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文...
2017-2018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文)试题解析版
时间:100分钟总分100分命题人:白喜超审题人:汪雪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
1. 孔子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把讨论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中心位置,而老子重视天人关系,认为“道”是凌驾于天人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并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两人不同的天人观
A. 是不同时代背景的反映
B. 孰优孰劣十分明显
C. 折射出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
D. 是继承与背离传统文化的结果
【答案】C
【解析】材料“把讨论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中心位置”体现了孔子积极入世的人生追求;材料“重视天人关系”“天法道,道法自然”体现了老子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因此两人不同天人观体现了两种不同
的人生追求,故C项正确,BD项错误;两人都生活在春秋时期,故A项错误。
2.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孔子这一主张的根本意图是
A. 以礼约束人们的言行以达到仁
B. 以礼为工具恢复周王室的统治
C. 重建周礼的权威以纠正时弊
D. 利用礼建立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
双11购物津贴怎么用
【答案】C
【解析】孔子针对春秋晚期“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主张“克己复礼”,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故答案为C项。A项不符合“根本意图”的要求,排除;孔子是为重建社会秩序提出,而不只是为恢复周王室的统治,排除B项;孔子不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排除D 项。
点睛:礼乐制度是维系奴隶制等级观念的规范,是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也
是奴隶主阶级借以巩固其统治地位的重要手段,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孔子主张“克己复礼”,是为了维护等级秩序和加强统治,形成理想的社会秩序。
3. 西汉初期,陆贾在其天人学说中,把阴阳家的“天人感应”说引入了进去;叔孙通等人把“礼”与形而上的“大一”“天地”“阴阳”“四时”联系在了一起;贾谊在其《新书·道德说》中则公开用《老子》的宇宙观作为其儒家道德论的依据。这表明,当时儒学
A. 具有成为汉代官方正统思想的趋向
B. 奠定了汉代新儒学的发展基础
什么是建筑工程技术C. 继承了先秦诸子思想的精华
D. 开始融合道家及阴阳家的学说
【答案】B
4. 汉初歌谣唱道:“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到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汉代思想界树起了儒学的权威。这一变化表明
A. 黄老之学不能适应汉代社会的发展
B. 儒家思想比道家思想更有利于社会发展
C. 统治思想的变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qq为什么换不了头像了D. 汉代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治国方略的变化
【答案】D
【解析】汉初治国思想为黄老之学,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A错误;黄老之学、儒家思想是治国方略的不同,依据国情采取不同的治国方略,不能说明哪个方略更好,B错误,D正确;D与材料无关。
【名师点睛】
统治阶级无论采取哪种思想治国,只是治国方略的不同,根本目的是维护统治。
5. 从儒学自身发展来看,理学作为一种哲学思潮或者儒学复兴运动,它所强调的义理之学,是对汉唐儒学的一种反动。理学的“反动”指
A. 强化三纲五常的教化作用
B. 从神学政治转向伦理道德
C. 注重强化谶纬神学思想
D. 束缚人的思想和压制人性
【答案】B
【解析】理学家所强调的义理就其内容而言与汉代董仲舒的新儒学相比,其重点不在神学政治上而在伦理道德上,理学的“反动”就是指从神学政治转向伦理道德,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强化三纲五常教化作用不属于“反动”而属于对汉唐儒学的继承,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注重强化谶纬神学思想是汉代董仲舒的,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束缚人的思想和压制人性属于对汉唐儒学的继承而非反动,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分清哪些选项属于理学的“继承”哪些属于理学的“反动”。
6. 朱熹曾借用佛教“月印万川说”来解释自己的观点:一个月亮高挂夜空,人间的江河湖泊中却可以看到无数的月亮,无数的月亮终归于一个月亮。朱熹想要解释的观点是
A. 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B. 理先气后
C. 三纲五常即是天理
D. 格物致知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程朱理学。材料中朱熹在阐明其思想观点时所说的“月亮”即理学中的天理,其主张理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先有理后有物,认识万物最终应归结认识天理,可见朱熹阐释了天理是万物本原的观点,故选A。B、C两项均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排除;格物致知为程朱理学的认识论,与材料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
7. 唐太宗因感“儒学多门,章句繁杂”,令人撰成《五经定本》、《五经正义》,使得“经有定本,疏有正义”。这说明唐太宗注重
A. 减轻考生的课业负担
B. 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
C. 提高儒家的社会地位
D. 规范儒学的学术研究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家统治思想,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题干中描述的隋唐初期“儒学多门,章句繁杂”到后来统治者规定“经有定本,疏有正义”可见是指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表现,其目的是为了加强政权的统治,符合题意的是B项;ACD项不是主要目的,排除。
8. 南宋永嘉学派代表人物叶适针对朱熹等人的“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思想,提出了“功利之学”,认为“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这反映出
A. 理学有性理空谈倾向
B. 叶适否定了“道义”之学
雪中悍刀行王仙芝
C. 南宋商品经济的繁荣
D. 理学已经不适应社会现实
【答案】A
【解析】功利学派是南宋的一哲学流派,代表人物有陈亮、叶适,主张“道在事物中”“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等哲学观点,其实质是注重“事功”,注重物质利益问题,反对理学的空谈义理,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功利”,并不否定了“道义”之学,排除B;C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9. 有学者认为:“清初三大儒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明末道德人心危机的坚强回应。他们不约而同地批评程、朱、陆、王……他们全部的哲学努力,既不是什么启蒙,也不是对理学的接着讲,而是扬弃或终结理学,以呼唤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的重新回归。”从中可知
A. 理学不利于约束道德人心
B. 清代儒学回归孔孟本源
C. 理学失去了传统主流地位
D. 儒学在危机中努力重建
【答案】D
【解析】据材料“清初三大儒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扬弃或终结理学,以呼唤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的重新回归”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理学主张三纲五常,能够约束道德人心,故A项错误;清代儒学不是简单的回归孔孟本源,而是继承与发展,故B项错误;
清代理学仍然处于传统主流地位,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清代儒学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在危机中努力重建,故D项正确。故选D。
10. 1895年,严复在《原强》中阐述了“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的思想。张之洞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发表《劝学篇》,把“中体西用”的思想发挥到了极致。晚清“体用之争”
经典好句好段摘抄大全A. 割裂了传统的中国文化
B. 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启蒙
C. 都是为了维护封建制度
D. 表明民主自由深入人心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可知,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制度,而张之洞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二者的争论有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有利于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故B项正确;“体用之争”没有割裂传统的中国文化,故A项错误;严复主张实行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不是维护封建制度,故C项错误;晚清时期还未达到“民主自由深入人心”,排除D项。
11. 甲午战后,梁启超写道:“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奴隶于主人之事,罕有关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之然也。”在梁启超看来,中国之“大患“在于
白沟箱包批发A. 专制政治导致人民缺乏公民权利
B. 国民素质状况阻碍民主化发展
C. 社会矛盾激化致使统治危机加剧
D. 公民意识与民族意识严重缺失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维新思想。材料中不仅看到了专制政治的影响,还看到了人的因素,故A 项排除;“
国民素质状况阻碍民主化发展”的表述有误,阻碍中国民主化发展的因素是中国的专制政治,故B 项排除;材料未涉及社会矛盾问题,故C 项排除;梁启超强调我国的最大问题是“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即无公民意识,“奴隶于主人之事,罕有关心者”,所以面对中国近代沦亡之时,民众不关心此事,可见民族意识缺失,故  D 项正确。
12. 历史学家徐中约认为,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不是一种对西方的被动反应,而是一场中国人应对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力图使之从一个落后的儒家普世帝国转变为一个在国际大家庭中拥有正当席位的近代民族国家。这种见解
A. 抹杀了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反侵略求独立的反抗史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