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的“使用与满足”研究
 ●2010年度“人民网优秀论文奖”获奖名单揭晓
  2010年度人民网优秀论文奖获奖名单日前揭晓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7所学校的71篇论文获奖中国人民大学樊弋滋的论文微博的中国男装品牌排名使用与满足家长评价夫妻用品货源”研究新年短信祝福获得三等奖以下是论文全文
  中文提要
  微博客是结合了博客与即时信息web 2.0的一种表现形式,自创立以来就受到了各界的关注。在中国,微博的使用也逐渐成为了潮流,各类公众人物开始拥有了自己的微博,娱乐界、文化界、商界……而从2009年11月21日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伍皓在新浪开始写微博到2010年2月21日大家关注胡主席的名字在“人民微博”的出现,微博开始成为政界使用的一种新型工具也成为了大家所关注的话题。本文将主要以几个案例来分析在微博中各界利用微博中所体现的使用与满足的传播模式。
  关键词:使用与满足  微博  用户需求
 
  2010年2月21日,主席的名字出现在了人民网新建不久的“人民微博”之上,该消息在网络上瞬时沸沸扬扬地传播出去。虽然之后事实说明这只是一个误会,但“微博”这一新名词却是更多地走进了人的视线。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各种网络的社交形式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之中,从博客到播客再到各种类型的SNS网站,这些都是以爆炸式的速度在发展。而当国外twitter等微博客开始发展时,国内也随之出现了饭否、叽歪等此类型的博客,也就是之后所谓的“微博”。微博的出现同时又给各方人士提供了一个新型的网络工具,不同的人在使用微博的过程中叶让自己得到了不同的满足。但是在这中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得失也是我们不得不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西安事变简介  第一部分 微博应用概述
  一 微博的起源与发展
  微博,即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以内的文字发布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它是web2.0新兴起的一个表现形式,也逐渐成为了当代社会人们发布信息的一个重要网络工具。
  作为一个刚起步的新型工具,微博的历史并不久远。2006年,博客技术的先驱埃文?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创建的obvious公司最早推出了微博客,也就是众所周知的“Twitter”服务。在英汉词典中,Twitter的动词含义为:(1)(鸟等)吱吱叫,啁啾地唱出;(2)唧唧喳喳地讲述,引申为每个人的表达欲和分享欲。Twitter的基本原理很简单,短信、社交网站和博客三项功能合为一体,让网民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短信或互联网来更新和发布最新动态消息,每条信息限制在140个字以内,就像一篇微型博文。因此,人们将Twitter模式成为微博客 。目前Twitter已经成为继MySpace、YouTube和Facebook之后最热门的网站,也迅速成为了web2.0时代的时代新宠。
  随着twitter的迅速走红,国内外出现了众多的模仿者,如饭否、叽歪、做啥等网站,同时中国著名门户网站新浪网也在8月14日开始对新浪微博进行内测并且逐渐给予推广。
  新浪微博是一个由新浪网推出,提供微型博客服务的类Twitter网站。目前用户可以通过网页、WAP网,手机短信彩信、手机客户端(包括NOKIA S60系统、iPhone OS、谷歌 android系统)、MSN绑定等方式更新自己的微博。用户每条微博的字数限制为140字,同时通过提供插入单张图片、视频地址、音乐功能等附加形式来分享给朋友。朋友可以第
一时间看到发表的信息,随时一起分享、讨论。写博者自己还可以关注自己的朋友,即时看到朋友们发布的信息。 目前新浪微博是中国用户数最大的微博产品,已经覆盖了知名文体明星、企业高管、媒体从业人员等各界人士。
    二 微博的特性
  从2006年Twitter的创立到如今各种类型的微博网站遍地开花,微博正在以自己的方式改变着世界。而能让微博迅速走红的原因也莫过于它本身与其他web2.0形式下的各种类型网站有着很大的不同。
  (一) 传播主体多中心化
  在传统博客上写作的人士,尤其是那些点击率高的博客,往往会成为网络上的意见领袖。一些博客更为这些意见领袖开设专栏,提供更好的平台,例如博客中国的口号是“汇
  聚万名意见领袖,中国第一思维集散地”。 这样一来博客网站更注重宣传的就是网络中那些可能成为“意见领袖”的思想观点,而那些不被重视的沉默大多数所发表的内容可能就这样石沉大海。
  德国女传播学家伊丽莎白·诺埃勒-诺依曼的“沉默的螺旋”理论曾指出,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并且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则会被更大范围地发表和扩散;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最终就形成了“多数意见”的产生。在传统博客中,占大众少数的意见领袖的观点阐释通过洋洋洒洒的博文实现,很容易就成为了传播的主体中心。而在微博写作中,基于门槛极低的信息发布平台,沉默的大多数有了更多的发声机会,个性化的用户汇聚了庞大的内容生产,同时这些内容也能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分享,一种新的网络用户为中心的传播生态正在形成,传播的中心已经不再局限于那些所谓的“意见领袖”,而是更多的用户。微博用户通过相关服务,把自己每天的琐碎心情发送到网站平台和朋友手机终端。发送的信息可以是发也可以是点对点的私信。这样,每个微博用户既是信息的创造者,也是信息的接收者。
  (二) 裂变式的传播方式
  无论是国外的twitter还是国内的新浪微博等微博网站,它们的传播渠道都不仅仅限于网络。
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彩信、MSN、或直接登录网站等各种传播手段来即时记录点滴瞬间,实现了全息发布方式。微博的限制是非常小的,人们可以“anytime”、“anywhere”、“anyway”来为自己写微博,阐述自己的瞬时感悟。
  而微博信息的多手段传播为微博的裂变式传播提供一定的硬件条件。以新浪微博为例,它的传播路径主要有:一个是“粉丝路径”。 A 发布信息后,A 的粉丝甲乙丙丁……(直到无限),都可以实时接收信息;一个是“转发路径”。如果甲觉得A 的某条微博不错,他可以“一键”转发,这条信立即同步到甲的微博里,同时,甲的粉丝1234……(直到无限),都可以实时接收信息,然后以此类推,实现极速传播。
八月十五高速免费不  这种传播方式既不是传统媒体的线性传播(One To One),不是网络媒体的网络传播(One To N),而是一种裂变传播(One To N To N )。这种传播形态的传播速度是几何级的,远远高于之前任何一种媒介产品的传播速度和传播广度 。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谭天教授曾在对电视传播模式的研究中引进物理学的核裂变原理,提出过传播裂变的理论假设。他指出,“链式反应”和有临界点(Critical)的“中子”是裂变发生必不可少的两大因素。微博的“分众传播”自然带来“链式反应”,而带有临界点的“中
子”,即信息从聚合到裂变的关键,是引爆性话题。因此,微博信息传播的完整过程应如图一所示。
 
(三) 传播内容的碎片化和现场性
  微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在于其内容的“微”,用户每次发布的内容不得多于140个字符。在传统博客的写作中,博主习惯于长篇大论,或思想深邃,或叙事丰富有趣,这在无形中设置了博客的门槛,那些习惯用简短语句的人虽说可以通过博客发布,但内心顾虑碎片化的
所思所想会使自己相形见绌。相反微博客页面上的文本多是不成系统的,多数是闲言碎语的唠叨、琐碎的生活细节。如清明节当天一个微博网友写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说是今天是鬼节,不可以晒被子洗衣服?可今天太阳好好,早上一起来就把衣服洗了,还刷了鞋”。这就成为了一条微博,字数不多,但道出了网友的闲言碎语。微博的碎片化写作大大降低了对写作者的要求,140字的要求把写作者们拉到了同一个水平线上。你不用担心别人说你的内容不充实,短小精悍的的几句话甚至几个字更能体现出微博的“微”精神。
  可以随时随地迅速发布简短信息的便捷性使得微博客自身具有了很强的时效性和现场感。关于2009年2月9日中央电视台新大楼发生火灾的事件中国的微博网站饭否网等就对其进行了实时报道,在央视附近的网友可以即时将失火的事件描述、图片上传到Twitter、饭否等微博客,全国各地的其它网友通过微博客第一时间知道了央视失火。因此当一件新闻事件发生,发布者在新闻现场即时发布的信息使用户仿佛置身事发现场。
  (四) 公共领域平台上的互动性
  哈贝马斯在1964年给出了一个公共领域的定义:所谓公共领域,首先意指我们的社会生
活中的一个领域,某种接近于公众舆论的东西能够在其中形成。微博的兴起给“公共领域”这一概念带来更为贴近的诠释。与传统博客相比,在微博上以寥寥数语进行话题的讨论,更类似于生活中民众在市场上的倾吐,公共领域的性质得到构建。
  在这样一个公共领域中人们的互动性得以加强,无论是状态发布者或者微博本身话题的提供,都给人们构建了一个话语表达平台。在这个平台中大家互相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例如新浪微博的“微博广场”中就有“一小时话题榜”的设置,搜索出一小时内的热门话题供更多的人来讨论和发表意见。加上微博本身具有SNS网站的某些功能,无形之中也为微博用户提供了一个拓展人际关系网络的平台,为更多的互动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微博类似于SNS网站和博客,但又和它们不同,微博是手机短信、社交网站、博客和IM等四大产品优点的集成者:微博可以通过手机以及短彩信随时随地发布信息,与短信相近,但是短信的传播方式是点对点的,而微博却是点对面的裂变式传播;微博可以进行社会交往,但是比Facebook等社交网站要开放,进入门槛低;微博比博客精短,比博客互动性强;微博可以像MSN一样交流,但是信息是共享的,而且还可以通过MSN发微博。这些微博的特性成为了推动微博发展的动力,而微博的这些特性是如何满足用户的使用心理更是我们需要研究的话题。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