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教育热点回顾
事时话
是什么
青岛旅行社排名时2020
年教育热点回顾
2020年教育热点新闻
2020年,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它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是“十三五”规划、十年教育中长期规划纲要
的截止之年。回顾2020年的教育界,一个恒久的主题,就是“育人”。
盘点一
一、停课不停学
2019年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突然暴发,迅速在全球蔓延。为了遏制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播,各国纷纷采取了减少聚集、居家隔离等措施。我国教育部提出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教学,确保“停课不停学”的要求。自此,大规模的在线教育拉开帷幕。全国1454所高校开展在线教学,103万教师在线开出了107万门课程,在线学习的大学生共计1775万人;我国教育部会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弹性教学手册:中国“停课不停学”的经验》,为世界各国在线教学提供了中国方案。
很多教师第一次尝试“直播”教学,边学边干,令很多网友深受触动,教学直播过程中,偶尔也会冒出一些啼笑皆非的“乌龙”事件。应该承认的是:继续推动在线教育发展,有利于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有利于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把它称作疫情期间的“学习革命”。这期间他发现了一些可喜的现象: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人兴奋,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让人兴奋,教学管理的精准性让人兴奋。学校正常开学后,在线教学依然可以和课堂教学并行。而从在线教学中总结出来的教学技术方法,包括内容和标准、评价和范式,都将对大方向的教育起到深刻影响。这些生动的实践,将沉淀、升华
二、高考延期
高考是我国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关系国家人才选拔,关系社会公平,关系广大学生和家庭切身利益。2020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071万。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冠肺炎疫情对2020年高考工作
的影响,要求稳妥做好2020年高考工作。教育部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综合研判、审慎研究,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2020年全国高考延期到7月7日至8日举行,被推迟一个月的全国高考拉开帷幕,1071万考生步入考场。
三、新高考
2020年北京、海南、山东、天津的考生迎来了他们的“新高考”。自2014年启动的新高考综合改革,被评价为“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高考之新,在于选择性——取消文理分科,设置多元化的科目组合。
“新高考”改革招生录取机制,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制。三位一体模式可避免高考发挥失常造成的“只看分数”、埋没人才的缺陷,对于学生来说,更加公平。
2020年对于高等教育招录工作来说,注定是求新求变的一年。2020年1月13日,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也称“强基计划”)印发,决定自2020年起,在36所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强基计划”将改变此前自主招生以学生申请材料为依据和“降分录取”的做法,而是将考生高考成绩作为重要依据,将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折合成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录取。
四、家长事件
此前,不少家长在自媒体平台上吐槽,教师给“家长布置作业”,让家长给孩子批改作业等。后江苏一学生家长在短视频平台发布“我就退出家长怎么了”一度登上头条、微博热搜,引发社会热议。
建立家长的本质是方便教师与家长沟通孩子的学习情况,方式不仅限于此。教师和家长之间真正需要的是换位思考,教师和家长之间目标一致,相互尊重信赖,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教育永远离不开两者的紧密配合。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就退出家长怎么了?
五、教育“内卷”拍案
内卷是指人们拼尽全力使自己在社会上获取少量竞争优势,挤占他人的生存空间,同时造成精神内耗和浪费。深陷“内卷”泥淖的并非只有中小学生,学生家长或许体会更深。各级教育部门近年来一再强调要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但一些家长依然我行我素,为了让孩子“成龙”“成凤”,学校不给补课就到校外培训班去补,并且不断增加经济投入和辅导班的个数,乃至出现了“8岁小学生暑假里上了11个辅导班”之类的新闻。
“内卷”并不可怕,也并非无法破解。关键要让更多的家长和学生充分意识到“内卷”的危害,并与全社会一道,拒绝和破解“内卷”对教育规律的扭曲,共同创造更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健康教育生态。
六、加强青少年近视防控
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大中小学校内进行在线教育。上网课成为青少年生活的常态,每天接触更多的是各类电子设备和电子屏幕。不少网友表示,很关心青少年近视防控问题。2020年10月,山西省长治市将把裸眼视力和体重考核结果纳入中考总成绩的消息引发社会关注。两会期间,关于这方面的提案也不绝于耳:建议教育部门应将近视发生率列入各学校考核指标,对各学校进行严格考核;建立全国统一的信息化近视防控标准与体系;加强规范信息化筛查手段以及建立近视防控基地,开展预防近视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等。
七、公民同招、全民摇号
如果要给教育事件排个名的话,能牵动家长心的莫过于“公民同招”!
韵母表怎么读该政策推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全面实行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公办民办学校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同步登记报名、同步招生录取、同步注册学籍,坚决杜绝提前招生和掐尖招生。
八、编制“十四五”教育规划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将是“十四五”期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我国自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始第一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迄今完成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在保障圆满完成“十三五”任务的同时,评估“十三五”时期教育成就,在此基础上科学编制“十四五”教育规划,为下一阶段的教育发展描绘蓝图。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教育部开启教育“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此外,教育部在门户网站、“微言教育”政务新媒体等平台开展“我为教育‘十四五’规划提建议”建言建议征集活动。
九、保障学生就业
“24365”是很多2020届高校毕业生熟悉的一串数字。它是教育部2020年2月28日启动的校园招聘服务活动的代称,教育部大学生就业网会同各地毕业生就业网,联合前程无忧、智联招聘、BOSS直聘、中华英才网和猎聘网5家网站,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每天24小时,全年365天的网上校园招聘服务。
2020年,对870万高校毕业生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就业季。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就业形势复杂。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在升学扩招、渠道开拓、就业服务等多方面全力推动,为毕业生顺利就业保驾护航。2020年5月初到8月中旬,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6个部门单位共同开展就业“百日冲刺”行动,推出10项具体举措。
(综合整理自搜狐网、人民网、《科技日报》)
2020
年中小学校长关注的教育话题
盘点:于发友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点评:施克灿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党委书记、教授
一、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双线作战
房产抵押登记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基础教育领域统筹抓
好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工作,开创了“线上与线下”相结
合的中国特育人模式,创造了“史上最大互联网教学实验”
的教育奇迹。疫情暴发后,教育部迅速建设并开通了国家
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和中国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有效
整合国家、地方、学校、教师等各个层面的优质教学资源,
迅速建成门类齐全、丰富多样、全域覆盖、可供个性化选
择的信息化,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据统计,全国共开发
遴选了1350项优秀专题教育资源、8000多节覆盖各年级各
学科的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和1135节“空中课堂”直播课程,
丰富了学校课程体系、拓展了学生学习空间,切实保证了
全国1.8亿中小学生的居家学习需求。
点评:
疫情期间线上教学取得积极的效能,让我们看到教育
信息化对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巨大潜能正逐步释放。当然,
居家学习并不能完全代替正常的课堂教学,线上教育的规
律和特点需要进一步探索与完善。不可否认的是,在线教
育已经成为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随着“云教育
体系”雏形的出现,教育的未来已经来临。
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落实
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中小学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重点任务工作方案》,推动形成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德育合力,扎实深入、持久生动地落实立德树人。同时,《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广大少年儿童“六一”国际儿童节寄语的通知》《关于开展2020年家风家教主题宣传活动的通知》《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联合开展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专项治理行
动的通知》等政策文件相继出台,切实增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保障性。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一文,强调“要把德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2020年12月,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交流总结各地中小学德育工作经验做法,谋划“十四五”时期德育工作改革发展,切实推动基础教育全面提高育人质量。
点评:
近年来,各地中小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德育为先、全面发展、面向全体、知行合一”为指导原则,全面加强中小学校党建,大力推进学生德育工作,推动中小学德育工作迈上了新台阶。接下来,如何科学把握德育规律,探索德育一体化路径,将是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需要回答的“必选题”。
三、基础教育普及水平再创新高
如何把多张照片合成一张
一是学前教育持续推进公益普及普惠发展。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的通知》,依法加强城镇小区配套园治理,全国已完成配套园整改1.95万所,新增普惠性学位400多万个;31个省(区、市)制定了普惠性民办园补助标准,20个省份出台了公办园教师编制标准。二是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大力开展。教育部等十部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工作健全义务教育有保障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确保2020年全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且
对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11月30日,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由台账建立之初的约60万人降至831人,其中20万建档立卡辍学学生已经实现动态清零,基本实现了义务教育有保障的目标。三是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扩大中西部贫困地区高中教育资源、实施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专项规划、建立健全普通高中生公用经费制度、稳步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9.5%。四是特殊教育惠及更多残疾儿童。全国实现了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12年免费教育,全国各地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5%以上。2020年,我国共有中小学(幼儿园)51万所,在校(园)生2.26亿人,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基础教育体系,整体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
点评:
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有学上”是教育脱贫攻坚的关键词。透过2020年基础教育各项数据可以看到,义务教育已基本上解决了“有学上”的问题,正向着
满足人民“上好学”的美好需要阔步前进。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