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istration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院员工健康监测与管理探讨
Discussion on Health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of Hospital Employees during COVID-19 Pandemic
□ 兰丰铃 LAN Feng-ling 魏雅楠 WEI Ya-nan 王志强 WANG Zhi-qiang 赵红梅 ZHAO Hong-mei 衣海鸿 YI Hai-hong 段链 DUAN Lian 郭静竹 GUO Jing-zhu
Abstract
目的 探讨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通过监测相关高危临床症状实现员工健康监测精细化管理。方法 依托医院
的健康上报流程,重点关注员工COVID-19相关的临床症状,对于出现症状的员工及时查潜在原因,同时加强管理和干预,并进行核酸检测。结果 2020年2月14日至3月3日,共发现有症状人员79人次,其中发热18人次,呼吸道症状61人次,全院4463名员工“零感染”。结论 在全面健康监测的基础上加强对COVID-19相关高危症状的精准管理,有针对性地给予管理和干预,最大限度地减少了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从而保护医患安全。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fine management of health monitoring by monitoring the high-risk clinical symptoms of COVID-19 in the hospital employees during the COVID-19 epidemic. Methods The COVID-19 related clinical symptoms in the employees were intensively monitored based on the health report procedure of the hospital. The employees with symptoms were examined and given nucleic acid testing in time. Results From February 14th, 2020 to March 3rd, 2020, a total of 79 employees with symptoms were identified, including 18 with fever and 61 with respiratory symptoms. There were "zero infection" of COVID-19 among the 4,463 employees in the hospital. Conclusion On the basis of comprehensive health monitoring, the targeted management of high-risk symptoms related to COVID-19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argeted management and intervention minimize the
occurrence of nosocomial cross-infection and protect the safety of doctors and patients.
关键词 Key words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COVID-19;高危症状 High-risk symptoms ;监测 Monitoring ;精细化 Fine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Peking University People's Hospital Email:**********************通讯作者:郭静竹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671-9069.2021.01.022
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武汉暴发随即蔓延至全国。2020年1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决定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纳入乙类法定传染病进行管理,并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1]。疫情期间为保证医院诊疗活动的有序进行,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医院建立了员工健康监测管理体系,作为医院疫情防控的重要措施。本文探讨疫情期间对全体员工COVID-19相关临床症状加强实时监测管理,推动员工健康管理关口前移,尽早识别员工中潜在感染者,实施有序分层管理,确保医务人员零感染的做法。
资料与方法
我院作为一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员工众多,构成复杂,在职员工4463人,其中医生、护士、医技岗位员工合计占86.18%,管理、科研及其他岗位员工合计占13.82%。全院临床、行政及医技科室共95个。疫情期间又恰逢春节假期,员工流动性大,离京人员占到全院人员近24%。按照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规定,14天内具有武汉地区旅行史、居住史以及武汉地区人员接触史的人员都是高风险人员,应结合临床表现重点监测。
1.健康监测方式。为加强医院员工健康管理,准确识别员工
中潜在的高风险人,医院要求全院员工填写《医院员工健康状况汇总表》。具体内容包括:是否离京、何时离京、何时回京、假期居住地、是否经过疫区、是否接触疫区人员及身体状况等内
行政管理
容。依据“在京/回京是否满14天、流行病学史(疫区、患病人接触史)、发热症状(体温≥37.2℃)将医院员工分为6组,见表1。
1月30日,医院制定并正式发布了《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医院员工管理工作方案(试行)》,包括工作组人员组成、防治工作内容及医院员工健康管理工作流程等内容,整个工作方案涉及员工管理、监测和指导培训等内容。方案要求医院全体员工以科室/处室为单位执行员工健康状况每日报告制度,通过邮箱、等方式每天上报身体健康状况。疫情防控工作小组基于科室上报信息形成每日《全院员工健康情况汇总报表》,实时更新。
2.科室分层监控,重点突出。疫情期间,为了做到疫情防控医院员工管理工作方案在全院范围内精准有效实施,人事处联合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医务处等部门,依据各科室接诊发热及呼吸道症状患者难易程度和频率高低划分风险等级,将全院科室分为三个层次,见表2。
工作小组在健康监测早期开始逐步发现科室偶有散发或发“咽痛、咳嗽”等相关呼吸道症状,结合前期对全院员工分组分层的信息,强化对肺炎、发热等相关症状的检测与监测,及时发现高风险人员。
无限恐怖之远古之路3.针对有异常症状员工的干预措施
3.1发现异常及时沟通,症状发展过程全面监控。工作小组
发现相关高危临床症状后及时与科室及个人沟通,指定科室联络人专人监测和督导,并完成在线《员工每日异常症状表》的填写,表格内容包括每日体温、出现的其他症状、当前的诊疗经过、是否在岗工作、每日症状的转归等,每日肺炎相关高危症状表需要填写至痊愈后两天方可停止。
3.2及时查引发症状的原因,排查高危因素。与本人及科室负责人沟通,寻新发症状出现的可能原因。遵循“疑病从有”的思路,首先明确有无COVID-19相关流行病学史,必要时做核酸检测排除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性,对于短期出现多例新发症状的科室,重点排除科室聚集性发病的可能性。
3.3积极干预,降低风险概率。发现科室有COVID-19相关症状员工后,需要对科室和个人进行多方面的管理和指导。管理原则包括以下方面:
急性发热员工:①员工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时,应当立即到就近的医疗卫生机构发热门诊就诊,遵医嘱执行;②暂停工作,上报所在科室负责人相关诊疗情况,并监测病情变化,与工作小组保持联络,随时更新;③员工须做好每日体温监测,上报所在科室,以科室为单位,加强新冠相关防控知识培训,强调科室严密关注一周内出现≥2人次发热的情况,相关管理按照医院《医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工作方案》等相关规定执行。
出现急性呼吸道症状的员工:再次追问流行病学史,有无聚集发热等情况,观察期3天,症状加重或常规药物效果不佳,建议就诊,遵医嘱执行。
干预措施包括以下几点:①对已经出现高危症状的员工在一定范围内给予医学建议并进行反馈;②联合相关行政职能部门,改善工作环境,对于高风险科室,增加防护用品供应和防控指导等,加强科室和个人防护;③全员培训:根据不同监控风险科室,联合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等部门分层次进行
COVID-19相关知识的培训。高风险科室,提高工作环境巡查频率,随时对员工进行抽查,落实各项消毒工作,对防控落实工作进行评估和督导;中风险科室,不定时对工作环境进行巡查,对于重点工作区域的人员要求同高风险科室;低风险科室,要求科室全体人员及时认真学习医院下发的培训材料,及时完成各项培训考核,督导个人防护落实情况。
结果
1.基本情况。自2020年2月14日至3月3日,共发现有症状人员79人次,其中发热18人次,呼吸道症状61人次,呼吸道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咽痛、流涕、鼻塞等。从出现症状到痊愈平均需要5天左右,基本情况见表3。
2.症状的原因分析。结合与科室、个人沟通情况,出现COVID-19症状主要原因可归为以下几类:
Administration
现代服务业图1 首发症状人数和最高气温的关系
2.1天气变化。本研究发现每次出现雨雪降温天气当天及之后两天,出现症状人显著增多。如图1所示,可以发现在2月18日以前,最高气温一直都相对较低,尤其是2月14—15日北京连续2日降雪,2月16日新发症状人数明显升高;2月20日有降温过程,2月21日的新发症状人数再次升高。
(下转第54页)
2.2工作环境改变。因COVID-19传播途径主要为呼吸道传播,科室在进行诊疗工作时加强通风换气,门窗全天处于开放状态,加之冬季气温低,增加受凉后出现症状的概率。因为天气、环境及抵抗力原因导致的症状发生概率增加,工作小组积极联系后勤部门从空调、购置衣物、科学排班等方面予以解决。
2.3个人习惯改变。COVID-19防控的有效措施之一是佩戴口罩,尤其是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长时间暴露于高危环境,结合临床或护理工作特点,须保持全程佩戴口罩,导致其饮水频率和饮水量明显减少,加之环境干燥,继而增加了咽干、咽痛的发生频率。
2.4自身慢性病,如过敏性鼻炎或哮喘。监测过程中,有2位员工出现症状是由自身慢性疾病所致。针对自身有呼吸道慢性
病的员工,工作小组积极帮助联系相关科室予以诊疗指导。
3.员工零感染。截止2020年3月3日,在分层管理、重点监测的精细化管理模式下,医院实现了四千多名员工COVID-19零感染。
讨论
大型综合医院是发现传染病的前沿阵地,是开展医疗救治的一线战场,但因病源复杂、疑难危重患者多、人员密集,医院也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及难点区域。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本院通过早规划、早布置,高效、实时掌握医院全体员工的COVID-19流行病学接触史和健康状况,并随着对新型冠状病毒认识的不断加深,及时精准加强COVID-19相关高危症状精准跟踪管理,使得医院COVID-19疫情防控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
此次COVID-19疫情出现后,医院员工健康监控精细化管理体现在科室分层监控、人员分组监控、梯队式层级上报以及管理和干预措施分层分级针对性实施。我院自实施医院员工健康监测精细化管理以来,全院工作人员均未出现COVID-19感染情况。
践行精细化管理模式要求医院必须建立科学的组织架构,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的业务流程,由此才能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COVID-19疫情爆发之后,医院迅速成立了新冠疫情防控小组,短时间内
收集整理全院四千多人的疫情相关信息,搭建了医院员工健康管理信息平台;通过实施“3M”工作方案,创新性地以“六”分组为基础,提高了精准筛选的可信度,为后期管理和监测打下了扎实基础。
精细化管理可以确保医院各部门之间处于联动状态,通过再造和优化整合员工健康监测流程,明确科室职责和分工,同时能够在管理过程中对流程进行优化,有的放矢,提升医院管理运营质量与效率。我院在员工健康监测初期,仅对“发热”症状做了重点监测,随着对新型冠状病毒特征了解的深入,轻症患者特征不断明晰,我院增加了对发热之外其他高危临床症状的监测,更全面及时地识别员工的异常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管理和干预。
COVID-19爆发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范畴,其防控需全院员工的积极广泛参与。为全面掌握员工健康动态,新冠疫情防控小组着力加强对各科室联络人的信息上报培训,完善“点(个人)—线(科室)—面(医院)”沟通反馈机制,每个科室都有专门负责疫情期间员工管理的联络人,在实际工作中,科室主要负责人和骨干负责了解科室每位员工的实际情况,在每日异常情况上报和肺炎相关症状的上报和管理中做好情况登记,认真严谨执行相关工作要求,避免出现走过场和形式主义。保证了员工个人健康真实情况的实时上报,实现了全员健康信息的全覆盖。疫情
Nursing Management
西双版纳的旅游景点有“认床”的习惯,新入住隔离住处容易产生睡眠障碍导致工作中倦怠和乏力。后期护士逐渐适应新的
生活模式,负性情绪减少。
⑸情感联结减弱。开始阶段与家人分离的焦虑、担忧孩子照料以及对亲人的牵挂最强烈。后期护士逐步适应隔离状态,建立起新的互动模式以及亲子沟通,有助于缓解其相思的煎熬。
2.工作因素。(1)工作流程不熟。护士一般熟悉于自己本科室专科知识、护理操作和工作流程,抽调隔离病房,面对全新的工作流程处于束手无策、静坐不能的处境。(2)专业技术要求高。因为穿戴厚重的防护服、防护镜、多层口罩、手套,这对护士的操作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护士需要克服防护镜偏移、雾气致视线模糊、戴手套触摸迟钝等,普通操作在隔离病房难度陡增,易引起护士不安的负性情绪。护士经过前期的摸索,觉察到个人的局限性,通过练习从不熟练到熟练,后期对同位患者或相似的情况有一定的经验更有自信。(3)工作量大。隔离病房的护士除了完成日常各项护理操作,完善护理记录外,还需要额外承担生活护理,比如打水、喂饭、吃药等等,高强度的工作,刚开展工作的部分护士因为不熟悉流程工作效率比后期低,容易导致拖班产生职业倦怠(易倦)。(4)同事默契度。护士新进入隔离病房,不了解新的医生、护士、护工等搭档的性格和为人处事方式,搭档沟通、工作能力强弱直接影响护士的心理压力,开始阶段同事之间的默契和配合度没有后期密切和顺畅,工作遇困难求助不利会产生无助、恐惧、焦燥等不良心理问题。
3.患者因素。(1)病种杂病情严重。隔离病房收治的是有确诊或疑似的同种新冠肺炎患者,往往伴随病
种各异病情程度不同的基础疾病。这会导致工作初期的护士面对疑难杂症、不熟悉的操作或者面对危重患者濒临死亡时,会有很强的焦躁(不安)、力不从心(乏力)、无所适从(思考困难)和挫败(无用感)。(2)负性心理。基于新冠肺炎的特殊性,患者常常处于孤立无援、惊恐等亚健康心理状态,严重者甚至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类症状[6],往往冲动攻击、逃避拒绝。长时间接触耳濡目染、护理各种心理问题的患者,护士前期心理准备不足、调节能力有限,会受到巨大的心理冲击力。经过前期适应和调整,有助于护士工作后期更有经验应对类似情景和挑战。
4.社会环境因素。(1)生活方式改变。隔离期间正值春节特殊期间,整个宁波市处于Ⅰ级应急响应状态,原本走亲访友团聚转变为人人自危的居家隔离模式,同时市区内交通、快递、出入限制使医护人员衣食住行保障受到影响。(2)网络舆论导向。本次疫情比SARS的信息传播速度更快,及时接收疫情实时动态外也掺杂各种非真实性资讯,加重处于隔离状态人们的猜疑和恐慌。
综上所述,进入隔离病房前两周的护士体比工作两周后的护士体焦虑抑郁情况更严重:焦虑方面主要体现在不幸预感、乏力、静坐不能、呼吸困难、胃痛或消化不良、多汗、睡眠障碍;抑郁方面具体表现为易倦、思考困难、不安、无用感。而隔离工作两周后的护士体,其焦虑心理的焦虑、惊恐、发疯感、心慌、面部潮红、手足刺痛以及抑郁心理的晨重夜轻有加重趋势。可能因为持久性压抑的环境、高强度高压力工作、对怕感染的恐惧、睡眠障碍、情感支持不足等因素导致负性情绪蓄积未得到有效缓解,而且长时间一线工作、生活、饮食等适应不良产生了焦虑、惊恐、发疯感的心理问题门派boss
以及心慌、面部潮红、手足刺痛、晨重夜轻的躯体不适。
医院管理者可针对性制定相关制度和措施改善不同时长隔离病房护士亚健康心理;护士可有针对性地及时自我调节,必要时向专业心理疏导人员求助,最终提高护理的服务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圆满完成抗疫使命。
参考文献
1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的通知[Z].国卫办医函〔2020〕184号,2020-03-03.
2 Lu HZ, Stratton C, Tang YW. Outbreak of Pneumonia of Unknown Etiology in Wuhan China: the Mystery and the Miracle[J]. J Med Virol,2019,92(4):401-402.
3 王琛,王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流行、医院感染及心理预防[J].全科护理,2020,18(3):309-310.
4 田银娣,王怡恺,李静,等.焦虑和抑郁量表在肝硬化患者临床应用中的信效度评价[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9,22(1):105-108.
5 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7.
6 周小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焦虑恐惧心理的防治措施[J].解放军医药杂志,2020,32(2):3-5.疯狂猜成语94关答案>茅台酒如何鉴别真假
(上接第72页)
防控小组同时注重发挥好信息管理平台的作用,积极采用线上直报的方式,减轻科室填报负担,同时能够及时高效地对出现症状的人员跟踪处理。
COVID-19疫情的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增加了疫情管理和防控的难度,能否及时甄别、有效管控、科学处理员工出现肺炎相关症状关系着医院员工的生命安全,甚至影响到社会稳定大局。医院依靠员工健康监测管理平台,自上而下,做到层层把控,不漏一人,遵循精细化管理原则,保护了易感人,最大限度减少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告[Z]. 2020年第1号,2020-01-20.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