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失败的经济政策因素_潘广辉
学生会主席竞选稿2003年1月                理论学刊                  Jan.2003
第1期 总第113期              Theory Journal              No.1Ser.No.113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失败的经济政策因素
潘广辉,张风梅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200062;泰安供销技工学校,山东泰安271000)
中图分类号 K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3909(2003)01-0130-03
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维持了23年的时间即告覆亡,其中原因很多,既有政治、军事原因,也有经济原因。对于国民党在经济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与国民党政权覆亡的关系,学术界的认识还很不一致,就此专文加以探讨,当有助于此问题讨论的深化。
一、国民党不能也不可能制定、实施正确的土地政策,是其政权覆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农村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实行 耕者有其田 的政策,使农民获得了土地。国民党为缓和阶级矛盾,应对共产党开展的土地革命,不得不制定新的土地政策,实行土地改良措施。但是国民党政权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它要维护现政权的存在,就必须满足
作为其政权之基础的各阶级的要求,而实行土地改良措施无疑会触动国民党新老贵族们的利益。因此,无论是国民党的军政要员,还是一般的乡绅地主,均对中央政令阳奉阴违,对新土地政策往往是能推则推、能拖则拖。另外,国民党虽然在名义上统一了中国,但林立,矛盾重重,地方势力仍然十分强大,全国许多地区仍处于一种半独立状态,因此中央政权并不十分稳固,这对推行土地改良措施是一个不小的障碍。更何况国民党政权内部官僚主义盛行,办事效率低下,这都注定了它在土地问题上所采取的对策不可能实施,只有失败一途。
1927年,国民党政权宣布实行土地改良措施,宣称要继续推行孙中山提出的 平均地权 和 耕者有其田 以及北伐战争期间提出的 二五减租 政策; 1928年,国民党政权制定了 佃农保护法案 ,规定 佃农缴纳租项等,不得超过住地收获量的百分之四十 ;1929年,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也通过了 二五减租 的决议案。但这些政策、法规和决议案都是纸上谈兵,国民党政权无意认真贯彻落实,而是公布完后,任由各省酌情自行办理,并未作强行统一要求,以致减租措施名存实亡,原有的土地政策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农民的状况一如既往。1930年6月,国民党政权又颁布了 土地法 ,但这部法律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孙中山关于土地政策的思想,只是一部改良主义的土地法。它没有触动地主阶级的利益,而是继续肯定地主占有土地的现状,因此,农民不可能改变无地或少地的状况。问题不仅仅在于 土地法 在多大程度上背离了孙中山关于土地政策的思想以及其自身的缺陷有多少,更重要的还在于即使是这样一部 土地法 ,国民党政权也无诚意实行,而只是向全国公布,做做样子给国人看,后来只是在苏区
土地革命运动开展而受形势逼迫的情况下,才于1935年4月公布了 土地法实施法 ,实际上公布后也并没有实行,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政权所关心的变成了 扶持自耕农运动 ,土地法也就撂在了一边。
1931年至1937年,国民党政权一方面在收复的苏区实行土地改良,一方面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土地陈报。在此过程中,有的地方官员与地主相互勾结,或故意隐瞒田地数量,或闭门造车,最后国民党政权不得不改陈报为查报,但查报田地也只是完成所查实际面积的很少一部分。有的地方政府为了维护政权利益,无视大量农民无土地之现状,将已分配给农民的土地收回再归还给地主;有的地方政府则用土地陈报代替整理田赋,使之成了政府 裕税源 的工具。因此,国民党政权所实行的这项措施也失败了。同志在 论联合政府 中说: 耕者有其田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主张 ,在中国, 只有我们共产党人把这项主张看得特别认真,不但口讲,而且
130
实做 ,只有共产党 制定和执行了坚决的土地纲领,为农民利益而认真奋斗 [1](P1074-1075)。中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谁赢得了农民,谁就赢得了胜利。国民党没有也不可能实行彻底的,这是其政权覆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经济大接收动摇了国民党的统治基础
早在抗战胜利前夕,国民党就准备抢夺沦陷区敌伪搜刮聚敛的巨额资产和民众的财物,目的是把它作为战后发动反革命内战的重要战略物资,为此制定了抢夺接收的各种措施。日寇刚一宣布投降,国民党即根据早就制定的具体计划,立即派出大批军政人员,从空中、地上、海上抢奔收复区。由于国民党对广大收复区的接收是为了实现其独裁、内战、卖国的反动方针,因而在接收过程中完全不管人民的死活,采取了一系列穷凶极恶的洗劫式掠夺性措施,杀鸡取卵,竭泽而渔。所以,接收不仅急剧激化了中国社会的矛盾,而且给其政权自身造成了致命的恶果,使它在政治、经济、军事以及社会道德风尚和吏治等各个方面,严重动摇了自己的统治基础,从而导致了它在大陆的迅速覆亡。
首先,接收使国民党丧失了民心,从根本上毁掉了其政权赖以维持和存在的民众基础。国民党虽然通过接收抢夺了大批胜利果实,聚敛了无数用作内战的物资和数额巨大的内战经费,但它的声望却由此一落千丈。广大民众以 盼中央,望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 、 天上来,地下来,老百姓活不来 的民谣,表达他们对国民党及其政权的彻底失望和极大愤慨。一个已经毁掉了民众根基的政权仅仅依靠一时优于人民革命力量的反动军队是难以长期支撑下去的,随着人民革命力量的迅速强大,它的结局必然是迅速覆亡。
其次,接收使社会生产遭到近似毁灭性的破坏。它给民族工业以致命的摧残,大批工厂停工、停产,陷于严重危机;农业收成连年大幅度下降,导致经济萧条、凋敝;与此同时,通货膨胀的恶性发展,使生产愈加受到破坏,从而使社会生产力急剧萎缩,财政收入锐减,这与国民党政权庞大的军事费用
和行政费用的需求形成尖锐矛盾。没有任何一个政权在使社会生产遭受极大破坏而又不思从根本上救治的情况下,能够长期地将其统治维持下去。
再次,接收使国民党军事力量中 杂牌 部队  非中央军与 嫡系 部队  中央军的矛盾愈加尖锐。蒋介石处心积虑地消灭异己,使 杂牌 军军心浮动思变,土气消沉涣散。众多的 杂牌 部队在内战之前和内战进程之中纷纷起义、投诚,这不仅使国民党政权赖以支撑的军事实力受到严重削弱,而且直接加速了其政权的崩溃和瓦解。
最后,接收极大地刺激、引发了国民党政权各级官员疯狂争夺财富的强烈欲望和穷奢极欲的挥霍享受心理,使其吏治愈加腐败,军纪荡然无存,从而导致其政权肌体迅速溃烂。本来国民党政权的领导集团就是各种势力和派系的大杂烩,它们之间的积怨早已是年深日久,接收使各派系之间的斗争进一步加剧,由此导致了统治集团内部分崩离析,苟延残喘的国民党政权也因此很快寿终正寝,结束了它在大陆23年的黑暗统治。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国民党政权正是在那场祸国殃民、自掘坟墓的大接收中,从各个根本方面毁掉了自己的统治基础,全面削弱了自己的统治力量,从而最终走向了覆亡。
三、金圆券币制改革失败,加速了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1948年,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飞速发展,国民党政权不仅在军事上败局已定,政治上危机四起,而且财政经济方面也呈现出全面崩溃的种种迹象,其主要表现就是它所夺占的日伪产业和外汇黄金储备已变卖殆尽,而内战消耗有增无减,财政开支只能靠滥发纸币来维持,通货膨胀达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为充实国库,抑制通货膨胀,摆脱空前严重的政治、经济、财政危机,支撑残局,国民党政权于这年8月19日宣布实行币制改革。
这次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发行 十足准备 的金圆券20亿元,以1 300万的比例限期收回法币; 限期收兑人民所有的金银和外汇,登记人民放在国外的外汇资产; 加强经济管制,各地物价冻结在8月19日的水准上。国民党统治者认为,只要实行严厉的经济管制,用暴力把物价强压在8月19日的水准上,金圆券改革就能成功。因此,这场改革一开始就靠暴力来推行,当局一再杀气腾腾地宣称: 乱世用重典 ,要借 一二颗人头祭刀 [2](P66、P88)。然而,暴力手段不可能改变经济规律,更不可能挽救国民党政权病入膏肓的政治、经济危机。币制改革所赖以推行的暴力,从本质上来说是极为虚弱的,因为它不仅无力斩断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的结党营私、派系倾轧、裙带关系、贪污腐化这团乱麻,而且也决不会创造出什么奇迹来挽救摇摇欲坠的国民党政我国航母
131
权。币制改革自8月19日开始实施,然而到10月28日,行政院开会商议币制改革问题时,与会者均无
奈地承认改革失败。11月1日,当局正式宣布取消限价;12日,当局又宣布金圆券总额不足以20亿元为限,这标志着币制改革彻底失败。此后,金圆券如决堤之水,无边无际地泛游开来,其结果,比法币更惨。
历时70天的经济管制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在这期间,人民经历了他们从未经历过的可怖景象,各阶层人民,从富商大贾到黄包车夫、男女佣工,均被国民党政权狠狠地咬了一口,有些人甚至被洗劫一空,而国民党政权却由此搜刮到价值2亿美元的金银外汇!币制改革在民国史上写下了最惨痛最丑恶的一章,加速了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四、 官倒 盛行引起国统区经济的瓦解,成为导致国民党政权崩溃的重要诱因
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在1948年陷于绝望的崩溃状况 [3](P25)。经济危机不仅加深了国统区的政治危机,而且导致了社会总危机。经济危机的不可调和,决定了社会总危机的不可调和,从而最终导致了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倾覆。在国统区经济崩溃的多方面原因中, 官倒 盛行是一个重要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首先, 官倒 盛行促使投机性商业空前发展,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生活,加快了国统区经济崩溃的步伐。在大接收中发了横财的国民党文武官员除了大肆挥霍外,还把大量的游资集中于市场上,投机倒把,这无疑立即使投机商业、囤积居奇成了利润最大的行业,社会上随即出现了所谓 工不如商
、 商不如囤 的现象。投机商业的空前畸形发展,不仅诱使游资和银行资本大量向商业资本转移,而且使得产业资本也向商业转化,甚至 国民党军队中的高级将领们,也利用职权,扣住军饷钞票不发而去倒卖黄金,从中获得好处 [4](P420)。这种状况下,搞生产的人越来越少,各类商品越来越奇缺;商品越奇缺,物价越飞涨,从而导致物资总供给量与总购买力的双重下降,最终导致生产的萎缩与经济发展的停滞不前,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加速了国统区经济的崩溃。
二手车交易合同其次, 官倒 盛行使两极分化愈益明显,阶级矛盾愈益激化。打着合法旗号干非法勾当是一切 官倒 的共同特点。以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为首的国统区少数拥有黄金、外汇、物资、地产的特权阶层更是利用手中的特权为所欲为,大肆侵吞国家和人民的财富。因此,越是在国民经济混乱不堪、走下坡路的时候,他们的私人财富越是急剧地膨胀起来,与之相反,广大人民众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成千上万的人无家可归,流浪于街头巷尾,沦落在荒野沟洫之中。国民党达官贵人们骄奢淫逸的生活与绝大多数人食不果腹的鲜明对照,使社会成员心理严重失衡,民怨四起,阶级矛盾日益激化。所以,当蒋介石挑起全面内战不久,国统区人民就奋起反抗,形成了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二条战线,使国民党政权处于全民包围之中,加速了其统治的崩溃。
最后, 官倒 盛行恶化了社会风气,严重削弱了国民党的统治力量。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各级文武官员纷纷投资经商,但绝大多数无非是利用职权假公济私,或窃取经济情报抢先买进卖出,或套购外汇,或偷税漏税,或贪赃枉法,这种以广大民众特别是中小工商业者贫困、破产、饥饿、死亡为代价
劫夺财富的手法,严重恶化了社会风气,使整个社会陷入颓废沉沦的状态中,使本已存在的社会危机日趋严重。 官倒 的盛行还引起国民党内部松懈涣散,派系之间为私利相互争斗,从而搞得纲纪荡然无存,严重削弱了其自身的力量,加快了国民党政权在大陆覆亡的进程。
参考文献:写给爸爸的话
[1]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杨培新.旧中国的通货膨胀[M].北京:生活 读书 新知
贴吧签名档动态图片三联书店,1963.
企业培训学习心得[3]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1991.
[4]石柏林.凄风苦雨中的民国经济[M].开封:河南人民出
版社,1993.
作者简介:潘广辉(1973  ),男,山东泰安人,华东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裴传永
132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