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核心考点专项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专题
2014高考核心考点专项专题一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专题
一、三年高考概况
1)是高考的重点,无论是新课标全国卷,还是自主命题的省份,均每年必考。
2)以选择题为主,大题涉及较少。
3)难度中等,难点主要是不能准确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并且与对应的知识进行有机结合。
二、 14年高考策略
1)重视对历史基本概念的准确全面地理解,注意进行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能力的训练。
2)要注意考查角度新颖多变,尤其要关注地方行政沿革史。
3)强化与高考试题的命题方式、考查能力、思维方式相似题目的练习,并注意反思和总
结。
三、三年高考回放
考点1分封制、郡县制和行省制的沿革与发展
不同点
相同点
与中央政府
腐乳肉怎么做的关系
作用和影响
诸侯国相对独立,并且权力和地位可以世袭
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一些积极作用,但容易形成割据势力,破坏国家统一和社会
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
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
郡、县是中央政府下属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县长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
不仅在当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而且经过后世的调整和补充,其积极作用愈加明显
行省是地方行政机构,其行政长官对中书省负责
【例1(2013·课标全国)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  )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怎么镶嵌徽章【答案】C
【解析】解读材料信息,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墓葬仍然存在明显的等级差别,而秦国仅君主墓葬明显高于其余墓葬,这充分表明战国时期秦国率先由等级序列明显的分封制走向了中央集权统治,选择C项。由于铁器牛耕的推广导致分封制瓦解,A项表述错误;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表现的是分封制下的等级序列,B项表述错误;战国时期分封制走向瓦解,D项表述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的相关知识。
【考点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历程、特点
      (1)历程
(2)特点:君权对相权的削弱:皇帝通过对相权的分割、削弱,一步步地把各种大权集中到自己手中,从而有效地实行君主专制;专制君权具有绝对性和独断性,它不允许任何人超越自己的权力。
3)君主专制的内涵及发展趋势
①内涵:君主专制是与民主制度相对立的概念,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君主专制的加强主要表现在皇权和相权之争上。②演变趋势:从汉代开始,皇帝通过削弱、限制、分割宰相的权力,不断强化皇权,削弱相权,直至被取消。
【例2(2012·课标全国Ⅰ)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  )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答案】C
【解析】本题解题关键是准确把握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的特征。平安夜发朋友圈的句子短句A项不确切,中央集权、思想大一统等都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B项说法不恰当,分散的小农经济是专制权力产生的经济基础;D项与史实不符。古代中国专制程度随着历史的发展进程而不断加强,
与史实相符。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考点3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及发展趋势
(1)演变  世官制:西周时期按照宗法血缘关系实行世卿世禄的选官制度。察举制:汉朝时一种自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主要依据是个人在地方上的声望。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起初家世才能并重;后注重门第和家世。科举制:隋朝创立,唐朝完善,宋元明清沿用,影响深远。其选拔依据是考试成绩。
(2)演变趋势
选拔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演变为学识才能。选拔形式:地方评议推荐演变为考试选拔。选拔趋势:趋向制度化,形式日益严密,体现相对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例3(2013·圣诞快乐祝福语福建)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是无法说
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该材料                        (  )
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
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
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
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
【答案C
【解析】材料是对有的学子一直坚持科考的原因的分析。D项表述错误;A功名利禄在材料中是作者否定原因,并没有对其批判;B项把学子的坚持等同于愚昧无知,错误,因此选C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对科举制的认识。
四、 14年高考演练
1.(2014·银川一中月考)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  )
    A.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              B.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   
    C.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              D.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
【答案】C
【解析】材料的“封建”即封邦建国,指分封制。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宗法制,以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因而体现了政权与族权相结合的制度,故选择C项。AD两项均开始于秦朝,B项则属于董仲舒“君权神授”的表现,排除AB两项;均属于“帝制”阶段的特点。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
2.(2014·贵州六校第二次联考)西周时期的城市建制等级比较明显,天子的都城大于诸
侯的国都。战国时期,齐都临淄成为当时规模最大和最为繁华的商业都会,国君在此设立稷下学宫,吸纳各学派人才,学术氛围浓厚、思想自由。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是                                (  )
A梦见好朋友死了.传统的礼乐制度遭到破坏          B.城市的经济文化功能强大
C.百家争鸣促进了经济发展          D.个体商人及私人讲学出现
【答案】A
【解析】材料信息表明西周城市的等级制度明显,但战国时期齐国的都城是当时规模重大和最繁华的商业都会,说明比当时东周的都城要大,显然违背了西周礼乐制度的规定,故选择A项。B项只能反映材料的部分信息;C项与题意信息无关;私人讲学出现的标志是孔子,其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排除D项。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西周的礼乐制度。
3.(2014·河南省淇县一模拟)费孝通说: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
头形成的同心圆波的性质……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他描绘的中国乡土社会组织体系是                            (  )
A家国同构理想的表现                B.宗法制度文化的反映
C三纲五常原则的体现                D.分封制森严等级的反映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的描述可知,费孝通认为中国的亲属关系就像抛向河里的石子一样,是以自己为中心的同心圆波纹关系。中国的乡村社会,宗法制影响巨大,其以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进行划分,故选择B项。AD两项与分封制相关联。C项的三纲五常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显然与题意信息不符。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宗法制。
4.(2014·陕西西安一中二模)在制度的规定层面上,君主被赋予无限的权力,并且随着
利息怎么算中国历史的延续,这种制度化的权力似有不断加强之势;而在制度的运行层面上,则往往由于君主事实上的无能而使君主的专制权力流于象征化的状态。材料反映了                          (  )
    A.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                    B.中央集权制的危害
C.专制主义制度的影响                    D.九品中正制的残余
【答案】A
【解析】材料信息强调在制度的设计上,君主的权力至高无上,并且不断强化,但在制度的运行方面,由于君主的选择问题,造成许多君主的无能,使君主专制的权力象征化的彩更浓。显然与中国古代实行的嫡长子继承制存在的弊端有关,所以选择A项。材料信息强调的是君主的权力与君主的选择, BCD三项包含的信息均与此不符。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宗法制的内容。
5.2014·河北省石家庄市质检)“这种制度带有武装殖民的性质,使国家朝着统一的方向
前进了一步,但由此形成的国家不是一个有机的政治、经济整体。”这一状况的改变得益于国家实行了                      (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察举制        D.行省制
【答案】B
【解析】材料信息强调该制度的实行虽然有利于国家统一,但地方的存在的武装力量使国家并未真正统一。西周实行的分封制,,扩大了统治区域,但分封的诸侯有权设置官员,建立武装,改变这种状况的是秦朝实行的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而有效的统治,所以选择B项。A项与题目要求相互矛盾;C项是汉朝实行的选官制度;D项是元朝推行的制度,与题目信息的内涵不符。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郡县制。
6.(2014·广东省中山市期末)唐太宗一次对侍臣说:中书门下,机要之司。擢才而居,委任实重。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比来惟觉阿旨顺情,唯唯苟过,遂无一言谏诤者,岂是道理?……”这表明中书门下的职责之一是
(  )
A.匡正皇帝的过失                    B.传达执行皇帝意旨
C.替皇帝草拟政令                    D.审批决策机要事务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的描述可知,唐太宗认为中书门下是国家的机要机构,皇帝的诏令如果有不当的地方,都应该争论,现在却只知道顺应皇帝的意愿,没有敢争论的,这是什么道理?说明中书门下的职责之一的纠正皇帝的过失,所以选择A项。草拟、传达皇帝诏令的是中书省;执行皇帝诏令的是尚书省,排除BC两项;D项与题意信息不符。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