区物资匮乏,只能选用当地碎石铺设路面,缺乏运输工具,藏民就利用简陋的背篓将石子和建筑用料背到现场。在军民共同努力下,1956年4月26日,当雄建成第一条简易跑道,
怡然自得造句西藏有了第一座机场。5月26日,中国民航首任总飞行师潘国定机组突破
“空中禁区”,驾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