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民党大路统治失败的原因
浅析国民党大陆统治失败的原因
    19458月,日本宣布投降,在经过长达八年的抗战之后,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最后的胜利。此时国民党领导的南京国民政府面对的是战乱刚刚结束后千疮百孔、百废待兴的局面,国家的全面恢复和建设是当时最为重要的任务。然而,当时的中国却处于政治分裂的边缘状态,国共两党的军事冲突一触即发。内战的爆发势必影响战后的重建,这是当时的人民所不希望看到的局面。可是在此时,国民党却冒天下之大不韪,发动了内战!但结果却是大大的出人意料,原以为可以短时期内消灭共产党的蒋介石却是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就兵败如山倒了!为什么,拥有如此实力而且又有美国甚至苏联支持的国民党反而失败了呢?
关键词 国民党 统治 失败 原因
前言
抗日战争结束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国民党为了维护其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冒天下之大不韪,悍然发动内战!但占尽了优势的国民党却怎么也没想到,会在短短的时间里败在了共产党的手下,这是为什么呢?
一、从政治方面来说
(一)政权政策方针的反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国际民主发展迅速,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建设一个富强民主国家的信心!政治民主化不仅是中国现代化的需要,更是当时中国社会非常强大的呼声。民盟在其报告中指出:“这种国际环境,这种世界潮流,同时亦就确定了中国的前途。”明白些说,今后的中国,必须要成立一个民主国家才行。因为非民主的国家,在当今的世界上,已没有存在的环境。所以,国民党政府应当承担起这个重任,也必须承担起这个重任!
可是恰恰相反,国民党在战后所采取的基本方针是重新确立它在全中国的统治地位,继续推行一党专政的政策。这也就使和平重建国家的道路变得非常艰难!此后中国国民党在其基本方针的指导下,也就并没有推动民主政治的建设!可以说,这是国民党政权政治上最大的失败。!
特种兵小说
1946于途因为英雄池深被乔晶晶称为1月,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这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令中外都非常瞩目的会议。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这次会议的成败将决定中国今后的命运。参加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包括5个方面共38人。政治协商会议主要讨论了最高的山峰5个问题:即政府改组、施政纲领、军事问题、国民大会还有宪法草案。而“军队的国家化”和“政治民主化”的问题则是这5个问题的焦点。在一番激烈的争论之后,政治协商会议落下帷幕。会议又一次确认了和平建国的方针,基本上否定了国民党的独裁政策及其奉行的内战政策。可以说此次会议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顺应了全国人民的要求,对于推进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也起到了助推的作用。但可惜的是国民党最终撕毁了这份决议。并且会议期间,国民党军警和特务就先后制造了沧白堂事件和非法搜查政协代表黄炎培住宅事件。会议刚刚结束,又连续发生了校场口事件和捣毁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事件,这种行径严重的破坏了决议的贯彻。1946年,国民党在重庆召开六届二中全会,会议的中心就是反对政治协商会议所达成的协议,基本内容则是反对政协关于军事问题的协议,反对宪草问题的协议,以及反对政协会议通过的政府组织案。在这次会议上国民党基本上推翻了政协关于改组国民党政府的协议。并且在这之后,蒋介石又在四届二次国民参政会上作政治报告,公开的否定了政治协商会议达成的决议。至此,全国内战的局势已经不可避免了!而蒋介石政府也彻底失去了民心!
(二)国名党政权组织的分裂
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林立是众所周知的。国民党是一个按照俄国布尔什维克模式建立起来的"革命党"。而作为一个"革命党",就必须具备维持自身的三个要素:具有广泛社会动员功能和组织内聚功能的意识形态信仰;高度一体化、集权化的组织系统;清教徒一般严格的组织纪律。可是,在国民党成为执政党之后,却没有继续保持"革命党"的本!原来维护其生命力的三要素到了20世纪40年代就基本不存在了。并且,国民党的意识形态信仰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而三民主义理论的阐释和论证本身做的就十分勉强和粗糙。所以这样就必然导致了三民主义社会动员功能的下降和组织功能的减弱。所以在这样的多重因素下,成为执政党后的国民党组织必然不是信仰的结合,而只能是利益的结合体!
既然国民党是利益的结合体,那么其权力的实际运作就离不开对利益的争夺与分配!国民党权力的运作实际是遵循的一种"以领袖独裁为平衡点的派系政治"什么笔记本散热器好>眉笔颜规则,派系政治有几个特点:其一,派系以个人的人事关系为基础,人事关系网以领袖为中心;其二,派系在时间上是同时并存的;其三,一个派系之中没有正式的上行或平行的信息传递系统,多半靠个人接触和个人意见的交换,或中间人的斡旋;其四,派系的形成虽然有一定的政治共识,但更重要的是靠个人的交换关系。国民党的派系划分很明确,在财路体系中由孔祥熙和宋子文两路人马组成,在党政系统中则是CC派、政学系和黄埔系三派力量。以后又成立
了一个三青团,与CC派成倚角之势。而蒋介石作为各个派系的中心领袖,只有通过平衡各个派系的势力来巩固自己的独裁统治。可是这种政治结构虽然非常有利于蒋介石的独裁统治,但是,却大大的削弱了国民党政权的组织纪律性,政府官员的廉洁作风也没有了内在的保障。在这种不稳定的政治局面之中,政府官员要想得到提升,并不能寄希望于自己的政绩怎么好,而必须也只能依靠领袖对其忠诚的认可。总的来讲,其整个行政体系完全是个人化、情绪化的非客观方式进行运作,各部门各派系之间的资源分配利益交换完全通过蒋介石的中介才能够实现,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也越来越激烈!
而这种派系斗争在战场上则表现的更加明显。相信大家对关于国民党的无论是书籍还是电影电视剧都看过不少,细心的话大家都应该有所察觉,那就是,国民党的军队无论是剿共还是抗日都存在严重的怠慢情绪,而造成这种怠慢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派系斗争。《亮剑》大家应该都看过,楚云飞所部的晋绥军358团是山西人阎锡山所管辖的部队,而阎锡山则就是这样一人,为了自身利益,可以看着友军败在日军手中,同样为了自身利益,也可以故意拖延时间,延误战机。而这种现象在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军队中可以说是非常常见的!同样,抗日战争结束后,是关于和平建国还是和共产党打内战,各个派系的分歧更为明显斗争也更为激烈,而作为领袖的蒋介石也只能利用派系间的斗争来相互制衡,以维护
党国统治!试问在激烈派系斗争下,国民党哪里还有机会变革?无法变革,怎么去维护统治?维护不了统治又拿什么复兴呢?                       
(三)国民党政权中官僚严重的腐败
    除了一党专政和个人独裁以及党内的派系斗争,国民党政权内部的腐败则是导致其失败的又一非常重要的因素。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国民党政府垄断了对日本受降的一切权利。国民政府对各地日伪财产的"接收"大都是反复多次,先是军统局(别动队),后是地下军,然后又是中央军,最后还有敌伪财产处理局。"接收"一次,财产就遭到一次掠夺。并且许多进行受降的国民党大员对敌伪财产任意鲸吞、隐匿、变卖,化为私有,甚至把一般民众的财物也指为敌伪财产而占为己有,这充分的暴露了国民党统治的黑暗和腐朽!
国民党内部的腐败是从上到下的腐败!贪污腐败的劣迹,首先就要说到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李敖在其《蒋介石评传》中曾经谈到了这个问题,他说:“孔宋贪污之恶劣,绝非共产党的宣传或反蒋分子的恶意中伤。连亲蒋的自由分子傅斯年也不讳言其事”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情报显示,宋子文曾挪用《租借物资法案》的经费,说是购买六十辆坦克车以及其他昂贵的军事物品,然后在海运途中沉没报销,事实上这大笔经费都入了宋子文的口袋。
19472月发生的黄金抛售与停售风潮,宋子文虽遭到弹劾,被迫辞去行政院长,但蒋介石却立即发表他为广东省长,可以说这是非常明显的上梁不正下梁歪,那么国民党政府上下贪污成风,也就是一种必然了!
执政党的腐败,关系到这个政权的死生存亡。国民党内部腐败的严重程度,连作为领袖的蒋介石也不得不承认!他在1948年初的建国干部培训班开学典礼上痛心疾首地说:"自抗战胜利以来,本党在社会上的信誉已经一落千丈…老实说,古今中外,任何革命党都没有我们今天这样颓唐和腐败,也没有我们今天这样没有精神,没有纪律,更没有是非标准的,这样的党,早就应该被消灭、早就该被淘汰了!"从其痛心疾首的表现看,他虽然有改善国民党腐朽的本质的决心,但是也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国民党的腐败是严重的,无论对于行政效率,经济建设还是军事都带来了极其严重的负面效果。国民党政权各级官吏利用自己的职权拼命贪污和搜刮,巧取豪夺。而且政治的腐败也蔓延到了军队之中,严重影响了作战部队的士气。李宗仁在其回忆录中谈到了在抗战时期,部队要获得武器弹药必须向上级机关的官员行贿才可得到补充。他感叹这是"千古未有的怪现象"。在李宗仁任代总统的期间,曾多次和司徒雷登交涉利用美援扭转经济上通货膨胀的问题,但是每次司徒雷登都以国民党内部的腐败为借口拒绝,他认为美援只会助长贪污。由此可以看出国民党的腐败无
能,已经是中外皆知了。
  由于长期处于最上层的一党统治的局面,国民党的内部腐败自然也就无法遏制。到了抗战结束之后,一方面由于生活物质的缺乏,另一方面在统制经济之中,国民党的官员又掌握着稀有资源的分配权力,这简直又形成了一个腐败滋生蔓延的温床,从而为国民党的普遍腐败打开了绿灯,使其弥漫于国民党的各级官僚机构中。而国民党也最终走向了自我的灭亡。
二、从经济方面来说
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这是不变的规律,对于国民党来讲也不例外!一个政权无论多独裁,多腐败,只要老百姓能过上日子,总的来讲也是可以维持下去的。正所谓,得民心者的天下!伊拉克的萨达姆政权就很独裁,但如果美国不发动战争,萨达姆恐怕现在还是垮不了台,因为老百姓靠着石油经济,生活还是可以的。必须说,每一个国家在经历过大战以后,首要任务就是恢复战争中严重受损的经济。英国、日本、苏联在战后都是这样做的。但抗战后的中国,马上就面临内战,已濒临崩溃的经济还没有得到喘息的机会,就又要雪上加霜了!并且这一状况对国民党的打击要比共产党大得多,因为国民党是执政党,
如果国家经济不好,老百姓的怨言自然要落在它的身上。
(一)国民党的经济导向
    南京政府当时的经济导向并不是单纯的资本主义或市场经济,而是试图以中央集权对经济采取控制!并且由此导致的权力型经济也是中国经济历史上长期比较致命的问题。虽然现在说1927年到新冠早期多喝水会自愈吗1936年是中国经济的“黄金十年”,但当时中国的民族工商业者在蒋介石的统治之下生存仍然是十分艰难的。当年一些叱咤风云的工商业巨头,实际上都受到过国民党政府的欺诈。蒋介石政权并没有市场经济意识,这也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在独裁体制的影响下畸形发展为权力经济。私人企业想要成功只能依赖于官商勾结。很多大资本家当时走的其实都是官商结合的道路,或者说是不得不走这条路,资本主义工商业也并未得到充分的独立发展!
(二)农民问题
    中国当时最大的问题是农民问题,可蒋介石不但没有解决好,甚至是放任了中国的贫富差距。即使是在二三十年代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那些年,农村也仍然是很困难的。中国当
时的经济发展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城市,其实最主要是上海和天津。不夸张地说,当时上海和天津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已经接近西方水平,但全国其他地区特别是广大农村却还是非常落后的。其实蒋介石本身在思想上就没有很重视农民问题,这也是他与在政治上最明显的分歧之一。是农民出身,一直很重视农民问题,想了很多办法去建设好农村。而蒋介石小时候一直住在奉化溪口镇上,家里世代经商,没有真正在农村生活过,所以他不了解农村问题在中国的重要性,也就没有想方设法的去改变当时中国农民的悲惨现状,更不要提去推行平均地权了。
  就统治基础来说,蒋介石当时的一大统治基础就是地主阶级,这明显与农民阶级是相对立的,所以他不可能去主动进行,去挑战属于自己这一方的利益。而中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当时发展并不充分,还远远没达有到提出来促进工商业发展的地步。这样蒋介石在经济上得罪了社会的大部分阶层。在城市,民族资产阶级在官僚资本和官商剥削的压迫下已经不堪重负,对蒋介石不满意,进而思想走向了左倾;市民阶层在金圆券改革中几乎上缴了全部的金银外汇,而后爆发的恶性通胀等于让他们多年,积累的财富被洗劫一空,他们对国民党政权已失去了信心;知识阶层,打个比方说,教授抗战前可以自己买房买车,生活得很悠闲,抗战后生活不仅没有改善,反而恶化了,这也又直接造成了知
识阶层的左倾,甚至一些原来和蒋介石关系不错的学者也是这样。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