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波发生于地下,通过岩土质点的弹性振动进行传播,当地震波传到地面附近,受震物体有了扩展空间,则形成集团运动,使浅部地层发生旋扭,使地面上的物体产生三维扭动,地震仪所记录的只是地震仪所在地的物体集团运动的强度和周期变化,它既测不出集团运动的三维扭动轨迹,更测不到真正的地震波,由此得出一个错误理论,认为地震是先上下跳动(纵波所为),然后水平单向摇摆(横波所为),并据此采用了摇床作地震模拟实验,进行理论研究,皆与实际情况相悖。
在无法直接测出集团扭动三维轨迹之前,只能根据地震破坏遗迹进行分析,获取他们在破坏之前的运动信息。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后,我们对唐山震害进行了大量实地观察,结合海城地震、溧阳地震和龙陵地震资料,总结出地震破坏的十大规律,搞清了地震破坏机制,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应力分析,发现了扭波,进而提出针对扭波设防抗震的八项措施。1979年发表了第一篇论文,题为"扭波与地震",此后又发表了多篇论文,有几十家报刊杂志作了报导。由于人所共知的原因,扭波理论至今仍未被权威专家所接受。
1995年1月17日日本神户发生了7.2级大地震,一家电视台的监视器录下了该办公室遭地震破坏的全过程,桌子、椅子都在旋扭,最大转角达170度。证明了我们在二十年前根据颓垣
断壁分析出的扭波正确无误。可是在二十年后,日本和美国的地震学家,在物体受震发生扭转运动的实况录像面前,仍然把地震破坏说成是由纵波和横波造成的。实在遗憾。为了改变这一不正常状况,现将1992年发表的一片论文"扭波的发现与设防抗震"重新发表,以正视听。
地震机制--扭波的发现与设防抗震 原载于《新疆地质》增刊1992
目录
前言
一、地震破坏的规律和存在的问题
1yellow 歌词、地震破坏的若干规律
(1)线性物体直立如初
(2)钢筋铁架抗震最佳
(3)裂开旋扭同时并存
(4)破裂形式如同老化
(5)间隔破裂轻重分带
(6)断裂两盘不受损伤
(7)地面平整,起伏罕见
(8)四面开花铅直坠落
(9)地下建筑保存良好
教师节祝福语大全(10)人体抗震胜过厂房
2、存在的问题
(1)地震破坏的10条规律与纵波、横波及面波理论相悖
(2)五个关键问题
二、弹性波的成生机制
1、弹性振动
2、弹性波
(1)弹性波的成生机制
(2)弹性波的传播
(3)弹性场与弹性波转向
图片合成 狐小幂(4)横扭波与纵扭波
三 扭波与地震破坏
1 扭波的破坏作用
2 扭断类型
横扭裂
纵扭裂
3 地震破坏的分带性
4 扭波破坏与重力关系
5 地旋
四 dnf狱岩石武器针对扭波设防抗震
1 截波
2 活端
3 底小
4 加筋
5 结牢
6 轻质
7 加箍
8 地下
参考文献
前言
中国是最早记录地震和记录古代地震最多的国家,也是首先发明地震仪和首先进行地震预报的国家。晋太康三年(282年)在魏襄王(公元前318-前296年)的墓中,出土了一部竹简,竹简上刻写着上至皇帝,下迄魏襄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97年)的历史,人称《竹书纪年》,里面记有4次地震,其中最早的一次是夏帝发七年(公元前1831年)泰山震。在这以后的许多有关古籍中,都有对地震的记载,从公元前航海王强者之路1831-1955年3800年中,大约记录了9000次地震,其中约有1000次是破坏性地震。经整理不仅勾划出我国的地震区,同时还揭示出地震活跃期和平静期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在国外,最早作地震记录的是日本,其记载是允恭天皇五年(416年)日本河内地震,比中国晚2247年。
东汉著名的科学家张衡(78-139年)首创了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候风地动仪",安放
在洛阳城内,正确的报出了东汉永和三年(138年)二月初三在陇西所发生的地震,陇西位于今甘肃兰州、临洮一带,在洛阳以西700km。而欧洲在1880年才制成地震仪,其原理和张衡地动仪基本相似,比中国晚1700多年。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