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_A_B
华侨大学2009-2010学年(上)期末考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  A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班级:                      姓名:                        学号: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是非判断题:将判断结果填在本页答题处,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表示。(本题满分10分,每小题1分)
1、林则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 )
2、《马关条约》规定五口通商。( )
3、辛亥革命结束了以地主、买办为代表的封建专制制度。( )
4、新文化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5、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官僚买办资本以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为首。( )
6、《资政新篇》是农民平均主义的反封建纲领。( )
7、近代中国共发生了两次战争。( )
8、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资产阶级分为大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两部分。( )
9、中国近代早期改良思想家主张仿效西方议会制度。( )
10、中国近代早期改良思想家主张“中体西用”。( )
判断题答题处
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判断
二、单项选择题: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在第3页答题处。(本题满分20分,每小题1分)
1、(  )在1843年1月编成《海国图志》。
  A、林则徐    B、徐继畲    C、魏源      D、冯桂芬
2、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中国逐步成为(  )国家。
A、殖民地    B、资本主义  C、社会主义  D、半殖民地半封建
3、1905年8月20日在日本东京成立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是(  )
A. 同盟会  B. 兴中会 C. 光复会   D. 华兴会
4、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后,统治中国的主要是(    )控制的政府。
A、晚清政府    B、北洋军阀      C、国民党      D、共产党
5、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是要建立一个(  )的国家。
A、工人阶级专政 B、资产阶级共和国 C、人民民主专政 D、社会主义
6、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      D、王明
7、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四大
8、遵义会议上,成立了由(    )组成的新的三人团,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
A、、周恩来、张闻天        B、周恩来、李德、博古
C、周恩来、、王稼祥        D、周恩来、、张国焘
9、下列不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动力的是     
A、工人、农民阶级          B、大资产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10、1936年9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明确提出党的总方针是“(  )”。
A、反蒋抗日  B、拉蒋抗日  C、逼蒋抗日  D、联蒋抗日
11、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的土地政策是(  
A没收地主阶级土地              B没收一切土地
C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        D减租减息
12、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所反对的主要错误倾向是(   
A宗派主义      B安全文明手抄报经验主义    C教条主义      D冒险主义
13、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的主体是( 
A、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联盟        B、劳动者之间的联盟
C、非劳动者的联盟                    D、劳动者与非劳动者的联盟
14、完整地提出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方案的重要著作是
A、《国民革命与农民问题》        B、《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政策》
15、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思想包括三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是( 
A、武装斗争  统一战线  党的建设    B、土地革命  众路线  根据地建设
C、武装斗争  土地革命  根据地建设  D、游击战争  红政权  党的领导
16、(  )是以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B、《论十大关系》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中共八大的召开
17、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高原则是(   )
A、工人阶级的领导        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工农联盟      D、爱国统一战线
18、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单一制                    B、共和制
C、人民代表大会制            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19、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 
A、加工订货的实行            B、单个企业公私合营的实现
C、统购包销的实行            D、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实现
20、在中共八大上指出,我们需要党内的监督,也需要来自人民众和( 
A、党外人士对我们的监督        B、台港澳同胞对我们的监督
C、海外侨胞对我们的监督        D、国际友人对我们的监督
选择题答题处
eva地垫
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项
题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选项
第三、第四、第五大题,请按顺序在空白试纸上作答。
三、简答题(本题满分30分,每小题5分)
1、为什么说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是什么?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
4、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5、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6、中国共产党人在1956年至1957年的早期探索中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理论建树?
四、论述题(本题满分40分,每小题20分)
1、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哪些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它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2、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华侨大学2009-2010学年(上)期末考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  B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班级:                      姓名:                        学号: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是非判断题:将判断结果填在本页答题处,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表示。(本题满分10分,每小题1分)
1、1851年洪秀全在广东花县领导了著名的金田起义。( )
2、“镇南关大捷”是甲午战争中打击日本侵略军的一次重大胜利。( )
3、清军将领邓世昌在马尾海战中英勇杀敌,最后不幸被敌击中,全舰官兵壮烈牺牲。( )
4、近代中国的主要社会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
5、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6、中共“一大”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 )
7、中国工人阶级政党最早的组织是在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建立的。( )
南京核酸检测8、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与富强。( )
9、1911年10月10日兴中会组织发动了武昌起义。( )
10、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中共二大的召开。( )
判断题答题处
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判断
二、单项选择题: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在第3页答题处。(本题满分20分,每小题1分)
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  )
  A、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B、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C、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D、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2、1840年至1919年,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斗争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是(  )
  A、经济技术落后本文来源:考试大网           B、社会制度腐朽
  C、帝国主义实力过于强大    D、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具有历史局限性
3、火烧圆明园发生于(  )
  A、第一次战争                B、第二次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来源:中国好声音钟伟强唱的什么歌amda                    D、中法战争 
4、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具有鲜明反封建意义的系统纲领是(  )
  A、《原道醒世训》            来源: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来源:考试大             D、《劝世良言》 
5、1898年,写《劝学篇》,宣扬“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的洋务派官僚是 (    )   
A 、李鸿章                     qq空间怎么添加音乐 B 、张之洞   
C 、左宗棠                     D 、刘坤一   
6、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念头,甘为“洋人的朝廷”的不平等条约是 (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7、民生主义的内容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来源:考试大               D、平均地权
8、1913年3月,袁世凯派人暗杀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著名人物是(  )
  A、孙中山              B、宋教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